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3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教育)
专栏:

  为给下岗失业青年提供免费培训服务,江苏省暨南京市团委日前在南京集中招募青年志愿教师。图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专业的在读研究生刘佳(右一)报名参加青年志愿者讲师团。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第10版(教育)
专栏:

  给幼儿一个启蒙的春天
  海飞
  《幼儿画报》创刊20周年来,受到改革开放春风春雨的润泽,得到新时期幼教成果的指导,并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和推动下朝气蓬勃地走进了21世纪,最近成为教育部推荐的“优秀幼儿期刊”。
  中华民族很早就认识到幼儿时期对人的一生的重要性,《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就是古人精心编写的早期幼教读物。到了今天,家长重视早期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丝毫没有减弱,而现代科学更加验证了幼儿教育和幼儿阅读的重要性。研究发现,人的近80%的智力是在学龄前被开发出来的;有44%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是在5岁前开始阅读的。我国的新一代公民能否具备敏锐的头脑和全面的素质,将直接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强弱。
  20年来,作为国内创办较早的、权威性较强的国家级幼儿刊物,《幼儿画报》以奉献最精美、最科学、最先进的幼儿文化食粮为己任,全力打造孩子爱看、家长爱读、老师爱用的新时期幼儿期刊精品。《幼儿画报》密切联系全国最好的儿童作家、儿童画家和最好的幼教专家,力求每一篇故事都出自名作家之手,每一篇图画都来自名画家之笔,每一个游戏都源自名专家之设计。“嘟嘟熊和‘东倒西歪’小老鼠”、“红袋鼠的神奇故事”、“世界童话精品”、“勇敢的霸王龙”、“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最新故事”、“快乐游戏”等栏目深受读者欢迎。
  进入新世纪的《幼儿画报》,在发展创新上又有开拓。2001年,《幼儿画报》被新闻出版总署认定为“双效期刊”,并进入“国家期刊方阵”。2001年,《幼儿画报》从月刊改为半月刊,并确立了“情商提高,智商培养,幼儿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办刊理念;《幼儿画报》随刊赠送《时尚好妈咪》和《多元智能游戏书》。以质量为本、创新为先的《幼儿画报》,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与帮助下,发展的步子越走越快,路越走越宽,正向着发行量超过50万份的“名刊大刊”奋进。
  为了孩子,为了未来,为了祖国,为了世界,我们有责任让中国的幼儿与世界的幼儿站在同一条阅读起跑线上,《幼儿画报》愿与所有热心于这一神圣事业的朋友们一起,给幼儿一个启蒙的春天。


第10版(教育)
专栏:教育聚焦

  校园涌动学习潮
  ——首都高校师生学习十六大精神侧记
  本报记者董洪亮
  校园彩旗飘扬,师生奋发向上。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首都高校师生通过专题学习、座谈会、讲座和学术研讨会等形式,联系各自的学科及专业,积极学习宣传十六大精神。初冬的高校涌动着学习政治、关心国事的热流,大学校园由此愈加生机勃勃。
  欢欣鼓舞颂盛世
  党的十六大正在召开时,北京许多大学的领导、教师和学生就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交流、畅谈他们对十六大报告的理解。
  平时只在家里给博士生们讲课的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萧灼基,11月11日晚上来到学校理科楼的大教室里,将自己对十六大报告的第一印象与数百名学子进行交流。12日下午,北大经济学院教授宴智杰为硕士课程班学员作论文开题报告,但一上讲台,他就情不自禁地谈起了十六大报告,并说“深受鼓舞,深受教育”。结合自己的研究,宴教授认为,十六大报告有许多理论突破。
  中国政法大学近2000名师生齐聚礼堂,共同观看十六大开幕式,并聆听了江泽民同志代表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师生们用一次次的掌声表达他们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党的十六大召开的当天下午,《中共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关于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通知》已经下发到学校各部门。中国政法大学全体校领导和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成员、师生代表50多人召开座谈会,校长徐显明教授说,十六大报告是一个思想与理论均有重大突破的报告,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推动实践的重大突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一个文明体系;社会和谐与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等方面的论述发人深思。师生们表示,作为传授法律知识的教师和学习法律知识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为中国的法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学校中心理论学习小组在进行专题学习时,学校负责人与博士生导师相继发言。校长纪宝成教授说,十六大报告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大家心里更亮堂了。他认为,十六大报告的许多方面都与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人民大学有关系,学校要把十六大精神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渗透到课堂中,并用以指导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
  北京理工大学2001级研究生马超表示,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在各个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说明了她的先进性。从十六大报告中我们认识到,过去13年,是我们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是民族凝聚力、国际影响力极大增强的时期。
  建设小康心向党
  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十六大代表进校园”活动,5位十六大代表应邀来到师生中间,举办系列专题报告会。四川成都市委书记王荣轩、山西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河北沧州开发区八里屯小学教师单永娥、青海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吴天一、河南濮阳市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等代表,在百年学府的讲台上,传达十六大精神,描绘十六大盛况,展望祖国发展的美好前景,与北师大师生进行思想交流和心灵对话。5位代表或讲述自己在农村、科研、教育基层如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或结合地方发展的实际畅谈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
  5位十六大代表的报告撞击着北师大师生的心灵。来自教育学院的一名学生说,以十六大召开为标志,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十六大代表进校园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大政方针,洞察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捕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动态、新信息、新问题。
  十六大报告里许多新提法、新关键词引起了北京工业大学师生的关注,他们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战略机遇期”、“两个先锋队”、“政治文明”、“发展观”、“财产观”、“创新”、“发展”等,令大家耳目一新,师生们对国家发展前景更加充满信心。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焦文俊说,我们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11月15日,学校师生举行“走进新时代”文艺晚会,庆祝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晚会上演出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是中国人》、《我和我的祖国》等,表达了师生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豪迈心情。
  对于十六大精神,北方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士群教授指出,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习,发挥辐射作用,及时将十六大精神充实到教学中,激励广大青年学生为祖国更加昌盛而奋斗。学校分别组织民主党派人士和党外代表人士学习座谈会、教师专题研讨会、学生“三个代表”研究会专题学习交流会等,深入领会十六大精神。
  首都高校的许多学生在计算机房和宿舍里通过校园网收看与十六大相关的动态消息。学生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神情,他们对江泽民同志报告里对创新的阐述深有感触,表示一定要在学习和以后的实践中努力创新,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奋斗,以不辜负党对青年知识分子的重托。


第10版(教育)
专栏:

  以创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才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马抗美
  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所作的报告后,我们深深感到,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这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我校始终围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努力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新路子。
  作为我校党委推出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之一的“成才工程”明确提出,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就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面向全校同学征集学术稿件,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发表学术论文的平台,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校团委以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庆祝建校50周年为契机,推出了“学术大讲堂”精品系列学术活动。从上个学期开始,“学术大讲堂”已邀请了国内文学、艺术、科技、军事、法律等学科领域数十位著名专家学者为同学开设讲座。这些讲座场场爆满,在校园里掀起了一个又一个学术高潮。经典的学术“套餐”,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启迪了同学们的智慧,“学术大讲堂”已成为我校众多文化活动中独树一帜的品牌。
  为了配合“成才工程”的实施,推进学风建设,在校团委、校学生会举办的“素质与成才”系列活动中,“学术十星”——中国政法大学学生论文大赛活动格外引人注目。我校三位终身教授担任名誉顾问,36位知名教师担任评委,在对大量参赛论文进行全面细致审阅的基础上,经过初评、答辩、综合评审等环节,最终产生10篇优秀论文,年轻的“学术十星”随之产生。这次活动在校园中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了同学们学术素养的提高。
  为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校团委精心设计开展了一系列弘扬时代主旋律,服务青年成才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约星期三”校园文化广场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在这个活动开展的近两年中,每逢星期三傍晚,图书馆门前广场上人头攒动,师生自编自导,同台共演各种节目,热烈的场面十分感人。师生们评论说,“相约星期三”的节目,“个个是精品,场场能育人”。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师生们又组织了“喜迎十六大”献礼专场演出,在校园中受到热烈欢迎。
  在同学们的业余活动中,社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始终把社团建设作为育人工作的重点来抓。通过正面引导、重点扶持、严格管理,我校几十个各类学生社团的活动健康有益,有条不紊。其中青年志愿者协会、准律师协会、“法通社”、农村与法治研究会、法律援助中心等组织在学生中和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影响。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成立100周年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教育创新的思想。在近些年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创新才能有发展,只有创新才能不断营造出更适合青年学生健康成才的育人环境。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第10版(教育)
专栏:

  末位淘汰,落聘待岗教师优劣,学生品评
辽阳建立教育激励机制
本报讯辽宁省辽阳市对中小学教育人事干部制度大胆改革,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空前高涨。
  为改变中小学教师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轻松优哉现状,1999年,辽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全市中小学教师定期实行考试、考评、考核制度,实行竞聘上岗。对于“三考”成绩处于末位的按本校教师2%比例予以待岗,通过竞聘而落聘待岗比控制在校教师总数的3%左右,学校待岗比例不少于教师总数的5%。而在劳动报酬上则直接与教师劳动数量和质量挂钩。待岗人员只拿工资的70%,在岗教师则领取课时津贴和班主任补贴,年底还根据个人的实际工作和贡献领取不同等级的效益工资。于是,中小学这个港湾再也不平静了。水平不高、混日子的人有了危机感,有水平有上进心的人觉得大显身手的时机到了。过去没人愿干的班主任差事,如今人人争着干。某学校110名教师中,如今每学期报名当班主任的不下80人。第四高中校长韩春润说,过去老师很少有搞科研的,1999年前,全校有两个科研题目,还是学校硬压下去的。如今,每个教研室都主动报科研题目。
  从今年起,打破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终身制,推出低职高聘,高职低聘,而且一年一评聘。规定具备上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具有创新能力,在教书育人中成绩显著,年度考核名列前茅的骨干教师,都可以低职高聘;已经具有职称的,但在申报同级教师岗位时,未被聘任同级职务岗位的,只有参加下级职务竞聘;校级正职领导每周任课2—4节,副职领导每周任4节以上者,方可参加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低职高聘或高职低聘的教师,其职务等级工资(70%部分)不变,津贴(30%部分)和效益工资按新的职称计算。据了解,实行低职高聘、高职低聘以后,辽阳全市高级教师中,有30%的人实现了低职高聘、高职低聘。教师们说,辽阳市中小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改革,是聘香了优秀的,聘慌了后进的,聘跑了混饭的。
  教育人事干部制度和职称评聘改革的一个关键,就是对教师能否进行公平、公正、客观、全面考核。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体,让在学校中占绝大多数的学生说话算数。学生每天面对教师,眼看、耳听、身受,最能对教师进行科学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价。于是,辽阳市把评价教师优劣的主要权力交给了学生。在对教师的考评、考核中,学生占绝对比例。如在初中,学生对教师测评的分数占85%,同行教师占10%,校领导只占5%;而在高中,学生测评教师分数比例高达90%。
  过去,教育行风在全市测评中群众意见较大,近一两年,辽阳市教育行风在该市测评中,年年排第一。这是让学生成为学校主体后的喜人成果。(陈殿升长江)


第10版(教育)
专栏:

  让创新之花永远绽放
  ——山东省邹城市实验中学创新教育一瞥
  邵泽水任业海
  在山东省邹城市教育系统,邹城市实验中学的创新教育几乎无人不知。金秋的一日,我们在该校聆听了这样一堂课。
  这是高中一年级(3)班的一堂“发散思维训练”课。上课铃响起,老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鸡蛋,先问同学们:“谁能把鸡蛋立在桌面上?”片刻宁静之后,接着一阵窃窃私语,有学生开始举手。
  “把鸡蛋磕破一点,它就能立住了。”一个女生说。“把鸡蛋高速旋转也能立着,用不着磕破。”另一个男生进一步发挥道。“在桌面上铺一层沙,也能把鸡蛋立住。”思路一开,同学们的奇思妙想纷至沓来:在桌面上挖一个小坑;用绳套把鸡蛋吊住;把桌子放进浅水中,让鸡蛋半浮半立地放在桌面上……大家七嘴八舌一会儿工夫想出了十几个办法。
  “立一个鸡蛋就有这么多办法,解决生活、学习乃至人生中的问题,也要善于广开思路。”老师开始讲述发散思维的原理和功能。
  在学校创新教育研究室里,我们看到了老师们自编的《创新思维训练教材》,里面融汇了30多种思维方法,并有许多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研究室的老师介绍说,创新教育不追求“标准答案”,也不仅仅满足于获得既有知识,而是使学生在接受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养成习惯。
  创新教育已成为邹城市实验中学的特色,并在学生中间结出硕果。在该校的创新教育成果展室,我们看到了许多同学的发明作品和创意,有新型自动吸水笔、摩托车自行车撑等几十种,其中一项手摇式微型发电机获得国家级知识产权专利,另一项创意“信息场作文法”还获得全国语文创新课题一等奖。


第10版(教育)
专栏:

  在日前举办的甘肃省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中,兰州铁道学院学生林建东(右一)在介绍他发明的“智能电动小汽车”。甘肃省20所高校的230件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参加了终审决赛和展示。新华社记者梁强摄


第10版(教育)
专栏:

  别开生面的“那达慕”
  李泽兵包秀文
  在噼里啪啦的算珠声中学会手脑并用,在韵律悠扬的竖笛声中饶有兴味地咏唱古诗……近日,呼和浩特市的300多名小学生举行了素质教育科学化整体改革实验的“那达慕”(蒙古语“比赛”之意),紧张而活泼的比赛现场中传出阵阵清脆的笑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首首传唱千古的名句通过孩子们的想象,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在纸上,用诗配唱和竖笛吹奏的形式吟咏出来,别有一番情趣。在珠算比赛现场,幸福路小学的孩子们为大家进行了珠算表演,小小的算盘珠儿在一双双小手中飞快地拨动。
  刘彦老师是呼和浩特市“素质教育科学化整体改革实验”课题组的负责人。他说,科研是为了促进教学,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呼和浩特市的素质教育科学化整体改革实验于2000年开始在全市4所小学中进行,其核心是开发学生的智能和潜能。与以往的单科教学改革不同,此项教改涉及到数学、语文、音乐、美术、手工、思想品德等全部课程,是一项综合性教学改革。
  梁山街小学实验班的胡月同学特别喜欢这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法。刚上三年级,她已能识字2500多个、背诵古诗词近50篇。她现在每天的家庭作业基本在学校课堂上就能完成,回家以后就是读课外书。这是实验班注重全面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融会贯通语文、数学、音乐等各科知识的结果。
  内蒙古电力中学附小的语文老师王爱勤感到,与普通教学班相比,实验班的学生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特别浓,学生的年均阅读量在40多万字、写作量达9万余字。由于孩子们的知识面相对较广、素质较全面,表现得更自信。


第10版(教育)
专栏:教海月谈

  素质教育:一种新的价值观
振国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教育界提出学校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一词就被多次写进党和国家的政策文件中,并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语言。党的十六大报告再次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明确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共同理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基础是教育。因此,我们应该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绝不是一种权宜之计,更不是换一种提法而已。我们常常只注意到了素质教育的具体的、操作性的意义和内容,而忽视了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它的思想性和时代性,在于它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的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全过程和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它可能被提升为一种理论,支配教育的实施;也可能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教育工作者,影响教育的行为。
  素质教育无疑是对应试教育价值观的否定和更新,是根据时代变化、社会发展的形势,提出的新的价值观。
  首先,素质教育是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应试教育把分数和升学率看做是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重要的标准,是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的容器,采用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灌输与死记硬背;素质教育则是把学生看做能动的主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
  其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应试教育因为过于强调统一的标准和筛选淘汰,不可能认真地去关心不同学生的个别性的发展,长此以往,逐渐形成了肯定共同性而否定个别性的价值倾向。对于在共同性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则不得不放松甚至放弃教育。而在素质教育中每位学生都受到同样的重视,学生不同的特点都受到尊重,并且主张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
  再次,素质教育注重可接受性,更注重可发展性。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了终身教育的概念,到70年代便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教育观念。其根源在于它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趋势和新的价值追求,即社会节奏加快,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一次教育终身受益观念被打破。教育不再是一个被动的短暂的消极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终生的积极发展过程,素质教育正是顺应了这样一种潮流。它重视书本知识的积累,更重视现实生活能力的发展;重视接受性的学习,更重视独立的、创造性性格的养成。
  最后,素质教育是大众的教育。近代以来,是英才教育还是大众教育一直是不同的教育理想和政策的根本分歧之一。大众教育虽然并不排斥英才教育,并且为英才的成长提供渠道,但在制定教育政策,安排教育财政时,不再将英才教育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而是以多数人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可发展性为本位和以大众教育为本位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学生是千差万别的,社会的生活和社会的需要是千差万别的,而应试教育却恪守一种评判标准和选拔标准,这怎么能够引领中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呢?因此,党的十六大报告再次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