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石油危机会再次爆发吗?
丁刚
在所有能源中,石油的“政治味”最为浓厚。近几周来,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的涨跌就像海湾局势的“温度计”一样,忽热忽冷。伊拉克的口气松一松,油价就落一落;战争的风声紧一紧,油价就涨一涨。9月23日,纽约市场上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达到了每桶30.48美元,创下2001年年初以来的最高纪录。10月份,原油价格又大幅下降。伊拉克宣布接受安理会决议,市场松了口气,但好景不长。随着美、英不断加紧战争威胁,巴以冲突接连不断,这几天,每桶原油的价格又跃过了26美元。
  从原油价格今年的走势看,每桶原油的价格约在20美元到30美元的区间波动。这大体上符合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控制价格的目标,即每桶原油的价格在22至28美元的范围内浮动。这不仅是因为现在中东局势还没有失控,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又出现了一线希望,也因为世界主要产油国近期产量有所增加,其中包括伊拉克。
  像所有产品一样,油价也是跟着需求走的。在正常情况下,世界市场的需求量不难估计。只要看一看以往世界经济的增长与原油需求的关系,就大体能够估计出需求量的增幅。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的估计,明年全球每天的石油需求量将比今年增加130万桶,因为明年全球经济复苏将会加速。130万桶石油不是一个大数目,欧佩克组织之外的石油生产国明年每天就能多生产100多万桶原油。即便是欧佩克不增加生产量,也不致造成很大缺口。
  但上述估计的基础是,全球局势,尤其是中东局势不会出现大动荡。假如全球经济明年复苏加速,对石油的需求大幅增加,而此时美国又开始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中东出现更大规模动乱的话,石油价格就有可能大幅上涨。美国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的专家们认为,如果伊拉克在撤退时破坏石油开采设施,原油价格会上升到每桶80美元的天价,给全球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导致这种局面出现还要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要工业国家未能提前启动石油储备;二是战争拖延时间过久。1973年的石油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组成了国际能源机构,应对可能出现的石油危机。这个机构要求成员国必须保持相当于前一年90天进口原油的储备量。目前,这20多个成员国共拥有大约40亿桶原油的储备,相当于114天的进口量。美国的储备量是5.89亿桶,虽低于要求,但也可以在进口完全停止的情况下,坚持两个月。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后,油价突然高涨至每桶41美元。这个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使原油价格在一天之内就暴跌10多美元。
  但是,应急计划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储备毕竟是有限的。1979年的石油危机就是一个例子。它的起因是伊朗革命,随后又爆发了两伊战争。随着产量剧减,全球市场上每天都有560万桶的缺口,致使油价曾达到1970年以来的最高点。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最终将西方经济拖入了衰退的泥潭。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美军对伊开战,短期取胜的把握有多大?这也正是许多石油问题专家的忧虑所在。据美国能源信息局最新公布的数据,全美原油需求量的55%要靠进口,相当于每天约1000万桶。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更不用说攻打伊拉克的战争也需要大量石油。即使布什政府战前有所准备,但战争拖时越久,需求量就越大。储备究竟能够坚持多久,是一个未知数。中东地区倘若陷入长期动乱之中,油价就更不是储备能“操纵”的了,而全球经济的复苏也会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


第7版(国际)
专栏:

  二十国集团对全球经济审慎乐观
  据新华社新德里11月23日电 (记者白景山)20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23日在这里对全球经济发展表示审慎乐观,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好处正在日益显现,并承诺将继续打击恐怖主义活动。
  为期两天的20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第四次会议23日在这里闭幕,会后发表了《德里公报》。这是20国集团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会议,中国财政部长项怀诚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出席了会议。
  公报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正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一些主要国家经济复苏步伐缓慢。但20国集团对各国实现持续增长和繁荣的前景和能力充满信心。与会者认为,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效的制度和良好的管理,是实现这一潜在目标并消除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源的关键。更加强大和有效的国际机制能够大力推动健全的全球经济发展环境的形成,从而与各国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繁荣作出的努力相辅相成。
  公报指出,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金融市场的日益一体化给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和广阔机会,但许多国家也因此而变得更易受到外部的冲击。各国必须增强预防金融危机的能力,并在金融危机发生时迅速作出在社会和经济方面切实有效的反应。
  在谈到经济全球化问题时,与会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们认为,通过实施适当的国内政策和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全球化能够提高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能力,可以使许多国家的生活水平提高,在减少风险的情况下得到最大的收益。但他们同时指出,在一些贫困国家中,全球化并没有充分发挥减贫作用。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国财政部长项怀诚说
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据新华社新德里11月23日电 (记者熊昌义)正在这里出席20国集团第四次部长级会议的中国财政部长项怀诚在接受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记者联合采访时说,与会财长和央行行长对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持审慎乐观的态度,但也认为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加。
  项怀诚说,当前世界经济面临三大不确定因素。首先,通货紧缩危险增大。他说,通货紧缩来势凶猛,在一些地区已持续很长时间,而现在治理通缩的办法不是很有效。其次,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就世界范围来看,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的问题,这种调整需要时间和付出高昂的代价。再次,地区的结构性动荡,包括政治动荡,宗教冲突,社会的不稳定,金融危机等。从经济上讲还有不断爆发的公司丑闻,从政治上讲有来自战争的威胁等等,这些对世界经济都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谈到这次会议的意义时,项怀诚说,20国集团是由一部分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代表组成的,前三次会议都是在发达国家召开的,这次会议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本身就很有意义。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说
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据新华社新德里11月23日电 (记者熊昌义)正在这里出席20国集团第四次部长级会议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23日说,与当前世界经济的困难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在改革中稳步、持续发展,势头非常好。
  戴相龙说,通过这次会议,他感受最深的有三点。首先,一定要珍惜和维护我们国家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率可能要超过7.8%,这是了不起的成绩。我们将继续执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使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能实现20年翻两番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次,一定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当前,人民币币值稳定,经济增长比较快,不良贷款下降,外汇储备上升,外债减少,我们的金融是安全的、稳定的。但是也要看到,国际社会有一部分人故意夸大我们的不良贷款,这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一定要贯彻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深化改革,加强监控,到2006年,使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比例下降到国际上大型银行的中等水平。第三,在对外开放政策上一定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今后我国还要继续对外开放,但是在汇率制度、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可兑换这三个重大问题上需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第7版(国际)
专栏:

  新居民飞赴国际空间站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23日电 (记者毛磊)在拖延了12天之后,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23日晚19时50分(北京时间24日上午8时50分)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它将在这次航行中为国际空间站送去新一批长驻居民和构件。
  在航天飞机的7名机组人员中,美国人肯尼思·鲍尔索克斯、唐纳德·佩蒂特和俄罗斯人尼古拉·布达林将作为国际空间站第六长期考察组成员而留在太空。而目前已在空间站居留171天的第五长期考察组三名美俄宇航员,将随“奋进”号在12月4日返回地面。
  “奋进”号在这次为期11天航程中的一个重要使命,是为国际空间站安装代号为“P1”的第三根外部“横梁”。这个构件价值3.9亿美元、重约14吨,它与已在空间站外架起的另外两根“横梁”非常近似。按计划,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将进行3次太空行走,调试和安装这根“横梁”。另外,由于国际空间站上美国和俄罗斯的空气净化装置最近都出现了故障,“奋进”号还携带了一批宇航员维修用的零备件。


第7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核电先锋法马通
  本报记者 顾勇华
  采访法马通核能公司总部的前一天,得暇登临凯旋门观览巴黎市容。但见满城树木染秋,古屋生辉,只在远处蓝天白云下有几丛现代化楼宇。陪同参观的法国工商会驻华代表处商务负责人戴晨女士指着偏西北方向一片镶有玻璃幕墙的高楼说,那片办公区域称“拉德芳斯”,法马通总部就坐落其中。
  法马通核能公司是法国阿海珐工业集团和德国西门子的合资公司,业务重点为设计并建设最具代表性的高科技产业之一核电站。到这样的公司采访,进门查验身份的程序很严格。进得门来,也只能先通过图片、文字感知公司的创造性工作和业绩。然而,公司总裁助理佩尔福先生的生动介绍,让人对核能、核电,以及法国的核电技术和中法在核电站建设中的良好合作,有了较深的了解。他告诉记者,核电站是利用可裂变物质铀—235发生连锁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把水变成蒸汽来发电的,被称为“最新式、最干净、最方便、最安全、成本最低”的电力资源,其整套反应装置就是人们常说的“压水堆”。目前,占世界核电装机容量30%的压水堆等成套设备出自法马通核能;全球正在运行的297台压水堆中,有139台由该公司供应核燃料;其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家核电供货商。
  从经济效益上看,核电站的核燃料费只占发电成本的两三成,煤却占煤电成本的60%左右。除去电站基建费用等因素,煤电成本仍比核电高得多,用石油或天然气发电成本就更高了。从环保角度看,核电对环境的日常不良影响相对也最小。正是由于核电的发展,法国1980年到1986年间总发电增加了40%,而排放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尘埃大幅减少,大气质量明显改善。据介绍,到2000年底,全世界有438台核电机组在运行。现在,核电机组数量美国居世界第一、法国第二,而核电占全国电产量的比例则是法国最高,达76.4%。
  法国能成为用核电最多的国家,归功于法国政府1974年在西方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决定快速发展核电。当时,法国还是一个电力净进口国,经过随后不到30年的发展,实现了相当程度的能源自主,而且其电力成本几乎是欧洲最低的。特别是近三四年间,核发电成本下降到每千瓦时约3欧分,极具市场竞争力。现在,法国已是世界最大电力净出口国,电力成为其第四大出口商品,每年因此获得约26亿欧元的收入。
  在令人瞩目的核电发展业绩背后,是法国先进的核电技术支撑着。这是法马通核能负责核电项目工程和设计部的总经理朗谐的介绍所展示的。如今,法国正在运行发电的压水堆59个,功率级别有90万千瓦、130万千瓦和145万千瓦3种,总装机容量超过6300万千瓦,每年提供4000亿千瓦时以上的电力。此外,法国一直在研制的快中子增殖堆,则对核废料处置,尤其是在锕系元素嬗变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中国人均占有能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且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加上我国十分注重把治理环境污染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发展核电就成为开辟新型能源的重要选择。正是在这项重大建设中,法马通核能公司与我国核电建设有关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该公司是最早进入中国核电市场的外国公司之一。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就使用了它的成套设备。上世纪90年代初,法马通核能公司开始向中国转让核燃料组件技术,由四川宜宾核燃料厂承接生产任务。随后,我国核电国产化的计划也得到其有力支持。如果说,大亚湾核电站的设备主要靠向法马通核能公司进口,以后的岭澳核电站等建设则越来越多采用它的技术自行生产设备和安装,工厂也从宜宾的一家,发展到广东、上海、陕西、辽宁等省市的多家。中国在“十五”期间将以一定速度发展核电,到2010年的核电装机容量要比现在增加50%左右。在这项造福于中国人民的事业中,法马通仍将扮演积极角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