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申奥专版)
专栏:

为了跨世纪的梦想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纪实
本报记者阎晓明吴坤胜赖仁琼
  北京终于圆了一个跨世纪的梦——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上,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世界选择了北京,选择了中国。为了这个梦想,我们从北京走到蒙特卡洛,从蒙特卡洛走到莫斯科,走了整整8年!横跨了两个世纪!
  1993年,经历了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后,北京代表中国提出了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提出申办奥运会。在走到蒙特卡洛的最后一刻,这个世界大家庭的盛会与我们擦肩而过。1993年9月24日的那个凌晨,给北京、给中国、给奥林匹克运动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回忆。
  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由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1999年4月6日,北京市长刘淇赴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递交了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书,准备了6年的北京代表中国又一次站在了申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跑线上。
  申奥凝聚爱国情
  北京奥申委办事机构设在新侨饭店的B座6层。1999年9月6日,从“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委员会”牌子在这里挂起,这个普通的饭店便开始见证实现这个梦想的不平常的历史过程。这里保存着一封写给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信,落款是写信人的亲笔签名:江泽民。在北京奥申委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的《申办报告》中,有4封亲笔签名的支持信,其中有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有137份亲笔签名的保证书,其中第一类是由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签名的。江泽民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多次表达了支持北京申奥的决心。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充分显示了我们的政治优势,显示了我国政府和人民成功举办奥运会的能力和信心。这是国际奥委会最为欣赏的一条。
  在北京奥申委的两个房间中,摆满了支持北京申奥的赠品,有的来自祖国各地,还有的来自异国他乡,大到万米横幅、小到纸叠的小星星,赠品的主人,年长的已近百岁,年少的刚呀呀学语……负责收藏整理赠品的郭金忠介绍说,仅他收到的横幅有上万件、书法作品上千件,其他的赠品、信件不计其数。他感慨地说,每件赠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石景山离退休干部休养所的几位老同志,跑遍半个北京城,收集到5000多粒玉兰种子,培育成树苗,要把这些亲手培植出的树苗种植在奥运场馆周围,表示对“绿色奥运”的支持。他们说,7年后他们中有的人可能已经看不到奥运会了,但玉兰树能看到,这就够了。
  一位中文名字叫古乐言的德国青年,是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留学生。这位德国青年利用休息日征集外国人支持北京申奥的签名。截至目前,已经征集到来自107个国家的1.3万人签名。他在给北京奥申委的信中说:组织外国人签名,是表示我们外国人对北京申奥的支持,让那些不了解中国的人知道:近年来,北京发展很快,在北京居住的外国人对这里的生活很满意,99%的人认为北京有能力举办奥运会。
  据奥申网统计,2000年8月28日,北京入围申奥5城市的当天晚上,点击申奥网访问的就有36万人次。一家调查公司对北京市民的入户调查显示:94.6%的市民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支持北京申奥成为激荡的爱国热情。
  三千人描绘出“红盒子里的北京蓝皮书”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面临全新的复杂局面。根据申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000年2月国际奥委会修改申办规则,核心的内容就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不再对申办城市实地考察,同时对申办城市的对外宣传和接触委员进行了严格限制。国际奥委会将其表达为“无访问,无礼物”,而新增加的委员中一半以上没有来过北京。如何把一个真实的北京展示在委员面前?出路只有一条,集中我们的智慧,把欣欣向荣的北京融入按规则向国际奥委会呈送的所有报告、陈述、文件的字里行间、文字图表中。其中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就是后来被人们赞誉为“红盒子里的北京蓝皮书”的《申办报告》。
  2000年8月28日上午9时,北京以出色的答卷与巴黎等其它4城市一起,由申请城市进入候选城市行列,顺利通过了资格赛。
  从这一天开始,北京奥申委便调动全部力量投入到《申办报告》的撰写中。申办报告是国际奥委会的一篇“命题作文”,是申办城市递交的最核心的文件。共分18个主题,近200个小专题,几乎囊括了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既是北京承办本届奥运会的标书,是国际奥委会委员投票的重要依据,又是北京市未来8年的发展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中国向世界的一份承诺书。一些重大的主题直接涉及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决策,直接影响到北京未来8年的发展布局,可以说牵动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工程浩繁,政策性极强。
  国际奥委会对《申办报告》要求非常严格,每个主题都要作定性定量的陈述,甚至篇幅和文字都有严格限制。还要译成英、法两种文字,在规定时间内,必须送达瑞士洛桑的国际奥委会总部。
  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只有不到100天时间。北京奥申委抽调各路精兵强将,夜以继日地展开了报告的撰写工作。《申办报告》宏观之处如同一个政府工作报告:经济、文化、法律、外交等;细微之处好似一个具体会议安排,连一些场馆有几个门、门的方向、路程所用时间都必须交代清楚;《申办报告》的撰写过程也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按照要求,报告必须提供2008年北京市饭店的床位和单价,国家的发展规划最长也只有5年,要预测8年后的状况实在称得上是个课题。有的组织对北京在7月举办奥运会的气象状况提出质疑,气象专家立即对北京50年来7月份的气象进行分析,用科学数据进行解答。可以说每个数据、每个结论都是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得出的。
  由于时间紧迫,《申办报告》实行中、英、法文同改同译。从开始撰写到最后付印,20万字的报告,用奥申委官员的话说“颠覆性”的修改,中文本10次,英法文修改3次,局部的修改不计其数。直接参加撰写的达200人之多,不同程度参与的有3000人之多,除了国内的专家,还聘请了外国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几乎动用了法语系全部力量投入翻译。
  在报告撰写过程中,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市长刘淇、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党组书记李志坚等领导亲自参加讨论,奥申委的各级领导直接参与了撰写。报告的撰写人员创造过连续工作32小时的纪录。73岁的吴重远在起草过程中患脑血栓住院,半身不遂的老人躺在病床上仍让儿子打电话提出修改意见。71岁的原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与其他专家负责英法文最后把关,报告定稿后,老人也进了医院。
  投标获得装帧设计的北京理想设计艺术公司和在最后时刻勇敢承接印刷任务的深圳雅昌彩色印刷公司,以自己的才智和夜以继日的劳动,为《申办报告》设计了受到高度赞誉的装帧,而他们都是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申办报告》同样倾注了中国企业界支持申奥的热情。
  2001年1月17日,在国际奥委会规定时间的最后一天,这部以中国传统书函、书匣为外包装,以北京红和北京金为基本色调,英法文对照翻译,重5.6公斤、596页近20万字,被誉为“红盒子里的北京蓝皮书”的《申办报告》,由北京奥申委秘书长王伟亲自送到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负责接收的奥委会官员做了4个字评价:“非常出色”。
  2001年5月15日,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在对北京的评估报告中说“北京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将给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这是对北京的肯定,也是对北京申奥工作的肯定。
  “新北京新奥运”
  曾经有不少媒体记者向北京市市长、北京奥申委主席刘淇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申奥,北京会不会像目前这样发展?刘淇回答:没有申奥北京也会飞速发展,有了申奥进程更快。这应该是对举办奥运会与北京发展二者关系的最贴切的概括。北京提出的“新北京,新奥运”申办理念,既表明了对奥林匹克运动作出贡献的承诺,也表达了要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决心。
  有三千年建城史、八百年建都史的北京,使其拥有了宏伟壮丽的皇宫建筑、瑰丽秀美的园林设施、历经沧桑的庙宇宫观、汗牛充栋的文物典籍,这些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北京体现“人文奥运”理念的优势。为了更加尊重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北京在申奥过程中投入3.3亿元,对众多文物古迹进行抢救性保护。伴着新世纪的脚步,一个个保护古城风貌的方案破土萌芽,倾力展示“现代城市、文化古都”的风采。
  2000年12月31日,由中、日、韩三国青年参加的码放340多万张多米诺骨牌活动,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而码放的场地——3万平方米的颐方园体育健康城,一年前还是对首都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的大型储煤场。这是北京市治理环境的一个缩影。
  1998年底,北京开始了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向污染宣战”行动。仅过两年,市区大气二氧化硫浓度年日均值下降了41%,可吸入颗粒物下降幅度为10年来最低,实现了国务院批复的预期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北京市投入了340亿元资金,数十家工业企业迁出中心城区,数十家污染排放未达标的企业依法停产,数百亿元投资的污染项目被砍掉,100平方公里城市隔离地区10年绿化任务仅用3年完成……
  市民广泛参与,是“绿色奥运”旗帜下北京环境治理中一道景观。去年8月,一项名为“绿色奥运行动计划”正式启动,签署这项计划的是北京市政府和20家民间组织。如今,北京居民的门外时常传来稚气的声音:“阿姨,您家有废电池吗?”这是83万中小学生开展的“绿色天使”活动;使用再生纸名片已经成为北京市委书记、市长及市属的党政部门的环保风景;建设“绿色社区”活动让市民自觉抵制“白色污染”、自觉实行垃圾分类;越来越多的人到郊区义务种植、领养各种纪念林。未来5年,北京环保要实现城区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到100%,污水处理率将达到86%。“绿色奥运”使北京的绿意越来越浓。
  这是一个巧合:奥运会的标志是五环,北京开工不久的城市公路也是五环;这又是一种必然,申办奥运使北京的交通建设全方位提速。
  交通被称为城市的“血脉”。为了申奥,也为了改善城区的交通,北京市政府改革融资和施工体制,使65.3公里的四环路提前两年实现全线贯通,成为一条交通吸引力与承载力超强的“申奥大道”。还有京开高速公路北京段、广安大街等多条交通主干道,都比计划大大提前通车,体现了北京申办奥运的诚心和责任。
  北京市政府最近又有了鼓舞人心的规划:在未来5年,投入900亿元建设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道路和环路快速联络线。新开工建设100公里以上的轨道交通线路,使全市的轨道交通线路总长超过150公里;新建、改建市区道路200公里,新建公路700公里,构筑起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使市区的交通线路更加合理、畅通。
  场馆的建设人们普遍关心。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需要32个场馆,其中13个利用现成的,计划修建11个,专门为举办奥运修建场馆达8个,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对此,北京市的回答令人信服:北京目前每年的竣工面积2300万平方米,5年建设150万平方米,难道还是问题吗?北京的场馆规划主要分布在4个区域:大学区、西部社区、北部旅游风景区和中心区。80%以上的场馆建在被称做“申奥大道”的四环路周围。距现有的奥林匹克中心不远的奥林匹克公园是2008年奥运会赛场中心区,占地1215公顷,其中780公顷是森林绿地,公园建筑包括容纳8万人的体育场,14个比赛场馆,奥运村、记者村、新闻中心以及占地405公顷的国际展览体育中心、中华民族博物馆错落有致地掩映在林荫中。星罗棋布而风格独特的体育场馆,将成为新世纪北京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崭新风景。
  奥运会是人类和平的伟大聚会。7年后,崇尚和平发展的中国人民,一定会赋予“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更深刻的内涵,为中国体育和世界体育、为中国和整个世界留下一笔独特的财富。
(附图片)
  各族青年在中华世纪坛前欢庆北京申奥成功。本报记者陶源明摄
  电台里传来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北京天安门广场数十万群众欢呼雀跃。
  本报记者刘龙摄


第2版(申奥专版)
专栏:

全国各地群众热烈庆祝北京申奥成功
  本报北京7月13日讯北京申奥成功后,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向北京奥申委发去贺信。贺信说,北京申奥成功,将在华夏大地上创造出新的历史。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中国广大工商界人士将更加努力地工作,努力为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贡献力量,为奥林匹克运动在全世界的发展作出贡献。
  本报北京7月13日讯莫斯科传来喜讯,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主办权,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和第十三届残奥会将同时在我国伟大首都举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今天向北京奥申委发去贺电。贺电中说,我们谨代表广大残疾人运动员、代表全国6000万残疾人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本报北京7月13日讯北京申奥成功的喜讯传来,在京的少数民族同胞欢欣鼓舞。7月13日晚10时15分,国家民委举行在京少数民族代表座谈会,庆祝北京申奥成功。代表们认为,北京申奥成功,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表明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赢得了世界瞩目。(魏国栋)
  本报杭州7月13日电记者鲍洪俊、江南报道:在杭州,欢呼声充满了整个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博士生会代表3.6万多名浙大学子,向北京奥申委发出贺电。北京胜出的一刻,守候在浙江省体育局的各界群众一片欢腾。人们紧握着双拳使劲地摇,人们张开了喉咙尽情地叫。
  本报西安7月13日电记者郑少忠报道:天还没有黑,西安市临潼区下和村的30多名村民就聚集在村党支部书记杨云龙家,目不转睛地观看申奥的现场直播。杨云龙激动地说:“北京申奥成功,不仅仅是北京的光荣,也是我们全国人民的光荣,是我们8亿农民的光荣!”
  本报合肥7月13日电记者蔡小伟报道:在我国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获得者许海峰的故乡——安徽省和县,许海峰的母亲徐义英全家,围坐在电视机前。徐义英激动万分地说,申奥成功,说明我们的祖国更强大了。今晚,合肥市各大路口和商场门前,打出了“北京申奥成功”的横幅,大街小巷听到的都是申奥的歌曲。
  本报天津7月13日电今晚,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翔宇学校部分师生汇聚在南开中学翔宇楼礼堂,共同收看申奥的电视实况转播。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说:“我们的老校长张伯苓先生,早在1907年,就建议中国加紧准备,争取早日参与奥运会。今天,北京申奥成功,终于圆了张伯苓先生以及全体南开人的百年之梦。”  (陈杰丁峰)
本报武汉7月13日电记者罗盘报道:在武汉,聚集在湖北网球馆收看申奥结果的运动员们欢呼起来。奥运冠军肖海亮激动地说:“结果虽然是在意料之中,但还是让我们狂喜。能在祖国参加奥运会是所有运动员的梦想。”奥运羽毛球冠军高崚给在武汉的父亲打电话时,兴奋地说,她要以刻苦的训练、优异的成绩争取2008年奥运会的入场券。
  本报长沙7月13日电记者吴兴华报道:在长沙,彩色的礼花腾空而起,把古城映照得五彩斑斓。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说,申奥成功是我国的光荣和骄傲!是我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本报兰州7月13日电记者李战吉报道:北京申奥成功,在兰州引起强烈反响。兰州市副市长杨在溪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说,申奥成功,为我们的绿化、生态建设增添了动力,我们要用更浓郁的绿色为奥运增添光彩。
  本报太原7月13日电记者安洋报道:顷刻间礼花齐放,顷刻间鞭炮齐鸣,顷刻间欢声笑语,太原市所有的市民今晚与北京同享骄傲,与祖国共享喜悦。在工人文化宫广场,3000多名欢乐的工人畅饮欢乐酒。5公里的汾河公园里,彩灯齐放,2万多太原市民汇集在汾河两岸,民间音乐会、民间舞会、民间歌会高潮迭起。
  本报拉萨7月13日电记者王建新报道: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通过电视直播传到万里高原。家住八廓街的扎西说:“西藏各族人民的心和北京人民的心一齐跳动。我们祝愿北京将2008年奥运会办成奥林匹克历史上最好的奥运会。”
  本报银川7月13日电记者郑有义报道:北京申奥成功的喜讯传来,塞上古城银川市鞭炮齐鸣。记者驱车在银川的街道上,看到街边的小店铺旁人们热烈地议论着刚刚结束的莫斯科表决场面。银川市中心光明广场,人山人海,一束束礼花不时从广场、各小区升起,把夜空点缀得绚丽多彩。一名出租车司机高兴地对记者说:“中国还是有地位,真高兴!”(附图片)
  得知北京申奥成功后,高校学子在中华世纪坛前展开一面国旗。
  本报记者李舸摄


第2版(申奥专版)
专栏:

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
 对国际奥委会决定表示感谢
  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今晚就北京申奥成功发表谈话,对国际奥委会的决定表示感谢,并感谢各国友好人士对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支持。
  章启月说:“7月13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决定由北京举办2008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我们对国际奥委会上述决定表示感谢。同时,我们也感谢各国友好人士对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支持。”
  章启月说:“北京是世界上人口大国的首都,既是一座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也是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北京一定会把2008年奥运会办成一届出色的奥运会,为奥林匹克历史增添崭新的篇章。”


第2版(申奥专版)
专栏:

祝贺北京申办奥运成功
 国家邮政局发行纪念邮票
  本报北京7月13日讯记者冉永平报道:得知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国家邮政局局长刘立清当即向新闻界宣布:7月14日特别发行《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纪念》邮票。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纪念》邮票全套1枚,面值80分,采取特殊的发行编号——“特2”。这套邮票主票图案为北京申奥标志,附票图案为雍容华贵的牡丹花。整版邮票共12枚,上下各6枚,中间饰以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天坛祈年殿和运动员的身影,体现了“新北京,新奥运”的完美结合。
  香港邮政、澳门邮政也决定同时发行相同题材、相同版式、相同主体图案的纪念邮票,并在北京申奥成功的同时举行首发式。3家邮政还将三方发行的邮票连印在一起,发行三连版张。这在邮票发行史上是一次创举,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喜悦心情,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