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27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成功后的喜悦
本报记者王霞光摄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他山之石可攻玉
——赴美、加考察大学生体育的报告
本报记者王霞光
  为了解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的运作情况,并对美国、加拿大的大学生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教育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代表团前不久赴美国、加拿大,专门对两国的大学生体育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考察。记者随代表团进行了采访。
  代表团本次考察的重头戏当属NCAA(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在留美博士潘巍先生的精心安排下,代表团在NCAA总部与NCAA的官员进行了整整一天的会谈,NCAA的主席及所有的副主席均参加了会谈。
  NCAA成立于1906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NCAA成立伊始原是一个很简单的组织,现在已发展壮大到拥有1300个会员。
  NCAA的总部现在在印第安纳州的州府印第安纳波利斯市。总部现有330名工作人员,负责NCAA的日常运营。NCAA的组织形式是会员制的,要对每个会员的利益负责。
  NCAA有125个各种委员会来负责比赛项目的规则等。现在NCAA每年有84个冠军赛及男、女三个层次的各种比赛。NCAA主席赛德先生说,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性任务是,在教育方面和商业性运作上寻找一种平衡,现在社会上对大学生体育很感兴趣。举例而言,NCAA去年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签约,由该公司出资60亿美元在未来11年中转播NCAA的男子篮球决赛。目前,很多大学生要通过大学生体育这一渠道进入职业圈。2000年,NCAA的收入超过了3.5亿美元。
  赛德认为,NCAA的一个主要责任就是向会员提供服务,检查规章制度的实施和落实。NCAA总部大楼还建了一个冠军馆,它向人们展示怎样做大学生运动员,怎样做冠军。
  在美、加考察期间,代表团马不停蹄地走访了一些大学,参观了这些大学的体育设施,了解了这些大学开展学生体育的情况。这些大学的情况各有特点,但有一点大抵是相同的,即学校的体育设施均向社区开放(免费或适当收费),充分实现了体育资源共享。另外,美、加大学的体育教学部门一般分为运动部和体育部,前者负责竞技体育,培养运动员,后者侧重公共体育,培养体育教师等。
  印第安纳—普杜大学位于印第安纳波利斯市。该大学拥有一个功能齐全的体育馆,馆内有各种球类、击剑等比赛、训练场地,治疗运动创伤的场所,供恢复体能的空间,另外还有仪器完备的生物力学、生理学实验室。体育馆内的标准游泳池设施先进,在每届夏季奥运会之前,美国的游泳选拔赛即在此举行,这个游泳池有一个雅号“世界上最快的游泳池”,因为这里产生了很多新的纪录。体育馆旁边,有标准的足球场和足球训练场地,还有棒垒球场及20片网球场地。
  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代表团主要访问了该校的体育学院。多大体育学院融教学、科研、运动与锻炼于一体,主要进行本科教育,有本科生400名,硕士生50名。除教学外,该院还负责多大运动队的训练,并为全校4万名学生提供体育方面的服务,另外还要为社区(会员)提供服务。多大是有多元化文化背景的大学,为了更好地给所有人包括学生、职员、教师等提供体育锻炼的机会,体育学院十分注重研究不同性别、不同人群对体育活动的取向。
  加拿大多伦多市的圣力嘉学院目前拥有1.5万名全日制在校学生,9万名半日制学生,号称北美地区规模最大的学院。该校本部的体育中心有健身房、体操房、综合馆和冰球场,场馆有专人进行维修。夏季没有太多学生时,学院就为社区的孩子举办夏令营,让他们利用学院的体育设施进行锻炼。学院的体育部从管理上分两个小组:一个是教人们如何休闲、娱乐;另一个负责专门的运动队,甚至负责培养奥运选手的项目(体操)。体育中心每年从学院得到的经费很有限,它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市场化运作:面向社区开放、举办夏令营、出租场地等。
  加拿大温哥华的BC大学(简称UBC)拥有12个学院,3.2万名学生。该校的学生体育沿袭了英国模式:全方位的,包容于教学之中,人人都可参与。UBC有自己功能齐全的体育中心,有5个运动队:男、女高尔夫球,越野,男子棒球等。UBC还有一个国家训练中心,教练同时又是奥运队伍的教练,他们到全国各地挑选好的苗子到UBC(录取时,即使有体育特长,也得学习成绩合格才能入学),学生上课、训练互不影响。UBC体育中心的训练经费、场馆维修、人员开支等总费用为每年1000万加元,其中35%来源于学生学费中的体育专项费用,其余的大部分靠体育中心自己想办法:健身俱乐部会员的会费,每年夏天为孩子举办夏令营,另外还拉点儿赞助。
  虽然在美、加两地考察的时间只有两周左右,但是,代表团所有成员尽可能深入地去了解美、加两地大学生体育的情况。现在看来,也许可能只是管中窥豹,但毕竟有了亲身感受,由此而产生了一些启发和思考。
  当然,美、加两地的大学生体育并非十全十美,也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如有些比赛商业化色彩过浓等,但客观地讲,其主流是好的,是先进的,尤其是他们在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赛事的组织及市场化运作等诸多方面,确实值得我们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扬长避短,去粗存精,想必对我国大学生体育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附图片)
  上图为加拿大BC大学游泳池。下图为美国大体联总部。本报记者王霞光摄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花样游泳走进俄罗斯时代
本报记者许立群
  尽管是一批首次参加世界大赛的新人,俄罗斯花样游泳队依然笑傲群芳,在31支参赛队中独占鳌头。
  俄罗斯队在去年奥运会后大换血,本次参赛选手平均年龄仅18岁。但这不妨碍她们获得裁判们良好的艺术印象分。每场比赛,她们得分都不会低于98分。这令许多征战国际赛场多年的老将们颇为不平:“怎么她们一露脸就比我们强?”
  然而,没有人能否认,如今的花样游泳运动已经走进俄罗斯时代。
  俄罗斯在世锦赛历史的前20多年里从未进入过三甲行列。但是自1997年开始,俄罗斯队仿佛一支奇兵从天而降,在欧洲锦标赛、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等重大赛场上掀起了淘金狂潮。去年悉尼奥运会,俄罗斯队一举击败美国、加拿大、日本等老牌劲旅,一举包揽了两枚金牌,这也是俄罗斯花样游泳项目首次在奥运会上夺金。
  动作规范、细腻、优美是俄罗斯选手的一大技术特色。俄罗斯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享誉世界的芭蕾艺术成为花样游泳选手们取之不尽的营养源泉。
  更令人钦佩的是俄罗斯选手在秉承传统的同时没有固守陈规,而是大胆创新突破,为花样游泳运动赋予了新的内涵。这也是她们能在不长的时间里一飞冲天的重要原因。
  高难动作和新颖编排是俄罗斯队出奇制胜的法宝。
  1998年珀斯世锦赛上,俄罗斯队在集体项目中编排出了一个转动的大风车的造型,令人耳目一新。这个编排将选手们高超的技能以非常诗意的方式表达出来,实现了技术和艺术的和谐统一,成为花样游泳运动史上一个经典造型。当时观看俄罗斯队表演的美国和加拿大教练不禁哀鸣“我们已经过时了”。
  悉尼奥运会上,俄罗斯队又出人意料地以日本传统音乐作为比赛背景音乐,以中国功夫为表现主题,用西方人的视角编织了一段充满梦幻和神奇色彩的东方故事,令裁判们精神大振,赢得了最高分。
  已有人预言,至少在未来10年里,俄罗斯的领先地位无人撼动。
  精湛的技术加上完美的艺术,俄罗斯花样游泳运动引领了世界发展的潮流。水中芭蕾在诞生百年后,俄罗斯成为最佳代言人。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征战莫斯科的日日夜夜
梁丽娟
  ①自信出征
  7月7日,振梁和我出发去莫斯科。北京申办团大队人马的包机也在这天晚些时候出发。振梁的机票由国际奥委会提供,我们乘坐的是俄罗斯国际航空公司的班机。同机的是国际奥委会的中国女委员吕圣荣。国际奥委会112次全会于7月12日开幕。我们提前出发是因为振梁要出席9日开始的执委会,吕圣荣提前出发,则是为了在最后的关头抢时间做争取委员的工作。与她同行,有说不清的心情。8年前北京第一次申办失利后,我们同一架飞机从蒙特卡洛回北京,在机上她红着眼圈陪着两眼含泪的振梁,走到后舱去向曾为申办辛勤工作的同志们道谢和抚慰。当时机上是一片呜咽声。今天,我们则是满怀信心地踏上申办征途。
  在机上振梁和吕圣荣互相交换了一下做委员争取工作的情况。经过三个中国国际奥委会委员和邓亚萍这个运动员委员会委员的协同作战,对于委员的投票趋向大体有了底。在飞机上振梁又对委员的情况逐个按最严格的标准进行分析统计。他估算第一轮北京将能得42到48票,第二轮将能得54票上下。因为委员之间不少是多年的朋友,其中一部分委员可能会在最后投票给北京之前,先在第一或第二轮表决时把票投给自己朋友所在的候选城市。
  ②分分秒秒
  在莫斯科的分分秒秒都是做委员工作的时间,连倒时差的时间也没有。一早起来先淋浴让自己清醒些,在盥洗的间歇赶紧看当天的电视新闻,然后到餐厅就餐的时间都差不多。去得早可以参加别人的空桌,在餐厅取食前还要到每张有委员的餐桌前去打招呼。与有的委员是友好交谈,与有的委员是交换信息。
  早餐后振梁要去开会,我则参加夫人们的文化节目。夫人们活动的时间是上午10时到下午近3时,参观沙皇时贵族的庄园、画廊、博物馆之类,每个节目都附带有个小型音乐会。中午时振梁与我各自为战,他继续同不同委员吃饭交谈,我则尽可能多地和委员夫人泡在一起。晚上有各种大型活动,我们又在一起共同作战。每天晚上要忙到两三点才能拖着疲倦的身躯上床。
  上次申办时有70多个委员偕同夫人访问北京。我在接待夫人工作中交了许多朋友。去年以来国际奥委会经过改革,增加了几十个新委员,我得在参观活动中设法结识这些新委员的夫人,同她们自然地交成朋友。直到投票这一刻,我们都在争分夺秒地直接、间接做委员的工作。
  ③如愿以偿
  7月13日这天,我没有去参加文化活动,而是到会场去听各个申办团的陈述。日本委员猪谷的夫人同我在一起。大阪的陈述挺不错,可惜他们几乎肯定会很早被淘汰。北京的陈述是下午的第一个,进会场旁听和摄影的记者最多。80多岁的巴西委员阿维兰热夫人也坐在我旁边,上午她没有来,下午是专门来听北京陈述的。他们对李岚清副总理流畅的英文很感意外。当我告诉她们讲稿是李岚清副总理自己写的时,她们更对中国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的形象感到吃惊。她们对北京代表团整个陈述水平印象深刻,阿维兰热夫人情不自禁地鼓掌赞许。坐在我身后的都灵冬奥会组委会副主席在陈述结束时忘情地在会场里大叫“BRAVO(棒极了)!”
  全部陈述结束后,猪谷夫人和我到全会会场对面的电影厅坐到本国代表团里等着听宣布投票结果。大家都很着急、兴奋。当我看见三位监票人拿着封好的信封往萨马兰奇主席跟前走时,我告诉旁边的人:“我们成功了!”电影厅里的大屏幕看不清主席台上的细致表情。事后振梁告诉我,三个对我们友好的监票人从他身后走向主席台时,不约而同地都朝振梁眨了眨眼睛。萨马兰奇从振梁身后经过去宣布时,也朝振梁轻微地点了点头。这是中国人民和我们的国外朋友的共同愿望,大家都期盼这个好消息。
  听到宣布后,北京代表团雀跃欢呼,当我离开电影厅时,一个国际奥委会的工作人员堵住我的路,抱住我高兴得直掉眼泪。
  国际奥委会委员夫人们已在会场外等着我,她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了我,抢着拥抱我表示祝贺。我的脸上潮呼呼的,有我自己欢乐的眼泪,也有许多人潮湿的唇印。我的眼镜片更是被糊得像磨砂玻璃,什么都看不见了。中国受到全世界的祝福和重视,我深为我的祖国自豪。
  ④依依惜别
  第112次全会是萨马兰奇主席参加的最后一次全会,各种活动的安排几乎都与向萨马兰奇告别有关,既细致又很有感情。
  全会会场外是个名为《萨马兰奇年代》的英、法两种文字加上图片的小型展览,介绍萨马兰奇就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以来的光辉业绩。
  7月11日,在普希金博物馆里举行《奥林匹克全景》杂志发行25周年的庆祝仪式,在这个集会上向萨马兰奇赠送了专为萨马兰奇出版的两本著作。
  7月12日,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的隆重的全会开幕式上,俄罗斯委员、俄罗斯奥委会主席斯米尔诺夫的讲话不是大篇的官样文章,而是很有感情地谈到萨马兰奇主席这些年来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尤其是对俄罗斯奥委会和他本人的关切,他还安排了普京总统向萨马兰奇授勋的庄重仪式。
  7月13日,萨马兰奇主席宣布北京当选为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这一刻终于了却了这位老人的多年心愿。虽然他是主席,只能公开表示中立,但他的内心一直是向着北京的。
  7月14日,在卢叙尼奇运动场举行的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招待会更是别开生面。大家到达会场时不理解怎么都来到运动场外的露天地点站着。原来在运动场外竖立了一个圆形的巨大石碑,上面刻有太阳照耀下的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吉祥物小熊米莎和萨马兰奇的头像。石碑揭幕后,市长和萨马兰奇走到广场的另一端,同一位警卫走进一座建筑用高大云梯的大铁斗。在“再见”的歌声中,云梯慢慢地将铁斗升上十几米的高空,萨马兰奇向广场上的人群挥手告别,也深情地告别他21年前作为新当选主席时出席奥运会开幕式的运动场。
  7月15日,国际奥委会专门为萨马兰奇举行了盛大招待会。会场比足球场还大,会场的布置是浓郁的俄罗斯装饰,节目也都是俄罗斯的民族歌舞。在简洁的告别讲话后,人们向萨马兰奇献了一束鲜花,这时国际奥委会四个工作人员抱来四本大纪念册送给萨马兰奇。这四本纪念册每一本都又厚又长,像四个小文件箱。内容是由全体国际奥委会委员、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主席、许多国家元首、各国奥委会主席和著名运动员写的400多份给萨马兰奇的致词和评价。这是国际奥委会的工作人员在萨马兰奇不知道的情况下早就着手准备的,为的是再给他留一份珍贵的礼物和惊喜。
  7月16日,在工会圆柱大厅宣布新主席的选举结果,当年萨马兰奇主席就是在这里当选为国际奥委会第七任主席的。大厅门外是英、法、俄文大字的“谢谢,萨马兰奇”。萨马兰奇用颤抖的手撕开信封读出新主席罗格的名字,会场中欢声雷动。当罗格将奥林匹克金质勋章挂在萨马兰奇脖子上后,两人拥抱致意,萨马兰奇老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再见,萨翁!感谢你为奥林匹克运动所做的一切。
  (本文作者为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的夫人)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体育时评

学校体育面临新机遇
萧鸣
  暑假到了,这个杯那个杯的各项学生体育竞赛接踵而来,喜欢体育的孩子们乐开了怀。其中,正在上海举行的华晨杯全国中学生足球联赛引人注目。以往的校园体育比赛多为学校及社会民间人士发起组织,常常历尽艰辛才找到些许资助。而这次华晨杯中学生绿茵大赛,是由教育部学生体协所属的中国中学生体协直接发起主办,得到了国内知名大企业的赞助,层次高,规模大。这表明,过去不大受重视的学校体育已开始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我们为学生体育呈现出这种全新的发展趋势击掌叫好。
  北京申奥成功,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举办,无疑为中国体育特别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三大球项目,提供了更快发展的机遇。近几年,中国的足篮排球项目振奋人心的消息不多,水平呈现下滑趋势。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年来国内三大球的青少年群众基础被削弱。不仅一些省市体委砍掉三大球队伍,更糟的是许多学校、体校的三大球队伍日益减少,比赛也越来越不景气。
  怎样才能尽快提高我国三大球水平?如果以为,现在要办奥运会了,靠国家多拨几个钱给体育部门,增加几支专业队伍,就能扭转三大球落后的状况,就想追上体育发达国家的足球、篮球、排球人口,那是根本做不到的。治标不治本的法子并不能解决问题。唯有真正调动发挥出广大学校及全社会的力量与积极性,在全国各地各级学校建立起庞大扎实的球类后备队伍和体育组织,才是我们三大球腾飞的希望所在。从这一意义上讲,申奥成功也为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开展好学校体育,离不开体育教师的努力。当前,相当多的学校体育队伍的条件并不理想,体育教师中许多人在艰苦的环境下凭着对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不计名不为利,默默地辛勤耕耘。希望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为体育教师做些实事,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工作条件,提高业务能力,从而也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学校体育事业中来。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西亚篮球在崛起
本报记者薛原
  说起西亚篮球,人们的印象是:“没有印象。”西亚篮球似乎就像西亚的沙漠,一片苍凉。而亚洲足球,则一向是东西亚抗衡的局面。
  但说起东亚篮球,则是当仁不让的亚洲“篮球沃土”。亚锦赛已经打过二十届,只是在1999年的第二十届比赛上,沙特阿拉伯队才第一次打入前三名,是西亚球队的头一遭。再往前看,西亚篮球难寻踪迹。篮球在西亚地区可算是新兴项目。不像东亚,在100多年前的远东运动会上,篮球就是比赛项目。东亚篮球走过100多年,从最初的菲律宾唱主角,到现在中国队雄霸亚洲,一直代表着亚洲篮球的主流。
  虽然缺乏成长的土壤,但西亚篮球还是在沿着一条逐渐上升的轨迹前行。本届亚锦赛的八强席位,西亚球队占了三席,分别是卡塔尔、黎巴嫩和叙利亚。如果算上没来参赛的上届季军沙特阿拉伯队,西亚篮球已分走亚洲篮球的半边天。因为地缘关系,西亚篮球曾经有“引进球员”的嫌疑。记得前两届亚锦赛,中国队赛前总要收到某些西亚球队“紧急引进”黑人球员的消息。现在这样的消息少了,西亚自己的球星也逐渐闪现出来。卡塔尔队的雅辛和王治郅同为出道甚早的少年英雄,也是亚篮联力捧的偶像。但从本届亚锦赛他的表现来看,雅辛的身体条件突出,篮球专项技能却已比王治郅差了一大块。
  与东亚诸强相比,西亚篮球尚缺雕琢,但并非没有发展的前途。黎巴嫩队在八强战中同中国队的比赛,就让人对这个球队刮目相看。实际上,黎巴嫩的俱乐部队已是连续两届亚洲俱乐部锦标赛的冠军,靠近地中海的黎巴嫩同欧洲篮球强国希腊的交流甚至多于同亚洲国家的交流,这也是他们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队、日本队都请来美国教练加入智囊团,卡塔尔队干脆是美国教练拿起帅印,黎巴嫩、叙利亚队同样接受美籍教练的点拨。
  在向篮球强国学习的过程中,西亚球队也加快了自己的步伐。虽然眼下西亚篮球还无法对东亚篮球构成真正的威胁,但我们却不能坐视西亚篮球的进步。而这种进步,不仅对西亚篮球有利,更对亚洲篮球有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