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6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中心组学习纪实

健全体制创新机制发展民主增强活力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中共湖北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纪实
本报记者吴珺
  学习时间:2001年8月10日下午。
  学习地点:武昌东湖百花会议室。
  参加人员:中共湖北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有3人因公外出请假)。
  学习主题:专题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的论述。
  蒋祝平(省委书记):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是新世纪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新世纪的政治宣言,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我们省委专门向全省发出了学习通知,不久前又召开七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对全省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已组织多次学习,并集中进行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专题学习。我们要进一步从事业发展的高度、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认识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的重要意义,深入学习,大力宣传,全面贯彻。今天,我们再次进行集中学习,主要是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第三部分中关于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论述。下面请大家结合实际进行讨论。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蒋祝平: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实际运用,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无产阶级先进性和世界观的必然要求。
  任何一个政治性组织,为了实现其既定的政治目标,都要选择或创造一种组织原则,使自己有效地组织并进行活动。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党的性质、党的阶级基础的广泛性和党的先进性,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把民主集中制作为自己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实践证明,民主集中制不愧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个伟大创造,是一项科学合理、富有效率的制度,它有利于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它革除了过去一切类型的集中的种种弊端,成为最能发挥全党积极性、提高全党战斗力、避免各种片面性和绝对化的组织原则。同时它又同党的先进性相一致,适应了党实现政治任务和目标的需要,是一个阶级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组织原则。
  张国光(省委副书记、省长):是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全局,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邓小平曾尖锐指出:“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干部可以变质,个人也可以变质。”所以,我们在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都必须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不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和削弱,而且还要用新的实践经验来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和制度。这应该成为我们加强党和国家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具有重大意义
  杨永良(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是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党的建设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之一。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恢复和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新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为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奠定了重要基础。新的形势给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制度。
  王生铁(省委副书记):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民主集中制的观念,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本领,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领导艺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地统一起来,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罗清泉(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历史经验表明,一个政党只有始终充满活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活力从何而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靠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离开了民主集中制,党的团结就没有保证,党的活力就无从谈起。我们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增强坚持和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
  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张国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上,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对此,决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要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按照党章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作为执政党,采取什么方式对国家政权和国家事务实施领导,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按照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要求,既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方面的职能作用。一方面,党委要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的领导。另一方面,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的党组以及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在依法进行职责范围的工作中,必须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的决定。党委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好方向、抓好大事、出好思路、管好干部。在工作全局上,党委总揽不包揽,协调不替代,各方的事由各方去办,各方之间的事情由党委来协调。
  杨永良: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的领导生活中的体现。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对于发挥集体智慧和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有力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要提倡领导干部敢于负责的精神,反对遇事推诿、互相扯皮和无人负责。党的委员会成员既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又要关心全局工作,积极参与集体领导。
  王生铁:健全党委工作制度是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完善党委工作制度,必须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民主集中”是集体领导的具体实践过程和根本保证,“个别酝酿”是科学决策的必要环节和基本方法,“会议决定”是集体领导的实现形式和必经程序。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紧密结合,构成科学决策的严密体系,抓住了领导班子决策中贯彻民主集中制的主要关节点。
  赵文源(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加强制度建设。只有建立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使民主集中制制度化、规范化,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才能把民主集中制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这些年,有关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包括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决策制度、监督制度等,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部门都制定了不少,可以说大的章法基本上都有了,可是有些制度执行得还不太理想,有些制度还不够完备和严密,因而有的执行起来弹性较大,刚性不够。要根据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已有制度的配套建设,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
  拓宽渠道,切实推进党内民主
  缪合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发展党内民主,涉及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多个方面、多个层次。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冲破一切阻碍发展党内民主的观念、做法和体制,在党内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另一方面,必须坚决反对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拓展党内民主渠道,重点要处理好党组织与党员的关系、上级组织与下级组织的关系、党组织领导层内部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党的纲领为目的,以党章党规为依据,紧密结合党组织的职能和党员的权利义务来展开。
  黄远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纪委作为党的监督机关,要切实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对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的检查,使党员的知情权、监督权、建议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基本权利得到落实,使党内民主得到充分发扬和体现。二是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使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意见能及时反映到上级组织中来。三是加强对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落实情况的监督。四是始终注意把加强对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的监督检查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按照“四个服从”特别是全党服从中央的要求,保证在思想上政治上,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政令畅通。
  陈训秋(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决策民主化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前提。缺少民主程序和科学论证,决策就难以避免失误。上级党组织应充分听取党员和下级党组织的意见,集思广益,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科学化的基本要求,就是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群众路线,贯穿于党的决策之中。一是决策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来自基层和实践的丰富经验。二是在决策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要让参与决策的人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把各种不同方案都讲出来。上级组织作出同下级组织有关的重要决定时,应重视听取下级组织的意见,切实保障党章规定的下级组织在这方面的权利。
  提高领导艺术,增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本领杨永良: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全党同志都要增强民主集中制的观念,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本领,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领导艺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地统一起来。”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抓两头带中间等科学的领导方法,反映了领导方式方法的一般规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一定要注意继承和运用好这些方法。同时,要紧密结合生产力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提高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提高运用民主法制办法开展工作的能力,提高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实现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创新。
  周坚卫(副省长):坚持民主集中制,增强民主集中制观念,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提高领导者的素质。一是主要领导者要胸怀宽广,善于采纳不同意见,善于集中归纳不同意见。二是领导者本人要有很高的素质。要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具有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深入实际,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敢于为了党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坚持原则、坚持真理的勇气;要敢于否定自己,纠正错误,按多数人的意见办事。
  坚决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
  蒋祝平:坚决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是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内容。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对于这些多样化带来的新矛盾和新情况,如果我们思想上不清醒,工作中不注意,方法上不得当,是很容易搞散的。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维护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维护中央的权威,是极端重要的。”对此,我们要深刻理解,坚决贯彻执行,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做到令行禁止,确保中央政令在湖北畅通无阻。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要自觉地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全党、全国改革和发展的大局中来考虑,立足本地,放眼全国,而不能片面强调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把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置之度外,更不能以对一方百姓负责为借口,去做损害全局和长远利益的事情,特别是那些中央三令五申不许办的事尤其不能办。
  吴凤龙(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结合当前实际,我认为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还应在两方面下功夫:一是要自觉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保持一致不是口头上喊一喊,关键是要学习好、领会好、掌握好中央精神,并结合本地实际贯彻好。二是按照党委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抓好落实。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维护中央权威,保证全党在重大问题上的统一行动。
  宋育英(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近几年,我省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根据形势的发展,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三大任务,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健全的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使党的领导、党的工作、党的组织作用更加有效地覆盖社会广泛领域。在新的形势面前,我们要严格按照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要求,不断探索新的思路、新的办法,不断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周济(省委常委、省科技厅厅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做到:一是始终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二是以农村、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党的组织基础;三是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四是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五是始终把体现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始终带领人民群众胜利前进的坚强战斗堡垒。
蒋祝平:大家都谈得很好,这表明我们通过学习“七一”重要讲话,对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要通过学习,把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七一”讲话精神上来,把全省干部群众的力量凝聚到加快湖北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上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湖北经济的崛起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作出新贡献。
  (附图片)
  中共湖北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现场。(陈勇摄)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自觉的改革与改革的自觉
包心鉴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全党同志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和自觉性。”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告诉我们,必须树立自觉的社会主义改革观,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改革的自觉性。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探索,我们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变得深刻和丰富得多了,我国的改革也已进入自觉推进的新阶段。同改革之初相比,今天的各项改革已不再仅仅靠外部力量的推动,而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已不再仅仅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有着明确方向与步骤的社会变革和调整;已不再仅仅是某个领域、某个层面的单向突破,而是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以及其他各方面改革相互协调的整体推进。改革真正融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肌体,成为使这个肌体充满蓬勃生机的动力之源。
  自觉的改革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改革的自觉性。邓小平指出,改革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深度和广度来说,是第二次革命。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否具有改革的高度自觉,是能否驾驭这场革命的重要条件。所谓改革的自觉,一是要有改革的敏锐性,善于抢抓机遇,不失时机地把各项改革事业推向前进;二是要有改革的主动性,善于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积极主动地把各项改革事业推向前进;三是要有改革的全面性,善于把握社会全面发展规律,更好地处理各种复杂关系,全面深入地把各项改革事业推向前进。一切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都有必要从时代的高度,从我们事业发展的高度,来审视一下自己是否具有改革的自觉性。
  改革的自觉性,来自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是在改革与创新中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改革与创新中不断完善的先进制度,中国共产党是在改革与创新中不断壮大的先进政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在改革与创新中不断发展的先进事业。是否具有改革的自觉性,实质上是一个思想观念问题,一个精神状态问题。世界格局在不断变化,社会实践在不断发展,我们的思想认识只有随之不断前进,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才能更加自觉地把各项改革事业推向前进。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改革的自觉性,表现在深入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之中。“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内在地包含着继续深化我国各项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制度创新的要求。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过程,就是不断改革与创新的过程。我们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改革一切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乃至上层建筑,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必要的体制环境和制度条件,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规律,适应人的现代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的需求,改革一切与先进文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体制,为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和不断提高起来创造必要的制度条件和体制动力,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利益的多层面和整体性原则,改革一切有碍于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体制和制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第9版(理论)
专栏:理论信息

“三个代表”的根本精神
——“理论文献专题片《为人民服务》研讨会”综述
屈瑞佳
  在全党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今天,一部全面系统地反映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理论文献专题片《为人民服务》与观众见面了。该片由共青团中央青年电视节目制作中心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摄制。该片在全国三十一家省级电视台播出前夕,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理论文献专题片《为人民服务》研讨会”。中宣部、团中央、中共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及中共党史学会、中国伦理学会、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与会者一致认为,该片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优秀作品,生动形象地回答了当前人们关心的重大时代话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不是空洞的口号,对于加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和进行“三个代表”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会者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它早已镌刻在每一个共产党员的灵魂深处,深深植根在广大群众的心目中,被称为“老百姓的真理”,成为群众衡量共产党员和国家公务员的标尺,也逐渐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为人民服务是贯穿“三个代表”的主线。为了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我们党必须坚持“三个代表”;只有始终坚持“三个代表”,我们党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为人民服务是坚持“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与会者认为,在现阶段,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需要进行观念更新,赋予其时代内涵。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一般实现形式,应该是每个人或组织都能够按社会给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尽己所能做一些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同为人民服务不矛盾,而且只有提倡和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才能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与会者指出,时代要求以我国传统美德及现代科学文明理念来充实为人民服务的内容。
  深入人心的道德可以通过舆论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发挥积极引导和规范约束作用。江泽民同志提出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使道德的作用被提到了治国方略的高度。有的与会者说,“以德治国”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不是抽象意义上的“民本”思想,而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人所独有的“为人民服务”思想。“以德治国”思想,从根本价值观来说,不是讲“治道之术”,不是笼络民心,更不是归化民心,而是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旗帜鲜明地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将这一思想付诸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显著标志。“人心向背”是“以德治国”的重要问题,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以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这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马克思主义学风研究的新成果
——读《马克思主义学风论》
杨春贵
  学风问题实质上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学风是否端正,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在新世纪,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新形势和国内新情况,面对改革发展稳定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要总结经验,着眼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就,迈出更坚实的步伐,必须进一步树立并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必须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和加强党的建设、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今天,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推出由李新泰主持并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学风论》一书,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要结合新的实际,努力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同时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努力培育新的作风。”这指明了党的作风建设包括学风建设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学风论》一书,共三编十八章,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一编是对思想史和实践史的考察,分别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以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学风问题上的理论建树和实践贡献,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学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第二编是基础理论研究,分别阐明了学风的内涵与实质、构成与要素、功能与意义、方法论基础、世界观根源等,回答了有关学风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第三编是现实思考和对策研究,分别探讨了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一般途径、现实状况、切入点、重要保障和学风不正的主要危害以及学风建设与党风建设的关系等,对如何搞好当前的学风建设从较深层次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对策和措施。全书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逻辑与历史统一,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的科学方法进行辩证思考,包括运用对比、比较的方法说明历史上不同时期学风建设的异同点,使对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揭示和阐发既涉及广泛的内容,又达到了较深的层次。
  通览全书,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其一,思想理论性比较强。该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党中央关于搞好学风建设和党风建设的要求体现在理论研究之中,使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思想深度。其二,比较系统完整。全书涵盖了有关学风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包括学风的历史与现状、学风的理论与实践、学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等。其三,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该书十分重视对当前学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思路、方法、途径、措施等问题的说明,使研究成果直接服务和作用于我们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