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1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把申奥热情化为强国行动

喜庆奥运花落北京练就本领报效祖国
  首都大学生情注民族复兴
 本报北京7月16日讯记者董洪亮报道:连日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首都高校的学生们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北京申奥成功。说起北京的成功,大学生们心情激动,喜上眉梢,纷纷表示,要发奋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练就过硬本领,凭自己的专长投身到祖国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
  高校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北京申奥活动,7月13日晚,天安门广场和中华世纪坛,他们用欢歌笑语表达自己的激情和喜悦。在宿舍、在图书馆、在学生活动中心,首都高校学生都在收看相关新闻。北京大学的百年纪念堂前,“迎大运,北大学子勇担历史重任;盼奥运,百年学府争当时代先锋”的横幅高高飘扬。北京赢得奥运会主办权的当晚,北京理工大学就在学校操场举行了万人庆祝大会,师生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附近的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也加入到理工大学的庆祝晚会里。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焦文俊说,高校师生要努力实践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工作和学习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学生刘聪聪在学校组织的座谈会上动员大家:“北京的成功就是中国的成功,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北京奥运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大学生要刻苦学习,掌握过硬本领,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奋斗。”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徐娜认为,奥运会主办权的竞争不仅仅是体育领域的竞争,更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应以此为契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北京理工大学化工材料学院学生张妍告诉记者,自己是大运会的志愿者,还要争取做奥运会的志愿者。
  许多学生都说,这不仅是北京的胜利,也是中国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胜利。这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肯定和认可。北京申奥成功了,但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有全国人民的支持,北京一定能够应付这个挑战,办成最精彩的一届奥运会。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宣传贯彻《婚姻法》座谈会举行
  本报北京7月16日讯记者潘跃报道:为使《婚姻法》的立法成果更好地运用于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司法部、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和全国妇联今天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了宣传贯彻《婚姻法》座谈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珮云出席会议并讲话。她指出,要充分认识宣传贯彻《婚姻法》对于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把这项工作抓好。要大力宣传、普及《婚姻法》,使这一部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基本法律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知法、懂法、守法。她强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要大力宣传修订《婚姻法》的重大意义、《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和这次修改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新增的保护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的规定,使大家都能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能够应用《婚姻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正面宣传的同时,对于违反《婚姻法》的行为也要进行揭露、批评教育和制裁。要及时打击和处理一批有关家庭暴力、重婚等违反《婚姻法》的犯罪行为,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深入到农村和城市社区,把《婚姻法》的宣传工作做到千家万户,并注重在流动人口中开展宣传工作。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科教短论

特殊的暑期作业
张力
  暑期将临,郑州铁路职工子弟第二中学向同学们布置了一份特殊的假期作业:按时收看重要有益的电视节目,并专门要求注意从电视中了解党的历史、党的知识。
  学校在《给家长的一封信》中希望家长配合学校,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做到“坚持收看,养成习惯”。学校推荐的电视节目有中央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科技博览”、“第二起跑线”等。要求同学们根据作息时间选择3—5个节目,养成收看的习惯,开学后学校将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该校政教处的老师说:“在信息社会中,学生在校外接触的各类信息良莠不齐,对此关键不在于消极地‘堵’,而在于积极地‘导’。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接收有益于他们健康成长的信息,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需求。”据了解,郑州铁二中早在去年已开始布置这样的假期作业。一年来,该校多数学生已经养成收看这些电视节目的习惯。每天早上上课时,各班都有“5分钟说新闻”的习惯,几乎人人都可以说出昨日要闻,并能加以评点。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韩环保合作进展良好
  本报讯记者丁伟报道:“韩国环保技术展示厅”日前在京设立。展示厅将长期展示韩国环境技术,为中韩企业环保合作牵线搭桥。首批展示的技术成果来自韩国16家公司。据介绍,中韩两国政府自1994年签订双边环保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在环境合作联合委员会的框架下,先后联合开展了黄海环境研究等多种形式的合作。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墨学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本报讯第五届墨学国际研讨会日前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外墨学研究专家一百五十人参加了会议。与会的专家认为,今天研讨墨子的军事思想对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研讨会由中国墨子学会、国防大学、山东大学和墨子故里山东省滕州市共同主办。(杨雪杨文道)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希望小学校长接受培训
  本报讯日前,全国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的五十一位希望小学校长聚集上海,接受为期十天的教育教学管理及计算机网络运用培训。这五十一位小学校长都是来自可口可乐公司捐建的希望小学,这次培训班也是由该公司举办的。(董文)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太阳热反射涂料研制成功
  本报讯一种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性能太阳热反射涂料最近由海泰科涂料有限责任公司研制成功。
  这种涂料能降低物体表面温度,涂过该涂料的粮仓屋顶比没涂过的温度低二十摄氏度。该涂料可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容器、桥梁以及粮库、冷库、居民楼、办公楼等各种需要空调降温的地方。(孟宪励蒋建科)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又公布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保”单位总数达一千二百六十八处
  本报北京7月16日讯记者施芳报道:国务院近日发出通知,批准公布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提出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中都水关遗址、汉中山王墓、福建土楼等518处具有重大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名列其中。至此,我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达1268处。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古遗址144处、古墓葬50处、古建筑248处、石窟寺及石刻3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0处等,另有23处文物保护单位合并到前四批已经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它们是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的112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当中评选出来的。目前我国已知的地上地下不可移动文物有近40万处,国务院分别于1961年、1982年、1988年和1996年公布了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和原则,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利用的辩证关系,认真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从小学交规
  吉林省四平市交警支队在畅通工程宣传教育活动中,与全市各中、小学校学生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工程,宣传交通法规,让孩子们从小遵守交通法规、珍爱生命。图为副支队长刘龙(中)在向小学生宣传交通法规。傅平摄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构筑数字故宫展示华夏文明
 故宫博物院网站亮相
  本报北京7月16日讯记者贾西平报道:北京故宫博物院网站今天开通。从此,荟萃中华文化精华文物的故宫博物院将以光速走遍全球,与世界一流的博物院媲美。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最大的博物院,占地72万平方米,保存明清宫殿8700余间,收藏着记载中华文化精品的文物近百万件。为了追赶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步伐,故宫博物院提出“数字故宫”的构想。到1999年底,故宫院内千兆光纤网建设工程和文物管理系统建设不断取得成果,建立起存有5万余张摄影数据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与中国科学院中科软件集团合作,建设国际互联网网站。
  据介绍,故宫博物院网站文稿主要由本院专家学者撰写,已收文稿千余件近70万字,图片400余张,实现了文物影像的细节浏览和虚拟厅展的360度旋转展示。读者还可以在网站上全文浏览故宫出版的刊物。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档案》杂志贴近群众
  本报北京7月16日讯我国成立时间最早、发行量最大的档案新闻和学术传播媒体《中国档案》近日迎来50年社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档案》充分发掘我国丰富的档案资源,坚持档案宣传的时代创新,成为新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
  《中国档案》杂志的前身是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1951年创办的《材料工作通讯》。80年代以前,作为新中国唯一一家档案专业方面的学术和新闻媒体,《中国档案》一直是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方针政策宣传的唯一渠道,也是广大读者了解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桥梁。半个世纪以来,这本杂志长期坚持关注现实,贴近读者,与时共进,积极宣传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及时传达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形成了档案宣传的鲜明风格和时代特色。
  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毛福民以及两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日前召开的《中国档案》创刊50周年大会。(王国武)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解决油气蒸发难题
 燕山石化引进国际环保技术
  本报讯中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近日与美国乔丹技术公司签署合同,引进国际先进环保技术建设油气回收装置,解决汽油运输和装卸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油气蒸发的难题。
  汽油、柴油都是挥发性很强的石油产品,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油气蒸发。这对大气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造成数量可观的珍贵能源白白流失,而且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现在,我国每年汽油消费量已超过3500万吨,仅次于美国、日本,居全球第三位。我国每年蒸发的油气十分惊人,成为我国大气层不可忽视的污染源之一。
  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每年生产数百万吨各种油类和石油化工产品。燕山石化油气回收装置建成后,油气回收率将达95%,可大幅度降低汽油、柴油等成品油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产生的油气蒸发,从根本上防止油气造成的污染,而且每年可以回收油类产品2000吨以上。
  (张文)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四川开创专利技术示范工程
  本报讯记者赵兴林报道:被列为四川省星火计划的光友薯业加工生产线技术,不仅成为国家专利技术示范工程项目,还带动60万农户走上脱贫致富路。
  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是家从事以红薯、马铃薯为原料的加工企业,该公司坚持走加工设备研制及薯业产品开发之路,并投资建立薯类开发研究所、薯类开发培训中心,所开发生产的成套设备和加工技术,有30项获得国家专利技术。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数字北京信息亭将亮相街头
  本报讯记者任建民报道:一种模样像自动取款机的“数字北京信息亭”近期将在北京街头亮相。首信公司和IBM中国公司宣布合作推出这一新式设备。
  要不了多久,人们在北京的社区、商店、饭店、地铁、机场、车站和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就能享受到便利的服务,利用信用卡,人们可以通过这个终端购买机票、彩票、电影票等,交纳手机和电话费。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淮海路百年写真》出版
  本报讯一部全面发掘反映淮海路百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型画册《淮海路百年写真》近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该画册共收辑图照近八百五十帧,历史图照七百帧,一半以上为首次发表,大多为档案珍藏及向私家征集,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画册成为一部兼有存史、研究、收藏意义的精品。
  (曾文)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科文卫聚焦

  作为一个贫水国,“用水大户”如何节水成为科技界关注的焦点
水稻节水潜力大
本报记者蒋建科
  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只有干旱地区才需要节水。然而,辽宁省农科院牵头组织全国19个省的农业科技人员,联合开展研究,把水稻作为节水的对象,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开辟了我国农业节水的新途径。
  在辽宁率先突破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达5亿亩左右,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但人均年占有水量和耕地年均亩占有水量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4和1/2,排在世界第109名,属于13个贫水国之一。我国农业是用水大户,其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0%以上,这其中,水稻的用水量又占到农业用水量的65%,堪称全社会第一用水大户。
  辽宁省城市人口多,工业比重大,耗水量大。但该省地上水资源缺乏,地下水资源也趋于枯竭。所以,实施节水战略就必须从全社会第一用水大户———水稻入手。早在1981年,辽宁率先在全国开始了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省科委正式立项,省政府拨出资金40万元,支持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与耕作栽培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等5个科研教学单位,组成水稻节水联合攻关协作组,开始了深入研究。紧接着,这项研究由北方各省逐步向江苏、湖南等南方各省扩展,获得了各级政府的奖励。
  这项技术引起了国家科技部的高度重视。被科技部列为“九五”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和国家“九五”重中之重“国家粮食增产综合技术大面积推广”项目。以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为技术依托单位,由1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成立了全国协作组,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合同书规定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向全国大力推广
  水稻节水技术不是一个简单的单项技术,而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目标是“节水、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协作组根据不同气候生态条件,把全国划分为五个节水生态区,采取了“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化学节水、工程节水和管理节水”等5个方面的节水措施,研究确定了各生态区的主体技术与配套措施,以形成综合节水栽培系统工程。经过多年努力,各地都研究出了适合当地实际的节水技术体系,并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速推广。通过实施水稻节水技术,还减少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改善了稻区的大气适度和环境,减少了稻区皮肤病、脚气、疟疾、肝炎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也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据统计,该项技术5年来在5个生态区累计应用面积达到4.23亿亩,共增产稻谷124.88亿公斤,总节水503.73亿立方米,提高水的利用效率32.4%。
  日前在京举行的水稻节水技术成果鉴定会上,以著名农学家卢良恕院士为首的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技术在研究上有创新,特别是该技术在我国稻区复杂多样的生态条件下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推广的可操作性,达到国际稻作研究的先进水平。专家们认为,水稻节水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其研究和推广的潜力很大,建议国家将该项技术的研究成果不断深化和提高,在节水这个大课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