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5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

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雒树刚
  江泽民同志指出:“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很重要的就是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统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荡,那将是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绝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统一的,不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谈不上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不断汲取和融入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开辟自己的发展之路。同时,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敢于和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三个代表”。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论断,通过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真谛。比如,不能脱离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来分析我们的社会状况。我们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如果我们对社会状况的分析,导致不利于解决主要矛盾,不利于完成根本任务,不利于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就是对社会状况的错误分析。
  总之,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新话;经典著作要认真读,又要写出新篇章;马克思主义要坚持,又要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9版(理论)
专栏:

充分认识个体私营经济的作用
杨凌隆
  个体私营经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99年个体私营经济创造国内生产总值14975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8.3%。个体私营经济已从当初的“拾遗补缺”,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私营经济的广大从业人员,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的,“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个体私营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支持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5%,个体私营经济年增长速度超过20%,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拓宽了就业渠道,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近几年来,由于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净增近600万个工作岗位,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稳定,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提供了较大回旋余地。三是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个体私营经济大多分布在二、三产业,点多面广,经营灵活,求新求快,不仅丰富了商品市场,也提供了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城乡居民的生活。四是富裕了群众,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数千万群众通过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同时也为国家拓展了税源。1999年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共纳税830多亿元,占全国工商税收的9.35%。五是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近些年来,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生产、流通和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分工,加快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尤其要看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了出路,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六是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个体私营经济来说,市场机制一直是配置资源的基本方式。个体私营企业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灵活的用工形式和分配方式,培养了一大批经营管理人才,促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
  在新的形势下,把个体私营经济这支力量引导好、发挥好,关键是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个体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来抓,坚持一手抓鼓励引导,一手抓监督管理,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第9版(理论)
专栏:

高度重视思想建党
冷溶
  中国共产党80年的经验证明,要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不能根据书本和外国的经验,也不能照搬前人过去的经验,而只能根据不断变化的历史条件,根据实际和党的状况,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指导下,创造性地进行党的建设。
  建党80年来,我们党的队伍不断壮大,从刚开始建党时的53个人发展到现在的6400多万人。这与我们党正确地坚持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注意群众基础的广泛性结合起来,是分不开的。在建党初期,我们党主要只在工人中发展党员,井冈山时期扩大到在农民中主要是贫苦农民中大量发展党员,抗战时期又注意大量吸收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乃至高级知识分子加入党的组织。这些都说明,革命事业越是发展壮大,我们党越要注意在严格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吸收革命阵营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到党内来。这些人应该是承认党的纲领和党章,自觉为党的纲领和路线而奋斗,真正符合党员标准的优秀分子。实践证明,解决好这个问题,党组织不会涣散,党的性质不会改变,党的纯洁性也不会受到玷污,而党的队伍却更加壮大,党更具活力,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大大加强了。
  从历史上看,随着党的队伍的发展壮大,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我们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的政治力量,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应该是很高的。但是,一方面,由于我们是在一个落后的国家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新中国成立前进行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我们党的最高纲领与现阶段的任务和社会环境都有很大差别。使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掌握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具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时又立足现实斗争的任务,认清这两者的关系,就成为一个严重的思想教育任务。另一方面,由于旧中国是一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汪洋大海,建国后的一个时期受到“左”的思想严重影响,进入新时期以后又处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以及全球化、信息化的国际国内迅速变革的大环境中,这又带来了严重的思想教育任务。因此,重视从思想上建党,就成为我们党特别重要的任务。我们要继续坚持思想建党的方针,加强理论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当前,全党特别要学习好、实践好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此来指导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


第9版(理论)
专栏:

不断深化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
纪玉祥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政党。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的先进性。在坚持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同时应当看到,党的先进性是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它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随着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我们对党的先进性问题的认识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我们党要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就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建设是中心,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适应当今时代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鲜明地反映了当今时代特征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极大地丰富了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最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今天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三个代表”上。坚持党的先进性,就要深刻认识、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看问题,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全民族的伟大事业,在这一伟大事业中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空前扩大。正像毛泽东同志1935年12月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的那样,我们党“不但代表了工农的利益,同时也代表了民族的利益”,今天也可以说,我们党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必须始终以工人阶级为自己的阶级基础,同时应当向所有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敞开大门。判断一个党是不是真正的工人阶级的政党,要全面地、本质地看,而不能只看它是否由工人出身的党员组成,不能只看党员的阶级出身或所从事的职业。
  必须指出,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同当今时代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三个代表”的实践要求。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今天党的先进性还体现在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上。坚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切实贯彻执行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


第9版(理论)
专栏:

增强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
曹玉书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之一是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并成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与此同时,社会就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全国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包括乡村)从业人员近9000万,相当于国有单位从业人员的96%。
  适应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变化,我们应该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进行丰富和发展。党建工作如不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一大片阵地。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在非公有制企业里,集中了一批优秀科技人才,一批年轻有文化的新时代产业工人,他们与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从业人员一样,同属于工人阶级,是推进改革与发展的生力军,是维护稳定、巩固政权的重要力量。这块阵地是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党组织不去占领,其他政治势力就会与我们争夺群众,争夺阵地。党组织绝不能丧失这一阵地,绝不能弱化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优秀分子带领群众共同推进。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正通过诚实工作、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作出自己的贡献。他们与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一样,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以及其他社会阶层人们的生活水平会不断提高,个人财产也会增加。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或者财产多少作为判断人们先进或落后的标准,而应主要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把具有工人阶级觉悟、能为实现党的目标和纲领而奋斗、具备入党条件的社会各方面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也就是把我们全民族和全体人民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必将不断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从而更好地体现党的先进性。


第9版(理论)
专栏: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党
虞云耀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必须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认识和处理党自身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社会组织形式以及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已经并正在适应这种变化,不断改进和创新。比如,去冬以来在广大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以提高基层干部素质为重点,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加强服务的做法越来越多。这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转变。实践表明,转变领导方式、改进领导方法,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意义重大。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素质不断提高。知识分子已成为工人阶级中掌握较多科学文化知识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社会成分日益呈现多样性、多重性、多变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如何坚持党员标准,进一步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我们党历来重视从思想上建党,要求党员不仅从组织上入党,而且首先从思想上入党。毫无疑问,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的先进分子应当成为党的队伍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在这个前提下,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把社会其他方面具有工人阶级觉悟、自觉为党的纲领和路线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有利于实现党的任务,有利于增强党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要把教育党员和干部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时,把教育党员和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做到清正廉洁,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造一个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建立一种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管理体制,形成一套法制完备、纪律严明、群众参与的监督体系,为建设一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制度保证。


第9版(理论)
专栏:

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杨春贵
  理论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事物在发展,实践在发展,我们的理论也必须随之向前发展。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总结改革开放的新经验,在理论上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创造,形成许多新的思想和观点。例如: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新概括;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关于“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的新概括;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以及“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的新概括;关于“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新概括;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概括;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概括;关于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的新概括;关于“依法治国”
  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概括;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新概括;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重要标志”的新概括;特别是关于把我们党建设成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党思想,都以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世纪之交所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放眼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我们必须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正确把握国际大局、世界大势,正确分析和处理我们改革和发展中带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继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我们必须充分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而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状况、矛盾、演变及其规律的认识,在许多方面还有待深化;我们的许多方针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也有许多新的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开拓。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作完美无缺的模式。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第9版(理论)
专栏:

“三个代表”是伟大的理论创新
王天玺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理论创新,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在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奋斗历程中,有一条重要的规律: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前进的时候,一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得最好的时候,是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处理得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实现了伟大理论创新的时候。
  我们正处在一个急需理论创新的伟大变革时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但大声疾呼要进行理论创新,而且身体力行,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现了新的伟大理论创新。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三个代表”的阐述,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充满共产党人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三个代表”的理论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三个代表”把先进社会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为人民服务的问题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定为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这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创新。第二,“三个代表”解决了执政的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重大课题。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就会永葆强大的生命力。第三,“三个代表”揭示了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要创造的是崭新的社会主义文明,这种文明的创造是先进社会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广大人民的利益融为一体的发展过程。只有当三者协调的时候,社会主义事业才会蓬勃发展,共产党才会享有崇高的威望。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自身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获得了新的飞跃,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第四,“三个代表”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执政党,只有坚持“三个代表”,才能把一切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把一切希望中华民族振兴的爱国者团结起来,不断巩固和扩大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第五,“三个代表”规定了评判党的建设的科学标准。第六,“三个代表”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领导我们走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社会主义和共产党是分不开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共产党强则社会主义兴,共产党弱则社会主义垮。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学说,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的历史课题,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第9版(理论)
专栏:

以“三个代表”为思想武器
张研农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越学越感到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影响深远;越学越体会到提出这一思想具有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阔的世界眼光,体会到这一思想本身具有的了不起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社会进步标准、人民利益标准有机统一起来,是科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趋势的产物,又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发展与理论创新,为我们在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提供了根本指导,也为我们认清形势,判断是非,开展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以“三个代表”为思想武器,我们就能够更加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最近10多年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一系列重大决策、重大部署是成功的、正确的,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正是在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指引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在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上,我国展现了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活力。在群众生活上,这些年来是群众物质生活得到实惠最多、精神生活得到满足最多的时期。老百姓说,有了共产党,有了改革开放,这世道越变越好。在思想政治上,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我们国家在世界社会主义严重挫折中砥柱中流,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岿然屹立,在国际激烈竞争中排名前移,在特大自然灾害中万众一心,在各种突发事件中应对自如,从而受到教育,受到激励,更加拥护社会主义,更加热爱党。江泽民同志总结的党80年的九大方面的奋斗业绩,也可以说是我国当前的基本形势。我们要充分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
  以“三个代表”为思想武器,我们就能够在认清主流和基本方面的同时,正确地看待前进中的问题和困难,消除疑虑,增强信心,坚定不移向前走。深刻认识“三个代表”,才能头脑清醒,与时俱进,经受新的考验;离开了“三个代表”,只会陷入思想困惑,认识模糊,工作偏差。应当看到,问题什么时候都会有,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要靠前进去解决,解决了问题就推动了事物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问题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的,反复强调要有忧患意识,正在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一些问题的存在,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领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有差距,因而解决问题最根本的在于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武器,研究新情况,打开新思路,创造性工作。


第9版(理论)
专栏: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
何秉孟
  实现理论创新,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现时代赋予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当我们告别20世纪、迈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清醒地看到,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面对的是极其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亟须研究的新问题,必须用创造性的理论观点予以科学的说明和解答。
  从国内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尤为珍贵的是,我们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但实践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不断涌现,改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先导。同时,也只有通过理论创新,科学地回答和解决实践与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新的观点和新的结论去丰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增强自身的说服力和战斗力,不断开拓新境界。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力的源泉。
  应该指出,理论创新不是随心所欲的标新立异,而是要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追求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这就需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当前,要特别注意防止教条主义的思想倾向。如果固守已有的某些结论,拒绝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拒绝吸纳对亿万人民群众的新的实践进行抽象所形成的新思想、新观念,不可能有什么创新,只能导致理论僵化。这种无法回答和解决新时代、新实践所提出的新问题的僵化理论,最终是无法坚持的。
  近几年来,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就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振奋精神,积极投身到理论创新的长河中去,为开创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