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江主席会见卡西亚诺夫
  本报莫斯科7月17日电记者刘水明、孙勇军、马剑报道: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上午在俄罗斯政府大厦会见了俄总理卡西亚诺夫。
  卡西亚诺夫对江主席访俄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去年11月我曾在北京与江主席会见,当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江主席当时说,要站得高,看得远。这次江主席在访俄期间与普京总统签署了具有长远历史意义的文件——《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卡西亚诺夫表示,两国元首在最高级别作出的决策,将由两国政府加以认真落实。他期待着今年9月与朱镕基总理举行两国总理第六次定期会晤。
  卡西亚诺夫还就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向江主席和中国人民表示衷心的祝贺。
  江泽民说:你去年11月份访华时,我们见过面。你和普京总统都属于俄罗斯新一代领导人,年富力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江泽民说:“昨天上午,我与普京总统谈得很好,很深入,达成不少新的共识,并共同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是一部指导21世纪中俄关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的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关系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今后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与俄罗斯‘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方针不会变。”
  江泽民说,再过一个多月,朱镕基总理将应卡西亚诺夫总理的邀请访俄并举行两国总理第六次定期会晤。届时,双方可以就具体合作中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广泛探讨。希望双方加紧准备,使这次会晤能够取得更多成果。
  江泽民说,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是双方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组织保障。现在,这一机制涵盖的领域越来越广,合作的程度不断加深。两国政府及两国的有关部门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说:“我相信,在中俄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各具体领域的互利合作一定会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我对此寄予厚望,也充满信心。”
  双方还就两国经贸合作的有关问题交换了意见。
(附图片)
  7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俄罗斯政府大厦会见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第3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睦邻友好共创未来
——记江主席在莫斯科大学演讲
刘水明孙勇军马剑
  7月17日,俄罗斯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国立莫斯科大学迎来了一位贵宾。正在对俄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来到这里,向1400多名俄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该校师生发表重要演讲。
  位于列宁山上的莫斯科大学居高临下,可俯瞰莫斯科全景。这座建于1755年并于1953年扩建的俄罗斯大学规模宏大。正中是一座32层的大厦,楼内大礼堂休息厅里有俄罗斯科学家门捷列夫、茹科夫斯基、巴甫洛夫和米丘林的铜像,其墙壁上镶有欧几里德、达芬奇、牛顿、哥白尼、达尔文以及中国的祖冲之、李时珍等世界60位杰出科学家的肖像。这座大礼堂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也许有些陌生,但亿万中国人民对于毛泽东主席生前关于青年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的著名讲话,却永远铭记在心。毛主席的这句名言,就是40多年前他在这个礼堂接见中国留学生时说的。今天,江泽民主席来到这里,与俄罗斯朋友一起展望中俄关系的美好未来,意义深远。
  能容纳1000多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许多人只好站在四周的回廊上。上午9时40分许,江主席在普京总统、克列巴诺夫副总理和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多夫尼契的陪同下步入礼堂,与会者全体起立并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萨多夫尼契首先致欢迎辞。他说:对莫斯科大学来说,今天是一个隆重的日子,江主席的到来是莫斯科大学的荣幸。随后,江主席发表了题为《共创中俄关系的美好未来》的演讲。江主席在演讲中,深刻阐明了昨天他与普京总统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原则精神及伟大意义,热情讴歌了俄罗斯人民为世界和平做出的历史性贡献,科学地指明了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全面介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就新世纪中俄关系的发展提出四条建议:增进政治互信,巩固中俄睦邻友好的基石;扩大互利合作,增强中俄共同发展的动力;加强文明交流,增进中俄人民的友谊;深化中俄战略协作,共同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江主席的演讲精彩、动人,多次被热烈的掌声所打断。这种演讲者与听众敞开心扉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使会场气氛达到高潮,取得了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的最佳效果。
  江主席结束演讲走下讲台,普京总统立即起身与他热情握手。接着,普京总统发表即席讲话,高度评价江主席对发展俄中关系的关注和贡献。他指出,江主席在莫斯科大学阐述条约的主要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结束时,莫斯科大学合唱团成员在舞台一侧特地为江主席演唱了一首中俄两国人民非常熟悉的优美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坐在台下前排的一些白发苍苍的友好人士走到台前,依依不舍地与江主席握手告别。
  江主席带着俄罗斯人民的真挚情谊离开了演讲现场,但他建议中俄世代友好的宏亮声音将永远回荡在莫斯科大学礼堂,回荡在俄罗斯人民的心里。
  (本报莫斯科7月17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俄报积极评价中俄条约
  据新华社莫斯科7月17日电(记者孙占林)莫斯科有影响的报纸17日纷纷发表文章,对中俄两国元首16日在莫斯科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给予积极评价。
  《独立报》以《中国和俄罗斯友谊长存》为题发表文章指出,中国近20年来没有和其他国家签署过如此重要的条约。对俄罗斯来说,把同中国这个伟大邻国的相互关系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是极其重要的。
  《消息报》的评论说,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这是《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实质内容。


第3版(国际)
专栏:

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统一大会东京大会闭幕
  本报东京7月17日电记者管克江报道:“全球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大会”新世纪东京大会今天闭幕。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在会上就中国统一大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表达了反对“台湾独立”、盼望祖国和平统一的心声。大会通过宣言说,“中国只有一个,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促进中华民族全面振兴,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崇高目标和神圣使命”。宣言呼吁台湾当局尊重两岸中国人的主流民意,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尽快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为举行两岸政治谈判,进而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宣言说,国际奥委会决定中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两岸同胞企盼已久的盛事。中国举办2008年奥运盛会,将为两岸同胞带来新的希望。两岸同胞要携起手来,尽早协商解决中国和平统一问题。
  本次大会还出版发行了50余万字的反独促统论文集。


第3版(国际)
专栏:

金永南访问老挝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十七日结束了对老挝为期四天的访问。老挝和朝鲜就这次访问发表了联合公报,强调进一步加强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金永南是应坎代·西潘敦的邀请于十四日抵达万象访问的。


第3版(国际)
专栏:

江主席会见俄联邦委员会主席
  本报莫斯科7月17日电记者刘水明、孙勇军、马剑报道: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上午在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会见厅会见了俄联邦委员会主席斯特罗耶夫。
  斯特罗耶夫欢迎江主席再次来到俄联邦委员会。他说:“你已是第四次来我们这里做客了,这说明你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斯特罗耶夫说,江主席于16日同普京总统签署了《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再一次表明,俄中两国之间的友好、信任与合作不仅有着悠久的传统,而且有着美好的未来。俄罗斯尊重中国,无论是老一代,还是年轻一代,都钦佩地注视着中国的发展和变化。
  斯特罗耶夫还表示,俄联邦委员会对国际奥委会作出的由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决定感到无比高兴。
  江泽民主席表示很高兴再次见到斯特罗耶夫主席,并向他转达了李鹏委员长的问候。
  江泽民说:“我这次访俄的重要成果,是与普京总统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正如你所知,我们两国关系在历史上曾有过结盟,也有过对抗。实践证明,中俄这两个大国无论是结盟还是对抗,都不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冷战结束后,双方领导人顺应时代潮流,从各自国内发展和战略需要出发,决定建立不同于冷战时期的新型国家关系。1996年,我和贵国首任总统叶利钦宣布建立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其核心是平等信任、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包容了两国关系的这些基本原则和精神,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作为指导21世纪双方关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必将对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江泽民说,条约签署后,两国议会要进行审议和批准,这个过程相当重要。议会批准程序也是双方议员积极参与、推动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步骤。双方议会可利用批约机会,广泛宣传《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主要宗旨、原则、精神和意义,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江泽民对斯特罗耶夫主席一向主张中俄友好、积极推动俄联邦委员会同中国全国人大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予以高度评价。他说,联邦委员会代表各联邦主体利益,是两国地方开展直接交往与合作的主要推动力。目前,两国地方之间的密切联系已成为两国睦邻友好的牢固纽带。他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地方之间的友好交往与务实合作一定会更加紧密。
(附图片)
  7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会见厅会见俄联邦委员会主席斯特罗耶夫。新华社记者王新庆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江泽民会见俄伏尔加格勒州州长
  新华社伏尔加格勒(俄罗斯)7月17日电(记者陈鹤高、栾海)正在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17日晚在这里会见了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州州长马克休塔,并随后出席了马克休塔举行的欢迎宴会。
  江泽民主席是当天下午在克列巴诺夫副总理等俄罗斯官员的陪同下从莫斯科抵达俄罗斯南部重要工业城市伏尔加格勒的。二战时期名为斯大林格勒的伏尔加格勒市是伏尔加格勒州的首府。


第3版(国际)
专栏:

国际舆论为北京喝彩
  综合本报及新华社电连日来,一些国家的主要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中国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消息,有的还开辟专栏,发表社论,对此表示热烈祝贺。
  韩国《中央日报》认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成功,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的一大事件。仅它作为亚洲继东京和汉城之后申办奥运成功的事实本身就具有重大意义。
  日本《朝日新闻》发表社论说,作为拥有世界1/5人口、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体育大国,同时又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对促进世界人民之间相互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具有深远意义。
  泰国《星暹日报》的社论说,7月13日夜晚是一个辉煌的时刻,一个胜利的时刻,一个值得中华民族骄傲的时刻!
  柬埔寨《柬华日报》的社论说,中国赢得奥运会主办权,实现了中华民族百年期盼,圆了中国人民近一个世纪的梦,写下奥运会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评论说,决定北京作为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有很多因素。其一是,如果占世界1/5人口的国家当不上奥运会的东道主,就谈不上世界性的奥林匹克运动。
  意大利《体育邮报》曾于7月14日头版头条发表该报特派记者法瓦撰写的长篇报道《北京2008中国更近了》,并有北京在五星红旗下欢庆申奥成功的大幅彩色照片。
  英国广播公司、路透社、《金融时报》、《泰晤士报》等主流媒体在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都及时在黄金时间段或在版面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并以生动的电视画面和大幅照片向英国公众展示了北京市民举行庆祝和狂欢活动的盛大而热烈的场面。
  俄罗斯《俄罗斯报》刊登了专题报道。该报体育部文章认为,从中国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和它所取得的体育成就来看,中国理应获得奥运会的举办权。


第3版(国际)
专栏:

穆沙拉夫离印回国
  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在与印度总理瓦杰帕伊结束了为期两天的会谈后,于十七日凌晨从印度历史名城阿格拉回到伊斯兰堡。这次印巴首脑会谈整整进行了两天,两国领导人举行了四轮会谈,其中三轮是临时决定增加的。
  会谈期间,印巴始终在为达成一项联合声明而努力。据报道,穆沙拉夫在离开阿格拉前夕,同瓦杰帕伊进行了最后一次面对面的二人单独会谈,但由于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仍存分歧,最终未能打破僵局。


第3版(国际)
专栏:

欧佩克油价继续走低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秘书处十六日宣布,上周该组织七种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为每桶二十四点二三美元,比前一周的二十四点二七美元每桶再跌四美分。欧佩克原油周平均价已经连续三个星期低于该组织规定的每桶二十五美元的内部参考价。(据新华社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