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25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中心组学习纪实

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中共四川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纪实
本报记者黄十庆卫庶
  学习时间:2001年9月10日下午。
  学习地点:中共四川省委大院东一楼二层会议室。
  参加人员:中共四川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
  学习主题:专题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关于“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论述。
  周永康(省委书记):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发表后,省委就把学习《讲话》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带头学习,反复研读,并对全省的学习迅速作出了部署。在省委带动下,全省学习“七一”讲话的热潮已经形成。学习贯彻《讲话》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省委将继续加强指导,精心组织,不断把学习引向深入,把全省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今天,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讨论“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的论述。
  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周永康:党员干部要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在思想观念上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具体行动上真心实意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实际工作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党的活动的所有领域、所有层面上,都要自觉地为人民谋利益,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既要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中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中,落实在为老百姓办实事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人民利益包括改革、发展、稳定的宏观问题,也包括柴米油盐之类的具体问题。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都是大事,一定要认真听、主动想、及时办。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忧民之忧,乐民之乐,急民之急。要干让最大多数人受益的事,干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事,干长远起作用的事。条件具备的要及时干,一时不具备条件的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早干。要有满腔的热情和务实的态度,千方百计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目前要特别关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暂时遇到困难的群众,特别关注群众面临的那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农民负担重如何减下来,农村电价高如何降下来,农村辍学儿童如何尽快复学,农村交通不便如何架桥修路,孤寡老人的生活如何给予妥善安排,下岗职工如何尽快实现再就业,“两个确保”如何按时兑现,为革命和建设作出过贡献的老革命、老劳模、老科技工作者等在生活上如何得到更多的关心,凡此种种,都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放在心上,认真加以研究,切实加以解决。努力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成果,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感受到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每个市州、每个县市区、每个乡镇村,都要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每年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几件实事。这样逐年积累,群众的生活水平就能逐渐得到提高。
  欧泽高(省委常委、省民族工委书记):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历史,就是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践史。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只有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要正确处理本民族利益与其他兄弟民族利益的关系,把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要正确处理民族地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把国家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率先垂范、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增进民族团结。
  甘道明(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是党的政治本色,是党的力量源泉。丢掉了大多数,就丢掉了根本。
  我们党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前我们要积极推进改革,同时,改革措施推出的时机、力度和进度又要考虑大多数群众的承受能力,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王荣轩(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检验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以此为标准,成都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实践党的宗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每年为老百姓办实事,并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做法:每年年初选择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再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向全市人民征求意见,作出公开承诺;年底严格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向全市公布结果。十多年来共完成几百件实事项目,解决了一系列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实现、发展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张中伟(省委副书记、省长):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突出抓好观念、职能、作风的“三个转变”,才能更好地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第一,转变观念。我们同沿海发达地区比,最大的差距是思想解放不够,观念比较落后。“七一”重要讲话,为我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第二,转变职能。要努力消除体制性障碍,切实解决政府角色越位、缺位、错位、不到位的问题。通过搞好政府各项服务工作,更好地营造发展环境,加快西部大开发,使全省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第三,转变作风。人民政府为人民。我们要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以好的党风、政风带动好的民风。坚决克服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克服种种脱离群众的现象,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歪风。
  谢世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人大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人大要切实履行好立法、监督等法定职责,营造好的法制环境,推进依法治省,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工作,使立法过程真正成为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在依法治省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勤政廉政,保障宪法和法律的贯彻实施。要切实加强代表工作,认真办理和对待代表议案与建议、批评、意见,支持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省人大常委会的工作。
  周光荣(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我军是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是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实现、发展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根本保证,坚持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重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积极支持和参与经济建设的同时,我军要以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的实际行动,履行好维护祖国统一、捍卫国家安全的神圣使命,让党放心、让全国人民放心。
  坚持群众路线,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与群众的要求
  陶武先(省委副书记):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重要论述,应从新的历史条件来认识,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从新的时代要求来认识,站在时代前列,随时审视我们手中的权力是用于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是支持先进文化发展还是助长落后文化蔓延,是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谋利益还是想方设法为个人谋私利;从新的实践来认识,使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体现于各个不同的服务岗位和实践环节之中。
  陈文光(省委常委、副省长):一个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的决策,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不是为了小集团的利益,更不能为一己私利;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反应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反复进行比较、鉴别和论证,使决策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同时,要把我们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贯彻到群众之中,使之为群众所认识和掌握。
  李崇禧(省委常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要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与群众的要求,就应及时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苗头性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深入调研,深刻剖析,提出一些有分量的工作建议,更好地为群众解难;站在工作全局的高度,及时把握上情,吃透下情,了解外情,谋大局、想大事,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冯崇泰(省委常委、省企业工委书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领导干部的职责。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工业工作的领导干部来说,努力推动我省工业的发展,是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重要体现。目前,我省工业发展与沿海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工业产值只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5%。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四川的希望和难点都在工业上。我们要迎难而上,依靠广大职工群众,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放手发展民营企业,力争“十五”期间把我省工业的增长速度提高到12%。
  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席义方(省委副书记):能否做到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能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关键是看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人民群众往往是从关系到他们生产、生活的各种具体事情中来看党员干部、看我们的各级党组织和政权机构是不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为人民谋利益的。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一定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自己做起,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一切为了老百姓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加强对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把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最高标准,坚持不懈地抓出新的成效。
  王景荣(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为依归;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摸实情,报实数,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从而赢得群众的信赖;以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及时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不管职位多高、权力多大,在人民群众面前都必须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
  聂荣贵(省政协主席):议大事、办实事,是政协工作的核心。
  议大事,就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事提出意见和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办实事,就是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促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通过这些活动,既体现人民政协的职能,为人民群众办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实事,又可以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
  王三运(省委副书记):党员领导干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必须在“三个加强”上下功夫:一是加强思想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堂堂正正地做事、做人,决不以权谋私;二是加强知识修养,“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更好地肩负起为人民服务的重任,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更好的成绩;三是加强作风修养,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
  李建华(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重要条件,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建设是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服务党的工作大局,把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同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增强党的战斗力同促进生产力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组织和动员全省十八万个基层组织、三百五十万名党员,在为实现宏伟发展目标而奋斗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沈国俊(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腐败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必须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一要严肃执纪,从严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不论什么人,不管职务高低,一旦发现腐败行为,都必须按照党纪国法一查到底;二要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把自上而下的监督与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把党内的监督与党外的监督结合起来,通过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舆论的多种手段,逐步形成一套有效防止权力滥用的监督制约机制;三要规范权力运作,着重抓住那些容易产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深入到权力运行的具体环节来推进体制创新工作。
  柳斌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关键是要强化“四种意识”。强化公仆意识,坚持为民执政,摆正主人与公仆的关系;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为民用权,摆正领导与服务的关系;强化责任意识,坚持权责一致,摆正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强化忧患意识,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摆正“水”和“舟”的关系。我们共产党人要靠政策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党员的人格力量,把人民群众吸引到党的周围,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党的执政地位。
周永康:刚才同志们结合自己工作和思想的实际,提出了很多好的思路,表明我们的学习正在进一步深入。学习《讲话》,重在落实,重在实践。在学习领会中贯彻落实,在贯彻落实中加深理解。只有把《讲话》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才能不断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贯彻落实“七一”重要讲话,当前突出的是要抓好党的作风建设。江泽民同志最近在山西省考察工作时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党的作风状况,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抓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抓住当前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来开展工作。这些论述切中要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为在新形势下适应新的任务要求,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在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
  深入学习“七一”重要讲话,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了老百姓,一切从自己做起。要身先士卒,实打实地干,为群众做出表率,从上到下形成扑下身子抓落实的良好风气,努力做好正在做的工作,把四川的事情办好,大力推进我省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附图片)
  四川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现场。欧阳杰摄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同是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金锵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的这一精辟论述,是我们党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的高度概括。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人类从使用石器到掌握青铜技术、从运用铁器到发明机器、从工业革命到科技革命,现在又进入了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纳米技术、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时代,都说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同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是如此。经济文化的发展犹如一条没有尽头的长河,它总是一浪高过一浪,涌动不息,绵延不绝。
  人的全面发展也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在存在阶级剥削和以追求利润为最终目的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不可能解决社会与人的发展片面和畸形的问题,尤其不可能形成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和共同的道德标准,但它为人的全面发展准备着一定的条件。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通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社会主义开始了人们自觉创造历史的时代。社会主义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社会主义的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打开了广阔的道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不仅表现为它能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且表现为它能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和根本目的。人的全面发展这个过程是逐步的,也是永远不会完结的。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还会在更高的程度上更加自觉地继续向前推进。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没有止境,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也没有止境。这就是由必然王国不断通向自由王国的辩证法。
  上述这两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要求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必须牢牢记住,“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一方面,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另一方面,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不着眼于努力满足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就不可能取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不着眼于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就不可能取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
  把握这两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使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是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愈加成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这一目标自觉地加以推进。要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9版(理论)
专栏:短论苑

“三个代表”是社会主义法律价值的最高追求
毛国辉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是全面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而且是加强社会主义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的行动指南,是社会主义法律价值的最高追求。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准则,也是评价社会主义法律质量的根本标准。社会主义法律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只有当它与生产力相适应,并能有效地对先进生产力行使保护的职能时,才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保护先进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要求。立法机关只有适时地制定、修改法律,特别是对已经实施的法律中不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予以修改,从而保护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新生事物和新的社会关系,巩固改革的成果,才能使生产力获得更大的发展。
  社会主义法律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能够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和发展趋势。因此,保护和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法律的重要职责。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社会主义法律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基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经验结合起来,切实保护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同时,社会主义法律还应力求培养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理性文化,使人们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正确地看待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既是对利益的表达、协调和分配,也是对利益的保障。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维护公民权利和利益的立法一直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因此,社会主义立法应正确反映并兼顾各种利益关系,把保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立法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新的利益格局和需求会不断产生出来,因而立法者应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宪法为依据,充分尊重和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权利,使制定出来的法律更加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9版(理论)
专栏:短论苑

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历史取向
王国发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哪个阶级、哪个政党或政治组织代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它就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就掌握了领导和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的主动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根本所在。
  从党的思想建设的总体内容“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的逻辑结构来看,世界观属于本质层次,具有最抽象、最普遍、最深刻的特点;价值观属于现象层次,是处于一定经济关系之中的人们的需要和利益的反映,因而它最有实践特点,最接近于现实行为;人生观则属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过渡层次。可见,世界观是“三观”建设即党的思想建设的出发点,价值观则是“三观”建设即党的思想建设的最终落脚点,世界观决定着价值观的历史取向。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发
  展要求的代表的论断,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从根本上规定了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历史取向,即作为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必须在其历史取向上同社会发展进步要求相一致,达到价值观与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当代中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两个方面规定着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历史取向。第一,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看,共产党人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有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及特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二,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看,社会生产力总是具有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因此,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一个动态过程。
  每一个共产党人要实现其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就必须自觉适应新形势下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都体现着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所以,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就应当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实际,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促进派。


第9版(理论)
专栏:短论苑

发挥工人阶级创造性的根本途径
姚新章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是劳动创造的,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工人阶级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永远是贯彻党的政治路线、完成党的历史任务、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力军。党的先进性是以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和它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面对正处于剧烈变动的世界经济格局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必须不断发挥创造性,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在今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劳模座谈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也是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根本途径”。这一重要论述,一方面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再次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一贯遵循的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从总结我们党八十年历史的角度,深刻阐明了要发挥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就必须首先保障他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这一根本途径。“保障”不是简单的维护和保护,而是要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要真正激发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把他们的利益与党的目标融为一体,为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来发挥创造性。也就是说,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长治久安,党必须始终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要始终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必须把蕴藏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要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必须首先维护好他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在实践保障工人阶级各项权益的过程中,工会作为广大职工的代表者和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承担着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首先,工会要突出其维护职能;其次,要通过开展技术创新竞赛等活动调动职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发挥工人阶级的创造性;第三,要重视工人阶级队伍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当今社会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