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申奥专版)
专栏:

小平的愿望实现了
  据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记者徐江善、孙晓胜)北京申奥成功之夜,人们无限追思世纪伟人邓小平,那响彻云霄的欢呼声告慰着小平的英灵:今天,您当年未了的心愿实现了!
  小平同志是新中国最早提出申办奥运会的领导人。
  1990年9月3日,年过八旬的小平来到新落成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他问原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办了亚运会,还要办奥运会,你们下决心了没有?”
  1993年9月,北京在蒙特卡洛仅以两票之差申奥失利后,小平又意味深长地说,最要紧的是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4年以后,他带着遗憾离去了。又过了4年,奥林匹克终于选择了北京。


第4版(申奥专版)
专栏:

北京今夜无眠
本报记者赖仁琼温红彦阎晓明吴坤胜
  东风夜放花千树,十里长街尽欢颜。
  13日晚,一束束蓝色激光与彩灯将中华世纪坛装扮得分外壮美。首都各界万余人聚集在中华世纪坛翘首以待,等待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揭晓。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临。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北京!
  世纪坛一片欢腾,北京一片欢腾,中华大地一片欢腾。聚集在世纪坛的人们欢呼跳跃,载歌载舞,喜极而泣。就在这一刻,世纪坛金龙翻腾,礼花绽放,人们挥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奥运五环旗,世纪坛成了欢乐的海洋。中国的仁人志士早在90多年前就有举办奥运会的梦想。今天,北京终于好梦成真。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中华世纪坛,同参加联欢活动的大学生、运动员、劳模及群众代表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江爷爷好,江爷爷好!”小学生争相与江总书记握手。人群中一片欢腾。
  一位来自海南岛的黎族姑娘说:“我太高兴了,太高兴了,只想唱起来,跳起来。”
  唱吧,跳吧!大型综艺晚会《奥林匹克情》将世纪坛和北京的欢乐推向高峰。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放声高歌:“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北京市民走出家门,涌向天安门广场。长安街上,华灯齐放;金水桥畔,喷泉腾空。许多人举着红旗高喊“祖国万岁!”大学生们伴着《今天是个好日子》的欢快旋律,手拉手跳起了集体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首都高校的大学生,放弃了暑假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机会,中国人民大学团委书记解江凌说:大家留在北京,就是为了等待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奥申委有40人在新侨饭店值班,北京申办成功,这里的电话都打爆了。曾两次参加奥申委工作的刘岩说:“我为申奥奋斗了将近10年,今晚我真高兴。我们留在这里值班的人,或许比别人更兴奋。申奥的成功是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开始举办奥运的工作,要让国际奥委会知道,选择北京没有错;让国际奥委会满意,让全世界人民满意。”
  今夜无人入睡。已经是凌晨2点多了,仍不断有人群涌向天安门广场,北京市民和许多来京的游人早早等候在天安门广场的旗杆下。南京溧水实验小学30多名学生,在校长朱文的带领下,来到广场。朱文说:我和孩子们虽然已在前两天看过了升旗,但今天再看升旗,更有不寻常的意义。
  是啊!今天我们又迎来了一次新的历史机遇。我们将向世界展示一个青春和美好的北京。(附图片)
  7月13日晚,北京人举着人民日报号外上街欢庆。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欢庆申奥胜利——来自深圳的邝先生在北京用手机向亲友报告喜讯。
本报记者孟仁泉摄


第4版(申奥专版)
专栏: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莫斯科热线

本报《号外》传喜讯
本报记者李中文
  飘着油墨香的人民日报号外,在北京申奥成功的喜讯传来后迅即出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在中华世纪坛,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日报在第一时间迅速、及时、准确、漂亮地发出《号外》连声称赞;在长安街、在北京站、在人们欢呼雀跃的地方,人们手中挥舞着的人民日报号外,顿时成为欢庆气氛中一道动人的风景线。
  北京申奥,是全国人民关注的大事。人民日报编委会决定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发行《号外》,并确定了“喜庆、大方”的版式设计原则。
  报社各有关部门立即行动,起草贺信、寻找照片、设计版面,争分夺秒赶印赶送。
  人民日报发行《号外》,表达了人民日报社全体职工的喜悦之情,表达了北京人民的喜悦之情。


第4版(申奥专版)
专栏:

为北京喝彩
本报记者陈昭缪鲁薛原许立群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时10分。
  历史在这里定格。
  这一刻,我们期待得太久太久;
  这一刻,我们激动的心狂跳不停;
  这一刻,所有的语言是那样苍白;
  这一刻,让喜悦与胜利的泪水任意洒满衣襟。
  打开美酒的瓶塞,就像打开我们情怀的闸门;让香槟的芳香喷涌而出,如同礼花绽放北京的夜空。
  谁在吟唱那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们此时觉得北京就与莫斯科毗邻;记住梦想成真的时刻,我们今夜划下2008年奥林匹克大厦的第一道彩虹。
  曾经百年梦想
  当欢呼声响彻华夏深邃的夜空,全世界中华儿女的自豪中,蕴涵多少深深的动人情怀。
  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在一篇题为“竞技运动”的文章里向国人提出三个问题:中国何时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举办奥运会?
  当年提出的前两个问题,共和国的体育健儿早已给出了精彩的答案。而第三个问题,在100年之后,也终于可以郑重落笔。回首百年,我们的奥运进取之路,恰恰为中华民族奋发图强、不甘人后的精神添上了一笔浓墨重彩。
  1990年秋,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视察亚运村时指出,“中国要申办奥运会。”从那一刻起,小平同志铿锵有力的话语就化作所有中华儿女的理想和目标。8年前我们虽然以两票落选,但我们没有气馁。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1998年11月决定,由北京再次申办2008年奥运会。奥林匹克情结,已经渗入我们民族的骨血。一个承载了五千年悠远文明的古国,要再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采自奥林匹亚山的圣火,有朝一日,要在长江黄河放射出异彩。
  今年1月15日,北京奥申委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北京朝阳区一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苏鹏飞。一年前,小鹏飞突然患上了白血病和淋巴癌,12岁的他明白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他的时间也许不多了。那一刻,他提起笔给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是在完成我的心愿,一个身患癌症的少年对21世纪的向往,对申奥成功的祈盼——2008年奥运会开幕时,也许我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我的灵魂也会和我的同学、我的家人一起为奥运会喝彩。”
  今天,加入到北京申奥队伍中的不仅有黄皮肤黑眼睛的龙的传人,还有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惊诧于中国经济奇迹的五洲四海的朋友。3个美国环保非政府组织致信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我们为中国人民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全力支持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完全相信2008年北京能够举办一届绿色奥运会。到了更广泛的国际社会来认识中国对动物与环境保护的承诺,并认识中国人民举办2008年绿色奥运会决心和能力的时候了”。
  瑞典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瓦尔德内尔以他多次来华打球的经历验证说,“我没遇到一个不支持北京申奥的北京人。我亲身感觉到北京人对奥运会的那种渴望。这种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执着追求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如果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我相信北京人会把它办成历史上最好的奥运会,一次全新的、具有东方色彩的奥运会。”
  当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曼妙的天籁在古老的紫禁城上空回响时,当刘易斯、霍利菲尔德这些体坛巨星向北京青年友好问候时,我们知道,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曾经八年期待
  邓小平同志在北京首次申办未果后冷静地说:“我们还是要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正是他的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的雄韬伟略,引领中国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腾飞和民族振兴。
  光阴荏苒,8年弹指一挥间,不懈的奋斗换来了累累硕果。
  8年前,北京只拥有一条环城快速路;如今,第二条、第三条环城快速路——三环路、四环路早已告竣。8年前,人们还在津津乐道北京的立交桥;今天,北京立交桥就像卢沟桥上的狮子,数都数不清。8年前,北京只有2条高速公路;今天,高速公路已增长到7条并连成了网络。8年前,移动电话、家用电脑还是新事物;今天,全市移动电话用户已达266万,家用电脑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北京已成为全国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城市……
  “我几乎每个月都来北京一次,每次都看到北京在发生变化,这样的兴旺景象在当今世界是十分少见的。”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这样说。
  在这8年的时间里,北京市城市建设投资达到3198亿元,年均增长9%,北京城“长大”了近百平方公里。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从12.5平方米提高到16.2平方米;城市的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了,绿化覆盖率从28%提高到43%。
  8年,中国经历了多少风浪,但是又有什么力量能阻挡住东方巨人铿锵有力的前进步伐呢!从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到1998年的特大洪水,无论在险恶的国际环境中还是在大自然的严峻考验面前,中国人的脊梁一刻也没有弯。
  8年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1万亿美元大关,跃升至世界第七位。
  北京市决定,未来5年,将投入900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100公里以上的轨道交通,使全市的轨道交通线路从目前的54公里增加到150公里以上;新建改建道路900公里以上,其中包括100公里的五环路,200公里的六环路。这一切都表明,北京完全有能力举办一届历史上最好的奥运会。
  而今梦圆北京8年前我们的申办口号是“开放的中国盼奥运”;今天我们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新的理念。曾为人类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华文明,也要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常青谱写新的篇章。
  新北京,带上一份从容,我们将开始新的征程。新奥运,怀抱满腔热忱,我们给世界新的惊喜。
  今夜无人入眠,当狂欢随着夜晚褪去,我们迎来2001年7月的一个新的清晨。阳光正一寸寸照亮太平洋西岸的这片广袤土地。曙光里,我们踏着满目绿意而来;晨曦中,我们向着新的目标而去;朝霞启迪我们新的灵感,旭日昭示我们:2008年转瞬即至,当东方巨龙在神州——这方永不落幕的舞台上与来自奥林匹亚诸神共舞时,我们将献上更雄伟的乐章;旭日昭示我们,申奥成功,只是历史在我们脚下划出的新的起跑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前景,又鸣响了发令枪……
(附图片)
  北京申奥形象大使在莫斯科欢庆申奥成功。本报记者王霞光摄 


第4版(申奥专版)
专栏:

欢乐今宵
——北京街头即景
薛原
  世纪坛光华闪耀,亮如白昼。
  天安门万众狂欢,如醉如痴。
  7月13日夜,当记者按捺着激动的心情,想从世纪坛穿过长安街赶回报社时,才发现这条神州第一街,已经成为一条奔腾着欢乐波涛的大河。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是幸福的浪花一朵。
  在木樨地路口,记者车旁的一辆车中伸出一面五环旗。“从哪儿来的?”“奥委会!”“旗子是谁给的?”“萨马兰奇!”
  手中有什么都举起来吧,胸中有什么都喊出来吧。长安街上,人们挥舞着五星红旗、五环旗、T恤衫、甚至还有矿泉水瓶、玩具熊……不管是否相识,总是笑脸相对。击掌、蹦跳,年轻的女孩在欢呼、手拿蒲扇的老人在欢呼。还有人不断地涌上街头,加入这迎接奥林匹克的世纪狂欢。
  路旁的一辆出租车里,后排的乘客急得大喊:“师傅,这表老蹦字儿可受不了啊。”已经冲到欢呼的人群中的出租车司机扭头喊道:“不要钱了,不走了。”
  “北京、北京,奥运、奥运”,马路两边,只要有一个人放声一呼,马上会聚起一片人潮。不知是谁将手里的饮料打开,泼向人群。将喜悦尽情泼洒吧,将自豪尽情泼洒吧。长安街旁的一幢大厦上,垂下一幅巨画,一个打出“V”字的巨手闪闪发光,三环路旁的一幢高楼上,挂起四个巨字:“北京赢了!”这座城市中,现在有1300多万个胜利者。这个国度中,现在有近13亿胜利者!
  欢乐今宵,属于北京,属于中国。
  (神州共庆五千年华夏喜迎圣火举国同欢十三亿人民尽放豪情)


第4版(申奥专版)
专栏: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莫斯科热线

难忘那一刻
本报记者王霞光
  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电影厅里,当“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是北京”的声音传出时,坐在现场的北京奥申委代表团的负责人刘淇、袁伟民、李志坚等立即跳了起来,在场的中国人都跳了起来,大家尽情跳跃,忘情欢呼,相互拥抱,北京申奥成功的这一刻终于到来!
  大厅内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们纷纷走上来握住执委何振梁的手表示祝贺。何振梁这位年逾七旬,为中国体育事业奋斗奔波了半个世纪的老人,此刻无比激动,满含热泪,还是尽量保持着平静的声音感谢国际体育界的朋友。
  一批中国的著名运动员也在电影厅现场。萨马兰奇主席宣布结果的话音刚落,奥运会冠军刘璇激动得哭了起来,女排名将郎平兴奋地说:“这一刻我的感觉就像拿了奥运会冠军一样,特别激动,心情很难形容。感谢各位委员对我们的信任,我觉得北京奥运会一定会办得非常成功。”黄志红的嗓子都喊哑了,她说:“我现在全身都在颤抖,太兴奋了,感觉就像做梦一样。”北京申奥形象大使、著名影星巩俐说:“真的像做梦一样,挺紧张,但我们很有信心,我们中国人、我们北京完全有能力举办奥运会。”她表示愿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出新的奉献。当记者让王治郅讲几句感受时,大郅激动得一时语塞,一个劲地说很高兴,我可以在自己家门口举行的奥运会上打球了。(本报莫斯科7月13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