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8月14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书讯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应试指南》
  河南《领导科学》杂志社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写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应试指南》一书,近日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该书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制订的《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大纲(试行)》而编写,共六十万字,内容丰富实用,语言简短易记,是参加公开选拔考试或单位竞争上岗考试的领导干部复习备考的参考资料。(幸民)


第9版(理论)
专栏:中心组学习纪实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军事科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纪实
本报记者黄十庆
  学习时间:2001年7月25日上午。
  学习地点:军事科学院党委会议室。
  参加人员:军事科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有2人因公请假)。
  学习主题:专题学习讨论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论述。
  温宗仁(中共中央委员,军事科学院政委、党委书记):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博大精深,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对这篇重要讲话,我们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已学习了几次,同时也组织全院干部包括离退休老干部进行了学习,使大家都能认真领会、认真贯彻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我们先是从总体上学习领会,最近开始转入专题学习。今天我们就围绕讲话中关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这一专题进行学习讨论。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
  “七一”重要讲话是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也是干部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讲话指明了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的关键;阐明了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包括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改革是党不断自我完善,不断增强干部队伍以至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活力的必由之路;强调了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我们在学习这一专题时进行了布置,要求大家结合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干部人事工作的重要论述,各有侧重地准备发言,力求把这个专题学深学透,并在工作中贯彻落实好,把我院的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好。下面请各位常委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领导干部必须善于识才、用才、爱才、聚才
  葛振峰(军事科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这一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也是给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很高很实的要求,对于加快新世纪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识才、用才、爱才、聚才”既是领导的责任,又是领导必备的素质和标准。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需要、最宝贵的资源。要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一大批优秀人才不行。领导干部作为人才队伍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一定要立足于实现“三个代表”的要求,立足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充分认识识才、用才、爱才、聚才的极端重要性。能不能善于识才、用才、爱才、聚才,是检验领导干部是否称职、是否成熟、是否有政绩的主要标志之一。我们一定要以很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这个问题。
  树立“识才、用才、爱才、聚才”的新观念新思路。首先是树立现代大人才观。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多层次、多类型的,是大批量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讲政治、懂全局、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人才。其次是着力造就能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型人才。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保持主动,就必须培养大批懂得世界政治、经济、科技,了解国际规则,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民族气节,与时俱进的现代化人才。再次是靠制度选拔人才。必须逐步建立起各类人才的科学分类管理体制,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和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实现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与合理配置。
  努力提高“识才、用才、爱才、聚才”的德才水平。“识才”是前提,“用才”是关键,“爱才”是基础,“聚才”是保证。无才不能识才;无魄不能用才;无责(责任感)不能爱才;无德不能聚才。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提高自己的德才水平。要开拓视野选人才。人才是有的,关键是能不能发现。要做到慧眼识英才,必须注重在实践中考察;必须放开眼界搞“五湖四海”;必须注重群众公论。要打破常规用人才。用才的气魄,就在于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优秀人才。常规不破,人才难得。选贤任能也是革命,必须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任人唯亲等错误观念,敢于起用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才;敢于起用优秀的年轻人才;对真正的人才,即使有某些弱点缺点,也要敢于放手使用。要想方设法聚集人才,防止人才埋没和流失。努力用政策和措施积极引导和激励优秀人才建功立业。抓紧建立和完善聚才的政策和制度。
  温宗仁:刚才振峰同志讲到“识才、用才、爱才、聚才”既是领导干部的责任,也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和标准,讲得很好。特别是无才难识才、无魄难用才、无责难爱才、无德难聚才,对我们很有启发。
  大力培养年轻干部
  徐根初(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党委常委):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专门讲了培养年轻干部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大力培养年轻干部,事关大局,事关未来。军队要做到江泽民同志要求的“不变质”和“打得赢”这两条,始终使枪杆子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就必须大力培养年轻干部。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关键是要靠得住、有本事。我认为当前主要是抓好“一个根本”、注意“两个提高”、实施“三条措施”。
  抓好“一个根本”,就是将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培养成为真正的共产党人。真正的共产党人必须学会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上保持清醒和坚定,在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上毫不含糊和动摇。
  注意“两个提高”,一个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修养水平,一个是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年轻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修养水平,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善于从政治上正确判断形势和把握大局,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开展工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日益临近,我们要用宽阔的世界眼光来培养年轻干部。年轻干部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素质,使自己努力成为把握世界发展趋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优秀人才,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实施“三条措施”,第一条是加强教育。主要是加强对干部的理论教育、思想政治修养教育、传统教育和知识教育,尤其是全面、系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地进行党性锻炼,解决好“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的问题。第二条是讲究方法。主要是遵循干部成长规律,运用适当的方法,提高干部培养的效果。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培养不是溺爱,也不能拔苗助长,而是真正让年轻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得到艰苦的磨练,增长才干和胆识。要大胆地把他们放到一些关键岗位、艰苦环境和情况复杂、矛盾突出、困难较多的地方去,到重大斗争的第一线去经受锻炼和考验。(葛振峰:我们军队培养使用年轻干部更要有紧迫感,不能论资排辈。温宗仁: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的精神办,要采取些超常措施,不然就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看准的就要敢用。)第三条是广开渠道。主要是在发挥院校培训干部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注重强化干部的在职训练。这是培养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努力营造人才成长的环境,创造适宜的条件,形成新老互动的格局。在当前,必须采取一些超常的措施,按部就班解决不了问题。要解放思想,拓宽视野,老同志要甘为人梯;年轻同志要像江泽民同志要求的那样,“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新,为党奉献”。
  认真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冯延龄(军事科学院副政委、党委常委):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落实党管干部的原则,应做到四点:一是必须增强党委集体管干部的权威性。不能抛开党委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不能该民主的不民主,该集中的不集中,各行其事;要防止个别领导干部以对自己的亲疏远近、对自己有没有好处、有没有用处来决定选拔任用干部;要防止心术不正的人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切实加强党委集体管干部的权威性。(温宗仁:不能淡化党的观念和组织观念。有人以为提拔晋职是某个人的恩德,就是因为有些领导干部党的观念不强,会后就说:本来没有你,是我提你的。)
  二是必须增强依靠制度管干部的权威性。党委工作的各项制度,干部工作的各项方针、原则、政策、制度,是保证党管干部的基本依据,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一要严格标准,坚持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防止另立标准、“因人而异”;二要严格考核,防止以个人代替组织,以领导代替考核;三要严格把关,按照干部管理程序组织实施,防止简化程序,防止临时动议。(葛振峰:一定要按制度办,按程序办,有了随意性就容易出问题。)
  三是必须增强群众参与管干部的权威性。党管干部和群众参与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每个党员干部都生活工作在群众之中,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强不强、能力水平高不高、精神状态好不好、工作成效大不大,群众最了解。因此,要切实扩大群众的参与范围,把民主评议、民主测评、群众推荐作为党委决定干部问题的重要依据;要切实加大群众参与选拔使用干部的分量,尊重群众的公论。(徐根初:群众公论不好的干部切不可提拔重用。如果用错人,不仅对党的事业有损害,而且对党的形象也很不好。)要切实扩大听取群众说真话的渠道,把群众参与管干部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四是必须增强法规监督管干部的权威性。搞好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是消除权力腐败的一个难点,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现在,一些单位和党员干部对上级领导不敢监督,对同级不愿监督,对下级放松监督,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察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贯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对党员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强化党内监督,强化法律监督,强化群众监督包括舆论监督。特别是加强对领导干部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干部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使每个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无论权力大小,都能置于党组织、法律和群众的约束之中,使每个党员干部都能做到运用权力守规矩、守纪律,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温宗仁:老冯讲得很有针对性。我们要坚持党管干部,而不是“官”管干部,虽然这里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的不同,党管干部就是按制度办,集体管,群众参与;“官”管干部则是个别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必然败坏党的声誉,败坏党的事业!
  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刘全喜(军事科学院政治部主任、党委常委):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改进干部管理方法,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决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和要求,我们要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是牢牢把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积极适应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防止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借口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而不正视存在的问题,不思改进和完善党管干部的方法;另一种是把党管干部原则与党管干部的具体方法混为一谈,甚至把干部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归咎于党管干部原则。
  二是处理好继承、创新、借鉴之间的关系。干部工作的优良传统和经验,必须坚持和发扬,而不能盲目否定。例如,我军实行党委任用干部制度,是党从组织上掌握部队的重要制度,必须始终坚持。而在扩大党内民主、完善择优选用干部机制等问题上,要结合军队实际,有选择地借鉴地方经验。
  三是着力解决选人用人问题。改革选人用人制度,必须始终坚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不能另搞一套,不能论资排辈,照顾关系,更不能搞任人唯亲。(冯延龄:现在群众最厌恨的就是买官卖官和任人唯亲。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坚持按岗位职责的条件用人,不搞“拉郎配”;坚持按干部工作的程序用干部,不搞主观性、随意性。
  四是加强党委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统一领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件大事,必须纳入党委工作的重要日程。要切实加强党委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宏观管理和具体指导,做到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有序进行。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态度要坚决,安排要缜密,步子要加快,工作要稳妥”的要求,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搞实搞活搞好。
  冯延龄:我赞成全喜同志的意见。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十分必要,但又事关重大,因此改革一定要积极而又稳妥,一定要在党委的领导下进行。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工作机制
  聂和兴(军事科学院院务部部长、党委常委):按照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工作机制,我认为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任用机制。多年来,我们在任用考核干部的实践中,进行了许多改革和探索,对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制度、做法还不够细化、科学,在实践中常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有时是谁官大谁说了算。这就为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提供了机会。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使干部考核的制度、标准、程序和方法通过细化、具体化而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对干部德能勤绩的考核要尽可能做到定性定量的统一,防止“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等问题的发生。要特别注意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实行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葛振峰:听取群众意见、注重群众公论是绝对正确的、必要的,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具体分析。有些干部责任心、原则性强,又不太注意“关系学”,票数可能就会少。因此,对干部要全面地看、本质地看。)二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是对干部最好的关心爱护。必须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将领导干部真正置于党的严格监督之下。除了党内监督外,还要健全群众监督和法律监督机制。干部的德才强弱、作风好坏、实绩大小,群众看得最清,最有发言权。因此,在选拔干部工作中要倾听群众意见,尊重群众公论,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干部工作的重要标准。(徐根初:要把党委意见和群众意见科学地统一起来。)干部队伍建设要依法管理,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纠。实行责任追究制,对于用错人的一定要追究。
  三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竞争激励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一些单位吸引人才难,留住人才难,重用人才更难。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也要在完善科学的竞争激励机制上下功夫,建立拴心留人的人才吸引机制,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奖勤罚懒、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增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生机和活力。(刘全喜:在干部人事问题上搞平均主义,表面上看群众意见少,但实质上严重影响干部队伍和党的事业的活力。因此,一定要重用重奖优秀的,教育惩处落后的,鞭策促进中间的。)对年轻的尖子人才要大胆使用,敢于压担子、给任务,让他们挑大梁,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按照“七一”讲话的要求,要加快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的收入分配机制,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从根本上解决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按“三个代表”要求建设高素质干部队
  伍温宗仁:刚才五位同志分别从不同层面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我再从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方面谈几点认识。
  第一,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三个代表”靠谁代表、靠谁落实?说到底,主要是靠党的干部队伍来代表和落实。从紧跟世界进步潮流、保持党的先进性看,在知识经济和科技革命的新形势下,社会生产力和文化发展很快,同时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趋势,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及其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也具有多元的特点,这就特别需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正、能力高的干部队伍,依靠这支队伍去带领群众开拓发展先进生产力,繁荣发展先进文化,把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具体实践及其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因此,没有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落实“三个代表”就是一句空话。再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来看,用人问题也非常重要。诸葛亮就讲过,亲贤臣,远小人,此前汉之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我们党和我们的事业之所以兴旺发达,就是因为在正确路线指引下,适时地选拔重用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
  第二,“三个代表”思想给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三个代表”思想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性质和品格,也内在地规定了党的干部队伍与时俱进的素质和标准。一是政治、理论上的先进性,就是紧跟世界进步潮流,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较高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善于从政治上正确判断形势和把握大局,经得起任何风浪考验,做真正的共产党人。二是思想作风上的人民性,就是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实在在地为了群众,依靠群众,联系群众。党的三大作风和“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都是为了人民。三是工作能力上的创造性,就是在较为丰富的知识和一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思路新、办法多、能力强;以敬业勤政的良好精神状态,励精图治,开拓创新。人才的突出标志除了其进步性之外,就是创造性能力,即他们能够对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大胆而科学的加工与创造,从而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成果的能力。创造力的大小固然与人的智力、悟性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人的勤奋程度。创造力是人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反映。今后在选人、用人、培养人方面,我们要更好地注意干部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实绩,努力造成一个军事科研人才辈出的新局面。我们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许多是前无古人的,是各种“本本”上所没有的。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增强创造力的要求。以上三个方面的素质要求,先进性是灵魂,人民性是基础,创造性是保证。
  第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快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步伐。要注重学习,用科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干部,包括学校系统学习培训和抓紧在职学习、继续教育;要注重实践锻炼,尤其是年轻干部,要到艰苦环境中,到重大斗争的第一线经受锻炼和考验;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大力解决吏治腐败问题。
  今天,我们党委中心组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问题进行了专题学习讨论。总的来说,大家学得很认真,都做了学习笔记,但还需要深入学习领会,更需要在实践中很好地贯彻,把我院的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好。
  (附图片)
  图为军事科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现场。王春生摄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前途由实践来回答
邵景均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前途”问题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这一充分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精神的论述,对于那些习惯于超越现实想问题、办事情的人来说,实在是一剂难得的良药。
  前途,原本是指前面的路程,后来被引申用来比喻将来的光景、未来的境况。现实存在着的人或社会组织,都有一个前途问题。前途属于未来的范畴,但它对于人们现实的思想、情绪乃至行为方式却有着巨大影响。一般地说,光明的前途,会给人带来信心和力量;前途黯淡,会使人丧失生活的兴趣,甚至失去生存的勇气;而“前途未卜”,则往往使人忧心忡忡,进退失措。所以,使朦胧的前途明朗化,使将来的光景由黯淡转向光明,把光明的前途长久地保持下去,这几乎是所有人、所有社会组织都热切希望的。然而,要真正把希望变为现实,唯有实践。
  讲前途,历来是两个问题:一是前途的预测,一是前途的实现。这两个问题都离不开实践。
  对前途科学预测的基本根据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但基础却是实践。打一个比方,讲一位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前途光明,不可限量”,这里既包含了人的生理规律,他在未来时间里会健康地工作;也包含了人才成长规律,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给德才兼备的干部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这一切,都基于他自身的实践——能干,能干就有前途。倘若他从今以后“躺倒不干”,那么不管他多么年轻,多么有德有才,都不可能有什么光明的前途。同样,一个政党的前途既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和自身成长规律决定的,又是以其实践为基础的。我们所以对中国共产党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是因为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同时也通过党的实践,认识到我们党确实是代表中国社会发展前进方向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者。实践愈充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愈深刻,对前途的预见也就愈准确。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靠实践开辟道路。实践能够实现预期的前途,也可能背离预期的前途。八十年前,当几十位共产党人投身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滚滚洪流,立志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时候,偌大的中国有多少人会相信他们能够实现这个前途呢?可是仅仅二十八年之后,他们的理想却变成了现实。中国共产党赢得胜利靠的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等光辉实践。实践改变了党的命运,也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十年前,当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苏联共产党宣布自行解散的时候,全世界多少人为之惊呆和困惑。曾经打败法西斯、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和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苏联共产党,为什么“忽喇喇似大厦倾”,到了穷途末路?原因就在于他们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不能正确地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脱离群众,日益腐败。虽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但这一光明前途却不能挽救实践中出了问题的苏联共产党的失败命运。历史一再证明,任何阶级,任何政党,其前途都不是哪一个神仙或伟人确定的,而完全是由自己的实践来决定的。
  我们重视对前途的科学预测,因为它有利于指导现实中的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我们的光明前途,在实践中我们就要坚定不移地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办事。但是,以往的经验教训充分说明,如果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然后用它来框现实的思想和行动,很容易使人陷入“左”的泥潭,导致思想扭曲,行动变形。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重要的是从现实的情况出发,把今天的事情办好。
  我们党已经走过了八十年的光辉历程,我们的共和国也度过了五十多个不平凡的春秋。通过实践,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党和国家的光明前景和美好未来。命运在自己手中,前途由实践来回答。立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人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个道理。


第9版(理论)
专栏:书讯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对策》
  陈继勇、肖德等撰著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对策》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教育部“九五”重点社科基金规划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它将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经济发展,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了满足人们了解、认识和研究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该书首先全面分析了关贸总协定的产生与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创立、运行与发展趋势等问题,接着回顾了中国“复关”、“入世”的历程,随后重点从经济体制、主要行业、市场体系、企业、外汇管理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入世”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该书不是简单的逻辑推理,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综合,而是作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世界贸易组织本身和中国经济发展作出具体研究后得出的成果,有较强的实践价值。该书既重视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又十分重视定量分析,比如书中第八章就用模型分析了“入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志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