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走人与自然和谐之路
  ——我国环境保护回眸
  本报记者 赵永新 丁 伟 白剑峰
  蓝天白云,碧瓦红墙,这是一个宁静清新的北京之冬。环境监测数据表明,截至去年12月28日,北京市空气污染指数二级(良好)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已累计达到了183天,比上年同期增加7天,占全年总天数的50.1%。
  绿草依依,清水如带,在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市民们与大自然越来越亲近。黑臭了近一个世纪的苏州河开始变清,生态系统正逐步恢复,绝迹多年的水生生物不断增加,椭圆萝卜螺和中华海鲇去年下半年首次在河中出现。许多河边人家打开久闭的窗户,享受灿烂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新世纪开局之年,一南一北两座大城市的可喜变化,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环境治理取得的巨大成就。“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均GDP达2000多美元后才开始大规模治理环境污染,我国则是在人均GDP不足800美元的条件下进行的。‘九五’期间,全国上马治理重点污染项目1245个,一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初见成效,我国工业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如是说。
  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环境恶化趋势加剧,资源浪费严重,污染事故频发,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危害群众健康的重要因素。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对环境保护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从1997年开始,党中央连续5年在“两会”期间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江泽民总书记高屋建瓴,明确指出,“坚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安全,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的质量,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在新世纪的第一次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他在讲话中强调,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在新的世纪,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积极倡导下,可持续发展被确定为总揽全局的国家发展战略,环境保护和计划生育一样,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推动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环保领导责任制开始发挥威力,环保工作的好坏成为干部考核的一项内容;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制定了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陆续出台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将环境保护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长远规划中。国家对环境治理的投入逐年增加,“九五”期间累计投资超过3600亿元,占同期GDP的0.93%,比“八五”增加了2300亿元。
   决战工业污染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这句民谣是我国许多地区水污染的生动写照。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把“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治理列为国家重点治污工程。经过综合整治,“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流域内的5000多家日排废水超过100吨的重点污染企业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淮河每年入河的化学需氧量已由治理前的150万吨下降到40万吨,流域水污染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太湖流域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稳定在90%以上,80%以上的断面水质达到三类;滇池流域城市污水处理率明显提高,海河、辽河流域正抓紧实施治理规划。
  小造纸、小制革、小印染和土法炼焦等“十五小”一度在全国遍地开花,“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环境污染触目惊心。这些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企业,严重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毅然做出了“取缔关停”的决定,环保部门和经贸委等有关部门联合行动,至今关停了8.4万家“十五小”企业。
  与此同时,一场规模更大的治污攻坚战于世纪之交在全国打响———20多万家工业企业实现达标排放。由于历史欠账多、企业不景气等原因,达标工作步履维艰。1999年是实现达标排放的关键之年,党中央明确指出:要逐个地区、逐个城市、逐个企业地狠抓落实。困难面前,全国各省区市顾全大局,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提出“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2000年底,解振华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郑重宣布:全国
  23.8万家工业企业中90%以上实现了达标排放,12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1995年平均减少了15%左右。
  因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过高而形成的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为了改善大气质量,国家在1998年制订并实施了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方案,涉及27个省市区的175个地市,占到国土面积的11.4%。如今2/3的城市空气二氧化硫达  到国家二级标准,柳州等一些城市的酸雨发生频率大大降底,酸度减轻。
  各大城市向污染全面开战,实行综合整治。到2000年底,46个重点城市中,36个城市的地面水环境质量、25个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分别达到了功能区标准,其中22个城市实现了地面水和空气环境质量双达标。大连、张家港、深圳等22个城市走在环境改善的前列,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再造秀美山川
  “珍爱野生动物,呵护高原生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每一寸绿地,保护每一只动物”……在青藏铁路沿线,这样醒目的标牌随处可见。国家环保总局对青藏铁路建设实行全程环境行政监察,这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尚属首次。
  “绿色青藏铁路”是“九五”以来我国实行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方针的缩影。
  在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双重作用下,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大、草原退化日益严重、沙尘暴频繁发生。生态安全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被提到与工业污染防治同等重要的位置。
  1998年的特大洪水过后,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定,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天然林停止采伐,把砍树人变成种树人。据统计,从1998年至2001年8月,国家对“天保工程”已累计投入到位资金200.7亿元,共完成人工造林1793万亩,封山育林7783万亩,管护森林面积13.9亿亩。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的13个省份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
  1999年夏天,另一项史无前例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试点。在黄河、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数以万计的干部群众以极大的热情,从毁林开荒转向植树种草。目前,我国已在中西部地区的20个省(区、市)开展了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到2000年共退耕还林还草1659.6万亩。据统计,“九五”期间,全国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5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
  居安思危,头脑才能清醒。尽管我国的环境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加之环保工作本身的艰巨性、复杂性,目前的环境状况依然不容乐观:污染依然严重,污染物排放总量高于环境承载能力,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江泽民总书记的精辟论述为新世纪的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古老的中华民族正沿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路标稳步前进。


第1版(要闻)
专栏:人物介绍

  蒙古国总理恩赫巴亚尔
  今起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
  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邀请,蒙古国总理那木巴尔·恩赫巴亚尔将于2002年1月7日—12日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
  恩赫巴亚尔1958年生于乌兰巴托市。1980年毕业于莫斯科文学学院。1980—1990年他历任蒙古作家协会翻译、编辑、处长、司长、蒙古翻译家协会副主席,1990—1992年任国家文化艺术发展委员会第一副主席,1992—1996年任蒙古国家大呼拉尔委员、政府文化部长。恩赫巴亚尔1996—1997年任蒙古人民革命党总书记,
  1997—2000年任蒙古人民革命党议会党团主席。1997年起任国家大呼拉尔委员、人民革命党主
  席至今。2000年7月,他当选蒙古国总理。
  恩赫巴亚尔总理对中国友好,1993年11月他曾以文化部长身份访问过中国。(新华社发)(附图片)
恩赫巴亚尔总理


第1版(要闻)
专栏:

  绿化美化 防沙治污
北京推出“奥运第一工程”
  本报北京1月6日讯 记者阎晓明报道:绿化美化、防沙治污将作为“奥运第一工程”,摆上首都建设更重要的位置。在首都绿化委员会第二十一次全体会议上,首都绿化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市长刘淇指出,2002年是绿色奥运的第一年,必须瞄准绿化建设的既定目标,在落实二字上狠下功夫,抓出实效。
  今年北京将完成人工造林2.43万公顷。到2007年,北京的绿化目标是: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0%、人均绿地达到50平方米,基本建成生态型的园林城市。北京将以“绿色奥运”为动力,努力建设高标准的绿色生态、高效益的绿色产业、高水平的森林保障三大体系。
  为完成目标,北京将以政策为引导,以机制创新和提高绿化水平为重点,抓好绿化美化的管理工作。2002年,北京将开展“绿化质量管理年”活动,提高绿化美化的水平。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土库曼斯坦建交10周年
江主席和尼亚佐夫总统互致贺电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6日就中土建交10周年互致贺电。
  江泽民在贺电中说: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土库曼斯坦建交1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阁下并通过阁下向土库曼斯坦政府和人民致以热烈祝贺和良好祝愿。
  江泽民说,中土人民自古代“丝绸之路”时期就开始了友好交往的历史。建交后,双方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建立起互敬、互信、互谅的良好国家间关系。两国经贸、能源等各领域的互利合作富有成果。中方对贵国政府一贯明确支持中国在台湾、反对民族分裂问题上的原则立场表示感谢,理解并尊重贵国所奉行的永久中立外交政策。
  江泽民说,中土地缘相近、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中土保持和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在新世纪里,中方愿与贵方共同努力,继续加强友谊与合作,为进一步深化中土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作出贡献。
  尼亚佐夫在贺电中说,过去的10年是土中友谊和相互尊重不断增进的10年。两国在政治、经贸和其他双边领域合作中始终视对方为朋友和平等伙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认为合作的共同战略利益永远高于一时之利。
  尼亚佐夫说,在土库曼斯坦建国初期,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给予土库曼斯坦这一主权国家的外交政策以巨大的和难忘的支持,推动了国际社会承认土的中立国地位。土库曼斯坦则在涉及台湾这一原则性问题上明确表示支持中国。土中两国在有关全球发展的主要战略问题上立场接近,对亚洲事务进程的看法相似。两国都崇尚和平、平等、尊重主权和人权、公正和民族尊严。
  尼亚佐夫说,在国际社会共同反对披着信仰、宗教和民主神圣外衣的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今天,我们两国在这一问题上持共同立场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各国要高度协调一致,相互提供帮助,同时也要积极运用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机制,打击上述恶势力并根除其活动,为各国增进相互理解、开展建设性合作创造条件。


第1版(要闻)
专栏:

  统一思想 坚定信心
  ——一论如何做好今年全党全国各项工作
  本报评论员
  今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也是我们在严峻国际形势下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全党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沉着应对、趋利避害,转变作风、扎实工作。认真贯彻这24字方针,对于我们做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巩固和发展“十五”开局的良好势头,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不断取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成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就是要从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作出的重要判断和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上来,保持清醒头脑,树立必胜信心,克服各种困难,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努力实现各项奋斗目标。
  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是我们完成各项任务的前提和保证。思想统一了,信心坚定了,我们就能同心同德,形成合力,凝聚力量,奋发有为,创造新业绩,夺取新胜利。
  应该看到,我们这么大一个党、这么大一个国家,统一思想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是在对内对外都实行开放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改革和建设的,干部群众的思想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统一思想的工作要比过去艰巨得多。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适应国内外形势和改革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出新的理论,制定新的方针政策,实施新的措施。但干部群众的认识能力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所处的地位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在根本利益一致的情况下还有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不同,对同一个理论创新、同一个方针政策、同一项改革措施,人们必然会有不同的看法。因而,改革越是深入,开放越是扩大,人们认识上的差异可能也越大,统一思想的任务就越重,就越要大力加强统一思想的工作。
  统一思想是今年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不能把它仅仅看作宣传思想战线上的事。统一思想,是要在新的理论、新的认识的基础上达到新的统一,是要用更加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来取代不合时宜的认识、观念。统一思想是一项普遍的任务,每项工作、每个单位,都有统一思想的任务;统一思想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每个阶段、每个时期,围绕着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都有统一思想的任务。统一思想的工作要靠各级领导带头做,靠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
  还应当看到,国际局势深刻变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新挑战,国内各项工作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有些方面的问题还比较多,有的解决起来难度很大。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要充分看到我们的有利条件,树立必胜的信心。我们建立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积累了抵御风险的丰富经验,形成了改革发展的巨大潜力。特别是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这是我们继续前进的政治优势和可靠保证。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的根本指导思想。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三个代表”的要求上来,是统一思想的着力点和着眼点;把全党全国人民的力量凝聚到实现“三个代表”的要求上来,是坚定信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党同志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善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实践中,在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转变作风的实践中,开动脑筋,研究问题,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从而把思想进一步统一起来,把信心进一步坚定起来,把力量进一步凝聚起来,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以改革和发展的新成就迎接党的十六大。


第1版(要闻)
专栏:农业结构调整新进展②

  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亮点”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三成
本报北京1月6日讯 记者张毅报道:据调查分析,2001年农户饲养1头猪可盈利70元左右,1头奶牛盈利2500元,1头肉牛盈利370元。虽然2001年夏粮减产,饲料价格上涨,但总体看,畜禽饲养仍有盈利。预计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达30%,畜牧业将使农民人均增收30元左右。
  这表明,我国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着眼于结构调整,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
  把加快奶业发展作为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内容之一,加大奶牛的品种改良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在奶业加工上,根据市场需求特点,鼓励开发新品种。国内一些大的奶制品企业,如光明、伊利、三元等奶业集团,创名优品牌,带动了奶产品消费。在这些因素的促进下,奶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预计年末牛存栏13380万头,出栏4100万头,同比增长4%和3.5%;羊存栏29900万头,出栏1700万头,同比增长3%和6%。受市场拉动,2001年奶业发展尤为突出,预计产奶量比上年增加12%,黑龙江奶牛存栏和鲜奶产量均以10%的速度增长。
  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一大批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蓬勃发展。据山东省统计,2001年全省龙头企业带动养畜将超过6000万头,养禽8.6亿只,促进了农民增收。
  配合畜牧业结构调整,有关部门加强了技术推广。生猪生产,重点推广优质商品猪生产配套技术,包括优质二元母猪、三元杂交和配套系商品猪生产及适度规模饲养管理等技术;家禽生产,重点推广蛋鸡、肉鸡适度规模饲养、优质黄羽肉鸡饲养、优质地方水禽饲养等技术;养牛生产,重点推广优良奶牛饲养、高产奶牛的扩繁、肉牛育肥、胚胎移植、人工授精及青贮氨化饲料生产等技术;养羊生产,重点推广优质细毛羊,加快良种扩繁和杂交改良,推广肉用绵羊育肥、波尔山羊良种扩繁、肉用绵羊山羊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人工增雨加大黄河水量
  青海连续5年在黄河上游实施科学人工增雨作业,5年来共增加降雨量60亿立方米,直接增加黄河水量13亿立方米,有力促进了三江源生态建设和黄河下游地区经济的发展。除生态效益外,仅发电一项就可带来2亿元的效益,投入产出比高达1∶19。
  (禹伟良 马应珊)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开幕
  第十八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5日在哈尔滨隆重开幕,数万名海内外游客参加了开幕式活动。哈尔滨冰雪节创始于1985年,是我国第一个以冰雪活动为内容的区域性节日,目前已成为国际闻名的四大冰雪节之一。本届冰雪节增添了许多新的旅游项目,更加异彩纷呈。
(夏 珺)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广西53个县通二级公路
  广西壮族自治区把通往各县的二级公路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来抓。到去年12月底,全区81个县(市)已有53个通了二级公路,28个尚未通二级公路的县中,目前也有21个已经动工兴建或列入了兴建计划。
(罗昌爱)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民间工艺品入选生肖邮票
2002年泥塑马生肖邮票首发式1月5日在宝鸡隆重举行。今年是农历马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民间工艺品泥塑马被选定为2002年生肖邮票主图。这是继陕西省陇县民间工艺品枕头猪1995年被选上生肖邮票后,宝鸡市民间工艺品第二次出现在邮票上。(郑少忠)


第1版(要闻)
专栏:

  湖北省鄂州市花湖镇阮湾村,利用广袤的湖水资源,采取承包、招商等方式,发展养鱼、养鸭业。图为黄石市一投资商,在何家咀湾湖滩,放养6000多只麻鸭。
  方征中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塔里木发现特大型“地下水库”
地下水储存三百六十亿立方米,略等于一个三峡水库
据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 (记者李斌)最近,在西北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中,我国地质工作者发现,干旱的塔里木盆地北缘蕴藏一个特大型“地下水库”,地下水年补给量每年高达10亿立方米,地下水储存资源360亿立方米,略等于一个三峡水库(393亿立方米)的库容。
  干旱缺水,一直是影响我国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生活、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持的关键因素。为此,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将西部地区地下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价作为主要目标。
  地质人员瞄准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所在的塔里木盆地。近年来,参与项目的科研人员努力在那里寻找地下水,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作为西部地下水资源的项目之一,这一项目的总体目标就是初步评价盆地地下水总量和可持续利用潜力,建立盆地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截至目前,科研人员完成了资料的收集与综合研究,1比25万水文地质测绘达2.6万平方公里,综合地面物探剖面长110公里,水文地质钻探达900米。
  科研人员证实,位于盆地北缘的渭干河流域存在一个具有巨大调蓄功能的特大型“地下水库”,仅三个勘查区的地下水补给资源每年就达10亿立方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