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宝贵财富)
专栏:巨大动力永久财富

回顾党的“七大”学习“三个代表”思想
方强
  我们党已经走过了80年的历程,这是艰辛的历程,胜利的历程,伟大光辉的历程。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影响和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事件,党的“七大”就是其中之一。学习和了解“七大”精神,对我们深入学习和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我作为“七大”代表想借此机会简要地对“七大”作些回顾。
  党的“七大”是我们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夜,在中国革命发展的重大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大会,认真总结了我们党民主革命20多年的英勇奋斗、流血牺牲、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一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政治路线。大会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而斗争,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也成为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政治纲领。“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实现了空前的巩固和团结,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七大”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七大”的经验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举什么旗帜的问题至关重要。旗帜问题实际上是明确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革命事业向何处去,党在人民面前树立什么形象的问题,这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是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抗战后期,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趋激烈,在国共第二次合作下,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在我党和全国人民坚决要求抗战下,蒋介石曾假意打过抗战的旗号,骗取民意,捞得一定的政治资本,不少人对蒋介石抱有幻想。从我们党内来看,在一部分干部思想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倾向,妨碍党的团结和统一。在这种形势下,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旗帜,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使党得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极大地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而促进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因此,对党如何保持先进性,更好地担负起历史重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江泽民同志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对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我们党在政治上、理论上成熟与清醒的重要标志,充分显示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具有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驾驭全局的能力。“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了“七大”提出的群众路线和组织路线,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我们党要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全面落实“三个代表”的思想和要求,对于我们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从这一重要思想不难看出,江泽民同志不愧是党的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和开拓者。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战士,我坚信:我们党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一定能带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夺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第7版(宝贵财富)
专栏:鲜红的党旗

三天等于一年
金海
  伴随参观的人流,徜徉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展览大厅,仰望生动记录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足迹的一幅幅图片,犹如穿越一条悠长而又辉煌的历史隧道,心灵在一次次震颤中深受教益。突然,我听到一个洪亮的声音:“‘山中’方三日,‘世上’已一年。共产党不是神仙,却创造出了神话般的奇迹!”这是一位老党员的声音,他又是我熟悉的一位老经济学家。目睹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时,他不能自已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其实,这个感慨是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它的背后包含着一串串神奇的数字: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万亿美元,平均一天就创造国内生产总值240多亿元。这与1952年相比,现在我们三天就可创造1952年全年的财富。“山中”方三日,“世上”已一年,老经济学家关于共产党“神仙”与“神话”的慨叹,就是由此而来。
  三天等于一年,这是一个永载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国共产党不仅能使灾难深重、积弱积贫的中华民族英勇地站起来,而且也能使中华民族富起来、强起来。遥想1949年10月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西方一些所谓的著名政要就曾预言:中国共产党只会“打游击”,不会在一片废墟上搞经济建设;养活不了中国,将不打自亡。今天看来,那些西方的某些预言早已不攻自破。事实雄辩地说明,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经过艰辛奋斗,已经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52年来,我国平均经济增长速度高出世界平均增长速度的3倍,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七位。自然,我们现在创造1949年全年的财富则更为轻松,大约只需用一天多一点的时间。
  三天等于一年,来之不易,我们付出了艰辛的探索和实践。邓小平同志常说:“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扭住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在建党80周年之时,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是我们党走过不少弯路、付出沉重代价得出的结论,我们一定要倍加珍视,任何时候都要坚定不移、牢牢扭住这个中心。今天,我们正阔步迈在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大道上,到我们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胜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时候,我们三天创造的财富又将是一个怎样的“神话奇迹”呢?我们不妨借用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中的一句来作答:“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第7版(宝贵财富)
专栏:

一流队伍创一流企业
徐宪民
  只有一流的党员队伍,才能带出一流职工队伍,创建一流企业。这是宝钢党委按照1995年江泽民总书记“办世界一流企业,创世界一流水平”题词要求,探索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路和体会。
  宝钢自1996年开始,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三高一流”的活动。“三高一流”即高觉悟,高技能,高业绩,建设一流党员队伍,是宝钢党员在现代化企业中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有效载体。“三高一流”把党员标准具体化,党员考核定量化,党员作用有形化,使党员管理落实到岗,责任落实到位,教育落实到人,从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党建管理机制。
  党员,不愧为宝钢优秀的排头兵!据统计,宝钢达到“三高”要求的党员比例从原来89.4%提高到97.5%。2/3的党员成为生产经营的骨干,技术攻关的能手。1990年以来每年创效益1.3亿元的职工自主管理活动,有80%的课题是党员发起并发挥骨干作用的。先进操作法创造者中50%以上是党员,技术专家中75%是党员,曾乐、陈钰珊等一大批科技精英,重大技改项目、科研项目负责人几乎都是党员。
  党员队伍“三高一流”使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以前有些大学生还不想入党,但是在岗位竞争、人人向上的氛围下,青年们看到周围党员个个有觉悟、有水平、业绩突出,感到十分敬佩和羡慕,也纷纷提交入党申请书。目前热轧部等单位90年代进厂的数百名大学生几乎全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许多青年已光荣地成为觉悟高、技能高、业绩高的共产党员。
  宝钢党员“三高一流”带动了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促进了生产经营各项任务的出色完成。目前,宝钢人均产钢已超过800吨,劳动生产率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宝钢钢材不仅可以替代进口,而且出口到日本、美国、欧洲发达地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6月13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建党80周年前夕又一次到宝钢视察,是对宝钢党员、干部职工的巨大鼓舞和鞭策,宝钢党员决心以“三高一流”的实际行动落实“三个代表”思想,为党旗增辉,带领群众办世界一流企业,创世界一流水平!


第7版(宝贵财富)
专栏:

碧血丹心铸渠魂
——访修建红旗渠特等劳模任羊成
尚军生崔国红
  初夏之夜,凉风习习。在即将迎来建党8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怀着对一位普通老党员的崇敬之情,叩开了当年参与建造红旗渠的特等劳模任羊成的家门。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娓娓而谈,向我们讲述起了修渠的那段艰难岁月……
  众所周知,林县有条红旗渠,41年前,我有幸参加了红旗渠这一宏伟工程的建设。每一次回想过去,我都深深地感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就不会有今日的红旗渠,就不会有今天繁荣昌盛的林州。
  数百年来,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新中国成立后,林县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决定修建红旗渠。1960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红旗渠工程正式动工。县委主要领导带领10万民工,浩浩荡荡,开上了太行山。那一天起,我就加入了这支队伍。大家一起夜以继日奋战在一线,抡锤打钎,装药放炮,哪里工程险恶,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坚守阵地。
  我在工地上担任除险队队长。1960年秋,红旗渠修到鹉崖,这里上不见青天,下边是滔滔漳河水。当地老百姓形容说:鹉崖是鬼门关,风卷白云上了天,禽鸟不敢站,猴子也怕攀。在这险要之地放过炮后,石壁上形成了一个向外突出30米的巨大石块。被炮崩酥的活石犹如一颗颗定时炸弹,悬在民工的头上。要想荡进去除掉险石,是非常困难和危险的。工地被迫停工了。面对前所未有的艰险,夜里,我失眠了。辗转反侧地想:人死算个啥,不过是摔在石头上的一块肉。为了早日修好渠,就算牺牲了,也值得,拼死一试吧!第二天早上,我向同伴安排了“后事”:万一回不来了,拾几根骨头卷进铺盖里,放进棺材;留在匣子里的饭票、菜票就分给大伙儿。上午9点多,我身系绳索下了悬崖。滑到巨石边,我选好方向,猛的一蹬,凌空向外荡起30多米高,把崖顶上放绳的人看得一清二楚。山风在耳边呼呼作响。随着惯性我扑进了巨石下,用尽全身力气,死死抱住了一块石头,用腰里早准备好的铁钩把自己同山崖紧紧联在一起,成功地将在这30多米深的山崖里的悬石一块块除掉。可没想到,我抬头向上看时,一块石头空然落下,正好砸在嘴上,四颗门牙全被砸掉,紧紧压住了舌头。我从腰里拿出小钢钎,插进嘴里把牙别了起来,用手一扶,四颗门牙全断在嘴里,我用力吐出断牙,吐了口血沫,整个嘴巴都肿了起来。接下来的几天里,我都戴着口罩,继续在悬崖峭壁上除险。还有一次在通天沟里除险,我被滑动的大绳荡进了圪针窝,稍一动弹就要全身疼痛。过了好久,我才咬紧牙关荡了出去,继续除险。回来后,房东大娘和她的儿子一共为我挑去了200多根半寸长的圪针。大家都说我是“阎王殿里报了名”。
  经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渠修好了,从此我一直没有离开过红旗渠。多年来,各级党委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在红旗渠青年洞管理段工作,守渠护渠,植树造林,整整21年。退休后,我和家乡群众一起,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又披挂上阵了。我从县里请来测量队,划定了井位,并组织大家打了一口40米深的机井。90年代,为修建山区公路,我又亲自下崖除险。今天,我73岁了,身体不行了,和老年服务队一起,只能干些栽树、调解的活儿。
  聆听着这个老党员的叙述,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同志写下的一句名言又浮现眼前:我深感岁月的交替,对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关键还在于他是否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丹心。


第7版(宝贵财富)
专栏:纪念建党80周年访谈

“一不愧党,二不愧民”
——访“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国安
本报记者翟启运
  “一不愧党,二不愧民”,这是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团长李国安的格言。
  “七一”前夕,当记者访问他时,这位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团长”、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的军人激动地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要像毛主席倡导的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真正做到“一不愧党,二不愧民”。
  李国安1946年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是共产党使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从小时候起他就对共产党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学会的第一首歌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写的最好的一篇作文就是“党啊,我伟大的母亲”。15岁参军后,他最大的愿望是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李国安在部队40年,党叫干啥就干啥,先后当过骑兵,干过医生,挖过煤,种过地,搞过营建,无论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他都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服从组织需要,干好本职工作。提干后,他曾当过10年排职,10年连职,10年营职,从没有任何怨言。不论是当一般干部,还是担任领导职务,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农场期间,他带领官兵每年为部队创收数十万元;担任后勤处长,他下大力抓好部队的基础建设,改变了营院面貌;担任团长后,他致力于建设现代化的野战给水部队,固定资产由原来的几百万元发展到现在的1.3亿多元,使部队的战斗力提高了近10倍,该团还荣立了集体一等功。
  李国安时刻不忘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他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光有为党为人民建功立业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精通业务的过硬本领。他当团长后,50多岁的人,还带头学习英语,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给水领域的各种科学知识和先进技能,使自己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他被评为高级工程师,先后被南京理工大学、徐州工程兵学院、河海大学聘为兼职教授。他为了搞清国外引进的先进钻机设备的性能和相关技术参数,曾十几次拜访专家,登门求教。他多次出国考察,都把精力放在收集有关资料上,从没有为浏览异国风光浪费一点时间,先后整理出30多万字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党中央做出开发大西北的战略决策后,他积极收集关于防沙治沙的各种书籍、报刊,探索防沙治沙的有效方法。今年春节期间,他带领官兵4次实地勘察了内蒙古中部干旱地区,提出了从内蒙古二连浩特至山西省万家寨建立千里防沙绿化屏障的设想,受到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吃苦在前、无私奉献是李国安几十年来始终坚持的信条。给水工程团担负着华北地区野战阵地营区的供水任务,官兵们长年爬高山、过草原、钻沙漠,所到之处大都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迹罕至的地区。李国安身先士卒,处处带头做表率。哪里条件最艰苦,他就工作在哪里,哪里任务最艰巨,他就出现在哪里,和战士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十几年来,他每年有8个多月时间奔波在连队与连队、机台与机台之间,没有休过节假日和星期天。他家住北京,不管是因公开会,还是到驻京施工连队指导工作,从没有借工作之便回过一次家。孩子从小学到大学,他没有为孩子开过一次家长会,母亲年迈多病,直到病逝前他也没有在病床前照顾过一天。
  想人民所想,帮人民所需是李国安始终不渝的信念。内蒙古是一个边疆民族地区,长年缺水的现实,不仅给群众生活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严重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李国安和全团官兵在完成野战给水任务的同时,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呼和浩特市有一个民族村,祖祖辈辈喝苦水。李国安和官兵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为他们打了甜水井,村民们在井旁树起了“幸福不忘共产党,饮水思念解放军”的石碑。包头清真寺吃水困难,李国安和官兵们克服任务紧张、生活习俗不适应等困难,去年5月为他们打出了日出1200多吨的水井。穆斯林同胞为表示感谢,赠送了“清泉润泽穆斯林利在当代,解放军丰功伟绩功在千秋”的横匾。10多年来,李国安带领全团官兵先后为边疆军民打井500多眼,解决了10万军民吃水、用水难的问题,完成了张家口地震灾区的“救灾扶贫百井”工程和“大青山生态绿化”供水工程,造福了当地,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老老实实做事”,是李国安行动的准则。他身为内蒙古军区副参谋长兼给水团团长,论职务不算小,论权力掌管上千人,每年经手几千万元的资金。但他视名利淡如水,始终坚持廉洁自律。战士入党、提干、考学,干部提职、晋级以及立功受奖等,李国安都是坚持按照制度办事,做到党委集体研究,公道正派,从没有做过违反原则的事。他每次外出都是吃住从简,从不多花、乱花国家一分钱。这几年,上级先后奖励他近10万元的现金和实物,李国安全部都捐给了希望工程、幼儿园以及有困难的干部战士和当地群众。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李国安动情地说,我是党培养的,荣誉是人民给的。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用“三个代表”的思想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才能不愧“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
(附图片)
  (题头照片为吴忠寿摄)


第7版(宝贵财富)
专栏:新世纪话传统

让《十送红军》的旋律永存
本报记者郑有义
  久违了,《十送红军》!
  我对红军有一种深深的崇拜情结。当中央电视台热播的《长征》传出《十送红军》优美深情的旋律时,我这个早已不惑的中年人竟抑制不住感情的潮水,眼睛发热而至唏嘘不已。连夜打电话给我在部队时的一位忘年交棋友传递信息——当年,我们每次对弈时他都要百唱不厌地重复着那首在我看来优美无比的《十送红军》。十几年没见的棋友,在电话那端同样唏嘘不已。我对红军的崇拜更来自那小学课本上的《一袋干粮》,红军战士把长征中过草地活命所必需的一袋干粮送给了一对母女,母女活着走出了草地,红军战士却永远留在了草地上。那母女在草地的边缘拿着空干粮袋等待和寻找她们救命恩人的画面,镌刻在我孩提时代的心灵中。
  待后来,理性地认识长征,才更深切地感到,长征,实在是红军为中国共产党人、中华民族留下的巨大而丰富的精神遗产。长征,留下了我党我军与沿途群众鱼水深情的瑰丽篇章。前不久,宁夏隆德县共产党员张国勤单骑走访长征路,受到沿途革命老区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像帮助当年的红军一样自发为张国勤提供帮助,拿出珍藏的老酒敬张国勤,一些当年见过红军的老人们忆起红军更是涕泪交流,令张国勤感慨不已。许多老将军回忆起红军的军民鱼水情仍难以忘怀。长征,留下了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最精粹的精神。雪山巍巍,草地茫茫,人类难以跨越的天险,无与伦比的艰难与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使红军坚韧不拔、一往无前,追求光明和理想的精神展示得石破天惊!长征,留下了我军军史、战争史上的光辉范例。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克遵义、打娄山关、激战金沙江,一个个大气磅礴、千曲百折的经典战例,把毛泽东的用兵如神和红军的英勇善战凸现得淋漓尽致。长征,不仅是党史军史上彪炳千秋、荡气回肠的史诗和华彩乐章,是人类挑战自身极限的典范,更是人类精神史上的绝唱,是我党我军和中华民族光照千秋的精神财富。
  历史不能忘却,精神财富更不能丢掉。任何一个底蕴深厚、昂扬向上的民族都不会忘记从自身的传统和历史中汲取发展的动力和营养,并始终视之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需要不忘历史,更需要发扬传统,更需要长征精神。
  ——让《十送红军》的旋律永存!


第7版(宝贵财富)
专栏:

  近日,许多群众来到遵义著名的“红军坟”龙思泉烈士雕像前凭吊先烈。1935年,红军卫生员龙思泉在遵义城郊桑木桠,为抢救患伤寒的群众惨遭地主武装枪杀。图为贵阳市储运公司预备党员柯昌伦向妻儿讲述龙思泉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杨楹摄


第7版(宝贵财富)
专栏:

党的关怀激励我们前进
杨渝钦
  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天津大学前身的北洋大学,自1895年创办以来,经历了清王朝、中华民国与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校名几度更改,校址几经变迁,可谓筚路蓝缕、历经艰辛。新中国成立后,北洋大学获得新生,并定名为天津大学。
  从北洋大学的千回百转,到天津大学的快速发展,不能不使人发出由衷的赞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北洋大学的新生,就没有天津大学的今天!”
  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1952年,根据党和国家关于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的部署,天津大学先后与全国近20所高校进行了院系调整,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之一,为学校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8年8月13日,毛泽东主席在省市领导陪同下来天津大学视察,并在天津大学第九教学楼的平台上同师生们见面。在视察天津大学实习工厂后,毛主席就学校工作做了重要指示:“高等学校应该抓住三个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还指出,“以后学校要办工厂、工厂办学校”。毛主席的指示给全校师生以极大的鼓舞,在1958年北京举行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会”上,天津大学展出的项目居高校之首,圆满完成了毛主席的嘱托。
  1958年10月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同志来天大视察,并明确指示:“今后大学有三大任务:一是学习,二是生产,三是科学研究。三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不可偏废”。并指出:“实行半工半读,注意不要丢了基础课程”,邓小平同志的亲切指示,使得天津大学对正确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了认识,激励了全校师生的斗志。
  1994年12月13日,江泽民总书记来校视察,并勉励天大师生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而努力。在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天津大学的事业发展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1995年,天津大学成为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现在,全体天大人正在上下一心,积极办好天大的各项事业,为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