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庄严使命)
专栏:

  11月8日上午,宁夏万名青年在银川市南门广场上收看党的十六大实况转播。
  本报记者 杜峻晓摄


第6版(庄严使命)
专栏:现场报道

  “我七次参加了党代会!”
  本报记者 唐维红
  “我这是第七次参加党代会!”说这话的是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来自四川的十六大代表许梦侠。
  82岁高龄的许老有67年党龄,他先后担任过鲁西北地委组织部长,解放军二野二纵队政治部主任,成都市委书记,四川省委组织部长、副书记、书记处书记、省纪委第一书记,十一、十二届中纪委委员,四川省顾委主任。离休后,他仍积极参与老干部工作,撰写党史材料。
  为开好8日的大会,头天晚上许老特意早早休息。临睡前,代表团医疗组的同志为老人检查了身体,除了血压有些偏高外,其它指标都正常。在会上,许老的精神特别好,对江泽民同志的报告听得非常认真。他说:“江泽民同志的报告讲得好啊!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鼓舞人心!”
  许老强调:“现在,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要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工作,不辜负大家对我这个老党员、老代表的信任。”


第6版(庄严使命)
专栏:

  山歌嘹亮唱盛世
  张振
  党的十六大隆重召开,刘邓大军曾经战斗过的大别山区湖北省罗田县的人们笑逐颜开,见面谈论的话题离不开十六大。
  11月8日上午8时刚过,土改时期就参加革命、今年74岁的老党员方叔文早早地就坐在电视机前。他要看看大会的壮观场面,听听我们党的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
  大河岸镇高庙村青年党员方荣华10年前还是一个特困户,现在他在5亩责任山上种上了板栗,走上了致富路。他说:“作为一名农民党员,就是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尽党员的义务和责任。”
  “‘三个代表’为指针,全面小康振群情,干部作风大变样,税费改革得民心,特色产业大发展,农民致富有信心。”在喜庆党的十六大召开之际,匡河乡茶园村的民间艺人又把这些新歌在乡邻中传唱,唱出了当今农民的好心情,唱出了干部群众喜庆盛世的心声。


第6版(庄严使命)
专栏:走进新时代

  和平外交
  ——理论文献电视片《走进新时代》解说词第九集选登
  中国在发展中变,变得让全世界刮目相看。但是中国也有不变的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这就是中国处理国际事务始终不变的原则。
  1989年以后,西方国家宣布对中国制裁。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二战”硝烟散尽后形成的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当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制裁的时候,在中国的近邻活跃着江泽民等中国领导人的身影。他们一次次走出国门,又一回回接待来宾,积极开展睦邻外交,增进信任,加深友谊,开创了同周边国家关系的新局面。
  一个个公报的发表,一座座使馆的开设,昭示世界,中国不会被孤立。从1990年至1992年,短短3年,又有23个国家同我国建立或恢复了外交关系。我国不仅实现了同所有周边国家关系的全面改善和发展,而且同世界其他地区一些重要国家的关系也取得了突破。
  在邓小平外交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将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大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且富有多样性的双边和多边各种外交活动。这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鲜明特点。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中,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从137个增加到165个。党的十五大以来,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访华共180起。
  “面向21世纪”和“合作伙伴关系”,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活动中使用率比较高的词组。
  近10年来,我国领导人相继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往来最活跃的时期。
  中国已同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伙伴关系。中国共产党已同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政党和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友好关系。
  中国面向新世纪的外交格局初步形成。面临新世纪,江泽民坚持我们党对形势的基本判断,与时俱进,提出了开展全方位外交的战略思想。为了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他还提出了“新安全观”、“世界多样性”、“互利互让的双赢”、“国际关系的民主化”等原则,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外交的理论和实践。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新型的区域合作组织,它响亮地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首倡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冷战”思维,以相互信任、裁军与安全合作为内涵的新型安全观。
  东盟—中、日、韩合作机制正式启动,并正在向深层次多领域发展。
  博鳌亚洲论坛和亚洲议会和平协会年会为建设一个更加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新亚洲作出了贡献。
  中非合作论坛对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中非友好合作关系,推动南南合作的发展,以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产生了积极影响。
  亚欧首脑会议促进了新世纪亚欧的全面合作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中欧领导人的会晤,标志着中国与欧盟15个成员国的关系进入了全方位合作的新阶段。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APEC),充分体现了“共赢共荣”原则。
  要实现“共赢”,就要积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国一贯主张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处理国际事务,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我国积极参加国际政治、经济、安全和维和等多边外交活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得到了国际社会和舆论的普遍赞扬,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发展,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坚决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无论什么时候,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江泽民主席在千年首脑会议上代表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说出了全国人民心里的话,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第6版(庄严使命)
专栏:

  献给党的十六大
  特邀代表九九老人 夏征农
  六入京都为党谋,
敢因衰老不分忧。
欢呼祖国愈强盛,
高唱和平是主流。
  反对霸权成众志,
清除腐败解民愁。
相期后浪超前浪,
高举红旗万万秋。
注:这是我第六次参加党代会,八大我为正式代表,十二大为列席代表,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连同这次十六大均为特邀代表。


第6版(庄严使命)
专栏:十三年来

  文艺事业繁荣兴旺的根本保证
——访十六大代表李树文
本报记者 张贺
“我们党一贯重视文化建设。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3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作出大量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涌现出许多德艺双馨的作家、艺术家,形成了我国文艺事业空前繁荣的局面。”十六大代表李树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正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文艺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李树文说,目前我国文学创作繁荣,各类作品以多姿多彩的笔触,展示出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戏剧舞台繁花似锦,创作活跃,佳作迭出。保护传统戏曲遗产成效显著。在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关心、指导下,京剧“音配像工程”等取得丰硕成果。影视创作关注时代、贴近现实,一大批思想内涵丰富、体现民族审美心理、具有中国风格的电影、电视精品在亿万观众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音乐创作近年来形成高潮。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指挥家群体人才辈出,群众歌咏活动蓬勃发展。关注现实生活、反映劳动创造、表现民族精神的大型舞剧、舞蹈诗和群众舞蹈节目常演不衰,深受欢迎。我国的绘画、书法走出亚洲,在欧美一些国家也产生了相当影响。绘画、雕塑和书法作品装点公共场所成为时尚,为提高群众文化修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曲艺、杂技和民间文艺植根于民间,活跃于城乡,深为人民群众喜爱。
  在谈到文艺评奖工作时,李树文说,在“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文华奖”等重要全国奖项的评选中,大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的优秀作品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时代潮流。这些作品是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真实写照,闪耀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传统美德的思想光辉,体现了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反映了现实生活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成就,具有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李树文表示,展望21世纪,正是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他坚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必将在中国蓬勃发展,大放异彩。


第6版(庄严使命)
专栏:特稿

  伟大创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本报记者 施明慎 田俊荣
  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指出:“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
  听了江泽民同志的报告,十六大代表们十分振奋,联系十多年来自己的亲身感受,他们说,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搞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世界上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真可谓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
  如同跨越雄关,如同长河入海,我国站在一个新的台阶上。
  回头看,我们已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走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昨天,我们还对非公经济另眼相看;今天,公有经济与非公经济正携手向前。
  我们已从单一计划配置资源走向在宏观调控下由市场配置资源。昨天,我们对市场还有这样那样的疑虑;今天,市场已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已从单一分配方式走向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昨天,我们对股票的性质还拿不定主意;今天,资本、技术等已成为参与收益分配的要素。
  我们已从封闭走向对外开放。昨天,我们对外界还知之甚少;今天,中国的脉搏和世界一起跳动。
  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经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活力。
  改革开放,沧桑巨变。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根本转变。
  历史选择:市场取向的改革
  1978年冬天,安徽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寒风中摁下鲜红的指印,决心实行包产到户。改革,在农村萌动。
  改革是一场革命,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也曾彷徨。是固守“本本”徘徊不前?还是打破“框框”闯出新路?我们选择了后者。
  一些十六大代表清楚地记得,从十二大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十二届三中全会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十三大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在一步步加深,改革沿着市场取向在一步步推进。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打消了人们的疑惑,理清了人们的思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同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上庄严宣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们党做出了历史性的抉择,改革从此拥有了更清晰的目标。
  从农村到城市,从微观到宏观,国企、流通、财税、金融、外贸、外汇、计划、投资、价格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全面推进。
  历史,往往是多侧面的统一。一部市场取向的改革史,同时也是一部循序渐进的开放史。
  十六大代表石广生这样描述开放的脉络: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到内陆地区,开放的范围在逐步扩大;从一般加工业到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业,开放的领域在逐步拓宽;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开放的层次也在逐步提升。
  改革和开放这两部乐章交织激荡,在世纪之交奏响了强音。
  2000年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宏观调控体系逐渐完善;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价格市场机制初步形成,市场调节价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的比重,已分别达到95.8%、92.5%和87.4%!
  2001年11月,多哈会议一声槌响,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得到了世界的公认。从此,我们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到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之中。
  重大创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我们实行的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的。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
  来自浙江的十六大代表感慨地说,20世纪80年代初,温州“电机大王”胡全林因为雇了9个人就被认为是“雇工剥削”。而今天,700多万温州人中,开办个体私营企业的多达200万人。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决不是否定和取消公有制。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并提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石破天惊,振聋发聩。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找到了一条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正确道路。
  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最重要的是将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几经实践,几番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越来越明晰:这就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十多年来,国有企业在改革中不断壮大,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国有经济布局在调整中得到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从1989年到2001年,国有企业户数从7.4万户减少到4.7万户,但实现利润却从743亿元提高到2389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每年1.8万元提高到5.5万元。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命脉产业中始终居主导地位。事实证明,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没有削弱国有经济的力量,构成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重要部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我们实行市场经济,提倡效率优先,并非不讲公平。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我们既为效率优先构建动力机制,同时注意通过加强税收监管、调节收入差距、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举措,着力促进社会公平,避免了计划经济体制只讲平均不讲效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只讲效率不讲公平的弊端。
  我们实行市场经济,并非不要宏观调控。十六大代表戴相龙说,每当出现经济过热、需求不足、市场秩序混乱等现象时,都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果断决策,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实行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化险为夷,将中国经济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与时俱进:改革要有新突破
  站在改革开放的新台阶上极目远眺,我们的心情并不轻松。
  改革攻坚的任务繁重而紧迫。
国有企业改革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但国有企业改革仍有待深化;商品市场基本建成,但要素市场特别是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市场相对滞后;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建立,但政府职能转变还没到位;“大锅饭”的分配体制已被打破,但收入差距拉大的矛盾也日益显现,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待完善;加入世贸组织,既带来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
  我们的蓝图是: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包括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江泽民同志向全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要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要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水千条,山万座,都曾走过。
改革开放这一强国之路,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附图片)
  压题照片:宁波三江口夜色 龚国荣摄


第6版(庄严使命)
专栏:

  照亮中国
  商泽军
  一九二一年
七月
有一种金属被锻造成
镰刀和锤头
在中国南方的一处城市
砸响
这种金属的刚性
来自古老东方的地层
然后和西方淬火
火星四溅
把黑的穹幕烧穿
锤头是开拓的
镰刀是收获的
而火星是虔诚的播种
从水乡的漠漠田野
到北国的黄土畦垄
从人的内心
到交流的话语
从河流的水声
到山的轰鸣
都有这播种的身影
它在暗夜中播种曙光
在痛苦中播种反抗
它用锤子进行攒击
血的火的
一切的一切历经一遍
它成熟了
那是怎样的成熟
布满着血痂
伤痕累累又青春的眉眼和激情
是时候了 镰刀开始收获
就像庄稼成熟了收割一样
它收割了
收获一九四九年十月的锣鼓
和播种时期待的心情


第6版(庄严使命)
专栏:

梅开五福(国画) 曹胜华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