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1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新型人造心脏问世
  本报驻美国记者王如君
  7月2日,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大学附属的犹太医院手术室一片紧张,两名医生经过7个小时的努力,成功地将一颗新型人造心脏移植到一位严重心衰患者的体内。3日,患者苏醒过来,反应良好,开始“舒服地休息”。但4日,患者状况恶化,出现肾衰竭、糖尿病和心脏病发作等病症。尽管如此,美媒体称,这是近20年来人造心脏发展取得的第一个“革命性”的“重大进步”。
  这一新型的人造心脏被命名为“阿比奥科”(AbioCor),由马萨诸塞州的阿比奥莫德公司发明。它的体积如柚子般大小,重约1公斤,由钛金属和塑料制成。其完整的工作循环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静脉血由体静脉经右心房进入右腔室,由微型泵把静脉血输送到肺部;然后,在肺部吸收氧气后的动脉血由肺静脉经左心房进入左边的腔室,由泵输送到主动脉。最革命性的变化是:“心脏”可全部植入体内,没有通过皮肤的任何外接导线或是管子。“心脏”由电子控制,根据人体需要来调节心跳速度。电源由可以穿在患者身上的小型电池盒供给,电流则通过人体源源不断地向“心脏”传送。“心脏”自带一个BP机般大小的“内部电池”,可以自动工作30分钟,足以让患者脱下体外电池洗个澡。
  这是美国医生将阿比奥科植入人体内取代坏死心脏的第一例。今年2月,阿比奥曼德公司得到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先对5名垂危病人进行试验,如果取得成功,再进行10次试验手术。2日接受人工心脏移植的病人50多岁,8年前做过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在接受人工心脏移植手术之前,其他医院拒绝了他的心脏移植要求。在手术后一天,病人病情稳定,但从第二天开始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医生认为,病人出现的病症与心脏手术没有直接联系,因为在手术之前,医生已经预见病人很可能会在一个月内死亡。医生们希望安装人造心脏后,延长患者生命30天。
  这一成功的手术受到了美国医学界的高度评价。美国心脏学会主席戴维·法克森指出,此次成功标志着人造心脏的研究实验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同时指出,这只是试验性的装置,“长期性的成功”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也有专家对这一人工心脏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完全用仪器代替心脏没有必要,科学家应该将重点放在研究能帮助患病的心脏恢复功能的仪器上。另外,这一装置的缺点是体积过大,几乎无法安装到女性病人的体内,而且它可能只对1%的心脏病患者有效。
  美国人造心脏植入人体的手术约有20年的历史。1982年,西雅图的一位心衰患者第一次接受了人造心脏移植,存活了112天。此后,印地安那州的一位患者在接受人造心脏移植后存活了620天,于1986年死亡,创下了手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纪录。但他们安装的名为“杰维克—7”的人造心脏极其复杂,不仅体内植入装置,而且需有导线、管子与体外笨重的设备相连,患者也只能囚在床上。
  据报道,美国去年有4231名患者登记等待心脏器官移植,结果只有2197人幸运地接受了异体移植。专家认为,美国每年有70万人因心脏衰竭而死亡,其中12.5万人可以成为接受人工心脏的候选人。如果阿比奥科成功率提高,患者存活时间延长,成千上万心衰患者“换心”再生的梦想将会变为现实。(本报华盛顿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前,葡萄牙中部地区的马弗拉市政府为该市17个区的60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举办一年一度“和朋友一起散步”的郊游联欢活动。活动结束时,每位老人得到一块纪念瓷砖画,女士则得到一朵芬芳的玫瑰花。葡萄牙老年人很多,老龄化已成为该国较为突出的社会现象。如何让老年人晚年生活愉快、避免孤单寂寞,已成为葡萄牙各界关注的一个课题。图为老人们翩翩起舞,共度美好时光。新华社记者谢鹏摄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欧合作开发“双星计划”
  本报巴黎电记者顾玉清报道: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欧空局7月6日在这里签署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协议,正式实施中欧共同合作开发的空间科学项目——“双星计划”,中国卫星将首次安装欧洲试验设备。
  该协议是国际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重大合作项目,也是自中国与欧空局在20年前首次同意交换科学数据后携手合作的一个里程碑。双星计划将追随欧空局的“群星”项目,研究日地环境的影响。参与“群星”项目的11个欧洲国家中有6个参加了双星计划,并同意提供设备。这一合作的研究成果将对近地空间的认识带来重大变革,将使中欧双方在科学实验方面共同受益。“群星”项目科学家艾斯库贝说,我们希望通过“群星”与“双星”的共同测量,探测磁暴高能粒子的产生,这些高能粒子到达地球空间可造成断电、卫星损害以及通信中断等。
  为实施这一合作计划,欧空局将出资800万欧元,用于欧洲所提供设备的生产、组装以及科学运营的协调等。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加共体首脑举行会议
  本报驻委内瑞拉记者刘宏
  7月6日晚,第二十二届加勒比共同体(简称“加共体”)首脑会议在巴哈马首都拿骚闭幕。历时3天的会议着重讨论了加速共同市场建设、地区内的政治和社会形势、共同体的外交行动和领土争端等问题。
  与会的加共体首脑在会议的最后一天通过了建立加勒比共同市场的决议。根据该项决议,建成后的共同市场将允许人员、资金和财产在共同市场内的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东道国巴哈马由于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比其它成员国高,所以不参加共同市场的计划,但依然是加共体成员国。对于本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来说,由于担心引起大规模的移民,人员的自由流动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考虑到这一因素,未来共同市场人员流动的范围初步局限于在职人员、大学毕业生、艺术家、乐手、运动员和记者。
  早在1992年加共体各成员国就通过了在加勒比地区建立共同市场的决定,但直到今天这一目标仍未实现,主要原因是各国未能在技术层面达成统一意见。巴巴多斯总理阿瑟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共同市场的启动已经晚了8年,现在有必要尽快行动起来,建立起有关共同市场的各种机制。阿瑟还表示,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顿愿成为新的共同市场机构的所在地。
  各国首脑对海地国内的政治与社会动乱表示特别关注,一致认为海地目前还不具备成为加共体正式成员国的必要条件。但首脑会议请求国际社会“毫不延迟”地向海地提供已中断了的财政援助,以减轻海地人民的痛苦。
  首脑会议对本地区艾滋病的泛滥表示“严重担忧”,加勒比已成为继非洲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艾滋病患者比例最高的地区。为此首脑会议保证将制定一个同艾滋病作斗争的五年计划。
  会议期间,多米尼加和墨西哥两国都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了会议,为今年9月竞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而争取选票。墨西哥总统福克斯在首脑会议的最后一天还亲临巴哈马首都拿骚,以争取更多国家的支持。在投票问题上首脑会议最后决定不作统一规定,成员国可自行决定投票支持哪个国家。
  与会各国首脑一致支持加共体成员国圭亚那在与委内瑞拉领土争端问题上的立场。在阿韦斯岛的归属问题上,首脑会议拒绝了委内瑞拉政府对该岛拥有主权的声明,因为担心委内瑞拉扩大专属经济区会影响加共体有关国家的12海里主权。
  加勒比共同体成立于1973年8月1日,其宗旨是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目前由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巴多斯、巴哈马、伯利兹、多米尼克、格林纳达、圭亚那、海地(临时成员国)、牙买加、蒙特塞拉特、圣卢西亚、圣基茨和尼维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15国组成,多米尼加为观察员。
  (本报加拉加斯7月7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关注非洲

  内蒙古重视“走进非洲”
本报记者黄泽全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10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之后,内蒙古自治区加大了与非洲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力度,取得了可喜成果。
  去年11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召开了非洲经济与市场情况介绍会;今年3月27日至4月7日,自治区政府主席乌云其木格应邀率考察团访问了南非、马达加斯加等国;今年6月7日至24日,自治区经贸委组织的赴非洲经贸洽谈代表团先后到南非、尼日利亚、埃及进行商务考察和项目洽谈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全区有关部门和企业从新的高度认识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鼓励和支持自治区企业积极开发非洲市场,在非洲地区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业务。
  早在1996年,内蒙古自治区鹿王集团就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在全区企业中率先到马达加斯加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带料加工业务,经过几年的奋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0年加工出口贸易额达到3000万美元。鹿王集团的成功实践,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国务委员吴仪访问非洲时曾经先后视察鹿王集团马达加斯加加工厂,对鹿王集团发展境外企业的思路和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在出访马达加斯加期间,曾经专门听取鹿王集团在马达加斯加办厂的情况汇报,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十分巧合的是,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乌云其木格率团访问马达加斯加期间,香港一家企业慕名到鹿王集团加工厂,签订了2001年加工100万件羊绒制品的订单。内蒙古自治区鹿王集团的成功实践,极大地增强了全区企业同非洲国家通过合资、独资等多种形式开展带料加工贸易业务、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的信心和决心。
  通过对非洲国家的经济和市场考察,内蒙古自治区深切体会到,面对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实际,全区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在新的世纪需要实现新的突破和提高。目前,全区除进一步积极探索利用外资的有效形式和方法外,还特别注意宣传和推广鹿王集团的成功经验,鼓励全区大中型企业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尤其是到非洲开展加工贸易,将“请进来”与“走出去”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目标。
  通过考察,内蒙古自治区访非团组体验到非洲国家经济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巨大,从而开阔了视野,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拓宽了友好合作的领域。深刻感受到大力开拓非洲市场,努力增进同非洲国家间的经贸友好合作,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无论是当前还是长远,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需要的。
  南非共和国的经济实力在非洲地区乃至整个发展中国家中都是屈指可数的,电力、通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当先进,投资环境较好。在南非期间,内蒙古赴非洲经贸团组详细考察了当地市场,同当地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会谈,就电力合作、稀土应用、木材加工以及进出口贸易等进行了细致的洽谈,并对双方合作达成了初步方案。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之一。在尼日利亚期间,双方就工业经济、商业、贸易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了交流,并就具体合作项目深入交换了意见。埃及历史悠久,文化古老,纺织、食品等传统工业市场看好。在埃及期间,双方就纺织业、农畜产品加工以及稀土在埃及的应用领域进行了友好、富于建设性的会谈,为双方进行真诚互利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内蒙古赴非洲经贸团组在非洲访问期间,由于与当地政府、企业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和交流,既广交了朋友,也宣传了内蒙古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介绍了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情况,扩大了内蒙古的影响,提高了自治区的知名度,促进了内蒙古自治区与南非、尼日利亚、埃及、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国家间的了解、友谊与合作交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