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24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保卫绿色关注森林

“世界屋脊”的生命之绿
——来自西藏生态林业建设的报告
潘开亮
  6月的西藏开始重现绿色,这片古老苍茫的土地,焕发着勃勃生机。从贡嘎机场前往拉萨,公路两旁绿树成荫,贡嘎至桑日总长150余公里的防护林带如绿色长城锁住了昔日的流动沙丘,雅鲁藏布江中游曾被视为造林“禁区”的数百万亩沙滩,如今已神奇般地变成连片绿洲。
  高原造林:难于上青天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是我国众多河流的“江河源”,高拔的地形和辽阔的高原,使其成为东亚季风气候的启动器和全球气候的调节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西藏拥有从热带到寒带的各种生态系统,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形成了一道以森林为主体的天然屏障,深刻地影响着我国长江上中游地区和毗邻国家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在西藏的意义不仅仅是“地球之肺”,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树是居住在那里的人们赖以生存的东西。在藏东三江流域的高山峡谷之中,我们能看到有村庄的地方必定是夹在光秃而陡峭的高山之间的一块绿地。几棵树,一眼山泉,便养育了这里的藏民。
  经过全区人民多年的努力,西藏现有森林71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84%。“在世界屋脊种树可真难啊,头一年种下的小树经过几个月的严寒第二年能活下来的就不多了,有时候牧民养的牲畜还要吃掉很多。”西藏昌都地区林业局副局长次郎多吉感慨地说,“修建昌都至帮达机场长124公里的绿色通道,我们是全民动手,僧侣和部队也参加了。”在一个靠近澜沧江的地方,我们看见部队的一个护林班正在提水浇树。6个人攀在陡峭的石坡上,下面的人从澜沧江打满一桶水,然后一个一个地传到十几米高的地方。提一桶水就花了近10分钟,而且随时有掉下去的危险。
  天保工程:给子孙多留一片绿
  天然林是世界屋脊的“宝中宝”,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西藏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重要性。
  “实施天保工程两年来,西藏森林资源受到有效保护,去年森林资源消耗量减少60.6万立方米,调减幅度达53.5%。”西藏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阿布介绍说,“针对天保工程区属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干热干旱河谷山区,以及育苗、造林和管护难度大的状况,我们出台了今年天保工程的运作方案,除继续对工程区内120多万公顷天然林和灌木林地采取封山、堵卡、个体承包等形式进行有效管护,加快工程区内宜林荒山、荒地的造林种草外,将逐步在工程区三县开展微水发电、太阳能、节柴灶等能源替代工作,尽快降低人们对木材的依赖,确保森林资源管护措施落到实处。”
  天保工程要出成效,首先要解决能源替代问题。西藏能源消耗总量中柴薪占近70%,每年大量植被被吞噬,有了其他更好的能源,藏民砍柴自然就少了。为使高原更绿,西藏以“水电为主、多能互补”为主要思路加快电力工业的发展,加紧建设了巴河、直孔、金河等骨干电站和藏中电网建设,投资7000万元建设太阳能电站,在占全区人口90%的农牧区推广生态农业,促进水能、太阳能和风能的推广应用。目前西藏已建立了水能和太阳能电站400多座,能源工业“绿”起来,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
  在海拔4000多米的藏东红拉山上,有一大片绿意盎然的云杉树苗,这是西藏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苗圃。技术员介绍说,这里的苗圃培育了300多万株云杉树种,将在未来的几年里,给藏东的高山峡谷披上新的绿衣裳。
  林业经济:藏民致富新门路
  在西藏,大多数的县城其实就是沿公路的一条街,大部分的老百姓还生活在山里,以青稞为食。在无法发展工业的情况下,为过上好日子,老百姓“靠山吃山”,大力发展林业经济。
  很少有人会想到西藏的偏远县城居然也出产葡萄美酒。在昌都左贡县的高山峡谷之中,野生葡萄长满了山谷,以前都是自生自烂。为了提高农牧民的收入,1998年左贡县决心利用本地野生葡萄资源兴建葡萄酒厂。当时缺少资金,县委和县政府的有关领导便用自己的工资作抵押,向银行贷款5万元,购买了基本的生产设备,葡萄酒厂当年就生产出1500公斤的葡萄酒。左贡县委书记李志勇高兴地说,今年县里的葡萄酒产量将达到30吨左右,能获纯利100万元左右。
  在高原偏僻的地方不但能喝上美味的葡萄酒,还能吃到各种各样鲜美的水果。在位于澜沧江畔的芒康县曲孜卡沟我们惊奇地看到,在雪山环抱的峡谷之中,果园里果实累累,桃树上的桃子密密麻麻,压弯了树枝。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很难想象有雪域高原之称的西藏还能盛产葡萄、橘子、水蜜桃等美味瓜果。
  为了发展曲孜卡乡的果树种植,芒康县林业局1998年投资上百万元建设了曲孜卡苗圃,并从四川请来了3名果树技术员,培养当地的藏族农民。“你在内地看到的瓜果,这里几乎都可以生长,”昌都地区芒康县林业局局长郑克民感慨地说,“如今,瓜果种植业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重要门路之一。”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扬子鳄告别濒危
  本报讯近日,“保护长江生命河”记者团在安徽省宣城市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了解到,保护区存鳄总数已经超过9000条,具备了年繁殖幼鳄1500条到2000条的能力,扬子鳄目前已完全脱离濒危状态。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历史上在长江下游
  广为分布,到上世纪70年代锐减至200条左右,处于濒危状态。1986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定期对野生资源进行普查并开展对扬子鳄的研究,依法保护扬子鳄。1988年人工繁殖、饲养的第一代扬子鳄开始产卵,并人工繁育出第二代扬子鳄,实现了扬子鳄的生殖循环。近几年,先后放归了80条人工养殖扬子鳄。目前对扬子鳄的研究也扩展到生态、生殖、生化、疾病、胚胎、遗传等领域。(王新友)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流失面积74万平方公里土壤每年侵蚀量22亿吨
  水土流失危及长江流域生态安全
  本报讯记者吴焰报道:山丘区30—50厘米的土壤厚度,每年流失掉的最厚达0.6—1.5厘米;三峡库区19个县(市、区)的侵蚀退化土壤面积占总面积的9..7%——发生在长江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值《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10周年之际,全国人大环资委、水利部邀请专家,日前在武汉召开了“21世纪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就此建言献策。
  水土流失是长江流域的头号环境问题。按照80年代中期遥感调查,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近74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和风蚀面积达62.22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34.6%,水土流失区土壤年侵蚀总量估计达22.4亿吨左右。这一数字同时意味着:无论是水土流失面积还是年土壤侵蚀总量,长江已居我国各大流域之首。
  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材料进一步证实:水土流失不仅导致生态恶化,加剧下游洪灾,最为严重的是极大破坏了土地资源。一些严重侵蚀的土壤,其各种养分含量仅为轻度侵蚀土壤的1/5至1/10。贵州毕节地区裸岩和砂砾化土地面积平均每年以1333—2000公顷的速率递增。耕地的丧失直接动摇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平指出:作为拥有全国1/3人口、1/4耕地面积、2/5工农业总产值的长江流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特别是近些年来,长江经济带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在即,加快治理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是关系到下游长治久安、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过11年的努力后,到2000年底,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6.82万平方公里,但是,也就在这一时期,全流域每年仅因开发建设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仍高达1200平方公里,上中游目前有近50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针对这些现象,全国人大环资委和水利部负责人强调:必须继续加大《水土保持法》执法力度,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合理人为活动对水土资源造成的破坏。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人物

老中医的环保情
刘水清于树明刘德东
  披着一身朝霞,烟台市海阳中医药职专高级中医师王辅民从山上下来了。他挽着裤腿,扛着铁锹,活脱脱一个农夫形象。
  这位肝胆病专家自打承包了市郊地北头村的这片山峦,数月来一直如此。人们说,王辅民对待这片荒芜光秃的山岭,就像诊治一位瘦骨嶙峋的病人,格外耐心周到。
  王辅民出身中医世家,20多岁就行医问药,他广采博引,兼收并蓄,先后独立研制出近10种价格低、疗效高的中药方剂。特别是在肝胆病方面颇有建树,经他诊治的肝胆病人达3万余名。
  为什么肝胆病人越来越多?王辅民经过观察,听看切闻,回诊复查,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原来是环境使然。环境的污染使人类的某些疾病具有多发性、多元性。他认为,人是地球生物链的一个小环节,与各种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破坏生态平衡,发生在人类身上的疾病就会越来越多。
  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必须从治本入手。王辅民经常告诫他的学生们,搞医的必须与环保“接轨”。作为行医30余载的老中医,他更是身体力行,承包了市郊地北头村的一片荒山,要让荒山披绿装。
  他就像“老愚公”,带领他的学生和家人,利用早晚和星期天节假日,绿化不止。短短几个月,他已经投资数万元,栽植各种苗木4万余株,不少是药用植物。
  “德不孤,必有邻”。王辅民的行动得到广泛赞同。目前,他请了4名有经验的老农在山上营林护林,使环保成为更多人的事业。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301医院治疗顽固性头痛有新法
  本报讯长期以来被视为顽症的顽固性头痛被专家首次发现多与脑内小静脉血栓有关,从而开辟了头痛治疗的新途径。
  顽固性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神经性疾病,多发于中青年人群。这种病靠常规医学检查很难查出病因,多被误诊为神经官能症等功能性病变。北京301医院主任医师李宝民教授在参与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很多头痛病人虽然在做核磁共振和CT扫描中查不出任何病变,但进一步做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时,却查出病人的某一静脉血管段血流明显淤滞。后来,李教授又经过大量的临床实验,给部分病人进行溶栓治疗,发现病人头痛有效缓解乃至痊愈,从而证实了此推断的可靠性。这项成果在第一届全国青年医师神经外科学术研讨会上公布后,受到与会者的瞩目和认可,目前已逐渐应用于各大医院。(高琪)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国策漫笔

由“世界人口日”想到的
魏津生
  当今年“世界人口日”来临,全球人口达到了61.3亿。回顾过去,人们有理由对世界人口增长的基本趋势保持一种审慎的乐观态度。记得1971年,联合国人口机构曾预测20世纪末全球人口将超过65.1亿。但是,30年过去了,世界人口到2000年实际增至不到60.6亿,比原来的预测少了近4.5亿。这里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这一时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计划生育因素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其中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占世界人口近1/5的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因实行计划生育共计少生人口3.38亿,为稳定世界人口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回顾我国迄今人口控制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时,人们常说这是由于国家实行了强有力的行政干预。这样说虽并不十分全面和准确,但也反映出了我们的特点和优势。我国人口存量过多,人口增量过大,在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严重短缺的条件下,它所带来的沉重的人口压力举世无双。如果说,欧洲发达国家在人口增速加大时还可以通过向海外迁出数千万的大量移民来有效缓解其一度面临的过剩人口压力的话,那么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则根本不存在这种具有显著规模效益的向境外分流人口的渠道。为此,我们注意发挥了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列入了国家的根本大法并确定为基本国策,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组建了专门的机构和队伍,深入地开展了宣传教育,广泛地提供了各项服务,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绩。
  不过,我国人口控制所取得的成绩虽然是显著的,但我们千万不能因此而盲目乐观,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要看到我国人口存量过大的局面将长期存在,我国人口增量过大的势头短期内难以扭转,就是今天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也并不稳定,如果搞得不好,随时都有反弹的可能。至于说到决定人们生育行为的深层次的生育观,从我们国家的要求来看,它不仅完全不同于传统生育观,而且也与一般的现代生育观有所区别,它是一种需要与国家长远利益和个人根本利益相适应的生育观。显然,要实现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生育观就更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为此,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改革,努力创新,以保障广大育龄群众的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宏观调控机制和微观利益导向机制建立和完善起来,把宣传教育和优质服务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从而一方面使广大育龄群众培育起足够的节育动机,另一方面又可使节育所必需支付的各种成本达到合理的能为个人和社会所接受的水平。只有这样,中国目前的低生育水平才能真正稳定下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生育观才会在越来越多的育龄群众中树立起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才会真正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也就会在新世纪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云南昆明动物园年初从南美洲引进的珍稀灵长类野生动物——12只松鼠猴和12只黑帽卷尾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全部成活,并于近日繁育出3只小猴。图为松鼠猴妈妈(左一)背着猴宝宝在2只雄猴的护卫下嬉戏。
  新华社记者周重要摄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人物

绿水青山好卫士
胡汝明
  4年前,援藏归来的柴腾虎看到山西运城地区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后,主动请缨,挑起了地区环保局局长的重担。如今,在当地一说起环境保护,人们马上就会想到这位严格执法、为民造福的好局长。
  柴腾虎常说,环境保护是造福人民的事业,环保工作者一定要心里想着可持续发展,眼睛盯着环境质量,手中拿着法律武器。
  稷山县展望造纸厂是个年产量不到3000吨的小厂,酱油般的黑液不经处理直排汾河。这个厂被依法取缔后,仗着县政府有“关系”,一直偷偷生产,造成很坏的影响。柴腾虎接到举报后,连夜安排环保稽查队前往核查。当天晚上,稽查队会同稷山县政府及环保部门对该厂进行了彻底取缔,推倒了制浆池,拆除了蒸球。
  闻喜县是柴腾虎的家乡,他曾在那里工作过多年,不少县、乡领导和企业负责人都是他的同学和朋友,但在执法天平上他从来没有向他们倾斜过。今年4月份,在全市环保执法“利剑行动”中,闻喜县有7家金属镁厂的环保设施没有正常运转,环保部门下了处罚通知书后,不少厂长找到柴腾虎说情,柴腾虎一一挡了回去。几年来,在他的“关照”下,闻喜县违法企业关停最彻底,治理污染投资最多,效果最好。
  柴腾虎出身于农村,与农民有特殊的感情,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最干脆。
  十八河是垣曲县上官村一带群众的主要生活、生产水源。前几年,沿河两岸建起10多家小选矿后,选矿废水对河水造成严重污染,致使上官村40多亩鱼塘不能进水养鱼,5个居民组的人畜用水发生困难,群众意见很大。柴腾虎得知情况后,立即向十八河上游的闻喜县下发了取缔小选矿的通知,随后又派人进行现场调查。他多次与闻喜县政府部门联系,组织力量按承诺期限取缔了所有小选矿,十八河重新变清流,上官村群众十分感激。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专家学者盛赞党的人口政策
  本报讯国家计生委和中国人口报社日前在京举行座谈会,邀请首都部分专家学者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口与发展问题”进行座谈。大家一致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党的人口政策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确立的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彻底扭转了中国传统的生育观念,初步完成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人口类型的伟大转变。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密切结合我国人口与发展的实际,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全力推进了中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把计划生育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91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2000年3月中央又作出《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2000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系统地宣示了中国21世纪解决人口与发展问题的原则、目标、主要任务等。这些政策和措施,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证。
  (晓丁)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珍稀鱼类再现牡丹江
  本报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水产部门日前调查表明,当地水域绝迹多年的重唇、青鳞子等珍稀鱼类又现生机。据介绍,近年来除打击私捞滥捕外,牡丹江还开展了大规模的人工放流,一些污染企业停产,减少了污染,也使珍稀鱼类加快了繁殖。(魏久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