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19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无“敌”不英雄
杨学武
  我看第四十六届世乒赛,心情既高兴又遗憾。高兴的当然是我国运动员又一次取得冠军“大满贯”,遗憾的是我最喜欢的“乒坛王子”瓦尔德内尔不幸惨败。也许有人笑话我,“老瓦”是中国乒坛“最大的敌人”,对他的惨败,身为中国人应该欢呼,怎么能像唐僧那样“对敌慈悲对友刁”呢?
  然而,与我有同样心情的中国人不止一个。中国一记者在报道中说:“面对老瓦的失利,也许最为百感交集的是中国人。从江嘉良时代一路走来的瓦尔德内尔,20年来叱咤乒坛,成了中国人赛场上最大的敌人。但是,所有理智的人们同样深知:也正是有了老瓦和他的伙伴的长年存在,才不断促使中国男队一路强大到今天。”
  而且据知情人士介绍,瓦尔德内尔这个“最大的敌人”,本是中国人“有意”培养出来的。瓦尔德内尔还是“小瓦”(15岁)时,在中国参加“上海国际乒乓球邀请赛”之后,瑞典代表队向中国有关方面提出让他留在中国接受训练,以便学习和借鉴中国同行的经验。有人担心,把球技教给我们在赛场上的“敌人”,如果“敌人”将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用我们的球技来对付我们,我们岂不是“自找苦吃”甚至“自取灭亡”吗?因此,有关当局没人敢对这个“国际问题”拍板,后来还是具有战略眼光的乒坛老将徐寅生站出来说话,才使“小瓦”荣幸地成为中国乒坛的一位小学生。徐寅生认为:中国队一枝独秀并不一定是好事。别人老是打不过你,渐渐就远离乒乓球,最终退出,到那时没人和你“玩”了,你再称王称霸有啥意思。再说,不让对手提高,自己的技术也提高不了。你强我更强,才会让乒乓之花在世界上永远开放。
  果不出人所料,瓦尔德内尔在中国教练的精心培养下,迅速成长为“最大的敌人”,在赛场上与中国人“作对”了十几年,而且多次从中国人手中夺走男团和男单冠军,使中国人蒙受“奇耻大辱”。不过,徐寅生当初所说的话如今也被证实为至理名言,正是在与包括瓦尔德内尔在内的“敌人”的激烈拼搏中,中国乒乓球队才越战越强、英雄辈出。似乎可以说,如果没有瓦尔德内尔,就没有当今的刘国梁和孔令辉;似乎也可以说,中国之所以夺得“大满贯”的辉煌成绩,也因为有瓦尔德内尔的特殊贡献。也许正因为如此,在去年悉尼奥运会上,当“老瓦”被“小孔”打败时,全世界的观众既为孔令辉喝彩,也为瓦尔德内尔鼓掌,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评论他“是最值得中国人尊敬的对手”。
  我看乒乓球比赛,向来对“窝里斗”(国内运动员之间的比赛)不感兴趣,我最喜欢看中国运动员“与敌(外国运动员)斗”,尤其喜欢“敌我”双方实力相当、竞争激烈、胜负难分的惊险场面,这不单是为了大饱眼福,更是为了大饱心福——我认为只有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方显出英雄的本色。而且,我看描写英雄的小说和影视等等,也喜欢那些既有英雄勇敢顽强又有敌人“阴险狡猾”之类的“写实”,而讨厌那些英雄都是智勇双全的“高大全”、敌人都是愚蠢如猪和胆小如鼠的“傻瓜蛋”之类的“戏说”。譬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曹操别有用心地问刘备谁是“当世英雄”?刘备王顾左右而言他,说袁绍、刘表等人“可为英雄”,曹操却不以为然:“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他毫不掩饰地声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其实,认真体会曹操的言下之意,他的英雄观是符合辩证法的,英雄和敌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强敌,何为英雄?正是因为曹操、刘备、孙权逐鹿中原,才形成了名垂千古的“三足鼎立”。有道是:“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反其道而言之:只有竖子,也难使英雄成名。此所谓无“敌”不英雄!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天涯何处无芳草
乐时鸣
  华文出版社新近推出陈雄的《天涯集》,使诗歌园地又绽开一朵新花。
  我今八十有余,喜欢古典诗词,并经历了旧诗新诗的历史性变迁。我觉得,陈雄这部诗词选集,采用新古体创作,在艺术形式上,有所创新,对严格的传统诗词格律有所突破。我们老一辈人,多是读《千家诗》、《唐诗三百首》走过来的,对古典诗词比较了解和熟悉。自唐代至“五四”以前,皆为旧体格律诗词,讲究平仄,讲究对仗,讲究押韵,字句有定数。“五四”之后,废文言,兴白话,才开始出现新诗。但是,新诗到底怎么写,大家都在研究、在探索。毛泽东同志在世之时,十分关心新诗的创作。他既充分肯定新诗的成绩,也批评新诗“太散漫”,说新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
  如何走向成功呢?毛泽东提出,“新诗,应该精炼,大体整齐,押大致相同的韵。”这就为新诗创作指明了一条通向成功之路。我看,陈雄的诗,是照此要求,去实践、去写作的。他用旧体诗形式,采用五言体、七言体来写,又不拘泥于原来的格律定规,形成了新古体诗的一种格式。陈雄的这些诗作,一是语言较为精炼,二是句式较为整齐,三是押了大致相同的韵,融古典诗歌和民歌于一体,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他的诗,既继承了古典律诗的优良传统,又突破旧的格式,沿着新的路子走,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改革创新精神,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成功的探索。
  陈雄的诗作,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激情澎湃,气势磅礴。文学作品,尤其诗歌,总要抒情,并且要抒发真情豪情。集子中这些诗歌,不乏情怀浩荡,气度昂扬之作。例如,《红太阳颂》、《人民总理》、《悼小平同志》、《缅怀陈云同志》等皆为情意万千的佳品。人们从这些诗作中不难感悟到,诗人无论对领袖人物的歌颂,对老将老帅的赞誉,对功臣英雄的褒扬,或者吟唱山河风物,咏怀名胜古迹,乃至赋赠友好知交,无不感情洋溢,豪情激越,意气奔放。而此情此意,又寄托着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和忠诚,更显其情操高尚。
  诗歌是智慧的结晶,也是文学艺术的重要品牌。诗人在这个园地辛勤地耕耘,并且成果丰硕,是难能可贵的。当然,集子中有些诗歌,是随感而发,尚可提炼。相信诗人在以后的创作实践中当会取得新的进步、新的成绩,从而为诗坛作出新的贡献。(本文为《天涯集》序,有删节)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从胜利走向胜利
张国祚
  八十年,
  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
  你却让神州几经沧桑巨变;
  八十年,
  许多政党易帜换旗丢政权,
  你却风雨如磐稳如山。
  仅仅八十年啊,
  你便把奇迹般的史诗写满大地和蓝天。
  回首你的光辉历程,
  眼前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你披着硝烟,
  你携着雷电,
  你一路凯歌,
  你一路奉献。
  前面还会有万水千山;
  前面还会有征程漫漫;
  前面还会有新的机遇;
  前面还会有严峻的挑战。
  然而无论是谁,
  也不能动摇你的理想信念,
  无论什么力量,
  也不能把你前进的步伐阻拦。
  因为八十年不懈的理论探索,
  你在不断创新中把握着科学思想的指南;
  八十年改造世界的壮举,
  你牢固筑起中国先进生产力腾飞的支点;
  八十年的批判、继承和借鉴,
  你总是站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最前沿;
  八十年振兴中华的执着追求,你总是同中国最广大人民血肉相联、息息相关。
  只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
  你必将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创造出更加壮丽的明天!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七一抒怀
陈俊宏
  中流砥柱八十载
  兴邦强国震四海
  三步公略愚公志
  代代红旗向未来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新世纪畅想”散文征文评选揭晓
  由求是杂志社文化部、经济部与浙江爱迪尔包装集团公司、武汉正信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新世纪畅想”散文征文近日评选揭晓。六篇征文获奖。其中,武泉水的《触摸黄河记忆》荣获一等奖。(赵光)
《走进西柏坡》研讨会在京举行
  为纪念建党八十周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金涛的长篇纪实文学《走进西柏坡》,并于日前举行专题研讨会。金涛从一九五○年起就开始写领袖与西柏坡,先后出版了多部著作。与会者对这部五十万字的长篇给予了充分肯定。
  (北江)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二·一九公园记
王充闾
  每到一座城市,我并不怎么关心商店、餐厅、保龄球场、卡拉OK等服务、娱乐性设施的情况,却总要四处转悠一下,看看那里的公园、广场。这首先是因为我喜欢早晚散步,而大街上烟尘十丈,噪声聒耳,避之惟恐不及,当然最好是上公园、遛广场了。
  我一向认为,对一座现代化的都市来说,公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建筑设施所难以替代的,除了流连风景、美化环境、供人赏心悦目之外,往往还具备着休憩所、排气筒、缓冲器之类的特殊功能。
  从宏观的审美文化角度来看,人们之所以喜欢就地就近去公园闲步,同热心于外出旅游,历览名山大川一样,都可说是追求一种生命体验,都能发挥使人的生命获得充实与强化的效用,体现了人类生活不断求新求异和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发展趋向,都出自于对生命、对生活、对艺术、对大自然的强烈而真挚的爱心。
  整日陷于繁忙、紧张、惶遽、浮躁的现代人群,有谁不想在公余之暇,寻觅一个宁心息虑的处所,解脱片刻,暂得消闲呢!古人说:“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久懑者思嚏。”人们在床上僵卧了一个晚上,有的是劳累了一整天,晨兴、傍晚,总愿意找个地方散散步,遛遛弯,舒展舒展筋骨,吸一些新鲜空气,改变一下单调的生活。
  居家过日子,遇有某些不顺心的事情,或者遭遇挫折,受了委屈,发生变故,人们也总是像渴望投入母亲的怀抱那样,愿意投身于大自然,换换环境,调适一下心境,放眼湖光山色、花鸟虫鱼,移情悦性,遣闷消愁。
  老人们在家里感到孤独闷寂,想到园林里、广场上找个熟人聊聊天,拉拉呱,或者到大树下面的石桌旁杀一盘象棋,甩几圈扑克。情侣们则要找个僻静场所坐下来,情谈款叙,亲热亲热。一些玩童、淘小子,“也无烦恼也无愁”,跑到园林中,只是想经历一种梦幻式的自由和惊险的刺激。至于晴雨无阻,朝朝暮暮,成群结队,坚持锻炼的各种年龄段的广大人群,一向视公园、绿地为至宝,就更是“不可须臾离也”。
  论环境条件,钢都鞍山不算太好,但这里的“二·一九公园”却是独具风采,令人流连忘返。可以用八个字加以概括:城市山林,天然逸趣。就在这个到处高楼林立,车辆穿梭,人流潮涌,马达轰鸣的大都市里,居然有一个面积很大的公园楔进了市区,市民们走下楼梯,前行不远,就能够纵身投入到绿树葱茏之中。里面自然不乏一般公园都有的秀丽的亭台桥榭,悦目的花木泉石,逗趣的动物,电动的飞机,但最具特色的还是清波荡漾、首尾相衔的群湖,蜿蜒如带、绿到天边的青山,白杨萧萧、松荫匝地的大片人工林,以及鸟鸣上下、绿染须眉、窈远幽深的林间小径。一切都呈现着那种浩浩洋洋、苍苍莽莽的大气和不事雕琢、不加修饰而整洁自见的本色天然。
  由于它的面积十分阔大,气势雄浑、壮伟,就为人们游玩观赏提供了足够的“艺术空间”,进一境又有一境,走一程还有一程,绝无单调、重复、厌倦的感觉。可以游目骋怀,孤心远寄,扇动起遨游天外的想象翅膀;也可以静下心来,谛听着大自然的至美与和谐,或者从容思考全部感官接受到的万千信息。一种宁静、温馨的快感融进了整个生命和记忆,成为日后长期受用不尽,永远不会贬值的精神财富。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不同层次的游人,都会从中获得自己所喜欢、所期望的情趣。
  在公园迎门处,我无意间扫视了一下“简况介绍”,得知本园创建于1950年2月,这倒引发了我的一番感慨。其时,共和国成立只有四个多月,鞍山解放也不过两个年头,这个“二·一九”正是城市解放的纪念日。当时,城区处处满目疮痍,道路坑洼不平,高炉四周杂草丛生,狐兔奔走,一片荒凉、破败景象。而鞍钢的恢复、重建,直接关系到人民江山的巩固和全国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市政府面临着艰巨而繁重的组织生产、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任务。可是,就在这百废待兴,千端待举的情况下,他们竟不失时机地想到要划定范围,留出绿地,在城区辟建一个大型公园,真是颇具战略眼光,富有远见卓识的举措。
  不妨作个简单的对比。不要说新中国成立初期了,就是到了七八十年代,全国各地都有一些新的城市拔地而起,工厂、商厦、宾馆、饭店都是应有尽有,而且确属必要;只是有的城市却忽略了应该事先留出足够的隙地,为居民营建一些包括公园、广场在内的活动场所。待到有关领导逐渐懂得了市民在饱食暖衣之后,还向往着找个地方散散心,聊聊天,消遣、休憩一下,从而认识到了公园、广场的必要性,为时已晚——水泥森林、火柴盒式建筑鳞次栉比,把整个市区填塞得满满登登,早已找不出一方隙地,只能徒唤奈何,后悔莫及。
  更有甚者,个别地区当政者目光如豆,见识短浅,在“房地产”热潮中,无视广大市民的需要,竟以高额价款卖掉一些本已狭小不堪、蚕蚀殆尽的园林腴地,去换取暂时的经济利益。
  这种种作为,较之解放之初鞍山市领导的眼光、魄力,何啻云泥、霄壤之别。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七一之歌

开启心灵圣殿之门
——一个共产党人的教育兴国之梦
朱建华
  上个世纪初叶,以大教育家陶行知为代表的中国教育的先行者们,曾迎着“五四”运动的惠光,用生命编织教育兴国的梦想。半个世纪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高瞻远瞩,发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动员令,“科教兴国”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振兴中华民族的世纪抉择……
  十年风雨路,燕赵大地古城保定第三中学有一位名叫安建军的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身投入,开启心灵殿堂之门,展示邓小平理论的无穷魅力,在华夏大地构筑起一道绚丽的改革兴教的风景线……
  乘风破浪的“金帆”
  九年前的一个清晨,天光初露,万籁俱寂,有一个面容刚毅的汉子站在破旧校舍危耸、黄土露天的保定三中的操场上,看着看着,他使劲跺了跺脚,心痛地自言自语:这就是我的母校,我的三中?我的码头?
  当第一缕阳光透过东方天际的云层照临操场上,这个名叫安建军的汉子已迈着坚定的步子走进他的办公室。
  境况就是如此严峻:因种种历史的原因,一度辉煌的保定三中声誉下降,陷入危机与困境,为此三中人焦急,社会上忧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安建军临危受命走上了三中校长的岗位。
  他苦苦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传统的办学体制是制约学校发展的枷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教师实行聘用制,能者上,庸者下;让有事业心、懂业务的人挑重担;在学校管理上,与其等、靠、要,不如自己找饭吃,谁抢抓机遇,谁就先获生机。就是这种思想使他抓住了在学校建设上的一次次机遇,五年多的艰苦奋斗,使学校走出了低谷,重新进入了省重点中学的行列,成为保定市、河北省的一所名校。在初步成功面前,安建军没有满足,他在思考怎样带领三中师生跨入国家级名校的行列。要实现这个目标,单是资金就缺上千万。出路还是两个字:改革!
  或许,是某一个晨雾弥漫的清晨,或许,在某一个星光满天的夜晚,这位激流中的思想者站在燕赵大地上,一遍又一遍进行着一个世纪思索,他一次又一次叩问自己:国有企业以资产为纽带,可以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强强联合,我们为何不可以以教育资源为纽带,实现公办学校、企业和社会联合办学呢?
  这位豪爽坦荡,思想活跃的共产党员,终于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与宝硕集团联办一所公办民助的中学,取名为“金帆中学”。一石激起千层浪。金帆中学的开办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各种思想十分活跃,说什么的都有,而安建军和他的同事们勇猛地高扬“金帆”破浪前进!
  第二年,当安建军得知许多大型企业正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时候,他为了把大批闲置的初中教育资源利用起来,主动找到保定天鹅集团,又是一拍即合,由金帆中学和天鹅集团联合办学,代培初中部10年。两年内,三中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迈出了三大步。三中就是以金帆中学为载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资400多万元建成593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投资900多万元建成400米塑胶跑道和3000人看台组成的标准田径运动场;投资800多万元用于建设4500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和阅览楼;投资1000万元用于建设6300平方米的体育馆,投资600多万元,对校园网工程进行了二期改造……
  1998年初夏,安建军站在了美国华盛顿蒙哥马利中学校园内翠绿的草坪上,在太平洋对岸的那个不眠之夜,远眺灯火如织的不夜城,他的眼前一次又一次浮现出他的母校,他的三中,一种民族自豪感从心底升起。如今走进保定三中校园,优美的校园环境,拥有30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高档次的400mm天文望远镜的天文观测台……构成了中国一流中学群体的雏形。
  改革使三中走出了困境,改革使三中获得发展的生机,使三中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飞跃。安建军创造的这种办学体制多元化的格局及发挥重点中学品牌优势的学校集团化模式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金苹果”的追求
  古希腊神话里有一则“金苹果的故事”,谁摘取了园中的金苹果,他便被赋予神奇的力量与智慧。
  走进绿树成荫,花草遍地的保定三中校园,你会看到耸立在现代化楼群中的一个巨大的雕塑,六边形的底座托起一个直径约2米的金苹果造型,底座每面的浮雕分别表现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的学生生活。漫步校园中,百米文化长廊、名人语录、科学家画像,每一面墙仿佛都在向你倾诉一段经历,一个故事,一个思想……
  “拼搏进取,团结奋进,誓争一流”的“金苹果追求”是三中校园文化的核心。“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是“三中精神”的具体体现。
  安建军经常对教职员工和学生们说:“一所好的中学,不仅要拥有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而且还要有一流的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创新才是学校发展不竭的动力,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优秀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没有缺乏潜能的学生,只有没将潜能挖掘出来的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看成有独立人格的人,要尊重学生;德育为首,育人为本,质量是生命;将学生培养成有现代文化知识的人,有现代文明修养的人,有现代精神气质的人……全新的教育个性化理念成为三中制胜的基石。
  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将知识传授作为生命的延续,主动参与、层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三个轮子一起转”,精选、精炼、精讲……科学创新的施教方法是三中硕果累累的保证。
  教师对学生情感教学,对社会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校长对教师渗透情感管理。目标激励、责任激励、评价激励……是三中核心竞争能力之所在。
  严格的军事训练,向社会献爱心的“手拉手”工程,“绿化家园,种世纪之树”活动,野外生态考察夏令营,中国第一个“保尔班”的诞生……全员抓德育,培养“四有”新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世纪伟人邓小平的论断无时无刻不在安建军耳畔回响。怎样让学校走向世界?怎样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21世纪竞争的高素质人才?一直是安建军思考探索的问题。
  假如我们将目光投向西方便会看到,1996年美国提出《教育技术行动》,全美的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将联上信息高速公路;1998年被英国确定为网上教育年;而法国则紧锣密鼓实施多媒体教学发展计划。面向世界,形势逼人啊!
  安建军和保定三中的开拓者们积极进取,不仅为每个教室装备了包括微机在内的新一代电教设备,而且45岁以下教师,有70%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50%以上能够熟练制作较高水平的课件,30%的教工有较高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开发能力。语文教研组开发了“电视作文栏目”,生物实验室采用“电视显微镜”,教学数学组开发的“高中几何函数教学系列课件”、物理组开发的“物理教学资源库”等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几年来教师自制的课件达120余件套,部分成果分获国家、省、市课件评比大奖……
  接连几个寒假,安建军都是在医院度过的。父亲患脑血栓,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他白天吃药坚持上班,夜里还要到病床前照料老人,可从未耽误工作。2000年7月的一天,过度操劳使他突患脑血栓,出现视力障碍。正值招生安排下一学期工作的关键时刻,经过几天及时治疗,他又开始工作,半天输液,半天上班。老教师臧荫昌,身患重度糖尿病,他以钢铁般的意志每天自己给自己注射三针胰岛素,坚持上课,硬是没影响毕业班成绩。冯恩袒、刘晔、刘靖、张智利、何寅兰、王丽娟、贾洪青……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优秀的群体,才有保定三中的今天……
  让雏鹰从这里起飞
  当安建军站到已经落成使用的体育馆的顶端的时候,已经是2001年初夏时节。
  朝阳初升,高大壮观、功能现代、设施齐全的图书馆于绿树葱茏中与脚下的这座庞大建筑遥遥相对。举目远眺,校园内的教学楼、科学楼,铺满红褐色跑道的田径运动场让人赏心悦目。
  作为保定三中的校长,安建军心海里激荡着一股澎湃的激情。他又想起几年前的那次美国之行,想起历经兴衰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想起若干年前坐在课桌前曾有过的一个梦想,他所做的这一切,不都是缘于对母校的深情么?缘于对祖国母亲的庄严承诺与责任么!
  对于荣誉,早已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北省十佳中学校长称号的安建军并不十分在意。真正让他引以自豪的是那些搏击长空从这里起飞的雏鹰:一批学生考入了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全国重点大学,还有考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1994年获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一等奖、1999年进入国家奥林匹克集训队的,获青少年国际书法大赛一等奖的……
  星光灿烂,辉映苍穹!
  还能有什么比看到这些起飞的雏鹰更令人欣慰的呢?让安建军和他的教职员工感到自豪的是,保定三中已成为一个引力巨大的“磁场”!近年来,三中高考成绩获市区中学六连冠,“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先进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科学‘九五’期间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学校”……丰厚的师资,巨大的潜力,广阔的前景,跨越时空的重大机遇,无疑会使这所追求卓越的现代化学校在中国教育改革的洪流中率先崛起!
  金帆已经高扬,汽笛已经鸣响。三中人正迎着新世纪的曙光,阔步实践着科教兴国的宏伟梦想……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2000年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评选揭晓
  本报副刊三篇作品获奖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2000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评选近期结束。结果是:特别奖一件,金奖15件,银奖35件,铜奖81件。其中金奖10件推荐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定评。
  本报的散文作品《泪中的怀念》获特别奖;
  杂文《“刘邦文化”是什么?》获金奖;
  特写《戈壁滩上的“秀”》获银奖。
  杂文《“刘邦文化”是什么?》还被推荐参加中国新闻奖定评。这也是本报副刊杂文连续四年获得金奖。
  另外,本报“大地”副刊“多味斋”专栏,获2000年报纸副刊专栏一等奖。
  (明江)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宁静的小区(钢笔画) 黄元庆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庆北京申奥成功
马凯
  北京胜出日,
  华夏梦圆时。
  槌落人掀浪,
  花飞泪伴旗。
  放喉歌盛世,
  纵酒舞雄狮。
  百感心潮涌,
  五环最俏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