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有钢用在刀刃上
王方杰
  两年前,记者路过一个镇子。当时,在穿镇而过的马路两边,刚刚建好两排二层楼房,清一色地贴着瓷砖,看起来分外别致。前几天,记者再次路过那里,发现楼房里面全都空空如也,有的甚至连门窗和玻璃都没安装,还有的房子已经挂满蜘蛛网。
  为什么盖好的房子却没派上用场?一打听才知道:镇里为了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营造市场,要求全镇农民集资,强令各村必须在镇里建多少面积的门面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之后,房子终于盖起来了,但却找不到承租门面房的人。
  据介绍,这里经济并不发达,甚至连发工资都很困难。群众急需修路、修渠,也渴望发展高科技农业,但苦于没有资金,只得作罢。当地群众痛心地说:“花了那么多血汗钱,却建了一堆空房子,太令人心疼了!”
  加快城镇化建设,方向是对的,只有城镇化步伐加快,才能缩小城乡差距,我国的经济才能持续发展。但我们应该注意到,在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类似以上的现象并非鲜见:把有限的财力集中到了几个景点上,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空壳城镇。还有些地方,盲目追求豪华,为了建一个花坛和雕塑,动辄花掉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元;为建一个广场,不惜投资上千万元。
  城市城市,城是形式,市是内容。光有城,仅仅是个空壳,是个框架。要使市场繁荣,必须拥有充足的人口流、物资流、信息流,必须有相当的经济发展作依托。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最应该做的,是改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只有农民兜中有了钱,才能启动农村市场。只有中国最广大的农民有了购买力,才能形成真正的大市场,才会出现真正的城镇化。
  长期以来,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形成了工农剪刀差,导致农民购买力弱,农村市场无法启动。上述发展城镇化过程中的不切实际的做法,既有单纯追求政绩的问题,也有在指导思想上本末倒置的偏差。如果这样的现象持续下去,城镇化建设将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财政紧张也将是许多地方长期面临的挑战。有钢使在刀刃上,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应该是地方政府追求的最大目标。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旅游业“掘金”需创新
  新华社记者孙浩
  “十一”黄金周本是各个旅游景点“掘金”的日子,可记者却看到不少“××宫”、“××奇观”实属粗制滥造,众多旅馆千篇一律,使游客兴致大打折扣。
  近年来,一些地方筹资大搞人造景观。但人造景观本身生命周期就比自然景观短,再加上制作粗糙、科技含量低、服务差和主题雷同,怎能吸引游客?国内旅游产品老化问题已提出快十年了,究竟如何创新?创新离不开技术的创新、认真细致的市场调查和高水平的策划构思。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大悟教授说,深圳华侨城的民俗村、世界公园、欢乐谷和苏州乐园、无锡灵山大佛等,都是近年来成功的景观。欢乐谷引进了当代先进的四维电影,苏州乐园立项一开始就投入120万美元,请来设计迪斯尼乐园的加拿大公司搞主体设计。
  旅游景点创新少,旅馆饭店同样少创新。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群众的需求档次提高,而大多数旅馆饭店却是几十年如一日,服务项目和设施、娱乐活动雷同。其实,吸引游客的宾馆并非就是猩红的地毯、马赛克的卫生间。上海四星级的宝隆宾馆,客房以往只卖到300元,后来,他们改造出几间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特色的客房。门口对联与灯笼,房内五斗橱、老式床、旧收音机、高脚痰盂、脚桶、马桶一应俱全,地板是朱红油漆,床上铺的是当年流行的印花床单、锦缎棉被和绣有大红双喜的枕头。这一改造,房价跃至每日800元还供不应求。四川宜宾酒都饭店以国家风景名胜40佳的“蜀南竹海”为背景,在客房更新改造中,创造全竹客房,竹文化意蕴浓郁,成为一个很好的卖点。这说明只要围绕市场,通过研究高度细分的客源群有的放矢地策划和创新,才会掘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桶“金子”。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相关链接①

  密码举报:打假勇士的“保护神”
为切实保护举报人和办案人员的合法权益,国家质检总局决定,在全国质检系统推行密码举报奖励制度。
  落实密码举报奖励制度,当前一是开通专门的密码举报奖励电话;二是购置、安装必要的电话语音系统;三是认真贯彻财政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举报制度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活动有功人员奖励办法》,落实奖励经费;四是积极与银行系统进行协商,争取银行支持,确保实现凭举报密码兑奖。
  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各地严格规范密码举报案件办理程序,选派思想觉悟高的人员专门负责受理密码举报和负责密码保密工作;完善密码举报奖励制度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密码举报奖励工作的监督,切实防止发生冒领奖金、执法人员匿名举报领取奖金等情况。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观光旅游富农家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结构调整中结合当地实际,发展观光农业,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图①: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的乡亲下山迎接游客。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已有650多年的历史。当地居民利用梯田的奇特景致发展旅游业,每年观光游客达10万人以上。
 新华社记者陈瑞华摄
图②:在闽北武夷山下的曹墩村,游客可以亲手参与编草鞋、弹棉花、做糍粑、制岩茶、打铁具等活动,领略迷人的田园风光,享受原汁原味的农家菜。近一年来,曹墩村已吸引游客达3万多人次。
  新华社记者巫奕龙摄
图③:陕西临潼风景区石榴园吸引了众多游客。瞧,大伙采摘、品尝石榴有多开心!
  新华社记者刘喜梅摄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相关链接②

  质检十年打假货值三百亿元
  10年来,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恪尽职守,取得了实实在在效果:10年累计查获假冒伪劣商品货值300多亿元,“黑心棉”、“地条钢”、“土炼油”、拼装汽车、一次性注射器等影响全国的制假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一些影响全国的假冒伪劣商品集散地得到整治,如浙江义乌小商品城、广州兴发广场、河南郑州华中食品城、河北石家庄南三条批发市场、江苏丹阳华东灯具城、湖南长沙市高桥大市场、沈阳五爱市场、广西南宁市虎邱钢材市场、山东临沂沂隆百货批发市场、长春汽贸城汽车配件市场等。
  仅从2000年10月到去年年底,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00万人次,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8万个,查获假冒伪劣商品47亿元,立案查处22.5万件,惩处了一批制假首犯惯犯,严肃处理了一些包庇、纵容制假售假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从令人痛恨的“七日鞋”,到受消费者青睐的“温州造”,再到“冲浪”国际市场——
温州凭啥“三级跳”
  本报记者原国锋
  “8月8日”,这个日子一度曾是温州人解不开的心结:1987年的8月8日,杭州武林广场,5000余双劣质温州鞋被付之一炬。熊熊大火烧痛了温州人的心。
  1999年的同一天、同一地点,还是烧鞋。但不同的是:这次焚烧的全是仿冒温州名牌的劣质鞋。多年来一直笼罩在温州人心头的阴影终于被彻底驱散。
  今年夏天,温州市决定将每年8月8日设为“诚信日”。这时的温州,有近30家制鞋企业的年产值均超过亿元,并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泰、德力西等一批年销售额达数十亿元的低压电器生产企业傲居同行业之首……“温州造”带给温州人的是信心和骄傲。
  记者近日随同“中国质量万里行采访团”采访了温州。“温州造”曲折的成长经历,生动地为“发展与管理”、“打假与扶优”、“创造名牌与发展经济”的辩证关系做了解读——
  轻视管理,引来“烧身”之祸
  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这位1999年在杭州武林门燃起信用之火的温州人提起“烧鞋事件”语气仍不能平静:“1987年的那场火把我们烧惨了,那哪里是烧鞋,简直是烧温州人的脸!”
  然而,并非所有的企业家和领导都有这样的认识。
  “这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枝节问题,不必大惊小怪。”
  “搞假冒是经济发展中资本原始积累的必由之路”……
  惨痛的教训和严峻的现实严肃地纠正着这些错误认识:南京“温州皮鞋”专柜几度被激怒的消费者捣毁;武汉、石家庄等10多个城市断然决定,将温州货驱逐出境;在全国一些大型订货会上,“谢绝温州货”的牌子被刺眼地挂出;由国家多部委组成的联合打假行动给温州带来空前压力……
  如果说企业家对“烧鞋事件”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经济受损和自尊心受挫的层面,那么,触及地方领导神经的一个重要问题则是:如何处理发展和管理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但缺乏管理的发展注定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尽管确实有人通过制假售假发了财,但这些赚到黑钱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假冒伪劣给温州声誉带来的损害,足以使温州的整个经济受到重创。
  1993年10月,温州成立了阵容强大的“产品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常务副市长任组长。随后,温州市委发文,要求“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切实做好本地区、本部门产品质量的综合管理工作。”
  1994年5月,声势浩大的“质量立市”万人动员大会在温州召开……温州人开始用实际行动为“温州造”正名——
  打扶结合,两翼舞出高品质
  1990年3月,永嘉县一家阀门生产厂刊载的一则虚假广告被人投诉,市政府以此事为契机,开始了整顿虚假广告的专项斗争。在整顿永嘉虚假广告的80多天中,全县就有101家有假冒骗违法行为的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390多名违法犯罪分子受到严惩,99%以上的虚假广告受害者都得到了退款。
  要使假冒伪劣真正绝迹,仅靠“打”还不够,当年参加过温州打假的一位市领导说“抓质量工作必须堵疏结合,打假扶优,两翼推进。扶优就是要侧重提倡地方创名牌。地方创了名牌自然会痛恨当地的假冒,要保名牌,就得拼命地打假。名牌多了,假冒就起不来了。这样地方打假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乐清市的做法很有典型性。80年代初,小小乐清市办起了近万家电器厂,由于缺乏检测设备,忽视管理工作,又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乐清电器假冒伪劣猖獗,殃及全国。乐清市打扶结合,在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企业采取关闭、取缔等严厉举措的同时,市里帮助建立了低压电器测试中心,协助企业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还请来专业人员指导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同时,对质量好、技术高、重信誉的企业大力扶持争创名牌。如今的乐清,通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已有182家,通过国际UL、GE等机构认证的产品有200多个,全国“两网”改造所使用的电器类产品中,乐清产品占50%以上。正泰集团公司、德力西集团公司已发展成为年产值在40亿元以上的著名企业,它们不仅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还成为打击假冒伪劣的生力军。
  再接再厉,“创牌大军”在行动
  质量立市让温州人尝到了甜头,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将质量意识升华,开始向创建名牌,尤其是创造国际品牌的目标努力——
  “加上最近在希腊、比利时、葡萄牙开的皮鞋专卖店,目前,我们在海外已有23家专卖店了!”温州康奈集团的一位同志自豪地说,“这些专卖店,个个生意红火,每双康奈皮鞋的零售价均在60美元以上。”
  一位业内人士预测:到2005年,仅康奈一家在欧美开的专卖店就达到100家。奥康、正泰、天正、德力西等一大批名牌企业也响亮地吹响了国际号角,它们将成为照亮“名牌温州”的“燎原之火”。
  温州市市长钱兴中深悉创牌与发展的关系:“市场是海,质量是船,名牌是帆。没有一定数量的名牌产品,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就会乏力不前。为了将《温州市名牌战略推进计划》落到实处,温州市已经在科技进步、重点扶持、名牌宣传等方面推出了务实举措。”
  企业家的创牌行动与市领导提出的“名牌兴业”战略不谋而合。
  从轻管理发展受挫,到质量意识的觉醒;从羞于承认是温州生产,到自豪地贴上“温州造”标签;从赢得信赖创建中国名牌,到走出国门创建国际名牌,温州人成功地实现了“三级跳”!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进一步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狠狠打击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方面的制假售假行为。
  ——摘自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陈庆修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要成为一流的企业,首先要建设一流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中国企业能否不断长大成为世界级企业,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密切关系。在深化企业改革的发展过程中,要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有序进行,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相结合。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成为关键环节,而创新与风险相伴而行,这就需要营造一种鼓励创新、积极向上的开拓性企业文化,以形成不畏风险、勇猛精进的良好氛围。企业文化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其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能够激发员工的士气,充分发掘企业的潜能。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这就相当于在企业核心装上了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可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企业文化是内在的约束,制度安排是外在的约束,而制度无非是物化了的理念的存在形式。为此,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的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创新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充足的营养。
  二是企业文化建设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有机结合。世界500强企业之所以具有全球性的竞争能力,靠的是成熟深厚的企业制度的支撑,而企业文化建设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竞争范围不断扩展,必然推进企业应变能力逐步提高,这对企业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文化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理念、开放的管理模式、柔性的管理手段,为企业制度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企业在深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应切实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把创新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以企业文化创新为载体推动制度创新,真正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
  三是企业文化建设与建立学习组织相结合。企业间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应该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念。为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世界排名前100家企业中,已有40%的企业以“学习型组织”为样本,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力的源泉。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综合素质。
  四是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也是企业凝聚力的较量。这归根结底又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竞争。顽强的企业团队精神,是企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条件。要把企业成千上万名员工凝聚起来,只靠金钱是不够的,企业必须具备共同的价值观、目标和信念。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事实证明,企业只有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企业文化要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企业内部形成上下一致的价值观。企业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素质提高,主要的就是注重对人的价值理念的提升,更加关注个人才能的发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