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8月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宣部总政治部浙江省委举行座谈会
  学习范匡夫模范实践“三个代表”
  本报北京8月3日讯新华社记者曹智、李大伟,本报记者贾昭全报道:范匡夫先进事迹座谈会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军队和地方的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和个人经历,畅谈学习范匡夫先进事迹的感想体会和理性思考,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模范实践“三个代表”,发奋工作,勇于争先,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历史任务,为推进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座谈会由中共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和中共浙江省委联合举办。出席座谈会的代表认为,范匡夫是新时期涌现出的又一个党员领导干部优秀典型,他以自己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和表里如一的言行,向人民群众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纯洁思想和高尚情操,不愧为“三个代表”思想的忠诚实践者。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各种风险的考验,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就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把全体党员锻炼成坚定的共产党人。贯彻落实“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像范匡夫那样,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纯洁自己的思想,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矢志不渝地追求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胜利。
  清正廉洁、一身正气,是范匡夫先进事迹的鲜明特点。与会代表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对待权力,能否坚持自觉反腐倡廉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像范匡夫那样,严于律己,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清醒,始终坚持党性原则,要顶得住歪风,经得起诱惑,管得住小节,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行动和成果取信于民。
  时刻把百姓的冷暖挂在心头,一点一滴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范匡夫先进事迹留给与会者的深刻印象。与会代表认为,范匡夫不仅在原则问题上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而且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他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忠诚地实践着我党我军的宗旨,点点滴滴地维护着党和人民的利益。学习范匡夫,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像他那样,做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维护者,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最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第一信号”,把让人民满意作为检验我们各项工作的最高标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与会代表指出,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模范实践“三个代表”,就是要像范匡夫那样,既胸怀远大理想,又立足于现实,把个人的理想、前途融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作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突出代表,范匡夫正是江泽民总书记这一论断的优秀体现者。在范匡夫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既是革命和建设发展的阶段论者,又是革命和建设发展阶段的统一论者,既胸怀实现人类美好社会的崇高理想,又具备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像范匡夫那样,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4版(要闻)
专栏:

海上先锋
——海军112号导弹驱逐舰党委抓战斗力建设纪事
新华社记者陈万军新华社通讯员徐锋许森
  初夏的黄海,波涛汹涌。112号新型导弹驱逐舰在这里布兵演阵。导弹腾飞,鱼雷逐浪,舰炮喷焰,反潜捕猎……全舰官兵搏击大洋数十昼夜,圆满完成又一批高难科目训练任务。
  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导弹驱逐舰112舰入列7年来,出色完成1300多项科研试验任务,20多次重大演习、训练和出访任务,创15项海军第一,先后12次受到总部和海军的表彰,被誉为实践“打得赢”、“不变质”历史性课题的“海上先锋”。
  驾一流战舰的“使命感”
  1991年,首任舰政委夏克伟、舰长吴洪乐率官兵来到某造船厂接舰。面对集国内外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战舰,他们深感肩负的使命重大。在新舰组建后的第一次党委会上,夏克伟的发言铿锵有力:“党和人民把新型战舰交给我们,我们就要勇当海上先锋,驾一流战舰,做一流舰员,创一流业绩!”为掌握全新的作战指挥样式,舰长吴洪乐分别到大连、武汉、南京等10多家科研院所向专家请教,一年记满12本学习笔记。在舰党委“一班人”的带动和影响下,舰上先后派出的61批2000余人次官兵,在55家科研院所接受技术培训,考核合格率为100%。
  1994年5月,112舰正式服役的第二天,工厂保驾的技术人员就全部撤离,官兵们独立驾驭着新型战舰驶入大海。
  做一流舰员的“硬标准”
  112舰党委始终把是否为战斗力建设作出贡献作为一条硬标准,并用“学习掌握新装备的尖子,技术攻关的能手,谋打赢的先锋”这把尺子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称职。这几年全舰提拔使用的10多名年轻干部都是精武标兵,发展的50多名新党员都是军事过硬的技术能手。
  情电部门长张受春5年前还是舰上的一名战士,他刻苦钻研电子技术,编写出三本新装备使用手册,填补了海军的空白,被海军舰艇学院列为教材。张受春被上级评为精武成才标兵,破格提干,去年又被破格提升为部门长。
  在科技大练兵活动中,全舰党员自觉争当训练小行家、革新小能手、精武小状元、“四会”小教员。160多名党员成为掌握新装备的“活海图”、“活线路”、“活管路”,70多名战士党员被上级评为技术能手。
  创一流业绩的“差距观”
  2000年7月22日,海军北海舰队党委作出向112舰学习的决定。3天后112舰党委就在全舰开展了“对照荣誉找差距”活动,发动全舰官兵“对照差距订措施”。
  自组建以来,112舰先后被上级机关和党委表彰、奖励30多次;官兵个人被全国、全军、舰队、支队表彰、奖励达200多人次。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获得荣誉,舰党委都及时提醒大家:“取得荣誉和成绩的时刻即意味着零的开始。”
  不断“从零开始”的意识,成为全舰官兵创一流业绩的内在动力。近5年来,30多名党员在上级机关组织的专业技术大比武中连续夺得“三连冠”、“五连冠”。


第4版(要闻)
专栏:

家庭承包经营决不能动摇
  新华社记者陈芳宋斌
  近一时期,农村土地工作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地方至今没有把二轮承包落实到户;部分干部随意收回农民的承包地,强迫农民搞土地流转;还有的地方竟然要农民拿钱买断承包土地的“经营权”。
  这些错误做法,严重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违背了中央的农村土地政策。因此,有必要再次重申:家庭承包经营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基础,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长期坚持,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是亿万农民的历史选择,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已被实践证明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农村土地二轮承包时,中央作出决策,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
  农村改革已进行了20多年,家庭承包经营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但是,每当农村遇到困难和问题,对家庭承包经营的非议就多起来。时至今日,部分干部仍未解决对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认识和理解问题,由此造成了对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侵害。
  一些干部认为,“30年不变”是指承包权不变,具体是否承包耕地,承包哪块土地,勿须确定。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有的地方在二轮承包时发给农户的承包权证书上,只有亩数,没有具体田块和时间。有的地方则频繁调地,农民搞不清哪块地是属于自己的。个别地方甚至不进行二轮延包,强行收回农民的承包地,实行“集体管理,统一出租”。
  还有一些干部把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现代化、规模经营对立起来,认为家庭承包经营规模细小,地块分割零碎,不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和现代化,不适应入世后的国际竞争。认识上的偏差带来行动上的失当。有的以发展规模经营为名,强迫农民搞土地流转;有的则单方面解除土地承包合同,向农民租回承包地再高价发包。
  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必须首先解决各级干部对党的农村土地政策的正确认识和理解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深化农村改革,开展农村的各项工作,都要在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进行,各级干部对此一定要统一认识。
  长期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不动摇,是广大农民的意愿。农村改革以来,党的土地政策受到农民的广泛拥护,农民希望土地政策稳定,最怕干部们把中央的好经念歪了。多年来,土地政策上稍有风吹草动,哪怕是提法上有细微变动,农民都会很快作出反应。土地二轮承包时,一些地方的农民就担心政策会变,担心回到“一大二公”上。因此,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保持家庭承包经营政策的连续性和长期性。
  长期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不动摇,是保护农民积极性的关键。土地是农民最大的物质利益所在。要把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核心就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就是在法律规定下,给予农民充分的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理权。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就是要将党赋予农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充分体现,就是党在土地上对农民的基本承诺和基本政策。
  长期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不动摇,是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农民是主体。家庭承包经营、乡镇企业、村民自治等农村改革都是农民的首创,农民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只有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创造力,农村经济才能快速发展,农村改革才能进一步深化。
  长期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不动摇,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础。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从我国国情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仍将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土地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虽然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多,但他们在外面的生活并不稳定,如果找不到工作,还要回来种地;虽然现在农业比较效益低,但农民通过经营土地获得收益,生活就有基本的保障。没有土地依靠,就不会有广大农民生活的稳定。土地不仅是农民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事实证明,凡是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的地方,往往出现的问题就多,社会就不稳定。所以,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最大因素。
  当前,由于农产品价格低迷,市场疲软,农业比较效益下降,不少农民纷纷外出打工,部分地区出现了土地抛荒现象。应该看到,目前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还处在不稳定状态,因此,不能将农户因农业效益过低暂时不愿种地当成农民不要地,不能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变成人为地将农民从土地上赶出去。解决农村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探索行之有效的办法,各级干部不能一遇到困难就对家庭承包经营产生怀疑,甚至否定家庭承包经营。
  不能把农业现代化同家庭承包经营对立起来。农户经营规模细小不是家庭承包制度造成的,而是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家庭经营再加上社会化服务,能够容纳不同水平的农业生产力,不存在生产力提高以后就要改变家庭经营的问题。进入新世纪,全国许多农村都在想方设法推进农业现代化,开展招商引资,搞农业开发和高效农业。干部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不能急于求成,以牺牲农民的权益为代价。目前农村出现的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产业化经营方式,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当前,各地必须首先把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扎实做好,将土地承包落实到每一户农民手中,使群众满意,让农民安心。县乡主要领导要对土地二轮延包负总责,逐个村组进行验收,不留死角。有关部门要认真检查,督促没有落实二轮延包的地方限期整改。二轮延包搞好了,给农民以“长效定心丸”,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更加稳固,农村社会才能稳定,农村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土地作为生产要素,需要进行流转。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要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坚持“条件、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主体是农户。乡镇政府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不能包办代替,不准强迫流转。
  各级干部要以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把党的农村土地政策不折不扣地执行好,保证在实际工作中不走样,自觉地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加强指导,经常督促检查,确保党的农村土地政策全面落实。要加强党的农村政策的学习教育,帮助广大农村干部加深对党的农村政策的理解,提高政策水平,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


第4版(要闻)
专栏:

钱其琛会见香港客人 
  据新华社北戴河8月3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今天在北戴河亲切会见了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访问团。应全国妇联的邀请,以香港妇协主席林贝聿嘉为团长的香港妇协访问团一行46人,于8月1日至7日在北京及内蒙古访问。


第4版(要闻)
专栏:

锻造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人才方阵
——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培训工作综述
  新华社记者黄国柱曹智徐壮志
  人才为政事之本,也是建军治军之本。
  面对世界军事领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核心的深刻变革,我军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夺取未来军事斗争的主动权,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指出:“如果我们不把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就难以建设现代化的军队,也就难以战胜拥有高技术优势的敌人。”
  正是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关心下,近几年,人民解放军把人才培养作为新时期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全军已拥有了2.6万名博士、硕士。作战部队军、师、团领导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分别为88%、90%、75%。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军官达到71.8%。海军,一线舰长100%毕业于专业院校;空军,航空兵师长、军长都是能飞四种气象的特级飞行员;战略导弹部队,专业技术军官几乎都是学士或硕士……
  1951年,全军文盲半文盲达67.4%。建设一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一直高度关注的战略任务。几十年来,人民解放军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我军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党的十四大以来,适应新军事技术革命的挑战,紧紧围绕“科技强军”这个主题,党中央、中央军委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特别是“九五”期间,党中央、中央军委加快我军干部队伍建设步伐,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有利于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促进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政策制度。
  ——着力提高干部培训层次和培训力度。目前,全军作战部队本级培训率军级领导班子已从5年前的75.1%提高到88.9%;师级领导班子从56.1%提高到67.8%;团级领导班子达到57.9%。1997年,我军首批军事学博士研究生从国防大学毕业。5年中,全军共招收研究生2万多名,其中博士研究生近4000名。
  ——调整院校编制体制,改革和完善院校培训体制。几年间,相继组建了国防科技大学、陆军航空兵学院、信息工程大学、理工大学等一批高层次院校,逐步走上规模化办学、现代化教学、正规化管理、社会化保障的路子。
  ——建立由军队院校培养和依托地方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干部并举的制度。目前,全军已在地方29所重点普通高校设立了25个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依托培养工作。5年中,全军还接收地方普通高校毕业生3万多名。
  ——继续推进军地领导干部交叉培训,开辟军兵种指挥干部交叉培训的路子。1998年以来,全军选送200余名军师职领导到中央党校学习深造,选送1400余名师、团职领导干部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党校学习。从今年开始,全军实施陆、海、空和第二炮兵师、旅、团指挥干部交叉培训。
  ——在职干部的培训正逐步实现由学历教育向全面的继续教育转变。几年来,全军部队已有十几万名干部通过在职学习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近3年,全军还举办各种高科技讲座和学习班1万多期,培训各级各类干部80多万人次。
  ——全面开创军事留学工作。从1996年起,先后向22个国家派出军事留学生数百名,已有300余人学成归国。这批留学回国人员在使引进武器装备形成战斗力和重点科技攻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这是我军干部工作制度的重大改革,是新世纪加强军官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
  一系列举措的实行,提高了我军干部素质。大批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军队院校和普通高校毕业青年源源不断地走向军队建设一线,为军队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知识和科技支持。一个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科学管理知识,能够掌握现代化武器装备和组织指挥现代战争的军事人才方阵正在形成。


第4版(要闻)
专栏:

在运作机制上大胆创新
——深圳市龙岗区国企改革平稳推进
  本报记者胡谋
  到目前为止,深圳市龙岗区的国有企业全部实现了公司化改组,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全区的国有企业无一家亏损,国有资本实现了保值增值;全区的国有企业平稳分流员工2200多人,初步实现了减员增效;国企改制过程中,没有出现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
  出现这样好的局面,关键在于龙岗区求真务实,大胆创新,建立以资产经营公司为中心的国企改革运作机制,成功地推进了改革。这个运作机制的主要内涵是,政府授权管理国有资产经营的区投资管理公司,既是国企管理的中心,又是国企改革的中心。
  妥善分流人员保持社会稳定
  龙岗区原国有企业正式员工6000余人,目前已平稳分流2200多人。对于整体产权转让的企业,实行谁购买谁负责的政策,购买方必须接受被收购企业的全体员工,否则应给予一次性补偿;对所有区属改制企业,由员工优先购买企业的产权;所有区属改制企业在改制前必须先进行房改及足额交纳各项保险金。这些保险与福利制度的改革,免除了国企职工分流后的担忧,有效化解了国企富余人员的安置难题。
  设法化解债务防范金融风险
  投资管理公司帮助企业解决与银行的债务关系,通过多种渠道为需要贷款的企业解困。同时,对区属企业的贷款担保政策进行了调整。3年前,龙岗区就原则上不再为区属国企办理新增贷款担保,续贷担保也压缩到10%,同时要求企业贷款存量每年递减20%。
  严格管理贷款存量。他们采取多种方式增资减债,对改制企业确实无力偿还的银行逾期贷款,先由投资管理公司清偿贷款,然后再以企业产权转让收入或有效债权抵偿。同时,他们要求改制企业的新股东必须按股份比例承接部分贷款担保,要求受让企业在变更贷款主体时,寻找新的单位予以担保。
  注重规范操作制度管理创新
  针对企业改制过程中容易产生国有资产流失的几个环节,龙岗区制定了一整套资产评估规范程序,如企业负责人对清产核资后企业资产出具完整性承诺书;严格核定呆、坏账;对不同改制企业设定不同的评估方法等;制定了产权转让价格的科学确认方法,如以不低于企业净资产价格来定转让价格基数,进行企业整体产权转让时不允许随意调高政策优惠比例等等。
  龙岗区从改革运作机制入手,把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国有资产的管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增强了国企改革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把政府层面的行为变成企业层面的行为,促使国企改革更便于与市场化的手段和方向接轨。


第4版(要闻)
专栏:

为明天而工作
——记全国劳动模范、法尔胜集团公司总裁周建松
 刘荷芬赵鸿飞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我们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学习了总书记这段讲话,江苏法尔胜集团公司总裁、全国劳动模范周建松十分兴奋。他说,总书记的讲话说到了我们企业家的心坎上,20多年来法尔胜之所以不断取得成功,关键一条,是我们不断学习最新科技,顺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周建松1978年接任法尔胜的前身江阴钢绳厂厂长时,就下定决心将企业办成一流的现代企业。23年过去了,公司总资产从原先的1400元,上升到2000年的21亿元,公司下属企业30多家。产品从麻绳到钢绳,目前又进入了光棒、光纤、光缆电子信息产业。企业跻身于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周建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法尔胜成功的法宝是企业精神的成功塑造。周建松称之为“为明天而工作”的精神,即:“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新”。近年来,法尔胜先后兴办起14家中外合资公司,周建松身兼合资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数职,每天工作都在15小时以上,收入却与职工保持在政策规定的合理比例之内。这种率先垂范、一身正气的人格力量,凝聚了人心。
  周建松引导、激励大家永不满足、不断创新的做法更让人耳目一新。有人统计,从总裁室每年要向中层干部推荐近百篇学习文章。去年11月,周建松一下子推荐了21篇,并附上给每位高级管理人员的话,号召大家不断更新观念,在学习中推动企业前进。上下同欲者胜,正是在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法尔胜高人一筹,抢抓机遇,实现了一次次的飞跃:
  20世纪70年代末,周建松亲自担纲组建攻关小组,成功研制出高强度胶带钢丝绳,不仅填补国内空白,而且掀开了我国金属材料制造新的一页。
  80年代初,法尔胜实施前所未有的结构调整,产品从普通钢绳向“高、精、尖、小、特”方向发展,先后开发出轮胎用镀铜钢帘线、不锈钢丝、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丝等一大批科技含量极高的新产品,并形成18大系列800多个规格品种,在国内同行中达到领先水平。
  进入90年代,法尔胜研制成功大桥缆索用钢丝,创出全国同行中的“三个第一”:填补了国内空白;形成全国同行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在广东虎门大桥国际招标中一举中标,结束了我国现代桥梁缆索用钢丝依赖“舶来品”的历史。近年来,法尔胜集团公司追踪国际科技新潮流,向光通信领域进军。1999年,法尔胜股份公司首先受让四川汇源光缆厂,开发大容量多芯数带状光缆。同时与澳大利亚国家光子研究中心联手,生产光电子产业的核心技术产品——光棒。今年6月29日,这一产品通过鉴定,达到国际标准,“光纤预制棒产业化开发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今后5年中,法尔胜将建成国内首家拥有自主技术产权的光通信产业基地。
  法尔胜成功了,周建松没有陶醉。他问员工:“再过10年、20年,法尔胜靠什么立足全球市场?”最近,法尔胜又瞄准世界最前沿的超导材料,与清华大学合作。前不久,340米铋系高温超导线研制成功,法尔胜新一轮的技术储备,正为他们酝酿着新一轮的市场先机。


第4版(要闻)
专栏:

唐家璇会见新加坡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外交部长唐家璇今天在这里会见了以交通及资讯科技部常务秘书陈庆鏻为团长的新加坡常务秘书培训班访华团。
  新加坡常务秘书培训班访华团是应中共中央组织部的邀请来华进行考察访问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