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地方新闻)
专栏:

撤职的仍享待遇服刑的还拿工资
大冶查处执纪不严怪现象
  本报大冶9月1日电记者罗盘报道:最近,大冶市纪委、监察机关经过两个月的专项清查,发现该市有60名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党员干部,处分并没有被执行。更加令人震惊的是,其中一名因受贿被判刑的干部,至今仍在其单位拿全额工资。极为严肃的党纪政纪处分,为何在这里变成了一纸空文呢?
  近两年来,大冶市共有290多名违法违规党员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然而,某些单位在接到“处分决定”后,应归档的材料不归档,该执行的不执行。某局局长去年5月因在任职期间严重违反财经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被处以行政记大过和党内警告处分。但“处分”下达后,该局未将“处分决定”放进其档案内,却放在抽屉内“睡大觉”,时间长达一年多。经检查还发现,受到降职或撤职处分的干部,仍在变相任职。某镇一名所长,2000年因用公款送礼达3000多元,严重违反廉政规定,受到撤销职务的处分。谁知,其所在单位尽管撤销了他的职务,但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内,仍按原职务待遇为其发放工资,让其享受“所长”的各种福利待遇。群众对此意见纷纷。
  为了严肃纪律,大冶市纪委、监察局根据群众举报,于今年6月中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执纪专项清查”活动。清查小组每查出一名挨处分打“白条”的干部,均一一予以纠正,当即督促执行,并对执行不到位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


第3版(地方新闻)
专栏:记者来信

重庆消防安全状况令人忧
本报记者范伟国
  作为西部大城市之一的重庆,其消防安全状况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建设和城市的发展,着实令人担心。
  据重庆市消防总队介绍,重庆的重大火灾隐患突出,随时有可能酿成大祸。全市重大火灾隐患有109起,虽已彻底整改27起,关停13起,但尚有69起未得到及时整改,其中纳入重庆市委督查室挂牌督促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有黔江区黔州宾馆、渝中区节约街小商品市场等15起。同时,498栋违章建筑整改缓慢,目前还有近50%未进行彻底整改。按要求,所有消防违章建筑必须在今年4月中旬之前停止使用。
  该市消防队、站建设滞后。去年应建14个公安消防站,4个未落实建站资金,1个未落实征地。今年应建12个站,均未落实建站资金,9个尚未落实征地。重庆市城市生活用水缺水量每天近10万吨,消防给水不能满足需要;部分地区供水管网旧、管径小,加之供水管网安装不配套,导致一些地区无消防用水,如江北区滨江路、磁器街等均无消防供水管网。
  除主城区外,各区县消火栓缺口较大。如涪陵区应建消火栓446个,实有95个;垫江县应建消火栓306个,实有114个;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应建消火栓69个,实有15个。此外,重庆市城镇消防规划编制滞后,目前全市40个区县市中还有32个区县市未完成城镇消防规划,其中19个区县市还没有着手编制。


第3版(地方新闻)
专栏:

深圳对优秀人才调进实行“零工作日制度”
  本报深圳九月一日电记者胡谋报道:最近,深圳市进一步简化了干部调配的审批手续,对一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实行即来即办的“零工作日制度”。此举受到各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普遍欢迎。
  今年,深圳市已调入干部四千零一十名,相当于去年全年调干数量的总和。本科以上学历的有三千六百零九人,其中博士二十三人,较去年同期增加十一人。按职称分类,调入具有高级职称的三百一十一人,同比增加一百五十九人。对已调入的干部,市人事部门在职权范围内为他们提供相应服务,加强跟踪管理,使他们安心工作。


第3版(地方新闻)
专栏:

重整云冈环境再现古城原貌
煤城大同扮靓了
  本报太原9月1日电记者刘杰报道:没来过山西大同的人,可能会觉得煤城大同会脏些、乱些、差些。可是前不久开幕的大同第二届云冈旅游节上,国内外宾朋云集,无不被大同的新和美所折服。
  打开南出口,拓宽建南北路、迎宾东西路和宾西街,是大同市的大动作。南出口拆迁量大,工程难度也大,但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多方动员,全民发动,终于将南出口修建成了宽阔的林荫大道,配以凤凰城的标志和优秀旅游城市徽标,让人赞美不已。长达10多公里的建南北路和迎宾东西路、宾西街,拓宽改造后铺设了新的供电管网、电缆和自来水管线,同时换上了新颖美观的路灯,栽植了油松、丁香树和各种花草。
  重整云冈环境是民心工程。以往,云冈石窟前民居拥挤,运煤车从大佛前扬尘而过,给云冈大佛蒙上黑色的“袈裟”。市里多方努力,争取国家和省里支持,将109运煤专线改道大山背后,又投资1800万元将原运煤道改造成了绿树成荫的旅游专线。同时拆除了云冈石窟前7万多平方米的民宅机关,修建了4万多平方米的绿地和现代化停车场,使石窟大佛容光焕发。
  在旧城改造的同时,大同“古城”再现“旧貌”,对明清时代建筑保存较好的鼓楼西街,划定保护区,投巨资进行修复。对元代建筑关帝庙、堪称金代塑像艺术之上品的善化寺全部修复开放。大同巨变给大同经济带来新的飞跃,旅游收入成倍增长,投资商纷纷看好大同,今年云冈旅游节上的招商引资洽谈,一下签约了18个项目,签约金额达24.9亿元。


第3版(地方新闻)
专栏:

湘潭强化企业养老保险费征缴
  本报长沙9月1日电记者吴兴华报道:湖南省湘潭市强化企业养老保险金征缴,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的按时足额发放,维护了社会稳定。今年1至7月,全市企业养老保险金上缴率达到95%,比前年提高31个百分点。
  去年7月起,湘潭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养老保险费的收缴。建立资金引导机制。经市委、市政府认定的困难企业,在职工个人缴费部分到位和单位缴费缴纳一半后,余下部分通过向财政借款的方式缴纳。建立缴费约束机制。从去年7月份起,湘潭市规定,对长期拖欠养老保险金的企业,其职工到退休年龄,一律按国家规定的新办法计发养老保险待遇,养老保险金的发放与养老保险金账户挂钩,多缴多发,少缴少发,不缴不发,发动企业职工督促企业及时缴费并补缴欠费。


第3版(地方新闻)
专栏:人生舞台

张宝富竭忠尽智育英才
余继军贾又如
  进入8月,河北省三河市教育战线传来喜讯:三河市今年高考上线总人数达1768人,连续9年位居廊坊市10个区市县第一。
  尽管这成绩早在意料之中,局长张宝富还是抑制不住心头的兴奋。从乡镇中学的教师到教育局长,20多年的教育实践使张宝富深切地体会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及其实践是使教育工作实现腾飞的翅膀,是教育战线代表先进生产力前进方向的立足点。多年来,为始终保持政治水平、领导艺术和业务能力的前沿状态,他时刻注重政治和业务理论的学习,潜心研究提高教育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他的学习笔记、报刊剪辑有10余本,积累的文字资料上千万字,总结撰写论文200多篇,其中在省级报刊发表56篇,国家级报刊发表30篇。
  记者听说,在三河市当教师,如果不搞教育科研,没有科研课题,就可能会丢饭碗。问张局长,他一脸严肃:“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哪来高质量的教育成果?”几年来,他要求在全市教育科研上实现“校校有项目、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的工作目标,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科研立项课题9项,推广基地4个,省级科研立项课题28项,还有省级教科研先导型实验学校5所,在全国名列前茅。
  在三河,张宝富是个出了名的“工作狂”。他平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放弃节假日是常事。为摸清底数,掌握全市教育教学情况,他每年至少要3次转遍全市251个村级小学以上的学校和幼儿园。说起学校,他如数家珍,说起老师,他宛如家人。他常说,他的最大工作就是让每个从事教育的人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为此,他千方百计为教师解决住房、医疗、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1998年以来,他多方奔走,共为教师建起家属楼10万平方米,1000多户教师喜迁新居,稳定了教师队伍,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第3版(地方新闻)
专栏:

“党员形象是干出来的”
——记优秀共产党员、阆中市江南镇农技站站长江兴忠
本报记者刘裕国
  初秋时节,位于大巴山南麓的历史文化名城四川阆中市,在与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顽强搏斗之后迎来了丰收季节。当这里的人们品尝丰收硕果时,无不怀念和感激为抗旱捐躯的优秀共产党员、阆中市江南镇农技站站长江兴忠。
  五里村的葡萄熟了,村民们说,最甜的应该献给江兴忠;瓦房沟的枣儿红了,村民们说,最大的应该献给江兴忠。望着全市几万亩绿油油的蔬菜地,村民们说,这里有江兴忠倾注的心血和热情。
  今年,百年不遇的干旱肆虐,持续36摄氏度的高温天气使田块干裂,禾苗枯死,人畜饮水困难。抗旱成了阆中的当务之急。
  阆中市委书记蒋辅义最放不下心的是江南镇五里村,这里是南充和阆中两级市委、市政府为促进农民增收而开展的农业立体耕作和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点。五里村的挂钩干部、镇农业科技推广站站长江兴忠在领导面前拍了胸脯:“我是党员,天大旱,我大干,党员形象是干出来的!”
  今年3月干旱露头以来,江兴忠几乎每天早上6点准时赶到五里村。顶烈日,冒酷暑,走村串户同村民一起商讨抗旱对策。村长刘文志说,4个月下来,江老师在我们村的行程岂止千里!
  记者来到五里村五社、十社交界处的一口山坪塘前,群众指着涌入果园、菜地的哗哗流水,十分动情地对记者说:“这都是江站长为咱们办的好事。”原来,这口山坪塘因年久失修,蓄不上水,几乎成了摆设,而山坪塘对周围群众抗旱保苗至关重要。江兴忠见此心急如焚,连夜把村干部召到一起制定修复方案,并在第二天下午动工。在20天的时间里,他同村民一道抬石头、拌砂浆、清淤泥。在烈日下,他挥镐铲土,大汗淋漓,从天亮一直干到天黑。
  江兴忠白天在地里抗旱,晚上辗转翻覆,思考征服高温干旱的对策。在农村基层工作30多年的他知道,推广农技,只有自己做出样子,农民才会信服。建样板田,他让村民在后面掌犁把,自己在前面拉犁头,不少人感动得掉眼泪。
  江兴忠设计的“一床苗、一张网”的做法在阆中全市推广。立秋过后,天降一场大雨,阆中的几万亩干旱地齐刷刷全种上了蔬菜,连田边地角都栽得满满的。不仅如此,他还在江南镇的金银关村推出了100亩大棚蔬菜,在魁星村发展了120亩莲藕,在瓦房沟村建起260亩梨枣基地。村民张代波对记者说:“下半年,我家的蔬菜至少要卖2000元,还有6000元的水果收入,足足能把干旱的损失补回来。江老师的愿望,变成了我们的现实。江老师,你为咱老百姓想得真周到啊!”
  江兴忠的妻子邓素铭对记者说,江兴忠是个工作迷,成天琢磨的是如何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让土地生“金”。今年搞抗旱,他想的全是村民的事。哪家田里缺水了,他亲自跑去帮人搞提灌。哪家需要农药、种子,他都记在心头。当江兴忠得知村里农民因为电价高不愿意再抽水抗旱,立即找上门去说,抗旱一定要抽水,我先垫上500元,电价的事我去跑。他总是这样,把老百姓的事往前排,然而家里的事却很少考虑。今年“五一”放长假,江兴忠在村上搞抗旱,一呆就是七八天,家中捎信叫他回去栽一天秧,他都没有回去。
  2001年7月14日是个星期六,当地气温高达40摄氏度。这天,59岁的江兴忠本可以在家休息,但他一早便乘车赶到五里村协调抗旱用水,参加环形公路的设计放线。没顾得上歇一口气,他又赶到金银关村三社、四社,查看稻田保水和病虫害防治情况。接着,又冒着酷暑赶回五里村。他连吃中午饭的时间也没有留给自己,下午吃碗方便面,就接着参加抗旱会。在会上刚讲完话,他就跌倒在椅子上。突发性脑溢血夺走了江兴忠的生命。
  江兴忠突然逝世后,留给妻子和儿女们的是2万多元的债务。在他家里,记者看到几样油漆斑驳的家具,两样陈旧落伍的电器。两间陋室里,却整整齐齐地码放着近1000本农业方面的书籍和杂志。当他的妻子沉甸甸地打开箱子时,记者的眼睛湿润了:一摞摞荣誉证书如火一样在眼前闪耀,这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数十年如一日为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努力工作的最好见证。


第3版(地方新闻)
专栏:

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干部下乡承包荒地
应城喜见城乡新变化
  本报武汉9月1日电记者杜若原报道:当许多地方倾力于对外招商引资时,湖北应城市却在对内开放上做出了“大文章”。昔日在田地里摸爬滚打的农民,如今纷纷洗脚进城务工经商,而机关里的干部却一个接一个下乡从事农业开发,使应城市城乡热闹起来。
  应城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鼓励农民进城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凡在城镇规划区有住所、拥有固定经营门店或经营证照的农民,都可以办理城镇常住户口;进城农民子女上学、参军、就业、计划生育等政策与城市居民一视同仁。近两年,应城市已有1/4的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转而从事二、三产业,其中每年有上万农民成为城市居民。面对由此带来的土地闲置问题,应城市一方面适时发展种养大户,一方面结合乡镇机构改革,鼓励、支持城镇干部职工下乡创业,从事农业开发。
  市植保站副站长肖爱金今年离开机关到肖黄村承包30亩抛荒地,为农民示范种植“中国香稻”。在肖爱金的带动和悉心指导下,肖黄村“中国香稻”种植面积一下子扩至1000亩。应城市下乡务农的干部职工近300人,共承包租赁土地2.13万亩。
  农民进城带来了人气与竞争的活力。干部下乡为农村送去了技术和资金。应城市市委书记合霞江对记者说,“应城市既不沿边,也不靠海,对外招商引资并不具备特殊的吸引力。但是,我们眼睛向内,寻找自己的优势,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促进本地的劳动力与资金的合理配置,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3版(地方新闻)
专栏:

  本月17日至19日,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将在南京召开。随着会期的临近,南京的节日气氛日益浓厚。图为南京街头即景。本报记者顾兆农摄


第3版(地方新闻)
专栏:

实行禁牧鼓励圈养
达拉特旗荒山荒滩披绿
  本报呼和浩特9月1日电记者刘亮明报道:内蒙古达拉特旗敖包梁乡61岁的刘来斌房前屋后的荒山两年就绿了。今年,他家5口人靠养羊能收入5000多元。两年来,这个旗推行禁牧圈养,使荒山荒沙滩奇迹般地绿了,植被覆盖率从前年的28.4%恢复到目前的45.3%。
  达拉特旗面积约8200平方公里,其中沙化和水土流失面积近6300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为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这个旗坚决实行牲畜的禁牧圈养。
  棚圈建设是禁牧的关键。在这个旗,凡圈养舍饲达到大畜10头、小畜30只的农牧户,当地政府分别供给每头(只)30元和5元的棚圈建设周转金。在政策激励下,农牧民建设棚圈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已建成标准化棚圈7700多处,使棚圈总数达到1.4万多处,建成青贮、微贮、氨化窖池8000多处。
  达拉特旗从草料加工配制、改良品种、疫病防治等方面全面推广应用新技术,促进了圈养舍饲的高效益。氨化、微贮、青贮等技术的应用,使秸秆利用率从15%提高到40%以上。新的饲养和改良技术的应用,使羊的双羔率普遍提高20%,典型户提高50%至70%。今年,全旗仅养殖一项就可为农牧民人均创收770元。
  认识到了禁牧的重要性、尝到了圈养舍饲甜头的农牧民,纷纷扩大再生产,今年上半年已从外地购进良种羊近30多万头,肉奶牛近4000头,使全旗牲畜总头数达到110.6万头,创历史最高纪录。


第3版(地方新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

北京大夫带来了光明
李忱高梁
  8月24日上午9时许,新疆石河子人民医院眼科病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殷悦副教授轻轻揭开白内障手术患者韩秀英左眼上的纱布,伸出食指问:“大娘,您能看到吗?”“看到了!是一个指头,窗外的绿树也看得清了。”韩大娘情不自禁地扑上前,紧紧握住了殷大夫的双手。
  殷大夫是8月20日来到石河子参加“北大医院和石河子人民医院视觉光明活动”的。8月22日,她随医疗队到兵团农八师142团场了解病情,把患者接到石河子人民医院。23日,她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中午不休息,一口气为13名患者做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24日晨,患者全都重见光明。
  受术患者和亲属将前来采访的记者团团围住,争先恐后地诉说心里话。民警朱振江说:“我父母昨天做了手术,今天二老都能看清东西了。我要把拍下的录像带寄给内地的亲人,让全家都高兴。”患者黄金英说:“手术时就像被蚊子叮了一口,不觉得痛。这次光明行动,只收手术材料费,免去了住院费,谢谢了!”老干部王富民乐得眉开眼笑:“视觉光明活动,真正落实了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为边疆各族白内障患者带来了光明。”


第3版(地方新闻)
专栏:

发挥资源优势营造文化氛围
延庆打造旅游牌
  本报北京9月1日讯记者阎晓明、吴坤胜报道:国家生态示范县京郊延庆,拥有八达岭长城、龙庆峡、康西草原、古崖居等众多风景名胜和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延庆县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发展,使延庆一跃成为首都北京重要的旅游卫星城,年接待游客达1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亿元。
  延庆在发展旅游业中,突出发挥地理环境优势,精心打造旅游名牌项目。根据海拔较高、气候寒冷的实际,延庆做足“寒冷”文章。一年一届的“延庆冰灯冰雪文化节”至今已经举办了15届,成为华北地区冬季旅游的名牌项目。从1997年开始,延庆每年举办一届“避暑节”,使延庆“北京夏都”的誉称闻名遐迩。在拥有华北最大原始次生林的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向游人敞开心胸后,近几年又先后开发出野鸭湖、妫河漂流、仓米古道等风格独特的景点,使延庆具有接待能力的旅游景点增加到20个左右。
  为建设国际标准的旅游卫星城,解决资金缺乏难题,延庆鼓励多元投入,吸引海内有识之士前来投资。集中国古典、西方哥特式等建设风格为一体的八达岭温泉度假村,就是向北京控股公司出让75%的股份才建设完成的。如今,在延庆县城和八达岭温泉度假村周围,出现了华风温泉大城堡、中银酒店等十几个借助外资建设的特色建筑物。目前,延庆县城的星级饭店已达20多家,日接待能力达到了1万人。


第3版(地方新闻)
专栏:

珠海白藤湖农民喜获“绿色证书”
  本报珠海9月1日电珠海白藤湖50%的农户通过培训领取了由国家颁发的“绿色证书”。为鼓励农户学习绿色蔬菜种植知识,凡领取到“绿色证书”的农户珠海将优先给予承包种地。
  白藤湖无公害蔬菜基地现有菜农505户、1010人,是珠海市培训农民领取“绿色证书”的示范点。基地自1997年成立以来,每年聘请专家,采取室内讲课、现场示范、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农户实行短期培训,举办了“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以及“优质水产养殖技术”等各类培训班共20期。(赵京安邓闪)


第3版(地方新闻)
专栏:

皖南有个农民讲师团
本报记者蔡小伟
  在皖南山区活跃着一支由农民党员等组成的讲师团,他们以地头田间为课堂,向农民讲述党的政策,宣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讲述科技致富经验,最近又向农民报告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
  8月的一天,记者到讲师团的诞生地——安徽省郎溪县幸福乡采访。那天,乡党委在一个葡萄园里举行“七一”讲话学习会,14个村的干部和农民代表都到齐了。临时搭的主席台上拉了一条横幅,横幅下齐齐坐了一排人,有的裤腿高卷,有的还满脚泥巴。没有麦克风,一个个农民接连在台上高声讲话。他们说的大意是:学习“七一”讲话,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就是看我们党员是否能让农民增加收入。农民收入高不高,我们党员有责任。一个名叫左小明的讲师团成员,赤脚站在台上,说话像打机关枪:“‘七一’讲话讲得很清楚,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乡里怎么代表?就是要把利益带给农民、让给农民,让农民快点富起来!”
  乡党委书记叶鸿向记者介绍说,左小明从去年开始,就把自己种植葡萄的技术传授给了村里的农民,使一些农民的收入增加了6000元左右。“他现身说法,农民听得很认真。”
  郎溪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何长寿是这个讲师团的“顾问”,他告诉我,幸福乡是皖南一个较贫困的乡,又是个易涝的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300多元。怎样使农民尽快致富,是幸福乡党委政府一班人考虑的头等大事。近几年,乡里有一些农民、许多是农民党员,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渐渐富了起来,而且还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今年3月,乡里把这些农民党员和一部分积极分子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17人的讲师团,乡党委副书记王晓虎担任团长。党委定时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列席党委中心学习组,还给讲师团成员订了党报党刊。
  讲师团成员、大兴村党支部书记左登跃是位种植葡萄能手,他种植的20亩葡萄个大味美。
  去年以来,他将葡萄种植技术传授给农民,使乡里30多户农民的亩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他还把省农科院的巨森苹果、美国黑梨、黄花梨和暑光油桃引进村里,让全村农民致了富。左登跃在几次学习会上的报告都受到了与会村干部和农民的热烈欢迎,成了讲课明星。在大兴村头,我们遇到了这位壮实的汉子,他一顶草帽拿在手上,憨笑着,但说话却很有分量:“什么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我们农村党员来说,就是要把先进的观念、管理方法、生产技术等传授给农民,让他们尽快富起来!”
  农民们把讲师团员们当作致富增收的“活神仙”。乡江村拥有2000亩丘陵岗地,怎么将它充分利用起来,农民盼望给予指导。讲师团成员余孝德等人来到了乡江村,将自己种植水果的经验悉数传授给了当地村民。不到半年,乡江村2000亩丘陵岗地全部栽上了果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