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甘肃数字图像记录敦煌壁画
  本报兰州11月23日电 记者王方杰报道:为进一步推动敦煌石窟艺术的保护与研究,甘肃敦煌研究院目前正与美国有关机构通力合作,将敦煌石窟中22个洞窟的壁画和雕塑制成数字图像。
  数字图像的制作不仅能够详尽准确记录石窟平面和立体图像,永久性保存这一卓越文化财富,还可以使观看者有进入洞窟的感觉。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杭州西湖将建湖底隧道
  本报杭州11月23日电 记者江南报道:杭州市最近决定在西湖底建一条南北向的湖底隧道,以改变湖滨路日趋拥堵的交通状况。这是杭州市全面实施西湖环境综合保护工程的一部分。
  从今天起,这一工程的规划图片展向公众开放并征询建议。该项规划方案显示,西湖将向西拓展,增加1000多亩(约70公顷)水域面积,新辟六大景区。“西湖西进”项目定于今年12月1日动工,预计明年10月完成。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山东成立境外企业协会
  本报济南11月23日电 记者杨讴报道:为使境外投资规范化、组织化并加强中介服务,山东省境外企业协会日前成立。
  近几年来,山东境外投资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到90多个,涉及贸易、生产、服务的几十个产业领域。山东省境外企业协会的主要任务是把会员组织起来开展对外促销和宣传活动,协调经营行为,维护经营秩序。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公证解了“老大难”
——厦门电业局依法维权纪实
本报记者 余继军
今年2月,厦门市电业局对200户长期拖欠电费且屡催不缴者依法予以停电,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请来了厦门市公证处的公证员,对停电程序进行了公证。令厦门市电业局始料未及的是,公证书发出的当天,就有人来补缴电费,没几天大多数欠费者都缴清了费用。
  引入公证程序,厦门市电业局原本只想以此作证据保全,以便将来在发生纠纷时处于主动地位,没想到拖欠电费这一“老大难”问题居然迎刃而解。为此,厦门市电业局迅速扩大“战果”,在整治危害电力设施等现象中引入公证,也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好效果。截至目前,厦门市公证处共为厦门电业局发出公证书近400份,其中涉及的大多数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执行难”困扰电业局
  “引入公证是为维护电力企业权益而想出的新招。”厦门电业局法律顾问林维开门见山。
  近年来,拖欠电费、危害电力设施等现象日趋突出,电力纠纷不断。电力企业依法维权困难重重。明明将欠费停电通知书送达,对方却说根本没有看到;明明将安全隐患通知书送达,对方却说并未告知。在法庭上,电力企业有时因没有证据而败诉。
  厦门市电业局负责人说:引入公证程序,由公证员依法对争议现场的证据予以固定,同时对供电部门已依法履行告知义务、采取必要措施作出证明。这样,供电部门就可以依法申请相应的执法机关制止有关违章行为,或者通过法律途径要求欠费者赔偿,甚至可以请求司法部门追究窃电者的刑事责任。
  今年2月,厦门电业局出台了关于运用法律公证维权的通知,要求对他们发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如停电通知书、装计量表质量确认单、欠费通知、催缴电费通知书、窃电处理决定书等,进行相关公证。
  引入公证出奇效
  今年8月初,厦门湖里区一村民在盖自家住房时,擅自剪断了路边一根用于固定10千伏电杆的拉线,此举严重威胁了附近电力设施的安全。当湖里供电公司准备将拉线重新固定时,该村民以影响建房为由,阻止供电人员施工。8月8日,电业局请市公证处对违章现场采取了证据保全措施,制作了现场笔录。一看到身穿制服的公证员和盖有大印的公证书,这位村民一下子变老实了,当天下午就同意供电人员恢复施工。
  厦门岛内浦南西路一家食杂店从2000年10月至今年3月,电费一分未交。在多次催费未果的情况下,电力部门依法对其实施停电。然而,该店主却从邻街店面私接电源公然窃电。公证人员到现场取证时,与店主讲明利害关系。他当即缴清所欠的2100多元电费,还主动上缴840多元滞纳违约金。
  国企维权的新举措
  厦门市行风评议指导组组长白少山说,厦门市电业局引入公证,依法顺利解决了拖欠电费、危害电力设施等问题,维护了国企的权益,好得很。他说,由拖欠电费,我们还会联想到拖欠房租、拖欠税费等现象,如何解决呢?厦门市电业局的做法值得借鉴。
  不过,目前主动引入公证依法维权的国有企业比较少。厦门市公证处公证员吴迎说,在厦门,目前国有企业也只有电业局一家主动与公证处接洽。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资银行在厦门设立的10余家各类机构全都主动与公证处联系,开展公证维权行动。尽管如此,厦门市公证处负责人仍然乐观地表示,公证帮助厦门供电部门获得了解决纠纷的主动权,解决了许多“老大难”问题,此举必将对今后国企维权产生积极的影响。
  据了解,厦门市电业局引入公证依法维权的举措,已引起了国内其他供电、公证部门的浓厚兴趣。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权威发布

  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提出
2020年前根除可避免盲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王思海)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22日提出防盲规划:2020年以前,我国将消除包括白内障、沙眼、河盲、儿童盲及低视力与屈光不正在内的一切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的致盲眼病,彻底根除可避免盲。
  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工作会议22日在京召开,会议提出了一项新制定的防盲目标:到2010年底,全国70%的县、乡、村和80%的省、市,要针对本辖区可避免盲症问题建立初级卫生保健网;全国经治盲人数要占应治盲人数的70%;全国年开展白内障手术能力不低于100万例,全国平均白内障手术率每百万人口要达到750例。
  防盲规划还提出多项具体任务:2003年到2004年开展全国盲人和严重视力损伤的流行病抽样调查,摸清我国盲人和视力损伤人群的发病规律。
  据悉,我国每年约有45万人失明,目前约有500万盲人,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约占全世界盲人的18%。预计到2020年,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增加到2.4亿,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防盲,全国盲人总数将会增加4倍。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
成都强化领导干部科技意识
  本报成都11月23日电 记者刘裕国报道:成都市今年全面实行“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目标责任制”,大大强化了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的科技意识,有力地推动了成都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分别担任了市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和市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的正副组长。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7次常委会和10次常务会,就成都市科技创新、信息化进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市属科研院所改制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成都市制定了《成都市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目标任务》,向各区县下达了五个方面、十二项任务的目标责任。
  成都市还组织各级干部开展了“正确应对加入WTO挑战”,“高科技成都展望”、“纳米材料”等讲座,今年已举办科技讲座和科普报告342场次。在市级机关中,开展了“万名机关干部科学知识竞赛”活动,全市9212名机关干部参加了知识竞赛。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图文广角

  明年北京高校毕业生超过11万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李江涛、杨青)今天举行的“2003届北京高校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双向选择会”上透露,明年北京高校毕业生超过11万人。
  此次大会是北京市面向2003届毕业生召开的首场大型招聘会,来自北京、上海、大连、南京等地的230多家用人单位参加,需求专业涉及计算机、通信工程、电子、自动控制、信息管理等10多个学科,提供需求职位超过6200个。
  北京市教委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告诉记者,2003年北京高校共有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11.2万人,比上年度增加了2.3万人、增幅26.3%。毕业生就业面临一定的困难。(附图片)
  图①毕业生在用人单位桌前咨询。
  图②学生家长来为孩子作参谋。
  图③学生在仔细阅读招聘信息。
  李楠摄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青岛前10月城镇就业人数逾6万
  本报青岛11月23日电 记者宋学春报道:今年以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门路。今年1—10月,青岛市城镇实现就业6.2万人,创历史最高水平,市内四区一直保持当期就业总量高于新增失业总量的可喜局面。
  今年,青岛把商贸、餐饮、旅游等传统服务业和物流、咨询、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作为就业主攻点,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1—10月,青岛第三产业吸纳47332人就业,占实现就业总量的76.3%,其中商贸、餐饮、社会服务业吸纳21395人就业,占34.5%。
  青岛积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弹性工作等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就业,重点开发了社区居民服务、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保障和社区公共管理的就业岗位,以及清洁、绿化、社区保安、公共设施养护等公益性岗位。今年前10月,全市非正规就业21456人,占34.6%,其中,开发政策性扶持岗位11252个,安置特困群体就业9188人。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瞄准市场 主抓科技 打造品牌
江西农业从数量型迈向质量效益型
  本报南昌11月23日电 记者余清楚、廖文根报道:今年以来,江西通过转变观念,坚持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使今年全省农业生产呈现出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喜人局面。江西农业翻开了从数量型迈向质量效益型的新篇章。
  为了将传统粮食作物种植与市场接轨,江西优先发展了优质稻。今年,江西优质早稻种植1213.4万亩,比上年增加113.4万亩,种植高档优质晚稻679.8万亩,比上年增加105.4万亩,增长18.35%,稻米优质品率超过80%。今年前10个月,全省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增加14.62元。
  今年年初,江西省委、省政府就提出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挑战,创新农业工作思路,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并相继出台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还编制了无公害蔬菜、中药材、优质油料等10大基地建设规划,选定了南丰蜜橘、赣北早熟梨等20个重点发展的知名品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在江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异军突起,并成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农产品竞争力关键在科技,为此,江西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以良种良法推广为突破口,积极提高农业科技普及率。今年全省农业部门引进良种1500多个,旱育秧和抛秧、地膜覆盖等百余项实用技术已进村入户,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45%。
  为拓宽江西优势农产品的发展空间,今年江西省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打造江西优势品牌。10月6日至9日在北京举办了江西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招商会,产品现场销售额达356.8万元,签订定单1.5亿元,招商引资突破8亿元;在今年9月底举行的江西首届花卉博览会上,现场成交额500万元,协议金额1亿元。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大庆倾力营建“绿色油田”
  本报哈尔滨11月23日电 记者孟辉报道:“少排一滴水,少落一滴油,建设绿色油田。”进入黑龙江省大庆油田,不时可以看到这样激动人心的标语牌。近年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不断提高全员的环保意识,加大建设“绿色油田”的步伐,油田的环境保护逐步由“末端治理”向“预防为主、生产全过程监控”转变。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资源采掘型企业,大庆油田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提出了“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努力追求无事故、无伤害、无污染的管理目标。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以来,用于环保方面的投资已达70多亿元,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污水处理系统和配套管网。去年,油田公司投入1.8亿元,对含油污水处理站、排污口、油井作业污水进站装置等进行调整、改造,特别是针对井下作业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制定了无污染作业验收标准。今年以来,油田公司开展了“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的管理体系大调查活动,编写完成了3个体系、20多个样本的HSE管理体系相关文件,建立起公司、厂、矿、小队四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与此同时,油田重点落实绿色站(库)、清洁生产作业队标准,对联合站、中转站、作业队、采油队按标准进行严格的抽查考核,力求在生产中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各采油厂重点控制含油污水外排,降低排污总量;而井下作业、试油试采等分公司以实施“无污染作业”为核心,加强井下作业现场的环境管理。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乌鲁木齐将用三年时间“洗”蓝天空
  届时全年空气质量日均值将达到二级
  本报乌鲁木齐11月23日电 记者王慧敏报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清洁能源办公室今天宣布:乌鲁木齐在今后3年将投资36.33亿元用于清洁能源建设,2005年后,该市冬季空气环境质量将达到国家三级,全年空气质量日均值达到国家二级(即良好空气)。
  乌鲁木齐是一个典型的煤烟型重污染城市,2002年,乌鲁木齐空气质量连续6天处于5级重度污染,在全国47个城市监测中排名倒数第一。自治区环保局副局长井清河分析说,乌鲁木齐大气污染加重的根本原因在于煤炭消费量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过高和直接燃用原煤。要彻底解决乌鲁木齐的空气污染,惟一有效途径就是实施煤的加工转换,提高煤的使用效率,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此次规划中的36.33亿元投资将用于风力发电、太阳能集热、天然气入户等清洁能源建设。为促进清洁能源技术和产品的推广运用,规划规定:今后城区及周边地区将严格控制燃煤锅炉及设施的审批。在此区域内的餐饮服务行业、建筑工地要全部使用清洁能源,生产锅炉在2005年前全部改用清洁能源。据该市环保局测算,清洁能源行动完成后,乌鲁木齐市每年将少排放烟尘5.4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硫3.9万吨,节煤178.5万吨。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贵阳非公企业招聘下岗失业人员
  本报贵阳11月23日电 记者胡跃平报道:昨天,在贵阳市劳动就业局的大院里,130多家非公有制企业向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
  这次提供的就业岗位大多是第三产业,特别是传统服务业项目,年龄限制放得很宽,可供40岁以上人员选择的就有900多个。记者在招聘会上看到,数千名应聘者一大早便进入大院,各个招聘点上围满了求职者,场面十分火爆。拥有近百辆出租车和中巴车的贵阳光彩客运有限公司,不到1小时就招收了60名售票员、驾驶员和修理工,第二天起就开始对他们进行免费培训。到当天中午,已有不少求职者与企业签订了合同。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中国电影博物馆奠基开工
本报北京11月23日讯 记者施娟报道: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北京市政府联合投资3.7亿元建设的中国电影博物馆工程,昨天下午奠基开工。
  中国电影博物馆是北京市的一项重点建设工程项目,被列入2008年奥运行动规划。博物馆占地3.45万平方米,将于2004年竣工,2005年完成布展,同年将举办中国电影百年庆典。博物馆内设电影展览区、电影放映区和综合服务区等,可以满足观众多种需要。建成后的中国电影博物馆将成为全面展示中国电影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的博物馆,也是电影艺术学术研究和交流中心。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
  本报南宁11月23日电 记者张欣、倪光辉报道:陕北民歌和罗马尼亚民歌相得益彰,现代翻唱和传统风情交相辉映。在昨晚举行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晚会上,来自国内外的50多名歌手同台献艺,推出了多名民歌新秀,演唱了一批原汁原味的广西民歌,吸引了约3万名观众到现场观看。
  此次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包括文化、经贸和旅游三部分活动内容。文化活动还包括东南亚风情歌舞晚会、中华民歌大赛和具有壮族特色的对歌;经贸活动包括举办节庆文化与城市经济发展国际主题会、首届西部城市房地产高峰论坛、南宁市投资贸易洽谈会等;旅游活动安排了广西旅游美食节、南宁旅游商品交易会等。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天津海关提前完成今年税收计划
  本报天津11月23日电 截至11月20日,天津海关征收税款实际入库达194.14亿元,提前41天超额完成今年全年192.69亿元的税收计划,比去年全年征税额增加2.8亿元。至年底,天津海关征收税款有望突破200亿元。(陈杰 关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