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欢庆党的十六大特刊)
专栏:

北京市丰台区黄土岗村秧歌队载歌载舞,庆祝党的十六大隆重召开。
本报记者 雷声摄


第5版(欢庆党的十六大特刊)
专栏:十六大抒怀

  永远跟党走
姬建民
  多少年来,人们喜爱唱的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社会主义好》等。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深厚感情没有变,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没有变。这歌声,必将伴随着我们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图伟业。
  永远跟党走,是中国人民历经28年的英勇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谋利益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英勇牺牲,不懈奋斗,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人民赢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道出了亿万人民的心声。
  永远跟党走,是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奋斗历程中牢固树立的信念。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家日益强盛,虽然经历了曲折和坎坷,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没有变,党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创业的革命传统没有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人民看到的是,我们党为人民谋利益更加扎实、更加富有成效,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一切都使人们真切感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是最可信赖的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成为人民群众在今天时代的共识。
  永远跟党走,也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党的十六大的殷切期望。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一二步战略目标,新世纪新阶段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军。展望无限美好的未来,人民群众信心百倍,斗志倍增。中国共产党伟大,中国人民伟大。有了这样伟大的党,有了这样伟大的人民,改革开放的征途上纵有风险和挑战,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让我们永远跟党走,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5版(欢庆党的十六大特刊)
专栏:代表关注

  辉煌十三载 神州尽朝晖
  本报记者 孟扬 唐维红 吴兢 张贺
  13年过去了,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辉煌的13年,6600万中国共产党人带领英雄的12亿多人民所创造出的光辉业绩必将彪炳史册!沐浴着新世纪金色的阳光,2100多名党代表意气风发步出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江泽民同志气势恢宏的报告仍在耳畔回响。回首13年走过的道路,代表们个个心潮澎湃,神情激昂。
  巨大成就铸造辉煌岁月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历程,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突破,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谈到这些巨大变化,周永康代表难掩兴奋。说到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四川所取得的成绩,他如数家珍,并特意提到:“到今年底,四川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1500公里,蜀道难即将成为历史。”
  对此,来自四川凉山的彝族代表祝春秀感触更深。10年前,她所在的冕宁县,老百姓住的还大多是茅草房。如今,县里建成了高速公路、大型水库,老百姓的年收入以每年增加150元的速度增长,去年达到了1860元。他们住的是瓦房、喝的是自来水,用上了电灯泡,看上了电视,听到了广播,这在过去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吉林省的两位教育战线的代表从身边的变化,谈到了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吴博达代表说,十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生的巨大变化,令人惊叹。这些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规模大,效果好,并带动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很多大学的规模扩大了,门类更加齐全,办学条件、装备设施以及研究能力都有改善与提高。这些变化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来自白城子的吴佩臣代表说,白城子地区在吉林省并不算富裕,但这里的教育水平并不低,原因就在于政府保教育,社会重视教育。现在,教师的地位不断提高,晋级的机会多、工资不拖欠、待遇也越来越好,教师们心情越来越舒畅。
来自空军的王伟代表说,这些年自己参与了新装备从接收、训练到形成战斗力的全过程。新装备不但使空军的作战能力大幅提高,而且带来了作战思想、训练方式、管理方式上的重大改变,使空军的各项工作从过去的经验式管理转变为量化的、信息化的科学管理,产生了质的飞跃。军队代表曾凡哲说,现在边防部队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过去冬天天天只能吃白菜、土豆、萝卜“老三样”,现在边远地区的哨所,一年四季也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
“丰衣足食、当家作主、安居乐业”,湖南代表蒋建国用这12个字勾勒出他们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发展足迹。
不断发展孕育宝贵经验
“我们的发展进步体现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各个方面。除了看得见的变化,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变化、在发展中总结出的经验,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从工业谈到农业、从城市发展谈到党的建设,安徽代表郑牧民的话题越来越深入。
他说,马鞍山市13年来发生了令人振奋的变化,这得益于党中央一系列正确决策,得益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中央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我们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取得了一些突破。比如,通过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结构调整等,马钢等一批国有企业实力壮大了。
蒋建国代表则用湖南邵阳市委创造的“三热”制度来说明实践“三个代表”、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取得的经验与成果。他说,“三热”制度就是走出去热心服务、迎进来热情办事、经常性的热情联系。邵阳市委要求各级机关干部主动走出机关大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各级机关工作人员佩证上岗,并实行首问责任制。在规定办公时间内,因工作人员无故缺岗或工作人员自身原因造成群众误工的,实行赔偿。我们在每个乡都设立了24小时值班的“民情110”便民电话,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满怀信心迎接美好未来
发展奠定了基础,成就给人以信心。展望未来,代表们豪迈之气充满胸怀。很多代表情不自禁地谈起未来的计划。
湖南代表余英生说,目前,推进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湖南省的一项战略工作,下一步要在打破旧有的农业经济区域布局上、在优势产业的培育上、在农产品的加工业上、在培育市场竞争的主体上、在农业科学进步上、在湖南农业的对外开放上取得突破。
郑牧民代表说,马鞍山市要加快融入长江三角洲的步伐,利用区位优势实现与周围地区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代表们表示,听完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讲话,深切感到旗帜更鲜明、道路更宽广,我们对在迈向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充满信心!


第5版(欢庆党的十六大特刊)
专栏:特稿

  与时俱进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本报记者 郑剑 卫庶 贾立政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报告随着电波传遍祖国各地,全国人民深受鼓舞。参加会议的代表们认为,这是一个鼓舞民心、振奋党心的报告。许多代表纷纷表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这一辉煌局面的形成,最重要的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回顾十三年,代表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在世纪交替的这些年间,人类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冷战结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全局的高度,着眼于党和国家的不断发展,鲜明地高举起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经过十四大和十五大,我们党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郑重地将邓小平理论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十三年来,尽管前进的道路上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风险,但我们始终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实践,夺取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发展是最好的坚持,创新是最好的继承。邓小平理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今后的路具体怎么走,要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开拓。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责任。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理论才能万古长青,事业才能欣欣向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紧紧抓住根本问题,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没有停止实践的脚步,也没有停止理论的创新,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研究和回答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紧紧围绕进一步弄清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而展开,而深化。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制定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强调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等等。这些新的理论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
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问题上,我们党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党的建设的新认识: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的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必须坚持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正确理解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等。这些新认识,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思想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实现升华。来自社会科学界的代表认为,十三年来,我们党围绕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的认识实现升华的根本标志和集中体现,就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000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只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在“七一”讲话和“五三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面对当今世界和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应当如何找准自己的历史方位?如何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继续发展?这取决于我们党对时代特点和要求的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它紧紧扣住时代发展脉搏,赋予党的性质以鲜明的时代意义,赋予党的指导思想以鲜明的时代精神,赋予党的宗旨以鲜明的时代内涵,赋予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为我们应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和解决千头万绪的问题,打开了思路,开拓了境界,指明了方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来自思想理论界的代表深有感触地说,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坚持与时俱进,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就能够充分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就能够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是跃出东方地平线的一轮绚丽红日,这轮红日注定要高高升起,它的美丽霞光必将照耀神州大地。(附图片)
压题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海昕摄


第5版(欢庆党的十六大特刊)
专栏:

  左图: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的喜讯通过电波传到驻守在塔克拉玛干大漠深处的武警新疆兵团指挥部一支队时,官兵们一起欢呼起来。刘鸿斌摄


第5版(欢庆党的十六大特刊)
专栏:

右图:党的十六大开幕式结束后,中央民族大学各民族师生代表纷纷拿起笔签字题词,尽情抒发喜悦心情。 本报记者 张悦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