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党建纵横

  屯留:乡镇干部“家访恳谈”
本报讯山西省屯留县要求乡镇干部在一定时间、地点和农民群众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座谈对话。
  县里还规定乡镇干部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月家访不能少于10户,一般干部不能少于5户,并统一印制了民情日记本、民情档案和群众监督卡。这一活动受到了群众欢迎。
  ——摘自山西《支部建设》


第10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党建纵横

  清原:“双向培养”见成效
  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在农村突出抓“双向培养”工作,即培养具有致富本领的优秀农民入党、培养农民党员成为致富带头人,成效明显。
 截至目前,全县有825名有致富本领的优秀农民入党,占同期农民党员总数的66.8%;全县涌现出农民党员致富带头人1153名,占农民党员总数的16.9%。“双向培养”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农民党员队伍的结构,提高了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组“两委”班子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增强了农民党员带头富,并且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作用,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摘自辽宁《共产党员》


第10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有感而发

  “多功能补校”的启示
  海立
  集党校性质、农校特色、军校风采于一体,让农村党员、干部在这里补充理论、科技知识,提高致富实践能力,发生在南阳的这桩新鲜事——我们不妨称之为农村的“多功能补校”——叫人提神。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南阳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的创建,填补了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的一项空白,探索出了一条在新时期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新路子。它从一个侧面说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联系实际,与时俱进。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落实情况,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些地方农村之所以长期得不到快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党员、干部自富带富能力低下,工作思路狭窄,工作方法简单。而现有的各级党校、农校、成人学校又无法满足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需要。南阳做法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们敢为天下先,在全国率先创建起专门用于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的基地。
培训基地能够良性运转,离不开开拓创新的思想观念和扎实的调查研究。南阳从一开始就把基地的创建和发展作为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延续和巩固,将其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探索。他们在这方面花了工夫,下了气力,回报也是丰厚的。这也充分说明,只要用心去思考,尽心去实践,难事不难。
  南阳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基地还不满“四岁”,虽生命力旺盛,但毕竟只是在成长中,稚嫩和不足在所难免。因此,他们不是沾沾自喜,而是认真思考下一步如何解决基地容量有限、培训内容拓展等方面的问题,真正将好的载体发挥长效优势,避免走过场、摆花架子。
  如何在新形势下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南阳的实践提供了借鉴。


第10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本期聚焦

  教室里学理论,地头上搞试验,以学养学,滚动发展……河南省南阳市为全面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他们创建的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已日渐成为农村党员、干部——
圆梦的“摇篮”
  本报记者盛若蔚
  一双双渴盼的眼眸,一张张朴素的笑靥。
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清一色的“迷彩服”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在绿意满盈的试验地头,学员们纵情收获用汗水浇灌出的累累硕果……这是日前记者在河南省南阳市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采撷下的几帧镜头。
  如今,在南阳广袤的土地上,四处涌动着一股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热潮。
  四载光阴,南阳的党员干部用自己的双手,一砖一瓦地垒起13个县级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这13个基地如13颗珍珠熠熠生辉,它们为农村送去了金色的种子,为农民送去了发展的希望……
  “一个学员就是一套新技术,一个学员就是一条新思路。要让基地成为学员放飞梦想的起跑线,成为农村优秀人才不竭的造血库。”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属典型的农业大市。这些年来,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虽一直在抓,但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与迅速发展的社会形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何在新形势下,寻找有效载体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成为南阳各级党委亟需破解的一道难题。
 1999年初,内乡县的一次尝试成为破解难题的突破口。县委将倒闭的县民政局汽修厂厂房等固定资产80余万元整体划拨给组织部,创建了以“学校+场(园)”为模式的在南阳、也是全国第一所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当时也没有非常成熟的想法,就是觉得再像以前那样‘借庙烧香’、‘随遇而训’,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必须得有一块阵地真正把这项工作抓实。”一直参与基地组建、发展的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武豫辉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教室里学理论,地头上搞试验,以学养学,滚动发展,基地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当年就获利30余万元。
  花香蝶自来。内乡的探索深深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南阳市委、市委组织部及时进行调研论证并得出结论:内乡的做法不同于以往任何形式的简单培训,而是着力于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使其在理论素养尤其是实践能力等方面有质的飞跃,其经验颇具生命力,值得推广。“一个学员就是一套新技术,一个学员就是一条新思路。要让基地成为学员放飞梦想的起跑线,成为农村优秀人才不竭的造血库。”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应峰对基地建设提出殷殷期望。
  截至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全部创建起基地,培训农村党员、干部5万人次。“党校性质、农校特色、军校风采、示范形象、市场机制”的运行模式已在南阳各个基地开花结果。
  “学理论、学技术、学领导艺术,没想到培训基地能让俺长这么大的见识,不来这儿,活到四十还是那个穷样,有机会俺还想来!”
  基地建起容易运转难,教学内容、教师来源、试验场地等问题如何解决?一切都在行进中探索,在探索中行进,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南阳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的发展路径绝不夸张。
  南阳市委首先提出了“七有”标准,即有教室、有器材、有示范场、有教师、有教材、有制度、有专人负责。各县(市、区)从实际出发,以当地闲置的学校、关闭的企业、效益差的农场为基础筹建基地,现13个基地全部达到“七有”标准。试验场地则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畜则畜,不搞“一刀切”。市编办下文将其明确定为副科级全供事业单位,按规定划拨专项经费。
  基地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以学养学的良性发展道路。他们在不增加财政、农民和学员负担的前提下,依托示范场(园),大力发展名优新特品种,自我积累,滚动发展。2000年,内乡基地在示范园种植的50亩优质辣椒种子为其带来了20多万元收入,用响当当的事实证明了基地的自给能力。如今,大多数基地年效益在10万元以上。
  “能到基地来学习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来自卧龙区小寨乡魏家岗村的学员韩林宏,对能来基地受训感到格外荣光。选调对象要求是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优秀青年,并按照群众推荐、党员大会讨论、村支部研究、乡镇党委考核、县委组织部考试等程序,层层筛选,择优选调。对村级后备干部,采取两年期的“长班”培训;对现任村级干部,则主要进行3—5个月的短期轮训。
  没有过硬的作风就很难保证高质量的培训效果。基地对学员采取了严格的军事化管理。1/3时间参加理论学习,1/3时间参加实习试验,1/3时间参加素质训练的“三三制”教学法,使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高度统一,致富能力与个人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而免收学杂费,补助生活费,按效益抽成,合格发中专毕业证书和村级干部任职资格证书等激励措施又极大地调动起学员们的积极性。数字最有说服力,截至目前,南阳市共培训出7800多名村级党员、干部,其中村级后备干部1500余名,有4028名学员通过培训被发展为党员。
  创建培训基地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基地能否生存下去,培训的内容是关键。为此,市里组织精兵强将,编写各类教材320多种,42万余册。“学啥?学理论、学技术、学领导艺术,没想到基地能让俺长这么大的见识,不来这儿,活到四十还是那个穷样,有机会俺还想来!”今年9月刚毕业、来自唐河县郭潭镇王张营村的学员崔海昌对在基地的学习经历备感珍贵。
  按照需要,每个基地都配备了3—5名专职教师,同时还聘请科研专家、农村致富能手及党政机关领导等作为兼职教师,目前各基地兼职教师已达500余名。兼职教师、宛城区科协主席陈增喜高兴地搓着手说:“以前有技术也找不到平台传播,现在可以大干一场了!”
  河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全国高度肯定了培训基地的探索,称“它们是农村‘两委’班子的人才库”。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904名后备干部学员回村后担任了村干部。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基地教会俺自富,俺就得拉上乡亲们一块致富,这样才不愧为从培训基地里走出来的人。”
  “基地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她圆了我盼了多年的致富梦。”用在基地里学到的种植朝天椒技术“发财”的内乡县马山口镇花北村学员张银成,年收入由几千元飙升至40多万元,成了全县有名的“辣椒状元”。类似张银成这样靠发展名特优农产品致富的学员在南阳比比皆是,他们一毕业,就立刻勇当农村中敢冒风险、敢闯市场的先锋。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基地教会俺自富,俺就得拉上乡亲们一块致富,这样才不愧为从基地里走出来的人。”拥有近8万只鸡规模养鸡场的桐柏县城关镇东环村学员刘长青,把带领全村发展养殖业当成了富裕后的头等大事,“俺在基地呆过,乡亲们信咱。”跟着她学、养了2000只鸡的同村村民房成昌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眼看人家早都发了,咱们还等个啥劲,跟着干没错。”如今,东环人都养起了鸡,卖起了蛋,生意越做越大。
  在镇平县基地,记者了解到一个有趣的比例:基地学员中有1/3来时就有致富项目或技术,但他们仍然学得投入,干得卖力。开了几个玉器店的石佛寺镇老毕庄村学员王亚历的回答颇有代表性:“村里老小不少还很穷,意识还很落后,我来基地就是要学思路,学能耐,将来回村争取竞选村长,在村里干出几件漂亮活来。”
  除了掌握致富技术,以提高组织协调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的素质训练亦使学员获益匪浅。曾任村民兵连长的桐柏基地学员沈俊杰坦言,“村级领导艺术”课让他懂得了什么是依法办事,如何化解矛盾,回去后再也不会和村民动粗了。
  工作很热,头脑很冷。南阳市委在如潮好评下并没有失去冷静。市委书记马万令曾多次告诫大家:“基地刚刚起步,困难和不足很多,一定要坚持完善。”他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着力解决基地容量有限、培训内容拓展等方面的问题。


第10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党政干部论坛

  把握关键贯彻民主集中制
贺兴国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要切实将其维护好、执行好、发展好,各级党委尤其是领导班子必须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实践中应正确把握好几个关键。
  加强党性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意识和能力。坚强的党性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思想保证。加强党性修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政治敏锐力和政治鉴别力,为正确执行民主集中制奠定坚实的政治和思想基础。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加强实践锻炼,慎独慎为,自警自励,廉洁从政,恪尽职守,把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变成自觉行动。要勤奋学习现代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识素养。要增强理性思维能力,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分析、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保证民主集中制在实践中得以正确贯彻落实。
  讲究方法,拓宽渠道,充分发扬最广泛的民主。充分发扬民主,是正确集中的前提与基础。要通过改进工作方法,拓宽民主渠道,引导民主向纵深方向发展。高度重视制度建设,规范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向、方法、途径和程序,通过制度的强制力和约束力,使党内民主制度化、科学化、经常化。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发扬民主的必要环节,适时提出事关发展大局的议题,带着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获取真实信息,收集群众意见,汲取决策营养。坚持集体领导原则,充分发挥常委会、全委会特别是党代会的作用,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程序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善于创造民主环境,引导同志们围绕议题畅所欲言,敢于发表各种不同意见包括与自己相反的意见,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共识。必要时,还要广泛征求民主党派、无党派、专家学者、基层党员群众的意见,博采众长,集思广益。
  把握分寸,因势利导,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与集中是民主集中制最基本的内容。认真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是正确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关键。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才可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另一方面,没有集中,就形成不了统一的意见,民主也就无法保障。既要防止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自由主义倾向,又要克服压制民主、独断专行的个人主义倾向。我们一定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十六字方针的总要求,加强综合协调,把握分寸,使民主与集中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切不可以“集中”之名压制民主,强调个人意志,堵塞言路;又不能片面强调民主,优柔寡断,议而不决,贻误工作。在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时,应当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原则。(作者为中共湖北省竹山县委书记)


第10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公仆心声

  转变作风应从领导干部做起
  中共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委书记王士杰
  王士杰,1952年10月出生,河北省武安市人,大专学历。197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武安县委常委、团县委书记,邯郸团地委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鸡泽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政府副县长,成安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副书记,中共河北省邱县县委副书记、邱县人民政府县长。现任中共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委书记。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丛台区委、区政府把认真落实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举措,转变作风坚持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带动了全区各级干部作风转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全区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领导带头是关键。良好的作风,首先必须从领导干部做起。区领导带头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全区各级干部纷纷效仿。从去年2月底到现在干部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已蔚然成风。上下班和下基层步行或骑自行车,既锻炼了身体,又转变了作风,还节约了油修费。一年仅节约油修费就达上百万元,看起来事不大,但它的意义却不小,它带动的是一种风气,领导就是要“做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
  身体力行是根本。转变作风贵在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今年区委、区政府确定了全区要打好“七大攻坚战”,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确定了十大工程,其中每一项具体任务,分别由常委、副区长负责到底,定期进行现场检查调度。新制度带出新风气:今年“五一”长假,我和区长贾宝仓带领有关同志骑车到50多个居委会调研,提出了加强社区建设意见;会议减少了,能不开的会不开,能合并的会合开,会上不说套话空话;学习风气浓了,区领导除请专家讲科技讲法律外,每星期六还专门到学校学英语。
  为民办事是宗旨。转变作风,最重要的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用大量的时间搞“下访”,真正做到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区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乡(街道)、一个村(社区)、一个企业、一个重点项目、一个贫困户。今年以来,全区共引进资金5400万元,引进技术项目20多项。区、乡(办)先后抽调2000多名党员干部深入到乡村和社区,帮助农民发展特色农业,改善办公条件,落实经营项目100多个,提供致富信息5万多条,为群众办实事累计达到3000余件。(附图片)


第10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

  致富抓“根本”
近年来,地处北京通州区卫星城中心区的古城永顺镇坚持加强党的建设,扎实提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抢抓机遇、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强化了基层党支部班子建设,积极选拔使用符合时代要求的年轻干部进入领导岗位,选准、用好“一把手”,加强支部班子培训。1998年以来,全镇共调整班子45个,调整支部书记32人,支部委员84人,开办培训班109次,提高了基层干部的素质和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提高了他们发展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涌现出了龙旺庄、乔庄、南关等4个首都精神文明村,小潞邑等区级文明村、文明单位15个。王忠家洪峰王秀东
  摄影报道(附图片)
  左图:及时充电,教育先行。干部培训已成为党建工作的“重头戏”。右图:“一把手”抓,抓“一把手”。镇党委书记周鸿武(中)等党政领导专门到旧村改造现场指导党建和街道规划。


第10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党建纵横

  新镇:推行行政干部任前实习试用制
  本报讯为防止村干部当选后工作流于形式,使其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领头雁”,河南浚县新镇镇在全县率先推行“村干部任前实习试用制”。镇党委、镇政府分别与50个行政村的100多名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及班子成员签订了“任职实习试用制目标责任状”。
  “责任状”规定,凡是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及成员都必须经过为期8个月的实习试用。每位实习者必须拟出任期3年的工作思路、经济发展规划以及8个月试用期的工作计划。实习村干部除接受镇考评组的考评外,还要无条件接受群众的监督评议。凡不能履行与试任职务相应的职责,或出现重大失误,或群众考评不及格者,不予任命。
  村干部实习试用制备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该镇群众就老百姓关心的计生、土地、造桥修路、孩子上学等热点问题,纷纷对试用期的村干部进行了考核。——摘自河南《党的生活》


第10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党建纵横

  固镇:试行村民质询会议制
  本报讯安徽固镇县在下派书记任职村试行村民质询会议制度,以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质询内容包括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立项、经营、财务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征用土地和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救灾款物的发放等方面的情况。村民质询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由村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主持,村两委班子成员、村办企业负责人等有关人员组成答询小组,现场解答村民的所有提问,全体村民自愿参加。会后,由两委对群众所提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制定落实措施。——摘自安徽《党员生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