2002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国民经济)
专栏:

  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开工建设
  本报北京11月7日讯 记者董建勤报道: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日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工建设。这是对数十年来传统气象探测手段的一次革命性发展,将大大提高我国气象预报和分析工作的整体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差距。这是记者从为期3天的全国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据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李黄介绍,该工程(一期)项目总投资为58804万元,资金来源为国家预算内非经营性基金气象投资,建设工期4年。其内容主要包括探测、通信和技术保障三大部分。探测系统将建设地面、高空、特种观测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四个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将主要用于传输大气监测信息,技术保障系统将对监测系统提供技术支持,涵盖地面观测、高空探测、特种观测、新型遥感探测、信息传输和技术保障等多方面内容。项目建成后将全面取代原有业务系统。
  据介绍,目前国内大部分气象台站的观测手段相当落后,技术体制换代周期长,观测仪器设备陈旧,大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品,基本上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观测精度尚未全部达到世界气象组织的要求,观测项目少,不能全面反映出环境变化中的实际状况。一些对气候变化有较大影响,迫切需要观测的资料项目未能开展。一些间接影响气候的物质的分布规律、变化趋势等方面的观测,在国内尚属空白。


第9版(国民经济)
专栏:

  大重组 大发展
——访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李毅中
本报记者 王彦田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为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国有企业振兴之路,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取得重大成就。多年来,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通过重组改制、内涵发展、扩大资源、拓展市场、对外合作等措施,不断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李毅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在谈到重组改制时,李毅中说,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战略性改组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和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国际资本重组此起彼伏的新形势下,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于1998年7月在原中国石化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按照国际惯例完成了产业结构的大重组。2000年3月,中国新星石油公司整体并入石化集团,进一步完善了石化集团的产业结构。在此基础上,石化集团从1999年底开始实施整体重组改制,通过业务、资产、财务、机构、人员等“五分开”,于2000年2月集中主业和优质资产创立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完成了突出核心业务的又一次大重组。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中国石化先后在香港、纽约、伦敦、上海成功发行H股、A股,成为国内唯一在境内外四地上市的公司。中国石化上市前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和要求,逐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国际通行体制建立了一级法人和事业部制。与此同时,石化集团上市与非上市部分规范分开,存续企业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原则积极推进了重组改革。
  对于石化集团来说,重组改制上市不仅募集了大量的发展资金,更重要的是有效实现了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立了“竞争、开放、规范、诚信”的新型企业文化,对提高国际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李毅中认为,一个公司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关键看是否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否掌握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多年来,石化集团贯彻“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方针,坚持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四位一体”,走出了一条以技术改造为主的内涵发展之路。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另一方面,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近几年,中国石化的炼化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先后建成了镇海、茂名、齐鲁、金陵等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完成了燕山、上海、扬子等65万—70万吨大型乙烯工程和天津、中原等中型乙烯的改扩建工程,进一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先后建成了成品油销售、财务管理信息网和物资采购、化工产品销售电子商务网,全面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进一步改进了购销方式,提高了管理效率。
  在谈到扩大资源时,李毅中说,石油资源不足是制约中国石化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增强竞争力的突出矛盾。目前,石化集团年加工1亿多吨原油,自供原油比例不到30%,而国外大公司一般都在50%以上。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实现持续发展,石化集团一直把扩大资源作为首要的发展战略。经过努力,石化集团油气储量、产量逐年增长,连续5年实现储采平衡有余。为实现油气资源稳定增长,中国石化加大勘探开发投入,做到“早投入、早产出”。今年石化集团投资规模比上年大幅降低,但上游投入比例却从37%提高到48%。“十五”期间,石化集团计划投入1200亿元用于勘探开发。
  谈到成品油营销网络,李毅中说,发展终端网络是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必然选择和战略措施。石化集团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抓住时机,加大投入,通过收购、改造、新建、联营等方式,迅速形成一个庞大并日趋完善的成品油营销网络,有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控制力。到2001年底,中国石化自营加油站已达2.4万座,另有特许加盟站4000多座,区域内零售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5%。一个功能日趋完善、布局日渐合理的终端销售网络已经形成。
  为了加快发展,近几年,中国石化集团加大了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合作力度。埃克森美孚、壳牌、BP等已成为中国石化的战略投资者。中国石化与巴斯夫合资建设的南京扬巴一体化工程、与BP合资建设的上海赛科90万吨乙烯工程已经开工,两个项目总投资都超过27亿美元;今年10月下旬,中国石化集团又与埃克森美孚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包括对福建炼化现有装置扩能改造,并建设以80万吨乙烯装置为核心的石化装置等,总投资超过30亿美元。另外,中国石化与埃克森美孚、壳牌、BP合资经营加油站的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国石化在迈向国际化公司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第9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时评

  我国第一部全面规定安全生产各项制度的法律——《安全生产法》已于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确保安全生产
  林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对于增强全民族的安全生产法律意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依法强化监督管理,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具有重要意义。
  有专家认为,我国目前正处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五个安全事故频发高峰期。据统计,近几年,全国每年各类事故死亡约13万人,即每天有300多人死于事故,每年的经济损失相当惊人。面对如此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当务之急是将《安全生产法》尽快落到实处。
  安全事故频发,固然与我们正处在建设高峰期有关,但法律约束的缺位,也是原因之一。我们对于安全事故已经有了许多反思,比如,一些生产经营单位为了盈利,不顾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不能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没有基本的安全生产设施,出了事故隐瞒真相,谎报、瞒报;许多从业人员为了挣钱,不得不与所在单位订立“生死协议”,生命得不到任何保障,出了事故也得不到起码的经济赔偿,而且,他们往往没有经过基本的安全培训就上岗。一些地方事故隐患大量存在,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却遇到层层阻力,硬不起来,监督流于形式。从对各个环节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没有相关的法律,对这种种问题就没有过硬的手段来解决。
  《安全生产法》的出台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例如,《安全生产法》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安全生产必须从生产经营单位抓起。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都要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如果做不到安全生产,不能保证安全资金投入,就要依法停工停产整顿,出了重大事故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就要求,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服从安全;在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效益必须服从安全。
  依据《安全生产法》,每一个从业人员都有权拒绝从事不安全的生产操作。从业人员的主动监督,也是减少事故的重要手段。实施《安全生产法》,有利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对于生产经营单位的违法行为,能够理直气壮地依法责令其停产整顿。
  当然,《安全生产法》的出台只是在规范安全生产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要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还要依法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加强事故防范,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第9版(国民经济)
专栏:

中国人保为三峡三期围堰工程保险4.68亿元
  本报北京11月7日讯 记者李丽辉报道: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近日与中国三峡总公司签署保险合同,中国人保为长江三峡导流明渠截流与三期围堰工程提供保额为4.68亿元的综合保险。
  三峡导流明渠截流与三期围堰工程是三峡第二阶段实现“2003年蓄水、永久船闸通航、首批机组发电”目标的关键性控制工程,中国三峡总公司为确保该工程顺利进行,向国内多家保险公司进行了询价,中国人保以其雄厚实力和丰富的承保经验获得独家承保权。截至目前,中国人保已承保三峡工程各类项目100多个,累计保险金额达150多亿元。


第9版(国民经济)
专栏:

  专家在中国奶业产业化论坛上提出
营造一批“绿色奶”生产基地
  本报讯 记者高云才报道:中国奶业产业化论坛开幕式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农业部、中国奶业协会、各省区市以及国外的乳业专家在此间呼吁,重视产品质量,促进奶业发展。
  论坛的主题是“奶源与加工协调发展”。农业部农垦局副局长丁力指出,无论是奶源还是乳品加工,离开了安全,就没有乳业的存在。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奶制品在质量上存在的问题,专家们说,注重牛奶质量,就是为企业自身发展奠基。中国乳业协会副会长、黑龙江大庆银螺乳业集团董事长刘树清说,要在全国营造出一批“绿色奶”生产加工基地,让乳制品成为带动农民致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第9版(国民经济)
专栏:

  营造良好环境 振兴老工业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沈阳工业新支柱
本报讯 沈阳市在经济发展中突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传统产业中突出用高新技术改造装备制造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重振沈阳工业雄风。去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520亿元,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27%。
  沈阳是老工业基地,面临产品、设备和技术老化的诸多难题。沈阳被确定为国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推进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建设试点城市后,向传统产业注入了大量的高新技术,沈阳的机床、燃气轮机、石化装备等传统产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沈阳新松公司已经面向汽车、摩托车、电器等领域开发生产出四大类10多种工业机器人,并且向自动化成套装备方面发展。目前,机器人产品已占国产汽车、摩托车机器人市场的全部份额,并首次将机器人产品和技术出口到美国、韩国等国家。近年来,沈阳工业经济亮点闪烁,数字医疗诊断设备、高档数控系统和大功率激光加工设备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装备设备,在国家重大工程的招标中屡屡中标。
  沈阳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科教兴市战略,坚持把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改造作为主线。沈阳先后颁布实施了关于科技投入、科技进步、技术市场、科学技术普及和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5部地方法规,成为全国制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地方立法最多的城市,并制定了40多项配套政策,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沈阳多渠道、多层次进行科技投入,科技三项费用逐年增长。沈阳还实行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先后向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项目提供贷款余额达到50亿元。一年来,沈阳全面开发总面积在120平方公里的浑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先进装备技术产业园、国家863软件产业园、纳米技术及先进材料产业园和铁西工业带,扩大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张凯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