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第13版

第13版(专页)
专栏:发展特色 争创优势

  东海明珠更璀璨
  ——高速发展的福州经济与城市建设
  本报记者 江宝章
  今年国庆节,福州秋高气爽,艳阳高照。81岁的“老八路”祝洪在家人的帮助下,坐着轮椅逛西湖来了。面对一湖碧水和周边不断冒出的簇新楼群,老人不禁感叹:福州越来越美了!53年前,祝洪参加了解放福州的战斗。“刚解放时,福州几乎都是木板房,城市破旧,如今高楼林立,城市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他说。
  城市建设,往往是一个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最直观也最真实的反映。从木屋横斜到高楼林立,从尘土飞扬的“马路”到四通八达的现代化城市路网,从许多生活用品都要凭票证供应到如今各大商场物质极大丰富,福州的变化,折射出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党的十五大以来,乘着改革开放的快车,福州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74.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96年增长89.35%,年均递增13.6%。这5年,也是福州市财力增加最多、增长最快的时期。今年,福州的财政收入将突破100亿元,比5年前增长1.2倍以上,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第七位。与此同时,福州的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全国城乡绿化先进集体”称号,三次被评为“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连续四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荣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改革开放结硕果
  福州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自古以来福州就是著名的商贸港口城市,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近代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福州的历史翻开了最辉煌的一页。1984年福州成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90年成为全国35个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城市之一;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国26个省会城市前列。
  党的十五大以来,福州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构筑对外开放、山海协作及对内联接三条战略通道。福州经济的国际化程度稳步提高,对内招商得到加强。至2001年底,福州累计批准三资企业6707家,其中已开工3212家,合同外资达到17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80亿美元。2001年,福州三资企业实现出口总值25.1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量的83.8%;三资企业实现工业产值608.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1.4%。三资企业已成为福州经济增长的主力。福州市已形成以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台商投资区、保税区、科技园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等7个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以福兴、金城、盖山、城门、青口等11个省级开发区为骨干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开发区和投资软环境的不断完善,使福州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商家的青睐,“福州国际招商月”、“海峡两岸科技成果交易会”等大型招商经贸活动,吸引了众多外资来榕投资兴业。福州利用外资的质量和结构不断完善,投资领域由塑胶、食品等传统行业向机械、化工、建材等行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九五”期间,福州实际利用外资额48.33亿元。外经贸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福州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福州已经成为对外经贸发达、外商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之一。
  与此同时,福州市吸引内资这条“短腿”正在变长。几年来,福州市加大省际、周边地区,以及市内县区间的合作力度,先后同西藏、宁夏、江西、黑龙江等省区以及珠江、长江三角洲地区开展经济协作,在山海协作、拓宽对内联接通道、拓展内需市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去年,全市共签约内联项目661项,总投资82.2亿元。福州的民营和个体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后发优势和增长潜力日益显现。2001年底,全市共有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近10万家,从业人员30多万人,79家民营企业获得了自营出口权。
  喜看滨海起新城
  福州人曾这样形容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绿色榕荫,三山一水,左海明珠,有福之州。福州历史上因城内榕荫密布,暑不张盖,雅称“榕城”;又因城内三山(乌山、于山、屏山)鼎立,一水(闽江)横贯,别名“三山”;地处东海之滨,故曰“左海”;江山如画,自然可称“有福之州”。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27年,福州由于作为海防前线,国家在经济和城市建设中投入甚少。因此,直至改革开放前,福州市最高的建筑只有一座7层的邮电大楼。城内木屋毗连,冬不御寒,夏不防暑,风雨无阻,水火相侵,人称“纸褙的福州城”。
  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纸褙的福州城”已被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所代替。面对新世纪的发展,福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不失时机地做出了“东扩南进”的城市建设战略:东面的鼓山新区,把森林与城市连成一片;南面的金山新区,建福州最美的新城。在未来10年里,把福州城区面积从目前的近100平方公里扩至162平方公里。近年来,福州市区新建、扩建50多条主干道和上百条次干道。大规模的棚屋区改造使数十万居民改善了居住环境。全长26.2公里的江滨大道集观光、旅游、休闲、防洪于一体,成为福州滨江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百里闽江上,鳌峰大桥、乌龙江大桥、三县洲大桥、金山大桥、青洲闽江大桥等近10座大桥飞架南北。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和福州港均进入全国十大空港和港口之列,把世界各地与福州紧密地联接起来。
  福州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城市交通、邮电、供水、供电、供气明显改善。2001年末,福州城乡电话用户达153.6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1.11万户,全市因特网用户达43.67万户,成为全国通讯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城市路网四通八达,居民家庭燃气率达85%,基本告别了小煤球。城市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一级水平。
  美丽的社区我的家
  今年9月8日,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现场会在吉林省四平市召开。会上,福州市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而且是福建省唯一的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而在福建省同时被命名的7个首批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中,福州的鼓楼、台江、晋安和马尾区携手共进,占了“半壁江山”。
  去年2月,福建省委提出,城市工作要抓社区建设。为贯彻省委的部署,抓好社区建设试点,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何立峰挂点台江区亚峰社区,半年内11次深入社区调研,发现并帮助解决社区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要求县区领导要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标准,规划好省会城市的社区建设。去年5月,福州市第一个社区居委会在亚峰成立。此后,福州市区538个居(村)委会辖区被规划成279个社区,现已完成262个社区整合。
  遍布福州城区的社区,如今已成为福州市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亚峰社区,林木葱茏,绿草茵茵。近百亩的社区公园里,健身长廊、露天音乐厅、亭台楼阁、长椅短凳一应俱全,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参加各种健身和娱乐活动,呼吸到新鲜空气。
  在台江上海新村东社区,身患高血压的退休老工人郑炳光再也不必为量一次血压就得往医院跑了。自从社区有了卫生服务站以后,日常小病只要手持服务卡到社区卫生站就解决了。他说:“我觉得社区的功能越来越健全了,生活也越来越方便了。”据服务站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已为社区内150多名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建立了服务档案,为200余名妇女建立了妇科保健卡,为30余名3岁以下的幼儿建立了健康档案。
  在福州鼓楼、台江、晋安、仓山、马尾等社区中,普遍建立了由区公共行政事务服务大厅、社区市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代办点组成的三级公共行政服务网络,实行无假日办公。“低保”、助残、优抚、计生、法律咨询、婚姻登记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市民只要进一个门办成,盖一个章办好。
  依托社区建设,福州市把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科普教育、法制教育、文艺演出以及扶贫助困送到了群众家门口,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开展建立无特困社区活动。一些社区把信息技术引入管理服务,建造“社区在线”,不仅为居民提供几十种日常用品的配送服务,而且还提供医疗急救、防盗报警、信息咨询、家政及网络管理等综合服务,使社区真正成为文明、舒适、方便、安全的家园。(附图片)
  福建最大的台商独资企业之一中华映管(福州)有限公司。 李开远摄
福州市南北主干道五一路。林振寿摄压题照片:福州远眺。 杨婀娜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