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17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

民主选用干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王伟李努生
  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干部选用民主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干部人事工作从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全面创新。民主选用干部,不仅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的根本要求。
  干部选用民主化,是党的性质、宗旨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她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自己的宗旨。党的性质和宗旨说明,中国共产党除了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这就要求每个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扎根于群众之中,紧紧地依靠群众,团结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党在新时期对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做好党的干部人事工作和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民主选用干部,就是按照“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把那些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要求、能够把“三个代表”思想落到实处的各类优秀人才选拔出来,任用到各级领导工作岗位上去的干部人事工作机制。
  干部选用民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党和国家的各级各类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保证人民群众有权选择管理党和国家事务的公仆,保证人民群众对干部拥有推荐权、选举权、监督权和罢免权,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标志。因此,每一个干部都应由群众选择、对群众负责、受群众监督;干部工作要发扬民主,注重民意,保证群众的民主权利得以实现。民心向背事关事业成败。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民主选用干部的做法,我们的干部工作才能赢得民心,才能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
  干部选用民主化,是完善党管干部形式的需要。党管干部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服从和服务于党在各个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对干部的管理,要求采取多种形式,以更好地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把党的群众路线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其他生活中来,才能消除官僚主义,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健康发展。我们要运用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把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结合起来,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选用原则,扩大“双推双考”的范围,实现干部选用民主化,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从而加强和改善党对干部的领导和管理。
  干部选用民主化,是匡正干部工作风气的必然选择。干部工作敏感性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诸如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在一些地方屡禁不止,被群众称为“最大的腐败”。有效地遏制这种歪风邪气,关键是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只有靠干部选用民主化这种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把干部的批准权交付于人民,让群众来决定干部的进退去留,搞不正之风的人才会失去市场,干部工作也才能真正匡正风气,公道用人。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专论

“三个代表”要求和党的先进性
邢贲思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不仅表现在它的阶级基础上,还表现在理论基础上。我们党历来重视从工人阶级以外的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其前提就是他们必须接受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必须接受党的最高纲领和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纲领,为实现党的宗旨和历史任务而英勇奋斗。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成分曾经发生过不少变化,但我们党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八十年的沧桑,没有改变我们党的性质,没有消蚀我们党的先进性,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马克思主义这面伟大旗帜。
  ●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群众基础是一致的。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党既要继续增强阶级基础,同时又必须扩大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这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完成党在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有利而无害。
  ●从今天的现实出发,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形成党的建设的新思路,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党的任务。这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背景。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把“三个代表”要求同党的先进性联系起来,把“三个代表”要求提到了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的高度,使“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成为新时期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指针。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这篇讲话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含义非常深刻。本文仅就“三个代表”要求和党的先进性的有关问题,谈一点学习体会。
  党的先进性的阶级基础和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一性质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具有其他阶级所没有的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它是近代以来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大生产的社会化劳动区别于小生产的个体劳动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生产的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环节都是紧密相联系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结合成为一个谁也离不开谁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生产方式使得参与其中的工人阶级,摆脱了小生产者的狭隘性、分散性和自私性,而具有远大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具有以全局为重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第二,工人阶级在旧社会一无所有,是真正的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只有推翻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的统治,才能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因此,工人阶级对于旧制度毫无留恋,在推翻旧社会的斗争中,它具有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但是,推翻旧社会,摆脱剥削制度,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这只是工人阶级解放的第一步。工人阶级还必须依靠自己的政权,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同时还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使人民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只有这样,人类才能逐步进入每个人都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也只有到了那时,工人阶级才能获得彻底的解放。正如马克思所说,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因此,工人阶级的命运和全人类的命运、和共产主义是息息相通的,这也正是工人阶级能够成为以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的共产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的原因。工人阶级的以上两个基本特征说明,工人阶级是一个以全人类的解放为自己解放前提的没有阶级私利的大公无私的阶级,是一个具有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和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的阶级。这就是党的先进性的阶级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还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虽是工人阶级,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工人阶级政党,它是由工人阶级中最有觉悟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政党。所谓工人阶级中最有觉悟的先进分子,是指能够通晓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明确自己历史使命,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那部分人。正因为他们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所以他们具有共产主义的觉悟,能够成为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自觉执行者,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是党的先进性的理论基础。
  正因为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所以我们党历来重视在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但是又因为我们党的先进性不仅表现在它的阶级基础上,还表现在理论基础上,因此,我们党也历来重视从工人阶级以外的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其前提就是他们必须接受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必须接受党的最高纲领和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纲领,为实现党的宗旨和历史任务而英勇奋斗。在民主革命时期,由于我国的特殊环境,革命根据地不能不选择在农村,工人阶级和农民结成了紧密的同盟,党和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其中多数成员不能不是农民。这是由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党对出身农民的广大党员,坚持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他们,这就保证了我们这样一个曾经是农民出身的党员占绝大多数的党,仍然保持了它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而没有变成农民党或其他非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由于其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也吸引了千千万万受三座大山压迫、向往光明、要求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出身于不同阶级,有的甚至出身于剥削阶级,但因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接受了党的最高纲领和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基本纲领,所以他们中的先进分子也被吸纳到中国共产党内,和工人阶级、农民并肩战斗,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成分曾经发生过不少变化,但我们党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一性质过去没有改变,现在没有改变,今后也决不会改变。八十年的沧桑,没有改变我们党的性质,没有消蚀我们党的先进性,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马克思主义这面伟大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的最根本的理论品格就是与时俱进。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它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两大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正因为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江泽民同志说:“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论断完全正确。
  “三个代表”要求是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年的历程中,曾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现在我们正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但是,我国现在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还不很发达,人民的生活还不很富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们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国内外形势下,我们党作为一个已经执政半个世纪以上、肩负人民希望的党,不能不根据新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历史条件,来确定党在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我们党提出的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通过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推进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实现这样一个历史任务,要付出几代人的艰苦努力,要进行多方面的创造性工作,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把这一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我们的党进一步建设好。还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说过:“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在建设中,如果党领错了路,同样会遭受重大的挫折。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二十年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如此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临如此艰巨的历史任务,究竟要把我们的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我们的党,这不仅是关系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而且是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根本问题。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把党进一步建设好,但究竟如何才能建设好?由于这些年来世界社会主义遭到重大挫折,国外经验可资借鉴的并不多。我们党在过去几十年中曾经积累了丰富的党的建设经验,但时代变了,党的任务变了,适用于过去的,未必适用于今天。因此,从今天的现实出发,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形成党的建设的新思路,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党的任务。这就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背景。关于在新时期怎样把党建设好的问题,是江泽民同志多年来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去年2月他在视察广东高州时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正是这种思索的一个答案。江泽民同志说:“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审视了当前国内外形势和党的任务,分析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继续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以确保党的先进性之后,所作出的一个十分深刻的论断,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对“三个代表”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论述,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其中一个观点,就是把“三个代表”要求同党的先进性联系了起来,把“三个代表”要求提到了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的高度。江泽民同志在深刻地分析了为什么党必须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之后指出:“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接着,他又论述了党何以必须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指出:“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和不断提高起来。这也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在讲到党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江泽民同志指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八十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任务有变化,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始终不渝的宗旨,这也正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志。在分别论述了“三个代表”要求为什么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以后,江泽民同志作了一个概括,他说:“‘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全党同志一定要坚持把全面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要求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是新时期怎样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指针。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针,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江泽民同志关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既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又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论述,富有创新精神。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我们党是否应当继续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这个问题在不同的人中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社会阶层的构成发生了变化,白领阶层,即知识分子和工人中文化水平比较高的、有技术的那部分人,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被称为蓝领阶层的普通工人已不再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因此,继续把整个工人阶级作为党的阶级基础,继续坚持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已经过时。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无可否认,我国社会阶层的构成是出现了一些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也不会改变整个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主要代表这个事实,也不能抹煞工人阶级整体上的先进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阶级基础不但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加强。在这方面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一大批有觉悟的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被吸纳到党内来,党的阶级基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这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不变、党的先进性始终不变的根本保证。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社会阶层构成的变化带来了一些新情况,这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关于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人员能不能入党的问题,一直是党内外群众所十分关注的。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认识。有人认为,我们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如果允许诸如个体户、私营企业主这样的社会阶层成员入党,党就会变质,就不再是工人阶级政党,就会蜕变成为“全民党”。也有人认为,我们党早就应该允许个体户、私营企业主这样的社会阶层成员入党,现在才开这个口子,为时过晚。这两种认识都是不正确的。我们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但党员的成分从来都不是清一色的工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工人以外的其他社会成员加入党的队伍,在党的领导下参加革命和建设事业。现阶段我们的党员,除来自工人以外,还来自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等,他们和工人一道,构成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因此,我们党的阶级基础虽是工人阶级,但党员成分又不限于工人,这体现了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群众基础是一致的。党员成分的多样性,并不会改变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作指导。这就保证了我们党能够始终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了党的先进性。伟大而艰巨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共同加以推进。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党既要继续增强阶级基础,同时又必须扩大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这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完成党在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有利而无害。因此,认为吸收新的社会阶层成员入党会改变党的性质的顾虑是不必要的。至于说,个体户、私营企业主早就应该被吸收入党的观点,也是不符合实际的。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对包括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成员的总体估计,是根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作出的。没有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这些社会阶层成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就无从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吸收他们入党就缺乏现实的根据。在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发表以前,对哪些人可以入党哪些人不能入党的不同议论是允许的,在议论中发表各种观点包括现在看来是错误的观点,也是无可非议的。但在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发表以后,全党的认识就必须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决不允许另讲一套,决不允许阳奉阴违。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统一。
  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内容十分丰富,当前首要的任务,是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切不可在没有吃透讲话精神的情况下就盲目行动。比如,江泽民同志关于新的社会阶层成员可以入党问题的论述很深刻,我们首先要搞清,为什么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可以入党,他们入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要经过哪些程序。切不可在没有弄清这些问题的情况下就一哄而起,就毫无原则地敞开党组织的大门,结果把那些新的社会阶层成员中并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也错误地发展入党,使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遭受损害,使党的先进性受到玷污。
  总之,只要我们党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针,始终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把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群众基础结合起来,就一定会把党的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也一定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部署工作要讲清道理
张黎洲
  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领导艺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党政干部提出的一项要求。提出这项要求的一个着眼点,就是强调为了争取最佳工作效果,务必重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前这方面有不少亟须改进的地方,其中部署工作时是不是善于讲清道理就是一个突出问题。
  毛泽东曾经说过:“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我们的工作犯不犯错误,其界限也在这里。”这一论断至今仍有实际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我们不懈奋斗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实现目标的关键又在于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党的政策是通过集中群众的意愿和智慧而制定的,但如果群众不懂得、不掌握党的政策,不知道为何要这样做和如何去做,便难以把党的政策变为自觉的行动,也就不可能坚定不移、积极主动地去贯彻。因此,我们不论从事何种工作,一个极重要的环节,就是说明决策、解释决策,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把工作中的道理向大家讲清楚。
  实际工作中,情况往往不是这样。有些领导干部部署工作,习惯于大而化之、笼而统之,从形势到任务,从要求到措施,从重要性到必要性,讲得头头是道,但实际上大都是一般原则和“通用道理”。下属听了若明若暗,群众听了似懂非懂。具体而言,不外乎有几种情况:有的工作比较粗糙,方法比较简单,认为工作任务交给下面就行了,不需要也不愿意再去讲什么道理;有的工作中满足于应付差事,单纯任务观点,对上级精神没有细心琢磨,对实际情况缺乏认真研究,确实也无法深入浅出地讲清道理;有的表面上是工作方法失当,实质是群众观点不强,不是以群众为中心,而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高高在上,“指挥一切”,对群众不是坚决依靠、真正尊重,而是要群众一味顺从、照听照办,什么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似乎对于落实工作任务都是无关紧要的。这样,怎么会去耐心讲清道理以尽可能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呢!
  为什么说在部署工作时善于向群众讲清道理,是领导艺术、领导方式、领导方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呢?因为这样做不论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还是落实日常工作的具体任务,都是至关紧要的。一是可以发挥真理的力量。我们在从事各项工作中提出的任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而提出的一个个具体政策,从根本上说,都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确定的。讲清道理,最重要的正是讲清任务、政策确定的理论依据。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无穷的,它可以教育人、打动人、说服人。力戒“空对空”,努力把道理讲清、讲活、讲透,发挥理论的先导、引导、解惑、释疑的作用,就可以凝聚起强大的力量,自觉地为落实工作任务和各项政策而奋斗。二是可以发挥沟通的作用。大凡一项工作任务和重要政策的提出,都离不开调查研究、倾听意见、权衡利弊、反复斟酌的过程。作出某项决策的背景是什么、原由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关键是什么,在部署工作时,倘若能把这些具体情况原原本本、清清楚楚地告诉大家,领导与群众、上级与下级之间就有了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决策的意图就能为更多人所理解和掌握,这样,不仅能增强凝聚力,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而且还能保证党的政策不走样。三是可以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在部署工作时向群众讲清道理,使人感到受重视、受尊重,这也有助于促进共识,取得支持,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毫无疑问,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在部署工作时都能注意并善于讲清道理,我们的任务和政策的落实也就有了切实的保证。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研究“四个如何认识”的一本新书
江天
  为深入学习和研究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个如何认识”的重大课题,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编写了《“四个如何认识”学习纲要》一书。该书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该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现实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改革开放实践以及当前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的新特点,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该书着力于“如何认识”,引导人们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第二,立足现实,有所创新。作为一本普及性的理论宣传读物,该书在阐述问题时,不是套话连篇、空发议论,不是拘泥于旧的材料和原有的结论,而是努力选用新材料、使用新语言、提出新观点,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体现了一定的理论创新精神。
  第三,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该书针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消极现象、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形势,在思想观念上产生的疑问和困惑,出现信仰、信念动摇等情况,紧紧围绕“四信”问题,摆事实、讲道理,立足于历史和实际情况,着眼于对思想认识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较好地澄清了一些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层次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