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财经故事

当心:进口货物夹带“洋垃圾”
任晓进 朱建华 李正法
日前,江苏吴江检验检疫局从一批来自美国的进口设备集装箱中截获了“洋垃圾”,堵住了境外有毒有害物质对我国的侵害。
吴江检验检疫人员在吴江直通点上对一批装载美国进口设备的集装箱进行查验时发现,该集装箱内除装有2个木箱的设备外,还夹带了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主要有废旧轮胎、废旧按摩器、过期化妆品、废胶合板、旧印刷品、旧纸盒等。检验检疫人员立即封存了该批货物,对整批货物进行了熏蒸处理,并及时向海关通报。10月19日,有关部门决定将该批货物整箱退运出境。
江苏检验检疫局提醒,这起案例反映了一个新情况,以往只有在进口废物原料中夹带有毒有害物质的问题,现在也出现在进口的一般货物中,应引起有关部门的警惕。检验检疫部门在加强对进口废物原料环保检验时,将提高对进口一般货物的查验比例,尤其要警惕来自一些曾经发生夹带有毒有害物质的输出国家和地区,严格把好国门。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财经故事

“预警”提示受欢迎
詹清贵 王应斌
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区云集农贸市场摊主张国锐近日收到了一张“限期整改通知书”,通知他在限期内补办营业执照变更手续。
原来,张国锐在经营中改变了经营项目,但却没有去工商局变更营业执照。按照工商管理条例,工商执法人员可以直接对张国锐进行处罚。但工商管理人员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先“预警”提示当事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再进行处罚。这一做法令张国锐十分感动,很快补办了手续。
襄樊市工商局负责人介绍说,襄樊市工商部门实行市场预警警示制度已经一年多了,这一制度是指工商执法人员在市场巡查监管中发现经营者的轻微违规行为,不是马上给予行政处罚,而是以书面通知的形式予以警示并限期整改,从而达到既清除了违规行为,又教育了经营者的双重效果。
个体经营户和私营小企业主对这一举措十分欢迎,他们在经营中出现一些违规行为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因为自身素质不高、不懂法造成的。现在,工商部门实行“预警警示”,不仅给经营者提供了改正错误的机会,同时也拉近了执法人员与经营者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营造规范、文明的市场经营环境。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南召县农村税费改革求实创新
本报讯 河南省南召县在今年的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中,严密组织,务实创新,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全县农业税总额为1303万元,农民人均负担25.5元,与改革前的负担总额2699万元、人均52.8元相比,减负幅度达51.7%。
该县在深入宣传政策,取得农民支持的基础上,把好计税土地核定关、常年产量核定关、收费集资额的统计关、新增税额和转移支付资金使用关,保证中央税改政策不走样。他们注重立足县情,以实为本。南召地形复杂,计税土地面积和常年产量核定在操作上较困难。他们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论证,制定了《南召县农业税计税土地核定具体办法》,增强了核定土地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在核定常年产量时,充分考虑到当地土地瘠薄,投入多、见效少的特点,从维护农民利益出发,最后核定全县亩均常产403.4公斤,亩均税负38.6元,仅此一项,乡、村两级减负1400万元。(马勇)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财经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正案)将》将于明年一月一日起实施——
加快推进保险业改革与发展
吴定富
当前,我国保险业正处在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新时期。保险市场主体不断增加,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到目前为止,我国保险公司数量已达S4家,保险业总资产近6000亿元。随着我国加入WTO,保险业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客观上要求对原《保险法》中一些与保险业发展不相适应的规定做出修改。新《保险法》允许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逐步取消法定再保险;将保险条款费率由监管机构制定改为由保险公司制定;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禁止性规定作了适当修改。新保险法还强调了诚实守信原则,突出保护了被保险人的利益。这些修改,紧密结合了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际,借鉴了国际通行做法,为今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总体水平仍然很低。2001年,保费收入仅占GDP的2.2%,人均保费收入165元,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很不相称。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为保险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保险监管机构要转变监管职能,减少行政审批,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行业自律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把主要精力转到宏观调控、制定规划和市场监管上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转变监管方式,努力创造条件,实现由市场行为监管与偿付能力监管并重逐步向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过渡,同时加强对保险公司法人机构的监管。要改进监管手段,完善各项监管指标体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增强对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的监控、评估和预警能力,提升监管水平,提高监管效率。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保险业的市场化改革,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公平有序的保险市场体系。要加强调查研究,消除制约保险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保险业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
坚持改革和创新是保险业始终保持活力的源泉。要积极推动我国保险业在体制、观念和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努力提高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体制上,加快推进国有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革,完善股份制保险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规范上市;在观念上,摒弃不讲信用、粗放经营、短期行为的思想,坚持诚信为本、效益优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产品服务上,大力开发市场有需求、核算有效益的产品,为投保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扩大销售渠道、改革销售方式、方便客户投保。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保险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的要求,以《保险法》修改为契机,不断开创保险业发展的新局面。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造就一支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富于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保险人才队伍。学习国外公司在风险控制、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尽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充分发挥熟悉本土文化和了解消费者心理等方面的优势,扬长避短,培育一批面向国际的、能够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优势的大型保险企业集团。
(作者系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市场动态

茶叶出口为何减量?
孙斯敏
今年以来,我国茶叶出口下降了近一成。在上海口岸,今年前3季度出口茶叶8.07万吨,下降11.5%。
目前,上海口岸出口的茶叶品种较为单一,以绿茶为主,今年前9个月共出口6.87万吨,占全部茶叶出口的85.1%。茶叶最主要的出口市场是摩洛哥等非洲国家,前9个月对摩洛哥共出口2.39万吨,增长12%;但对日本、欧洲等国家的茶叶出口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如对日本出口0.9万吨,下降21.3%;对英国、荷兰、西班牙、俄罗斯的出口也均下降两成以上。
据分析,造成我国茶叶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我国茶叶经营分散,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缺乏领军的龙头企业;二是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主要靠价格优势取得市场,然而,随着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大力发展茶叶生产,产品价格更为低廉,对我国茶叶在价格上冲击很大;三是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茶叶加工简单,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品种单一,国际知名品牌少,在市场开拓、营销和广告宣传等方面也相对落后;四是今年年初,英国、荷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调整了茶叶监测标准,提高了茶叶进入这些国家的门槛,使茶叶生产企业的出口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我国拥有世界23%的茶叶品种,年产茶68万吨,1/3以上用于出口,一直以来就是茶叶出口大国,一些传统品种如龙井、乌龙、碧螺春等在国际上享有盛名。有关专家指出,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茶叶要增强国际竞争力,不能仅仅依靠价格优势来取胜,而是急需在茶叶的生产、加工、营销、行业管理等方面苦练内功,尽快建立起行业中的大型龙头企业,提高我国茶叶的质量和加工水平,树立国际知名的优秀品牌,才能确保中国茶叶在今后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平安保险推销出新招
本报讯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近日推出了一项新服务——家庭保险需求诊断服务。“家庭保险需求诊断”通过搜集客户具体数据包括客户年龄、收入、消费支出、家庭结构、家庭责任等,从保险规划的角度出发,分析客户家庭潜在财务风险,引导客户建立正确的保险观念,并为其提供科学的家庭保险需求诊断。与传统的保险推销相比,家庭保险需求诊断更趋于销售的理性化与专业化,较好体现了平安差异化行销战略。 (周敏)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外资银行抢滩中国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一批外资银行相继获准在中国境内经营人民币业务,为中国老百姓带来了更周到的服务、更多样的消费选择。图为在上海市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林立的外资银行招牌。
李俊杰摄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首富村”的新追求
日前,北京市“首富村”——房山区韩村河村工厂化高效农业科技园的农民开始收摘日本粟子蔓南瓜(如图)。村民们说,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令人振奋和鼓舞。他们决心朝着更加富裕的目标奋进,并且先富帮后富,努力实现社会共同富裕。
新华社记者 王呈选摄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财经访谈

促进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 稳定物价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解读宏观调控四大目标
——访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白和金
本报记者 龚雯
记者: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本世纪头20年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并且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列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请问白和金院长这有什么深意?
白和金:经济增长率、通胀率、就业率和国际收支是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四个变量,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且往往难以同时达到人们期望的理想状态,因此西方经济学称之为“神秘的四角”。十六大报告为国人描绘了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这对宏观调控意味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难度,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确立为宏观调控四大目标,我认为有很现实的针对性。
宏观调控的艺术,在于能恰当处理上述四方面的关系,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但是,这四个变量在各阶段的发展程度不一样,目前扩大内需是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促进经济增长仍是我们的首要目标。前20年,我国GDP实现了翻两番,这是在商品普遍短缺的前提下;今后20年,GDP还要翻两番,这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含金量”更足了。只有让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梦想。与此同时,其他三个目标也要兼顾,四大目标密不可分。拿就业来说,经济运行规模的不断扩大,无疑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人多饭碗少”的压力,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物价与就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就业率上升,需求转旺,一旦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就会造成通胀;就业率下降,需求不足,就会造成通缩,这两种现象对经济健康发展都有害。稳定物价,既要防通胀也要防通缩,物价稳定了,宏观环境才能相对稳定,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才有较好的预期,各种经济行为和利益分配关系才不致于扭曲。我国加入WTO后,进一步融入国际经贸体系,如果不有效实行调控,确保国际收支平衡,则会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很大冲击。可以说,这四大目标是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的内在要求,符合基本国情和现实需要。
记者:目前我国在这四个方面调控的实际情况如何?
白和金:做得相当不错。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连续保持7%—8%的增长,今年GDP有望达到10万亿元人民币。“九五”期间以及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们既有效抑制了通胀也有效抑制了通缩。近20年全国新增了近3亿个就业岗位,约1.5亿—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近3年国企改革中2000多万下岗职工有相当一部分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不到4%,这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在国际收支方面,我国也突破了“双缺口”(即贸易缺口和投资缺口)怪圈,连续多年实现贸易顺差,利用外资稳居全球前列,外汇储备额和出口贸易额大大超过外债余额,收支保持良好记录,人民币汇率稳定。当然,宏观调控体系还要继续完善,比如,既要消除通缩压力,又要警惕通胀反弹;解决就业问题不能一蹴而就;对平衡国际收支和防范金融风险不可掉以轻心,等等。
记者:我们注意到,十六大报告首次将就业问题明确纳入宏观调控的目标体系,并且提出“增加就业”而非“充分就业”,您对这点怎么看?
白和金: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既是当务之急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我国有12亿多人口、9亿劳动力,劳动力供给潜能无限,而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攻坚期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数量的体制性、结构性失业,加上我国二元经济结构非常典型,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亟需就业,总体就业矛盾凸显。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弹性系数一度高达0.8,现在不到0.2。我们应该做到、也能够做到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这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优势的需要,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但是,在现阶段我们还不能做到西方经济学所谓的“充分就业”,因为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不足以给这么庞大的劳动力人口提供充分的生产手段和生产对象,一定阶段内失业率会有所上升,因此,不可生搬硬套西方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要通过拉动内需,创造就业岗位,开拓就业市场,挖掘就业潜力,完善社保机制,努力增加就业特别是再就业,把失业率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记者:您觉得今后一段时期宏观调控的目标体系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相关政策能否保持连续性?
白和金:先说第一个问题,我个人充满信心。中国具备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本条件,包括良好的政治社会基础、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高水平的储蓄率和投资率、结构调整带来的广阔经济增长空间等,生产力结构的多层次性也有利于我们在各个层面利用自身的动态比较优势。另外,多年来我们已积累起可观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正反经验,建立了相对独立完整的经济体系,科技力量在发展中国家最先进,在未来20年内保持7%的GDP增速是完全可以的。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认为,宏观调控的大政方针与具体政策不能等同,坚持扩大内需是长期的战略方针,但宏观调控政策同样要与时俱进,既保持必要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会根据经济运行状况和形势变化作出适度灵活的调整,使经济政策和相关举措日趋完善。加入WTO后,宏观调控的任务更重了,过去是在开放度有限的条件下进行调控,现在是走向全面开放,要在WTO框架下按照国际经贸规则进行调控,既要保持宏观经济的内部平衡,也要重视对外平衡,这是一种挑战,不过从近一年的情况看,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市场漫笔

消费品升级换代将提速
李建兴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举国欢欣,人心振奋。这意味着我国老百姓的精神、物质生活以及生存环境普遍将会更加富足、更加美好。
就物质生活而言,今后老百姓享受的消费品层次将越来越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品档次升级换代可以说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前到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对消费品的追求是百元级“老三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第二阶段,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人们对消费品的追求是千元级的“新三件”: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第三阶段,从90年代中期到现在,人们对消费品的追求是万元级的五大件:手机(90年代中期时一两万元一部)、电脑、家庭影院(组合件)、小汽车、商品房。显然,随着阶段的变换,消费品层次不断提高。
最近,专家预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品升级换代速度将加快。如果用阶段论概括的话,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将以较快的速度进入第四阶段。在这个阶段,消费品不一定是一种特定的产品,有可能是一种活动或者是一次享受。这一阶段消费品的特点不好用一定数量的金钱来概括。比如,旅游、教育、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等,很难说是万元级或者是十万元级的消费。
做出这样预言的基础,是我国将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那时,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收入是决定社会消费的中心因素。可以预见,城乡居民的消费层次将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升。
实际上,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层次提升的速度已经加快。在已经过去的7个黄金周期间,居民消费潜能得到较大释放。仅旅游一项,前7个黄金周累计国内出游人数高达4.6亿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31亿元,相当于去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87%。
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更高层次的消费热潮将乘十六大的东风离我们越来越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