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特快专递

  世界海拔最高隧道贯通
本报格尔木10月20日电10月19日,寒风凛冽的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的建设者们一片欢腾,随着一声炮响,这个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被胜利打通,标志着青藏铁路建设攻坚战取得重要进展。
  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全长1338米,轨面标高4905米,比秘鲁铁路的海拔最高点4817米、阿根廷铁路的海拔最高点4475米分别高出88米和43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才凡刘华)


第1版(要闻)
专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50周年校庆
  江泽民李鹏李岚清等致信题词祝贺
  本报南京10月20日电记者龚永泉报道:新中国自己首批组建、伴随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一起成长壮大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今天迎来了50周年校庆。江泽民、李鹏、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致信、题词祝贺。
  江泽民在贺信中说:“在你们举行五十周年校庆之际,我向你校全体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你们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不懈追求,努力创建高水平大学,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李鹏题词说:“努力办好南航大学,为科教兴国培育人才。”李岚清在贺信中希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深化改革,突出特色,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的大学。”
  吴邦国致信“希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扬治学严谨的优良传统,坚持与时俱进,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创新能力,大力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科技人才,努力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迟浩田题词希望南航“与时俱进,再创辉煌。”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宋健、马万祺也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题了词。
  这所隶属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高校,50年来与时俱进,以“团结、俭朴、唯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和一心甘为祖国国防科学事业发展而不懈奋斗的精神,为我国国防科技和经济建设输送了5万多深怀报国之志的科技人才,培养出一批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科技精英,他们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直接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进程。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和30多位两院院士,江苏省、国防科工委的领导同万余名师生一起参加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的庆典。


第1版(要闻)
专栏:

  公正执法的楷模
  本报评论员
  方工同志是我国检察战线上涌现出的一名优秀的人民检察官,一位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优秀领导干部,他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他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一个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责任感,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理想信念。他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方工同志恪尽职守,公正执法。他从事检察工作已有23个春秋,参与和主办了近3000件刑事案件的审查和起诉工作,截至目前没有发现假案错案。这是了不起的成绩。方工同志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牢记自己是人民的检察官,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法律的尊严大于一切,必须执法如山,不徇私情。人情关、利益关,是包括对检察官在内的每一个执法人员的考验。在方工同志看来:“法律并非无情,恰恰最有情,因为它维护的是全社会的正常秩序,体现的是人民大众的共同利益;私情再深,私谊再厚,自古以来就大不过公义。”面对种种诱惑和种种压力,他始终如一地坚持对法律的忠诚,把依法治国的信念体现在自己的工作中。
  方工同志执政为民,廉洁奉公。无论地位和权力发生怎样的变化,他都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对党和人民负有的义务,对宪法和法律负有的职责。他没有忘记权力是党和人民给予的,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不能以权谋私,以法徇情。他公私分明,不占公家的一分便宜;他坚持操守,拒绝所有可能妨碍履行公务的吃请送礼;他严格自律,不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为亲属和朋友办私事。方工同志对自己的要求是:“要甘于奉献,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
  方工同志刻苦学习,认真钻研。他主办或参与过不少大案要案,有的案件情况复杂,难度很大,但他总是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不放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表现出优良的政治业务素质。多年来,他上夜大,续本科,读研究生进修班,打牢了理论根底,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为高质量办案提供了坚实基础。方工同志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学习新知识,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给我们作出了好榜样。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专一行,正是方工同志多年工作实践的真实写照。
  “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实实做事,公公正正执法。”这是方工同志的座右铭,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方工同志的事迹可亲、可敬、可学。学习方工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积极实践“三个代表”的理想信念;学习他执法如山,清正廉洁的高尚职业道德和品德;学习他孜孜不倦、与时俱进的好学精神;学习他淡泊自守、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需要千千万万像方工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政法机关以及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都应以方工同志为榜样,做好本职工作,以改革和建设的新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第1版(要闻)
专栏:

  人民检察官的境界
——记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副检察长方工
本报记者柳晓森刘成友
一个人为着崇高理想,长期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为此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生境界?为把理想付诸实施,克服困难,顶住压力,他又是何等的坚强?在这样的努力中,他快乐吗?
  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副检察长方工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崇高的理想,为之奋斗,并享受着精神上的愉悦和快乐的人。
  方工其人
  方工,今年51岁,他身材瘦削,面庞清癯,神色从容,言语和缓,和他打交道的人可以从他的言行中感到他的沉静和大气。正是这样一个身材瘦削的人,从事检察工作23年,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参与和主办了近3000件刑事案件的审查和起诉,无一错案。他挑重担,打硬仗,出色完成了对成克杰、李纪周、朱小华等一批贪官的起诉工作,他承办了新刑法实施后,全国第一例“利用邪教破坏法律实施”案,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他多次立功受奖,被称为“北京第一公诉人”。
  方工出生在一个军人的家庭,4个月大时,被双双奔赴抗美援朝前线的父母寄养在河北农村的老乡家。父亲给了方工一个好名字,希望他成为工人阶级的好儿郎。
  读到初中二年级时,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在那段动乱的岁月里,不论是下乡、参军,还是复员后在北京的一家工厂工作,方工却是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扎实的足迹。
  1972年,他在军队里入党。1978年底,在检察机关恢复重建的时候,他被抽调到检察院当一名书记员。方工走上检察工作岗位时,已经是28岁的人了,从一名工人转为一名政法工作者,他对自己有着明确的要求: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当一名合格的执法者!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方工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汗水。
  如今,他已经是一分院的副检察长。从事检察工作23年来,不论是承担中央直接交办的大案要案,还是本院自行侦查案件的审查起诉,他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先后被荣记一等功4次,获得“北京市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全国模范检察干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光荣称号,去年12月,他当选第四届“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
  他的理想是为党和人民用好权
  作为一名人民检察官,方工对手中的权力认识很清楚:我们党是执政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党通过制定实施宪法和法律来体现国家意志,自己作为国家法律的执行者,手中的权力实际上是党和人民的权力。
  为党和人民用好权,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就是这名共和国执法者追求的理想。
  按照规定,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的主要职责是对有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的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和起诉。也就是说,这里的检察官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有时是“案子一进门,两头都托人”,查办一起案子,检察官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请托和拉拢腐蚀,这些人大多是办案人的亲戚、朋友,也有可能是有权有势的人。
  方工对此早已心中有数:任他是谁,都要以法律为准绳!自己手中的执法权,事关党的形象,事关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对党和人民要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绝对没有以权谋私的权力!”
  方工在主管二审案件时,一个基层检察院查办一起案件,认定被告人诈骗人民币28万元,以涉嫌诈骗罪向区法院提起公诉。然而,一审法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对此案作了无罪判决。基层检察院提出抗诉,一分院负责审查决定是否支持抗诉。当时,承办人审查后提出同意一审判决,拟撤回抗诉的意见,并得到承办部门的一致同意。意见报到方工那里审批时,恰好某位领导打来电话找到方工,让他放弃抗诉。放下电话,方工再次仔细审查卷宗,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办案经验,发现该案的被告人确实构成了诈骗罪的基本要素,证据确凿。一时方工无语,内心思绪翻腾:此案既有一审法院的判决,又有承办人和部门的意见,程序合法,不批准抗诉谁都说不出什么,还能照顾到老领导的面子。可是,既然看出了问题,如果因为自己的患得患失,不能公正执法,说轻了是私心,说重了就是渎职。结果是他坚决支持抗诉!该案经二审法院审理,认定被告人犯有诈骗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10年。
  方工有句话说得好:“法律并非无情,恰恰最有情,因为它维护的是全社会的正常秩序,体现的是人民大众的共同利益,所以,私情再深,私谊再厚,也大不过公义!”
  谈案件只能在办公室,这是他的规矩,谁也不能例外。一次,他的一位身居要职的老同学的儿子犯了罪,正好是由方工主管这个案子。老同学要请方工到外面“坐坐”。方工明白他的用意,诚恳地对同学说:“咱们是老同学,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但法律有规定,不准私下会见当事人的亲属,我可以在办公室里听取你的意见,希望你能体谅我。”这位老同学只好到方工的办公室找了几次,但最终还是因为提不出相应的事实和法律依据,这起案子还是被依法提起了公诉。
  方工在办案中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人情撼不动,钱物更不放在他的眼中。有一天,一位局级干部上门找方工,想让方工为自己犯罪的孩子办理一个取保候审手续。他将一个沉甸甸的礼品盒摆到方工面前,悄声说:“这是一点小心意,请收下。”方工严肃地批评道:“我们办案凭的是法律和证据,谁请托说情都没有用,更不允许送礼。请你把东西拿回去!”来人吃了个闭门羹,只得拎着礼品盒离去。
  有人说,案子到了方工手上,谁也别想说情。也有人说,方工是个“苦行僧”,在孤独地行走。在方工心里,什么样的诱惑也撼不动他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信念。
  也正因为这一点,方工能够长期地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党和人民也更加信任方工,十几年时间里,方工身上的担子越挑越沉了,责任越来越大,北京市检察机关每当受领大案、要案任务时,领导首先就会想到让他领军办案。
  他的努力使实现理想成为可能
  从入党那时起,方工就认准一个朴素的道理:只有把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自觉地融入自己的本职工作,才算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当年,刚走进检察院的方工只是一名初中文化程度的书记员,他十分珍惜这份工作,每件事都做的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但是,不熟悉业务和法律知识的匮乏,成了方工工作中最大的障碍,于是,他下定决心,边工作,边学习,尽快补上这一课。
  1980年,方工和他年轻的同事们一起参加了夜大法律专业大专班的学习。他每周3次,骑着自行车往返一个多小时去上课,直到晚上9点多钟,夜色沉沉中赶回家中,匆匆看过襁褓中的儿子,他就会一头扎进法律的世界里。风雨无阻的4年,法律的大学专科毕业证书拿到了手中,他也逐渐成为处里的业务尖子。7年时间里,他由书记员、检察员被提拔为一分院自侦案件审查起诉处的副处长,又过了6年,他升任处长,并被同事们称赞为“第一公诉人”。
  职务变了,方工仍然是处里最勤奋的人。他在取得了大专学历的基础上,又参加了中央党校法律专业本科班和研究生班的学习。他醉心于读书,直到今天,每天还要坚持抽出两个小时的业余时间学习。他曾给自己算过一笔账:每天用上下班的途中,睡觉前的两个小时来读书,一年下来,可以读五六十本。他在办公室里放着30多本自己剪贴的学习资料,内容包括法律、政治、经济、文学等,同事们办案遇到问题,经常会到方工这里来查阅他的“宝典”。
  方工是个有心人,他把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经验都用心地记下来,20多年来,他把自己办理过的案件的起诉书、公诉词、判决书等,全部装订成册,保存至今。他还把自己起草和审批案件的法律文书中出现过的错别字及语法修辞错误,详细修改,逐一对照摘抄出来,警示自己和下属。
  方工正是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一名优秀的公诉人。
  2000年,方工率几名精兵强将,承担了成克杰与情妇李平受贿近4000万元的犯罪案件的审查起诉工作。
  提审过程中,成克杰时常一把鼻涕一把泪,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个苦孩子出身,“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有些年轻的办案人员觉得他认罪态度不错,看样子公开庭审时出不了什么大事儿了。
  “大家一定不要被眼前的伪装所麻痹。”方工根据自己的办案经验及时提醒大家,如果成克杰真能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考虑,他还会几百万、几千万的收受贿赂吗?贪污腐败分子从来都是想怎样先保护自己,一定要认清这些人的真面目。
  果不其然,在公开庭审时,成克杰推翻了以前所有的口供,对自己以往承认有罪的交代和供述,成克杰矢口否认对同案犯李平的证言,成克杰辩称那是“胡说八道”。
  突然出现的情况出乎当庭很多人的意料,方工却早就成竹在胸:“一、成克杰与李平有共同犯罪的故意,成克杰与李平二人的供述,已经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二、成克杰与李平有犯罪预谋,形成了共同的犯罪故意,以下事实请法庭注意……三、成克杰与李平的共同犯罪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李平找项目要好处费,将对方的要求告诉成克杰,成克杰予以办理,李平联系并收取好处费。四、谁收钱并不影响共同犯罪的故意……”
  谎言就是谎言,再狡猾的辩解也是苍白的。面对检察官无可挑剔的指控,成克杰也觉得再怎么说也没有用了。
  他的追求是司法公正
  实现司法公正,是方工20多年来一直追求的目标。他认为,公正是一切执法工作的生命线,是检察官职责的永恒主题,更是党和人民对检察官的根本要求和期望。他常用一位法学家的话警示自己:犯罪好比污染了的水流,司法不公则好比污染了的水源,不公正的司法甚于10次犯罪。
  方工坚守着一个办案原则:不放过一个坏人,但也决不冤枉一个好人,要把每一个案子办成“铁案”,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从1999年8月到2000年8月间,在北京的多处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发生了“打闷棍”抢劫案。经过公安机关的艰苦侦查,2000年8月底,轰动京城的“打闷棍案”终于告破。焦文军等两名前后作案100余起、涉及12条无辜生命的疑犯终于落入法网。
  案件依照法律程序到了第一分院。公诉一处检察官们连夜工作,完成了起诉焦文军等人的起诉意见书。经过调查核实,焦文军承认自己及与他人合伙共作案100起。但承办人发现,案卷中记载:焦文军的同伙供认,有一次持枪抢劫时有焦文军参与。但是在提讯焦文军时,他矢口否认曾参与了这起抢劫案。而且,这次作案时用的一把枪至今也没有找到。对于这样一起重大事实的遗漏,承办人认为应当由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加以认定。但也有的同志认为,100起作案事实清楚、证据详实,焦文军死刑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就是少一起也不会影响案件性质。
  案卷报到了方工那里。翻阅着厚厚一摞的卷宗,方工果断地支持了承办人的意见。他说:“虽然焦文军罪行累累,但也决不能漏掉一起,这是对法律负责,更是司法公正的体现,一定要查清这起作案到底属实不属实。建议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方工的口气显得不容置疑。
  一个星期后,公安机关终于从焦文军的老家找到了那支作案时用的枪。法院最后认定了焦文军作案101起,依法判处其死刑。
  在同事印象中的方工斯文谦和,但是,他也有“金刚怒目”的时候。曾有位承办人在办理案件时,违反了办案制度,没有及时释放被告人。方工知道后,气得拍了桌子,他立刻把承办人叫来,严声质问:“如果在押的是你的亲人,你还能这样做吗?”在督促承办人放人后,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依法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法律的规定。严格依法办事,才能保证司法公正。”
  一名年轻检察官至今还记得进院时方工对他说的话:一个检察官,就要忠诚于自己的神圣职责,尊重法律和事实,不偏不倚,不枉不纵,公正是执法的灵魂。
  一起抢劫杀人案马上就要起诉了。就在这时,抢劫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突然申辩,说他作案时还不满18周岁,现在的年龄是当初为了早点上学通过关系改的。
  人命关天。按照我国法律规定,犯罪时不满18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如果他说的是实情,判决结果会截然不同。方工指示,一定要查清楚再起诉,人头落地决非小事。
  于是,承办案件的检察官几次到嫌疑人的老家核实他出生的真正日期,经过多方面查证和相互印证,最后确认该嫌疑人的申辩的确属实。命,保住了。
  有人评价方工主办和审查案件时像一把“尺子”,一分一毫地去与法律对准。不久前,方工主管的一个起诉部门向方工报批一起涉案9人、17起犯罪事实的抢劫、绑架案,仅结案报告就有70多页,起诉书也有14页。把所有材料递交给方工时,书记员心里想,这么多的犯罪事实和证据材料,方检这几天忙着开会,时间紧张,应该不会仔细看了吧。谁知,两天后从方工那里拿回案件材料,14页的起诉书上每页都有补充、删改,有些内容还涉及到具体细节,详尽而准确。书记员很吃惊:这可是20多本卷宗、几百页的口供、90多份证人证言和其他必要的证据材料,方检一处一处地核实细节,得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啊!
  就是这样,一名书记员领悟了方工的精神!
正是这样,方工一步步迈向自己追求的目标!
  党性使他多情又无情
  方工的妻子叫牛凤琴,两人是在工厂当工人时相恋并结婚的,夫妻之间的感情很深。牛凤琴跟了丈夫20多年,从没有沾过老方一点光。
  方工当了副检察长以后,单位给他配了车。一个下着大雨的早晨,方工刚上了接他的汽车,妻子就追了出来,想搭顺路车上医院。牛凤琴知道丈夫的脾气,她一手举着伞,一手比划着对方工说:“路不远,只要稍微绕一下。”方工摇下车窗,小声说:“你还是去坐公共汽车吧。”看着牛凤琴尴尬地站在雨里,司机插了话:“方检,路不远,就让嫂子上来吧。”方工摆摆手让司机开车。看着站在雨中的方嫂,司机对方工说:“下这么大的雨,你让嫂子怎么走呀。我不管你对我有什么看法,就是明天你不让我给你开车了,我也得送嫂子一段。”说着,他猛地推开了车门,说:“嫂子,上来。”妻子没有上车。她轻轻关上车门,对方工说:“我不为难你了,你们走吧。”明事理的妻子目送车辆远去……
  1999年,牛凤琴所在的单位减员,45岁以上的女工一律“内退”,当时牛凤琴还不到45岁,但厂里还是动员她退下来。回家后,牛凤琴哭着让丈夫去找单位的领导说说:“我嫁给你这么多年,从来没让你帮我办过什么大事,这次你非得帮我去找厂里的领导不可,说什么也不能让我内退。你是副检察长,又和我们厂的领导那么熟,他们一定会给你面子的!”方工让妻子平静下来,轻声说道:“你说的不错,我可以去找厂子的领导,他们也可能会给我这个面子。但是,我作为党员,作为党的一名领导干部就不能去,这不是我不关心你,而是厂子里肯定也有他们的难处。企业改制是工厂的大事,内退的也不是你一个人,就是帮你把这事办下来,你也就是晚退一年半载,我们会让人戳脊梁骨的。”
  妻子被方工说服了,但不到45岁就失去工作是很痛苦的,在内退后的很长时间里,牛凤琴都觉得委屈,心情很不好,有半年时间经常整夜睡不着觉。看到妻子这样,方工也很心疼,陪妻子散心,给她讲道理,可就是妻子最期望于他帮着找一个工作的问题上,方工就是不吐口。妻子知道他是不愿因为自家的事情,请人帮忙,给别人留下找他办案的机会。有一次,一位当律师的朋友答应为牛凤琴找一份在律师事务所接听电话的轻闲工作,这事被方工一口拒绝,他对妻子说:“律师事务所,你不能去。今天人家帮我们的忙,明天人家在案子上有事找我,我怎么办?”后来,妻子在社区通过竞聘,在街道居委会干了一份工作。
  1997年11月,就在方工被任命为副检察长的当天,牛凤琴准备了一桌好饭,打算好好庆祝一下。方工回到家,一看到喜气洋洋的气氛,就知道妻子是为自己的升迁高兴。他顺手把门一关,对妻子说:“这门一关,就把我那个‘长’字关到门外了!”
  方工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们能说方工无情吗?他会和妻子在闲暇时间挤长途公共汽车到北京近郊看山,戏水;他会在妻子不注意时,悄悄地把妻子爱吃的零食放在她的包里;他会在下班后,系起围裙,围在妻子的身边打打下手;他会让妻子熬一锅绿豆粥,送给在烈日下劳作的打工者……可是,他自己所严格遵守的党的纪律,不会在妻子身上失效。
  方工克己奉公,遵守党的原则,坚持党性,在单位也是出了名的。他不允许个人占公家一点便宜,他说,我们都是国家供养的,拿着国家的俸禄,是党和人民给予我们衣食不愁的小康生活,在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上,相比许多群众,我们已然很优越,没有理由再做非分之想,甚至有不当之举。方工在单位承担的业务量很大,加班加点是他的家常便饭。从小身体就不太好的他,曾因连续发烧好几天还坚持工作,最终昏倒在上班路上,被路人唤起。在办理李昌等“法轮功”人员的案件时,为了保证起诉时间,他发着高烧连续工作一个星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为了工作方工可以命都不要,但是他的这种付出却不要组织的一点特殊待遇。在一次参加市人事局安排的体检中,有一个检查癌症的项目属于自费,要收费几百元。如果在体检中让医生把这笔费用开在正常的费用里,方工回机关就可以全部报销,谁也看不出什么。但是方工二话没说,自己老老实实地交了费才做了这项检查。方工能够熟练地使用电脑,又喜欢读书和写作,有时在用电脑写完稿子后要在单位把稿子打印出来。为了不占公家几张打印纸的便宜,他用发表文章之后的稿费,不断往单位买打印纸,供自己和大家用。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方工对群众充满感情。他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是普通人,也有朋友,也重感情,也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但是,我不会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去换取私情,苟取私利。如果我谋取非分的利益,就是对党的背叛!如果我怕得罪人,就势必得罪人民!”他对下级,从不摆架子,从不搞拉拉扯扯;对群众的涉案来信来访,只要是他负责范围内的,他都要亲自处理,即便是不属于他分内的事情,只要群众需要,他都会尽力去做。第一分院曾经组织对本院干部的“背靠背”评议,全院干部都对方工写下了清正廉洁的评价。
  方工手里有权,但是权姓“党”、姓“民”,从不用来为自己谋私利。他的妻妹离婚后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很让人同情。妻妹的前夫到外地出车因车祸去世。如果能拿到公安机关开具的死亡证明,妻妹的孩子就能领取到最低生活保障金。妻妹请当副检察长的姐夫帮忙,方工也确实和当地公安局的领导很熟。但是他和爱人两次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到当地派出所反映情况,请求帮助。事情办完,派出所的同志也不知道方工是什么身份。
  这就是方工,一个时刻坚持党性、遵守党的纪律的优秀共产党员。
  精神的愉悦靠党性保证
  方工的工资花得不多,因为他没有什么额外开销,和妻子结婚时的家具使用到今;他的生活轨迹是两点一线:单位和家,在谢绝外面的应酬后,每天回家和亲人聚在一起吃饭是他的享受;他工作很累,加班加点成为生活的常态,休息的时候,他最想躺在床上,静心看上半天书;他可以把高级的毛料西服捐给灾区,自己一年四季穿着检察官的普通制服……身为检察官的方工在这个物质丰富的世界里,过着一种简单的生活。
  可是方工所拥有高尚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是很多人所没有的。方工长期不懈地坚持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严格恪守人民检察官的职责,这些让他感受到战胜自我的快乐,感受到摆脱低级趣味的崇高,他因此变得从容,内心更加坚强!他欣慰地说过:“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心灵会感到愉悦,那种感受的美好,既可以意会,又可以言传。但,不是任谁都配享受这种心灵的愉悦,至少利欲熏心的人,比如贪官就不配……”
  方工把自己的快乐源泉和自己纯洁的党性完美地结合,在遵守党的纪律下,他得到美妙的精神升华!
  方工曾经这样描写心中理想的检察官:他鄙视碌碌无为,更唾弃狗苟蝇营,他与追求享乐、惟利是图、腐朽没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格格不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于他不再仅仅是传诵千古的文学佳句,而真正成为情动于衷的人生铭言。他工作艰辛,换来的是生活内容的充实丰富和精神世界的宁静和谐,在净化社会的同时,也升华着自己的品格。
  方工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作为公正执法的楷模,把自己的一切,依附于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把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一腔热忱,倾注在本职工作中。我们的国家正因为有大量方工这样的优秀执法者,才能在法治的轨道上大步向前迈进!(附图片)
方工近照肖杰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地质大学庆祝建校五十周年
李鹏题词祝贺
本报北京10月20日讯记者董洪亮报道:中国地质大学今天迎来五十华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题词:“办好地质大学,培养优秀人才,探索地球奥秘,造福人类社会。”
  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大、清华、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西北大学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1975年学校迁入武汉市,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87年组建中国地质大学,京、汉两地办学,现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地质大学的传统地学已经拓展为地质、资源、环境和地学工程技术互相交叉融合的地球科学。学校建设有国家地质学理科、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两个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0年来,从学校走出的7万多名毕业生中,有21位成为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钱伟长、宋健、马万祺、周铁农等也为学校题词。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北京市委、市政府给学校发来贺信。中央、国家机关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北京市和部分省市负责人,部分海内外知名大学校长,校友代表和在校师生员工共8000多人参加了庆祝大会。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考察中国气象局时强调
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孙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日前考察了中国气象局,并与副司级以上干部、部分院士、专家及参加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代表大会的部分代表进行了座谈。他要求,全国气象工作者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把我国气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一同参加了考察和座谈。
  朱镕基一行先后参观了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国家气象中心,看望和慰问中国气象局科研人员和干部职工。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朱镕基考察了气象卫星运控中心,观看了我国今年刚发射并已交付使用的第四颗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D的接收云图。在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会商室,朱镕基了解了天气预报制作过程,并通过国家气象中心信息网络系统的可视电视系统,与江西、湖南等地的气象职工亲切交谈。在国家气象中心计算机房,朱镕基参观了我国产神威I号和银河Ⅲ号计算机,详细询问了计算机的性能参数及计算机在数值天气预报中发挥的作用。
  在座谈中,朱镕基对近几年我国气象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气象工作者表示问候。他说,全国有2600多个气象台站,5万多名气象职工,不少同志长年工作在高山、海岛、严寒、荒原、沙漠等地区,在非常艰苦的环境条件下,为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指出,气象工作非常重要,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这些年来,我国气象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较为完整并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的气象监测预报体系,形成了包括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农业等专业气象和人工影响局部天气等服务手段,增强和提高了气象服务的能力与水平,拓宽了气象服务领域,在防灾减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朱镕基强调,要继续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绝不能放松。他说,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中国气象局时就指出,气象事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气象工作要始终抓住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坚持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服务。
  这些指示非常重要。最近几年,我们实施了一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如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和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等。这些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提高了气象服务的现代化水平,并取得了初步效益。气象部门是高科技部门。气象事业的发展,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同时也会促进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要继续加强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气象工作的科技含量,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利用高新技术,增强气象服务的科学手段,推动我国气象工作更上一层楼。
  朱镕基强调,气象现代化建设,要重视现代化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气象工作队伍建设,必须全面提高气象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气象工作者要注意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基础科学和社会公益性科研部门要通过改革,努力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使人才真正成长起来。要把优秀人才放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使他们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应有的待遇。各级政府和气象部门的领导机关,要进一步关心基层气象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在谈到气候变化问题时,朱镕基说,气候变化是关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世界和我国的自然生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日渐明显。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全球和我国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研究,为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决策提供更有力的科学支持,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温家宝也在座谈会上讲了话。他强调,像我们这样的大国,气象工作应该拥有一流的装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气象台站,更好地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要提高卫星的研制和保障能力,提高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研制和应用水平,提高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分布在基层的野外气象台站是气象工作的基础,一定要把气象台站建设好。
  座谈会由王忠禹主持。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作了工作汇报。
  陪同朱镕基考察的有关部门负责人有:徐冠华、杜青林、马凯、刘江、解振华、翟浩辉、尹成杰、李伟、王曙光等。


第1版(要闻)
专栏:特快专递

  上海松江新城建设启动
本报上海10月20日电 记者韩国飚报道:以原汁原味展现泰晤士小镇风情的“英伦小镇”为代表作的上海松江新城特色风貌区今天正式动工。这标志着上海市“十五”期间重点开发的“一城九镇”中的试点新城建设已经全面启动。
  十六大代表、松江区委书记潘龙清表示,松江建设新城将有力驱动农村居民的非农就业、城市居住,5年后松江城市化水平将从现在的50%提高到75%。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
确保《人民日报》《求是》发行量稳中有升
  本报讯经党中央同意,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做好2003年度《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的发行工作。
  通知指出,《人民日报》、《求是》杂志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和党中央主办的理论刊物,是党中央指导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舆论工具。做好《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的发行工作,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对于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和改进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对于学习、宣传、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六大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做好《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发行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党委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亲自部署;党委办公厅(室)、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和邮政部门要密切配合,落实各项措施,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中央机关报刊与地方党委机关报刊及其他报刊的关系,真正把《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的发行、订阅摆在报刊发行工作的首位,不能把抓好《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的发行工作视为报刊发行中的“乱摊派”。
  通知强调,要认真执行党中央关于《人民日报》、《求是》杂志订阅范围的规定。党的各级机关、城镇党支部、农村乡一级党的委员会和有条件的党的村级组织,政府各级机关,人民团体机关,企事业及所属单位,大专院校及所属系(院、室),城镇中小学校和农村有条件的小学校,解放军、武警部队连一级建制以上单位,都应订阅《人民日报》、《求是》杂志。领导干部订阅党中央机关报刊是履行职责的需要,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纪委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都应带头订阅《人民日报》、《求是》杂志。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要按照本地区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数量,参照近年来《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在本地区的发行情况,核定2003年度发行量,采取措施,保证落实。党的组织和党员数量较多的地区,经济发达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发行工作,努力在原有基础上使《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的订阅数量有较大增长。中央直属机关、中央国家机关、中央直属企业、中央金融企业、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要带头做好《人民日报》和《求是》杂志的订阅工作。民航、铁路、客轮、宾馆要订阅一定数量的《人民日报》和《求是》杂志供旅客阅读。
  通知要求落实订阅经费,保证公费优先订阅。凡是用公费订阅报刊的单位和领导干部,必须首先订阅《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党委宣传部门要做好宣传、组织、协调工作,特别要抓好订阅范围、公费优先订阅等规定的落实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解决。党委组织部门可按照党费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拨出一定比例的党费用于为本地区、本单位的党组织,特别是为贫困地区、困难企业、中小学校的党组织订阅《人民日报》、《求是》杂志。要认真贯彻好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减轻农民负担、实行“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的精神,优先订阅好《人民日报》、《求是》杂志。邮政部门要努力做好收订工作,把好公费订阅关口,对未按规定订阅《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的情况,要及时向上级党委有关部门反映,采取措施保证有关规定的落实。
  通知要求,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研究改进《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的征订工作方式,坚持和推广“集订分送”、“代收代订”、“私订公助”等行之有效的做法,认真总结各地创造的新的有益经验,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中央机关报刊发行的新办法,逐步使之规范化、制度化。邮政部门要大力改进工作,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投递时效,及时做好订阅数量的统计分析和情况通报,坚决制止短期订阅等弄虚作假行为。各地要在城镇街道、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积极建立《人民日报》等党报阅报栏,有关部门应在政策上、经费上尽可能给予支持,努力扩大《人民日报》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第1版(要闻)
专栏:迎接十六大喜看新成就

 大庆油田高产稳产27年
  前三季度生产原油3775万吨年底可实现5000万吨以上
  本报讯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大庆油田共生产原油3775.4万吨,年底实现5000万吨以上高产稳产第二十七年已成定局。与国外同类油田平均稳产寿命短则3—5年、长只不过12年相比,已经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大庆油田近年来开采技术要求增加,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大庆油田加大科技攻关力度,进一步提高了油田采收率。
  大庆油田坚持实施“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经营水平。根据自身的实际和国内外油田发展的自然规律,在确保国家石油战略安全的前提下,他们适时对原油产量计划进行了调整。1999年产量比1998年下调了120万吨,上缴利税与1998年持平;2000年产量比1999年下调了150万吨,上缴利税则比1999年增加了532亿元。2001年又下调产量150万吨,上缴利税超过600亿元。十五大以来至今年8月份,大庆油田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296亿多元,上缴税费、各种资金2385亿元。
  大庆油田努力实现以油气勘探为主体的多种资源综合勘探,以商业储量为目标,科学部署,精细施工,到2001年底,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470万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00.89亿立方米,勘探效益逐年提高。继在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取得重要进展后,今年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相继获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经过20年的勘探,沉睡在呼伦贝尔草原地下的油气资源已经逐渐唤醒,已经发现了4个工业区带,探明了一个油田,并已生产原油3万多吨。
(李懂章许知春王忠一)


第1版(要闻)
专栏:从身边看变化今日谈征文

  阿妈用心学外语
  湖南文社权
  离家多年,阿妈每次来信都说家乡变化大,有多大呢?记忆中家乡是荒凉的山岭,低矮的吊脚楼,靠返销粮度日的父老乡亲……
今年清明节,我回到家乡,似乎走进了一个新的天地。到处侗歌耶舞,游人如织。家乡已被开辟为中国侗族民俗文化旅游区:独特的天然景观,浓郁的乡风民俗,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阿妈在临街开了杂货店,专卖侗族小工艺品,生意十分红火。
  入夜,我躺在席梦思上无法入眠,突然听到隔壁念英语的声音,爬起来一看,老阿妈正有板有眼地跟上高中的妹妹学英语。阿妈每天要接待外国游客,懂几句外语,可以介绍侗族的小工艺品。阿妈白天忙,只能晚上学。望着头发斑白的老阿妈,我心潮起伏,从未出过山寨的阿妈,现在满口新词,天天做“外贸”,还用外语跟外国人“谈判”。家乡真的变了。


第1版(要闻)
专栏:从身边看变化今日谈征文

  阿婆会说普通话
  广东彭惠行
  学校附近有一个卖香蕉的阿婆,每次见她都是说广东话。一天,看到两个买香蕉的人向阿婆问价,阿婆竟然用普通话回答:“一块钱一斤。”双方还用普通话讨价还价。
  广东人说普通话很拗口,“老广东”讲普通话就更难了。人们经常拿“广东普通话”开玩笑。改革开放初期,会说普通话的广东人不多,内地人到广东都是先学广东话,不然就不易交流。
  现在各地来广东的人越来越多,讲普通话的人也越来越多。有经商的、打工的、旅游的,有的地方的外来人口比当地人还多。他们带来了新观念和新习惯,也带来了大家都能听懂的口音。广东人走南闯北,各地人也常去广东,普通话自然越讲越熟练。老阿婆会讲普通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告别了封闭和半封闭的时代,以更开放的姿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正是我们时代潮流的一个亮点。


第1版(要闻)
专栏:

  党的十五大以来,云南省施甸县布朗族农民,充分利用怒江大峡谷立体气候的自然条件,大量种植甘蔗、鱼腥草、辣椒等经济作物,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仅辣椒这一产业,山区农民每户每年可收入1000多元。
董国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