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2002-11-04

2002-11-04新闻联播 文字版

兴国战略——理论文献电视片《走进新时代》解说词第四集选登当

第6版(光辉思想)<br/>专栏:走进新时代<br/><br/>  兴国战略<br/>  ——理论文献电视片《走进新时代》解说词第四集选登<br/> 当  新世纪第一个春天来临的时候,中国也迎来了又一个科学的春天。在人民大会堂,江泽民将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了吴文俊、袁隆平两位科学家。人们说他们获得的是中国的诺贝尔奖。<br/>  党中央的鼓励极大地振奋了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一个又一个来自海内外的科技人员和创新人才,更加充满激情地荟萃于“科教兴国”的大旗下,与全国人民一道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br/>  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召唤下,这些年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863计划、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计划、国家重点工业试验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行动又取得了丰硕成果。<br/>  江泽民指出,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如果我们不这样来认识教育问题,就会丧失时机,贻误大事,就要犯历史性错误。<br/>  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出台了。它绘制了教育战线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施工蓝图,勾画出中国教育美好的未来。现在,全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小学升学率提高了20.9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和成人各类培训继续加强;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受到群众普遍欢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由1990年的3.4%提高到2002年的14%,在校生达到1300万人。<br/>  经济的高速发展绝不能以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为代价。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魄力,用科学技术的利器,打造着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br/>  1998年以来,党和政府加大了治理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力度,提出了污染控制和生态建设并举的方针,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政策,以及“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等具体实施政策。自此,全国开展了大规模恢复和建设生态环境的行动。<br/>  到了世纪之交的时候,党中央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千百年沉寂的土地焕发了生机,千百万质朴的人民渴望着富裕。轰轰烈烈的大开发意味着大开放,它向世界预示:中国西部振兴之日,就是中华民族富强之时。<br/>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个振兴中华的宏伟战略任务。没有西部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通过长期努力,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西部地区,使从唐代“安史之乱”以后1200多年逐渐衰落的西部地区,从生态环境到经济、文化和社会来一个天翻地覆的根本改变,来一个“旧貌换新颜”,这将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件惊天动地的壮举,也将是世界发展史上的空前壮举。<br/>  从制定科教兴国战略,到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从“神舟”三号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次飞行试验成功,到重现一片蓝天,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愿望和步骤,看到12亿多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和力量。

走依法治国之路——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夏勇

第6版(光辉思想)<br/>专栏:<br/><br/>  走依法治国之路<br/>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夏勇<br/>  本报记者 叶帆<br/>  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5年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党的十六大即将召开之际,记者就提出依法治国方略的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依法治国取得的成就等问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夏勇。<br/>  依法治国方略是我们党在实践中长期探索的结果。夏勇回顾说,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革”的惨痛教训时就明确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此后,邓小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讲话。随着立法、司法和司法行政机构的健全,我国不仅制定了一些基本法律,而且开展了大规模的普法工作,把法律交给人民。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再次强调:“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可以说,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为确立依法治国方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并将其大力付诸实践。在1996年2月8日中南海的法制讲座上,江泽民同志提出要依法治国,强调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随后,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把依法治国载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人大把这一方略确立为宪法原则,正是对长期以来探索依法治国之路的理论和实践的高度概括。<br/>  夏勇说,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从根本上回答了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在夺取政权后如何依法执政、有效治理的问题,回答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处理和解决社会矛盾、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问题,回答了广大人民群众如何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问题。具体说来,一是通过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作用,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二是通过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法治原则,促进政治文明;三是借助法律所特有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强制性,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br/>  夏勇认为,这些年来,我国依法治国的成就辉煌。他列举说,中央和地方的立法工作成效显著,尤其是制定了一批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法律,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公正与效率”为目标的司法改革稳步推进,在保障审判权、检察权的独立行使,确保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提高司法人员的职业水平以及克服司法腐败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依法行政工作大大加强,推进了行政程序、行政审批、行政监督、政务公开等方面的改革;法律援助事业从无到有,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相继建立,专职法律援助工作者的队伍不断扩大,法律服务的新体制正在形成;法制宣传教育既轰轰烈烈,又富有实效,尤其是中央领导同志带头学习法律知识,对全民普法活动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br/>  最后,夏勇就我国如何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和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当家作主的人民,依法治国的依据是体现当家作主的人民意志的宪法和法律。依法治国又是党领导下的依法治国,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依法治国推向前进。同时,党应当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通过依法治国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它们之间是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的。其次要不断深入认识和把握国情,坚持从实际出发。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在此背景下建设法治国家,必须走自己的路。第三要继续推进法律改革。一方面,要继续加强立法工作,推进依法行政和司法改革,培育和发展法律服务机制,注重对社会困难群体的法律保护等;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国际法来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保护我国公民的权益,特别是处理好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人权公约与我国国内法的关系。第四要加强统筹规划。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于长远,明确不同时期的任务和目标,制订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加强领导,有效地动员中央和地方的各种资源和力量,分步骤扎扎实实地推进法治。

中国阳光

第6版(光辉思想)<br/>专栏:<br/><br/>  中国阳光<br/>  梁平<br/>  阳光是一种味道,看见阳光的人<br/>  最先感受的就是那种味道,那种无法割舍<br/>  暖人心房沁人心脾的强烈的芬芳<br/>  阳光可以栽种,在中国的天空<br/>  大片大片的阳光蓬勃生长,<br/>  比海域更加辽阔比陆地更加丰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br/>  阳光的味道是高贵的,高贵得如同<br/>  中华民族保留在自己体内和鲜血一样高贵的气息<br/>  那是长城的气息,<br/>  那是黄河的气息那是东西南北中五十六簇花团<br/>  凝聚的最浓烈的香精,弥漫了春夏秋冬<br/>  即使采撷一缕,也足以让世界仰望<br/>  阳光的味道是普通的,普通得就像<br/>  南湖红船上青烟飘过以后留下的一叶烟草<br/>  就像延安窑洞的泥土、井冈山的红米饭南瓜汤<br/>  就像抗日前线硝烟里的青纱帐<br/>  长征路上的红旗歌谣<br/>  阳光的生长任何东西都不能阻挡<br/>  天安门城楼上,走出一个操湖南口音的巨人<br/>  伸手把最辉煌的一束阳光摘下来<br/>  一挥手,很潇洒地撒向中国的每一个地方<br/>  那天阳光真好,天空笑了,山河笑了<br/>  一面五星红旗从此迎风飘扬<br/>  旗帜下的人民品出了阳光的味道叫解放<br/>  几十年以后,有人举着这一束阳光去了深圳<br/>  那是一个说四川话个子不高的老人<br/>  他把这一束阳光种植在特区的试验田里<br/>  这是一次探险、一次划时代的实验<br/>  老人走了,身后生长出一片灿烂<br/>  沐浴在阳光里的中国百姓,尝到了幸福的滋味<br/>  把这种幸福酿造成琼浆的是一双会弹钢琴的手<br/>  那双手把阳光弹成主旋律,金碧辉煌<br/>  那双手把五星红旗升上香港、澳门的天空<br/>  那双手把意志浇铸在12亿多中国人的心上<br/>  黄山更加巍峨,长江、黄河加入了世界合唱<br/>  日破云天,谁也不能遮蔽中国阳光<br/>  今天呵,北京的中国气派气贯万里长虹<br/>  上海的世界品质分外妖娆,惊艳八方<br/>  沿海的明珠一颗比一颗璀璨<br/>  边疆风情万种,在阳光下楚楚动人<br/>  大西部揭开神秘的面纱,以火一样的激情<br/>  捧出了这块神奇之地沉睡多年的宝藏<br/>  我们在阳光里分解黄皮肤的纹理<br/>  就像我们从中国人的骨骼上体会阳光的坚强<br/>  所以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格外嘹亮<br/>  所以老人最后的告别也是抒情的舞蹈<br/>  所以东方中国在世界挺起了脊梁<br/>  我们骄傲,因为这里,每一束阳光都是中国制造

探寻科学理论的真谛——访理论电视片《新世纪宣言》出品人、广东电视台台长梁浩泉

第6版(光辉思想)<br/>专栏:在“三个代表”指引下阔步前进<br/><br/>  探寻科学理论的真谛<br/>  ——访理论电视片《新世纪宣言》出品人、广东电视台台长梁浩泉<br/>  本报记者 贾立政<br/>  通过电视艺术形式生动形象地诠释和宣传科学理论,使人们在观赏中获得启迪、接受教育,是理论宣传方法上的一种探索和创新。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电视台联合拍摄的大型理论电视片《新世纪宣言》,是一部通过电视艺术手段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力作。在该片即将播出之际,记者采访了该片出品人、广东电视台台长梁浩泉。<br/>  采访从为什么要拍摄《新世纪宣言》这样一部理论电视片开始。谈及初衷,梁浩泉侃侃而谈。他说,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以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在当前全国人民信心百倍地投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满怀豪情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的形势下,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统一起来,把精神振奋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为党的十六大营造良好的氛围,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头等大事,也是电视工作者的光荣使命。<br/>  梁浩泉满怀深情地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在广东首先提出来的,广东人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备感亲切。两年多来,全省上下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身体力行“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南粤大地已经结出丰硕果实。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这一重要思想更好地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并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动力。拍摄《新世纪宣言》,就是广东省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工作之一。<br/>  谈及《新世纪宣言》的主题和主要内容,梁浩泉告诉记者,《新世纪宣言》共分六集,每集约20分钟。第一集《时代课题》,主要反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重点阐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为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第二集《与时俱进》,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阐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弘扬与时俱进精神而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第三集《历史引擎》、第四集《前进旗帜》和第五集《力量源泉》,集中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突出说明我们党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巩固执政地位,必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第六集《世纪曙光》,阐明我们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完成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坚定不移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br/>  理论电视片与一般的理论宣传形式不同。梁浩泉向记者介绍说,该片有三个突出特点:<br/>  一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新世纪宣言》是理论片,必须着力于完整准确地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主要是联系广大干部群众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引导人们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br/>  二是视野开阔,资料充实。全片纵贯历史、现实和未来,横跨国内与国外,不光是讲道理,而且有大量的事实为根据,努力做到让事实说话,让历史证明,实事求是,具体鲜活,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力戒生硬灌输和空洞无物,使干部群众更容易接受科学理论。<br/>  三是理论性与艺术性、创新性相结合。在组织拍摄过程中,理论工作者、文学艺术工作者和电视新闻工作者通力合作,不是简单地机械组合,而是真正体现理论、艺术和创新的有机统一。全片把理论、史料、情趣、文采熔于一炉,于论说中见情趣,于形象中见哲理。用生动鲜活的图像、画面和优美清新的语言,全方位立体式地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入眼入耳入脑,增强了理论宣传的效果。<br/>  最后,梁浩泉深有体会地说,以往我们进行理论教育和宣传,主要是运用抽象思维,直接表达和传递思想理论。电视是现代化的传媒,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渗透性强。通过电视艺术的形式宣传科学理论,把抽象理论用生动感性的形象表达出来,在具体动感的图像中体现科学理论的真谛,视听结合,使人们在观赏中获得教益和启迪,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理论宣传形式。理论电视片《新世纪宣言》是这方面的一次尝试。他表示,这种宣传形式虽然难度较大,但只要不断努力探索提高,就一定会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附图片)<br/>  图为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革命老区遵义演出。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第6版(光辉思想)<br/>专栏:历次党史代会<br/><br/>  党的八大:<br/>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br/>  党的七大后,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党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有步骤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全面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br/>  当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党的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大会还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针。<br/>  党的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我们既取得过很大成就,也经历了严重挫折。1969年4月召开的党的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1973年8月举行的党的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1977年8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大,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br/>  直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br/>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办提供)(附图片)<br/>  图①:1956年9月21日,毛泽东在招待参加中共八大会议的各国党的代表的宴会上致词。<br/>  图②:59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应邀列席中共八大。<br/>  图③:1959年8月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会场。

从全局上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

第6版(光辉思想)<br/>专栏:新思想 新观点 新论断<br/><br/>  从全局上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br/>  熊云<br/>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积极探索和研究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取得了丰硕成果。<br/>  进一步明确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布局。党的十三大,明确概括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明确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中央根据新的实践,以新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布局。党的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整体协调发展的战略新布局。这个战略新布局是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展开和具体化。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2002年7月16日,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br/>  制定和完善了有关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行动战略和方针政策。根据第二步战略目标将要实现的现实,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新的“三步走”战略。党中央还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根据法治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等一系列重要方针和思想。所有这些战略、方针、政策,都是从全局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揭示,大大提高了我们驾驭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能动性和领导水平。<br/>  提出和阐述了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的若干重大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其中包含着许多复杂的关系。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提出和阐述了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的12个重大关系。如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新时期现代化建设中事关全局的重大关系。党中央强调,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党中央把“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作为总揽全局的长期指导方针。党中央对这些关系的揭示和分析,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满江红·日出东方

第6版(光辉思想)<br/>专栏:<br/><br/>  满江红·日出东方<br/>  傅彪<br/>  日出东方,起南湖,八一枪烈。惊长夜,红旗如血。遵义决策,四渡赤水飞金江,辽沈淮海平津捷。乾坤变,有伟人指点,雄才略。<br/>  邓小平,大改革,理论新,华夏崛。总书记继业,致富强国。十年开创铸辉煌,“三个代表”新飞跃,新飞跃,盛会十六大,万众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