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专页)
专栏:发展特色争创优势

  青岛发展的新曙光
  ——青岛市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宋学春
  青岛是一个有着鲜明特色的美丽海滨城市:红瓦、绿树、碧海、沙滩、蓝天。
  青岛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城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岛经济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7%,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列第12位;实现进出口总额154.16亿美元,其中出口额95.0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98亿美元;港口吞吐量首次超过1亿吨,国际集装箱吞吐量264万标准箱;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8.71亿元。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市长杜世成说:目前,青岛市委、市政府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带领全市人民正在做三件大事,一是努力构筑大都市框架,二是努力建设大工业体系,三是努力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
  构筑大工业体系
  什么是青岛的大工业体系?用杜世成同志的话说,大工业体系包括港口、海洋和旅游三大特色经济,电子家电、造船汽车机车集装箱制造、石油化工和新材料四大工业基地。
  青岛是中国主要工业品生产基地之一,长期以来工业结构以轻纺为主。青岛的工业结构过轻、过低,项目不大、不强,是青岛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青岛赶超先进城市的最大障碍。针对青岛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青岛从“七五”开始实施了四大战略,即“七五”期间的技术引进战略、“八五”期间的名牌战略、“九五”期间的大集团战略、“十五”期间的工业园战略等发展阶段,形成了电子信息、信息家电、石化橡胶、食品饮料、车辆船舶、纺织服装六大工业支柱产业,塑造了海尔、海信、青啤、颐中、澳柯玛、双星、即发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名牌企业和驰名品牌,优化了工业产业结构。2001年工业轻重比例为61.2∶38.8,形成了“十大”、“十强”、“十高”的企业梯次结构,其中十大企业集团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超过了40%。据青岛市统计局统计,2002年1至9月份,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87.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2%;完成工业总产值1478.1亿元,同比增长18.7%。十大集团本地企业继续保持较强增势,1至9月完成产值587.4亿元,同比增长22.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9.7%,拉动全市工业生产增长10.8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1.6%。同时,产品出口也有所回升,前9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83.4亿元,同比增长15.3%。前9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0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实现利润44.6亿元,同比增长9.9%。
  1999年底,青岛推出了“三大板块”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即“培育电子信息和生物及海洋药物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壮大信息家电、化工橡胶、食品饮料、车辆船舶和机械电气5个优势产业和改造纺织服装、冶金建材、包装印刷、皮革制鞋和室内装饰5个传统产业”。
  如何推动“三大板块”的进展?首先,青岛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从2000年开始,全市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累计280亿元,已经竣工过亿元大项目近30个,对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是大力实施工业园战略。用青岛人的话说,“七五”看技术引进,“八五”看“名牌”,“九五”看“大企业”,“十五”看“工业园”,工业园已成为“十五”期间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工业园规划思路,坚持以“现代生态工业园指标体系”为标准,走“新产品、新机制、新形象、高效益”的“三新一高”发展道路,不仅改善了全市工业布局,还推动了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全市已认定、在建和正在规划的工业园已达到30个,计划总投资330亿元,计划“十五”期间全面建成。记者驱车在青岛的工业园采访,每到一个园区,都令人振奋。占地2000亩的海尔开发区工业园,大型物流车来车往;占地1200亩的海信信息产业园,CDMA等高附加值产品源源不断地走下生产线;占地500亩的青啤工业园,主要项目为年产40万吨的啤酒项目,2002年全面建成……据悉已有13个工业园基本建成投产,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10亿元,2001年工业园实现销售收入420亿元。“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青岛工业将实现大跨越。
  打造“品”字大都市
  大青岛框架“包括青岛、黄岛、红岛‘品’字形布局,包括从琅琊台到田横岛建设滨海大道,沿这条大道建设卫星城市”。青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向记者这样描述未来的大青岛。根据青岛市委、市政府的规划,青岛发展的大框架分两步走,第一步完成以青岛、黄岛、红岛这三点,沿胶州湾形成“三岛一湾”的品字形框架构筑。第二步将从胶南市的琅琊台一带起,路过海湾大桥,通过崂山,延伸到即墨市田横岛,形成一条300多公里长的青岛滨海交通大道。他们预测,黄岛率先发展,而后与青岛共同带动红岛,形成核心区的“三岛一湾”布局,进而以此为核心,带动这300多公里形成滨海卫星城市群。这是一个宏伟的规划,这一规划将圆青岛老百姓大青岛的梦想。打开《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2010年)》,记者发现,规划在认真分析交通、产业、环境条件等影响城市发展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城市总体布局结构为以胶州湾东岸为主城,西岸为辅城,环胶州湾沿线为发展组团,形成“两点一环”的发展态势。主城和辅城规划为城市相对集中发展的区域,环胶州湾的六个发展组团规划为城市适度分散发展的区域,形成“相对集中与适度分散”相结合的城市组织结构关系。
  作为主城的青岛老城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92.5平方公里,实际居住人口230万人;作为辅城的黄岛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作为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汽车、集装箱和造船,目前也是青岛很有潜力的产业。由于油港码头的布局,石油化工基地也将在黄岛。
  一桥飞架东西(胶州湾东岸与西岸),跨海大桥的建立是几代青岛人的梦想,而实现这一梦想的时机将要到来,到时,从老城区到黄岛新城区,将从现在的1个多小时缩短到10分钟左右;到时,大青岛的框架将会更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举办奥运会的机遇,将使青岛老城区发生巨变。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项目比赛地在青岛,围绕举办帆船赛事的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青岛的城市结构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城市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青岛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将进入新一轮高速成长期。
  培育核心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的今天,看一个城市不仅要看它今天有什么,关键是看它明天会有什么,这取决于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包括政府效率、法制环境、人才高地等。青岛这样理解城市核心竞争力。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政府职能如何转变,行政效能如何提高?青岛从2001年4月推出了以“转变职能、规范审批、政务公开、依法行政、效能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管理体系“五项工程”。
  今年8月的一天,青岛市某外资食品有限公司一名员工到市外商投资综合服务中心办事。他既要交交通运管费,还要办理外国人在青岛的就业证和签证。虽然事情不少,但他并没感到麻烦,办完运管手续后,不一会儿,他就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设立的服务窗口办完了其他应在青岛办理的审批手续。他感叹:有了这个服务大厅,办事方便多了,不用像以往要跑很多部门、花很长时间。
  家住市北区临淄路的市民朱先生,在一周的时间里接连办妥了3件他认为很有“难度”的事情——办理文化准营证、工商营业执照年检、房产证。在办理过程中,相关公务员既坚持原则又急他所急,认真负责。朱先生为此感慨万分:“公务员的服务态度真的变了。”
  像这种能够折射出政府部门、公务员办事效能提高的“镜头”,目前在青岛已不新鲜。这是青岛市创新推进政府管理体系“五项工程”带来的变化。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五项工程”的核心。去年以来,全市共减少行政审批事项52%,原来的1263项行政审批事项中,已取消417项、降格238项。
  在改革中,青岛市工商局实行了企业登记注册网上并联审批。世界500强之一的美国爱默生控股有限公司来青岛投资,当天就取得了营业执照。市盐管办将审批《食盐零售许可证》的时间由原来的30天改为现在的1天,并采取登门为用户办证的方式,受到了用户的好评。
  在改革中,各级政务办理大厅纷纷出现,采取了“一站式”服务、“一条龙”服务,限定审批工作日等措施。莱西市建成的市行政审批中心,通过加大对联办事项的协调力度,对需两个以上部门审批的事项实行“统一受理、联合预审、集中审批”,提高了审批效率。
  在改革中,“阳光审批”、“透明政务”已在市各级政府部门叫响。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职能部门制定了有关“规章制度”、发布“采购信息”,对违反规章制度的或通报批评,或经济处罚。考核连续两年不合格的,主要负责人待岗或降职。
  如何有效地监督公务员?青岛先后推出了3部公务员效能投诉电话,主要针对公务员工作态度不好、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问题,并出台了相关的处理细则。分别设在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和市政府督查室的这3部公务员效能投诉电话,自开通以来,已经受理属于职责范围内的电话1010个,查实投诉属实的514件,共有200余名被投诉者分别受到批评教育、通报批评、诫免乃至停职处理,其中有14人因构成违纪正在接受调查。目前,各区市及部分市直单位也分别设立了监督投诉电话和投诉处理反馈制度,使政府部门的工作置于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之下。
  青岛已将“五项工程”延伸到每个政府部门和具有管理职能的非政府部门,延伸到政府机关每个处室、每个岗位。同时,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四型”机关:学习型、创新型、竞争型、服务型的领导机关。青岛的城市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强大。(附图片)
  压题照片:青岛东部新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