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1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教科文卫聚焦

寻找绿色文明之路
本报记者丁伟
  新世纪的第一个秋天,“绿色”的旋律在刚刚成功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北京奏响。9月4日至6日,来自国内外的500多名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参加由全国政协主办的“21世纪论坛——绿色与环保”2001年会议,探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绿色象征着生命和希望。有人用这样的语言形象地描述森林、生态、环保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当人类砍伐了森林的第一棵大树时,文明开始诞生;而当人类砍伐了最后一棵大树之后,文明也将就此终结。
  然而,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地球上的绿色已经并且还在遭到无情侵蚀。联合国发布的《2000年全球生态环境展望》显示,由于人类对木材和耕地的需求,全球森林减少了50%,原始森林80%惨遭破坏。森林的锐减导致6大生态危机:占全球1/4的土地严重荒漠化,110个国家受到危害;全球每年有600多亿吨肥沃的表土流失,占陆地总面积23%的耕地缺乏养分,地力衰退;60%的陆地淡水资源不足,12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洪涝灾害日趋频繁;大量动植物种灭绝,人为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温室效应加剧,近100年北极地区冰盖减少42%,海平面上升了50厘米。
  全球环境状况同样不容乐观: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污水、废物、噪音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湖泊富营养化和海水赤潮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大气污染十分突出,城市空气质量大多数超过三级标准……严酷的现实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面临空前的生态环境危机。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不断遭到破坏的地球上,每年还有8000万新生人口诞生。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在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说,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同时并行地解决人类的生存发展、资源合理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这些问题,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
  面对生存与发展危机,人类开始用全新的眼光反思过去,审视数千年文明的历史走向。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组长牛文元教授指出,高度工业化的现代社会,固然有着巨大的物质支撑体系、科技驱动能力和社会保障体系,但其支撑能力与发展理念也存在致命的缺陷。如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规范,它本身不可能健康地延续下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政策与法律局局长巴克利·肯特说,新的世纪,人类需要确立一个以绿色与环保为基本要素的新的安全观,树立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不同的发展思路以及与之相应的生产生活模式。
  “在我们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的文明新时期之时,人类的文明进程不应该再度远离森林,而是应当寻求回归,善待森林和环境,重建人类绿色文明。”大会闭幕式上,论坛组委会秘书长、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的致辞代表了与会者的共同心声。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把可持续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与会中外专家的一致好评。截至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已由建国初期的8.6%提高到16.55%;全国森林总面积15894.1万公顷,居世界第五位;人工林保存面积为4666.7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城市建城区绿化覆盖率已由1981年的10.1%提高到27.4%,人均公共绿地从3.45平方米提高到6.52平方米;60多种珍稀动物先后人工繁育成功,80%的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濒危珍稀植物得到异地搬迁保护。
  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世界携手合作。环境保护,不仅需要各国自己的努力,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靠大家共同努力来解决。
  中国将和国际社会一道,携手创造新世纪的绿色文明。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太湖部分水域发生蓝藻
  本报北京9月12日讯记者白剑峰报道: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近期太湖部分水域发生蓝藻,但危害并不严重,居民饮用水源未受影响。
  太湖湖内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两次藻类侵害的现象,一般发生在5、6月份和8、9月份。根据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网的近期监测结果表明,太湖中污染最重的地区之一——梅粱湖7月下旬至8月中旬藻类总密度平均达2600万—16000万个/升,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但目前已经回落到2500万个/升,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就单个监测点而言,今年监测到的最高总密度为3.84亿个/升,远低于历史上最严重的1990年的7.6亿个/升。
  目前主要分布在竺山湖水域的藻类,密度达到5000万—8000万个/升,受风力和湖流的作用,少数岸边和岛洼里约有几平方公里积聚了油漆状藻类。
  专家指出,引起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是氮、磷的含量呈逐步振荡上升的趋势,当氮磷比值为15至20时是藻类大量繁殖的较佳条件。只要气温、光照、水文、气象等外部条件适宜,藻类会快速生长,甚至季节性疯长,出现大面积的“水华”现象,影响人类生活用水。
  监测表明,太湖水体中出现的藻类有7个门类97个种别。20世纪80年代,以蓝藻、硅藻、绿藻为总体优势群,90年代以来蓝藻比例达到94%,其中以单一铜绿微囊藻为主。近两年来,出现了平裂藻、微小胶鞘藻,并占较大比例。这表明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已初步得到控制。
  专家认为,现有的蓝藻现象应引起重视,今后需加大营养源治理力度,发展治藻实用技术,科学治理太湖。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健康报》纪念创刊70周年
  本报北京9月12日讯经历过战火与风雨洗礼的《健康报》今天迎来70岁生日,医药卫生界、新闻界代表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
  《健康报》于1931年在江西中央苏区首府瑞金诞生,当时由中央军委总卫生部出版,以毛泽东提出的“一切为了伤病员健康”为办报方针。它是我国革命根据地最早创办的卫生专业报纸,也是我国现代报刊史上历史最悠久的专业性报纸。新中国成立后,《健康报》成为卫生部机关报,周恩来题写了报名。近年来,《健康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立足卫生界,面向全社会,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传播医学科技动态,维护公众健康权益,赢得了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信赖和好评。
  为了纪念创刊70周年,《健康报》发起组织了以医疗扶贫为宗旨的“爱心列车”活动。(剑峰)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中美携手治疗戈谢病
  本报讯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和健臻公司的代表日前来到北京儿童医院,看望了在此间接受援助医疗的戈谢病患者。目前分别在北京儿童医院和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接受治疗的戈谢病患者共有40多位,来自11个省、市。他们经过基因工程药物治疗,健康状况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据北京儿童医院臧晏教授介绍,戈谢病是一种基因紊乱疾病,发病率很低。由于患者缺乏β—葡糖脑苷脂酶,体内脂肪代谢产生沉积,导致肝脾肿大,严重者出现神经系统损伤、抽风,导致死亡。目前世界上治疗这种疾病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基因工程药物进行酶体替代治疗,一般每月两次,延续终生。
  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是一家独立的非赢利性国际健康教育机构,在世界各国进行着70多个健康教育和培训项目。
  1983年应我国卫生部的邀请,该机构开始与中国医疗部门合作,从事烧伤、护理、牙病、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防治和教育培训项目,还在上海浦东捐建了现代化的儿童医学中心。(高燕)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推广普通话为西部大开发服务
重庆市副市长、市语委主任程贻举
  重庆处于我国西南官话区,重庆话尽管在西南地区通行范围较大,但是同全国大部分地区交际仍有一定障碍。由于多种原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在重庆市还远未普及,浓重的重庆话妨碍着重庆人的对外交往,也妨碍着信息交换和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普及。
  重庆市自改为直辖市以来,与全国各地的交往比以前更广泛更频繁,来重庆经商、办事、求学、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随着西部大开发热潮的到来,普及普通话的客观需求更加强烈。
  为此,去年重庆市委、市政府把推广普通话列为规范政务管理和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市委市政府多次发出在全市推广普通话的通知,对党政机关、学校、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及公共服务行业提出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原则要求,制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具体措施,并建立推广普通话工作的监督评估机制。我市还把机关和公共服务行业的推广普通话工作纳入全市发展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整治一批窗口地区和窗口行业,把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作为创造整洁、亮丽、文明、有序的窗口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和优化重庆市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
  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营造说普通话的舆论氛围。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但不分场合不分行业只说方言不说普通话,必将给重庆对外开放带来不利的影响。我们应该让重庆市民意识到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语,说普通话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树立重庆市开放形象和促进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在正式场合和公众交际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是具有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和现代意识的表现。
  推广普通话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社会动员工作,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在2002年左右使重庆市的市区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类城市初步普及普通话的标准。重庆市的每个公民都应更新旧的语言观念、移风易俗,大力推广普通话,为西部大开发奠定良好的语言环境。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第二十三届国际儿科大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蒋建科报道:雀巢(中国)有限公司近日在京举办“雀巢营养卫生会”,拉开了第二十三届国际儿科大会的序幕。500多名世界著名的儿科专家围绕“儿童过敏”、“孕妇婴儿钙营养”等课题进行了研讨。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绿色电脑走进山西
  本报讯记者杨明方报道:网络文明工程组委会日前在太原向山西网络文明工程赠送了20台康美思“绿色电脑”。
  山西是全国首个在省一级成立网络文明工程组委会的省份。近期山西将启动“县县上网工程”和“绿色网络通道工程”,并向社会推荐一批绿色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示范学校、绿色网吧等,给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青藏高原自行车赛将踏上更艰辛赛程
  本报青海格尔木9月12日电新华社记者朱建军、本报记者薛原报道:青藏高原国际自行车赛车队于昨晚抵达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今天所有人员在此休整体检,从明天起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将踏上更为艰辛的路程。
  昨天上午8时,220多名人员集体乘车从海西州府德令哈出发,经过近9小时的长途跋涉于傍晚到达戈壁新城格尔木市。从今早起所有人员接受此程的第二次体检。据医务人员介绍,出发前运动员、工作人员都在西宁接受了身体检查,有一名裁判员因为体检不合格而未能成行。而在今天的体检中,运动员主要存在心速过缓、窦性心律等常见病,到目前还没有一名运动员因为身体不适而退出比赛。
  从明天起运动员要踏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公路线。接下来的比赛将在格尔木至纳赤台、索南达杰保护站至长江源头沱沱河、唐古拉山至安多、那曲至当雄、当雄至拉萨间展开。全体人员大约于9月17日抵拉萨布达拉宫广场。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阿根廷国际象棋赛谢军七战七平
  据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9月11日电(记者沈安)阿根廷第十二届“米格尔·纳伊多尔大师”国际象棋邀请赛11日结束了第七轮比赛。中国女棋手谢军与前世界亚军、英国特级大师肖特战平。这是谢军自开赛以来的连续第七盘平局。在12日的第八轮比赛中,谢军将与小波尔加相遇。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功存教育义声长孚
  ——记杨绛代表钱钟书一家向清华捐赠“好读书”奖学金
本报记者王淑军
  钱钟书先生逝去两年余,杨绛先生一直闭门谢客。然而,对教育的关切,对清华的深情,让她走出了家门。
  9月7日,清华大学“好读书”奖学金捐赠仪式上,当杨先生宣布将钱钟书、杨绛夫妇今年上半年所获稿酬72万元,以及以后出版作品获得报酬的权利,捐赠给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时,全场立时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随后,杨绛和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贺美英代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清华大学代表把书有“功存教育义声长孚”的荣誉证书送给杨绛。
  这样,从捐赠当天开始,在《著作权法》规定的保护期内,钱钟书、杨绛夫妇作品发表权和使用权由清华大学享有,并负有全面维护钱、杨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不受侵犯的义务。不久的将来,“好读书”奖学金将成为清华大学个人捐赠金额最大的奖学金项目。
  刚刚过罢九十大寿的杨绛气色很好,神态安详。一名年轻的学生献上大束鲜花,杨先生小心接过捧在胸前,对着鲜花凝视良久,一丝微笑挂上嘴角。轮到她发言了,“这次我是一个人代表三个人说话,代表我自己、已经去世的钱钟书和女儿钱瑷。”
  杨先生语调轻柔舒缓,然其言切切,载着深情,“我只说三句话:在1995年钱钟书病重时,我们一家三口共同商定用全部稿费及版税在清华设一奖学金,名就叫‘好读书’,而不用个人名字;奖学金的宗旨是扶助贫困学生,让那些好读书且能好好读书的贫寒子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期望得奖学金的学生,永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起于自强不息,止于厚德载物,一生努力实践之。”
  为什么将基金设在清华?杨先生回答:“我们一家三口最爱清华。”的确,杨绛“三进清华”和清华对钱钟书的厚爱已广为人知。对他们的女儿钱瑷,清华园是她童年美梦的摇篮。“好读书”是钱、杨的共同志趣,也是联结两人情缘的一条红线。当年,杨绛先生一进清华就同“二书”结缘:一为读书,二为“钟书”。
  “好读书”奖学金的设立,会帮助贫寒学子实现他们的梦想,而作为一种精神表征,它更寄托着两位文化前辈的魂魄与期待。著名学者、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徐葆耕说,钱钟书1993年在接受采访时,曾对当时知识分子里的市侩化倾向表示忧虑。而今天如果正视现实的话,它已经成为一股社会的浊流,值得我们警惕。这样的背景下,杨先生、钱先生在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其意义不仅是激励青年学生从书中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读书提高修养,像钱先生曾经说的那样,“做一个有高尚品格的人,一个有文化的人,一个实在而聪敏的君子”。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近日,贵阳市山区又有四十多名少数民族贫困学生进入乌当区民族职业中学,他们享受一系列优惠条件。图为学生在上微机课。(新华社记者杨楹摄)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藏文版开通
  本报北京9月12日讯记者杨雪梅报道: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多媒体涉藏网站——中国西藏信息中心(www.tibetinfor.com)继去年5月开通中文版和今年1月开通英文版以来,今天又正式开通了藏文版,为海内外的藏胞以及懂得藏语的人们了解西藏开辟了又一个窗口。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藏文版由今日西藏、新闻纵横、经济生活、西藏百业、藏学精粹等11个栏目组成,涉及西藏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旅游商业等方方面面,运用图片、文字、录音、影像等多种手段全面介绍了西藏社会、经济、文化的传统与现实,使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雪域高原走向世界。藏文版的编辑人员全部由藏学专家组成,内容不但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而且突出了新闻性与纪实性。藏文版总信息量为100余兆,另有视频文件150兆,其中反映西藏历史及瑰丽文化的各种图片约3000幅。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金甲药业资助特困生圆大学梦
  本报讯近日,山西绛县中学特困生许邱娟被山西大学破格录取,并在山西金甲药业有限公司的资助下顺利入学。
  在今年的高考中,许邱娟语文主观卷获得满分90分,成为恢复高考制度25年来语文主观卷获满分的山西考区第一人,在全省引起了轰动。高兴之余,许邱娟又为上学的费用而犯愁。她的祖父因患癌症早逝,祖母半身不遂,母亲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妹妹是个聋哑人,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为此,山西金甲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靳玉群伸出援助之手,一次捐助2.5万元,并表示每个学期都资助她的学杂费,直到大学毕业。(张广瑞)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少年报》更名为《少年日报》
  本报北京9月12日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少年报》将从明年1月起更名为《少年日报》,成为内地第一份少年日报。更名后的《少年日报》将积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政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的有关人士和师生代表出席了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座谈会。(李闻)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北京大学获赠500万元
  本报北京9月12日讯记者施芳报道:香港联泰国际集团主席、东华三院总理陈守仁先生今天向北京大学捐赠人民币500万元,用于生物楼东、西馆的重建、翻修。“北京大学陈守仁国际研究中心”奠基仪式同时举行。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北京市举行九运会火炬传递起跑仪式
  本报北京9月12日讯记者陈晨曦报道:随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将手中的火炬点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运动会“走进新时代”别克杯火炬传递活动北京市火炬传递起跑仪式今天上午在北京丰台体育中心举行。
  在起跑仪式上,北京市市长刘淇致辞。他表示,此次火炬传递起跑仪式,拉开了北京市参加九运会的序幕,对于九运会具有很重要的宣传意义。随后,贾庆林引燃传递火炬,通过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孙康林的传递,将火炬交到了主火炬手、奥运会冠军杨凌的手中。仪式后,火炬传递活动正式开始,在主火炬手杨凌的带领下,近千名各界群众参加了火炬传递活动,有许多群众自发加入到传递队伍中。
  北京市是九运会火炬传递活动的第一站。从今日起,传递活动将在全国各城市展开。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中俄国际象棋对抗赛俄罗斯获胜
  据新华社上海9月12日电(记者杨金志)首届中俄国际象棋对抗赛今天在上海结束,俄方以41.5∶30.5的总比分获胜。
  俄罗斯摘取了男队和青年队的团体冠军头衔,双方女队总积分相同。在男队的6轮单循环对抗中,俄方以21.5∶14.5的较大优势领先。中国女队以9∶9的总比分与俄罗斯女队战平。在青年队对抗中,中国队以7∶11失利。
  俄罗斯的莫特列夫在6轮的对抗中取得4.5分,成为男子冠军。中方的王蕾和俄方的科瓦列夫斯卡娅分享了女子个人冠军。中国选手卜祥志以4.5分获得青年组冠军。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历史性对垒——写在谢军与小波尔加交战之前
本报记者李中文
  赛事频繁的9月,谢军选择了西行,孤身一人征战阿根廷第十二届米格尔·纳伊多尔大师国际象棋赛。
  一个人不远万里地来到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这对谢军来说并不陌生。十几年的棋坛“鏖战”生涯,她已经历了无数这样的第一次。但此行还是有些特别,本届阿根廷国际象棋赛共邀请了10名棋手参赛,名单中的女棋手只有谢军和小波尔加,这就意味着谢军和小波尔加将不可避免地进行历史性的首次对决,赛事因此而变得意义非凡。
  谢军在国际棋坛是一个传奇人物。想当年,在国际棋坛的一片惊呼声中,年仅21岁的谢军过五关、斩六将,奇迹般地夺得了世界女子国际象棋冠军。从那时算起,10年的时间里,谢军一直是世界女子棋坛的主角,演绎着这个舞台上最精彩的剧情。1995年,谢军的冠军头衔是被苏珊·波尔加夺走的,当谢军卧薪尝胆、卷土重来,在1999年世锦赛中重获挑战权后,发现坐在她对面的对手不是她最想见到的苏珊·波尔加,而是在挑战权赛中不战而胜的加里亚莫娃。经过一番曲折的较量,谢军夺回了她曾经失去过的桂冠,但夺冠的过程却充斥着一连串的闹剧。流言因此而起,各种纠纷因此而起,但凡此种种,却又不是体现在棋盘上,而是在恼人的棋盘外。
  而今,谢军共四次夺得女子国际象棋个人桂冠,集新旧赛制冠军于一身,可以想见,当前她最想做的就是同苏珊·波尔加真刀真枪地大战一场。但苏珊·波尔加似乎意不在此,而是与谢军打打嘴仗,不时找点麻烦。为此,今年早些时候曾一度盛传的美国一家生物公司欲出资百万美元赞助谢军与苏珊·波尔加进行对抗的消息最终烟消云散,恐怕与苏珊·波尔加的别有用心不无关联。
  与明显不在状态的苏珊·波尔加交不上手,找她的小妹小波尔加较量一番,应该说更有刺激性,从另一个侧面也更有根据为自己正名。现年25岁的小波尔加是波尔加三姐妹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因为除刚出道时还和女棋手杀上两盘外,此后,心高气傲的小波尔加一直不屑于与女棋手同盘较量。常年同世界一流男棋手过招,练就了小波尔加极为高超的棋艺,前几年她的等级分曾排进男子前十位,与一流高手过招也是互有胜负。而今,虽然等级分排到男子第二十三位,但2676分的等级分仍然令世界诸多女棋手难望其项背,即使是排在女子等级分第二位的谢军,近几年与小波尔加的等级分已经缩小了,但这个缩小了的差距仍有119分。
  或许是小波尔加欲为已没有实力同谢军过招的大姐出一次头,或许是结婚成家后的小波尔加性情有所改变,总之,中国国际象棋协会2000年差一点就要促成谢军与小波尔加的对抗,但最终小波尔加坚持咬定非50万美元的出场费不来,而使赛事功亏一篑。此事过后,曾有专业人士这样分析:小波尔加最终以高额奖金为由推阻赛事,与谢军近来势头上升,小波尔加恐一旦失手,有损过去一直高高在上、不与女棋手交手的清誉有关。经历几次欲同波尔加姐妹的对抗最终都没有下文的波折后,谢军没有因此而丧失斗志。据中国国际象棋协会秘书长林峰透露,谢军此次不远万里西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实战中同小波尔加过一次招,场外同小波尔加探讨一下明年初两人对抗的可能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