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2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大地·评论)
专栏:佳作推荐

  以史为鉴
  ——读长篇历史小说《林则徐》
  吴秉杰
  反腐败小说的流行,与电视上“清官”剧的深受观众欢迎一样,反映了当前的一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要求。这中间自然也有一些局限与盲点。对于创作者来说,就有一种全面把握和开掘的深化的要求。蔡敦祺创作的三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林则徐》因为从大量的历史材料出发,结撰起林则徐的生平历程,又以章回体的故事化的方式生动地呈现出来,让人看到了一个在十九世纪中期意图力挽狂澜的又有着自己的思想和动机的活生生的人,倒是从根本上消除了那种由主观和片面产生的局限与盲点。
  现在,大概已经不需要为林则徐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员还是民族英雄,进行那些繁琐无益的争论了。林则徐无疑是满清政府的一位忠臣与良吏。他替皇上“牧民”,是一位清官,在江苏、浙江等地都赢得了“林青天”的美誉。他一生备受挫折,曾被流徙至新疆;却也备极荣耀,曾两次被封为钦差大臣,深得道光、咸丰的信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一生的写照。“雷霆雨露总君恩”,又反映了他与封建皇朝的关系。“官为民仆”,则是他人格的信条。《林则徐》这部作品描写了一位我们“熟悉的陌生人”。由于主人公在鸦片战争中的突出表现,它可以说是一部反侵略的小说;本书“献给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国际禁毒日”,由于作者把烟毒对于当时国计民生的危害放在首位,并贯串作品始终,而虎门销烟则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销烟活动,因而它间接地又成了一部禁毒小说;另外,林则徐的生平事迹皆凿凿有据,则又使它接近于一部传记体的创作。但我还愿意把它看成是一部反腐败的小说。
  “落后就要挨打”,但腐败同样地也要挨打。历史上具有先进生产力和较高文明程度的民族国家被落后民族灭亡的例子,中外皆有,腐败是其内在的根源。林则徐出仕四十年,为官十四省,每到一处他都首先是整顿吏治,关心民生疾苦,平反冤狱,兴修水利,深知民富才能国强,善用民心,才能反抗侵略;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败与束缚,仍是无力回天,最终成为一位悲剧英雄。小说中的另一位人物道光皇帝也同样地耐人寻味。他上台之初亦想清除积弊,励精图治,做一位“明君”,被认为是清有史以来最“吝惜”的一位皇帝,除了龙袍,内衣裤都常让宫女织补后穿旧的。对于封疆大吏在赈灾、断狱方面的失察、失职也常给予处分,官员革职起用、能上能下似乎还超过了现代;却由于封建体制的原因,仍不免走向昏庸和腐败。林则徐宦海沉浮的命运和他禁烟抗英反遭谪戍的遭遇,衬出了满清皇朝“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没落,于是,它对于腐败的揭露,便有了更深一层的历史意义。
  历史进步精神,总是体现在历史的先进人物身上。林则徐并不是一个主张闭关锁国的人,他在禁烟的同时,仍主张开展正常贸易。他不仅是清皇朝的忠臣良吏,关心国计民生,先后提出了在北直隶种植水稻的《北直水利书》,提出了兴修水利,改革漕政,让黄河由故道入海等,甚至在被贬谪伊犁后还行程三万里,考察了西北边疆垦荒事宜,“林公渠”与“左公柳”同样地名垂青史。他还是近代史上第一个睁开了眼看世界的中国人。面对中国的落后的状况,悉心留意西洋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主持译西夷《炮书》、《各国律例》,撰成《海国纪闻》,又补充编译成《四洲志》、《海国图志》等等。“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曾被认为是改良主义的口号,也真实地反映了我国近代史上的现代化课题,至今仍有着借鉴的意义。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林则徐这一名字镶嵌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他是十九世纪中叶先进的中国人的代表。了解这样一位历史人物也就是了解了一段历史,了解一种历史精神和历史要求。这正是读长篇历史小说《林则徐》最大的思想艺术收获。


第4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艺信息

《日出东方》长篇小说与电视剧文学本在京研讨
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人民文学出版社、浙江省作家协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日出东方》长篇小说首发式暨电视剧文学本研讨会于五月十五日在北京召开。
《日出东方》以其磅礴的气势,翔实的史实,真实、准确、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程,有力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真理。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作家黄亚洲的《日出东方》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依托,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的潜心研究和艺术重构,生动地再现了二十世纪早期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由诞生到发展的曲折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作家把握历史主脉的科学立场,审度历史内在规律的敏锐眼光以及驾驭历史的高超腕力,也使得这部作品具有某种史诗的品质。
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中国作家协会、中央党史研究室协拍的同名电视剧将于近期与全国观众见面。(浙文)


第4版(大地·评论)
专栏:创作手记

  愿农民认下我这弟兄
  孙春平
  我近期写了《叹息医巫闾》等一系列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写了大山里一些普通农民一生的命运。我要说的,也只能仍是关于农民的话题了。
  我从出生起,就是城里人,先是铁路职工子弟,后是铁路工人一员,再后来领了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可滥竽充数为知识分子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我仍可站在“老大哥”的行列。但许多与我相熟的人,都知我身上有不少农民式的生活习惯,比如我爱吃农家饭菜,凡是能生吃的菜蔬,我都洗一洗就蘸上农家酱咔嚓咔嚓嚼得喷香;比如我爱侍弄园圃,浇水施肥而绝没有刘备式的韬光养晦,只是苦于城市里地皮太贵,我享受不起有一块自己小园田的奢侈。我不爱洗手洗脸上床睡觉蹬袜就钻被窝,妻子讥我是农民,我则要忿而反击,我有毛病不假,但把毛病和农民扯到一起则没道理,彻头彻尾彻里彻外城市人的偏见!其实乡下人爱整洁讲卫生的不在少数,倒是很时髦很无奈也很无耻的一些现代疾病反倒是因城里人的恶劣生活方式而蔓延开来的,比如城市街头到处可见的广告上写的那些淋病梅毒什么的。城里人往上追溯三代,有几个不跟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瞧不起自己祖宗的人算什么本事?
  我的祖辈都是正儿八经的农民,我的父母都是从农家院门里走出来的,少年时代的我寒暑假基本都是在奶奶姥姥家度过。初中毕业后,我下乡插队三年,生活很苦,高粱米粥玉米面大饼子能吃饱已很满足,但我在乡下没呆够,因为乡村里有着城市人群中极缺少的淳朴、厚道与真诚。前几年,我在一个县里挂职深入生活,跟许多大山里的农民交了朋友。几乎每个山村里都有那么几个曾在外面见过一些世面的人,他们做梦都想走出大山,却最终还是回到了大山里,归去来兮的原因很多,有文化的,有传统观念的,当然也有个人性格因素的,一言难尽,只有叹息。
  也许值得透露一点的是,我有一个叔叔曾在我家读过书,回到乡下后又到外地当过盲流,前几年还到城里打过工。我把主人公称舅舅,“娘亲舅大”;我为两个表弟深切叹息,“最亲莫过姑舅亲,断了骨头连着筋”,这里的象征意义,盼我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能领会。
  我写这些小说时曾流过眼泪,用心血写出的东西未必都优秀,却一定会真诚。但愿有农民读者看过这些东西,能从心里默认下我这个不成器的弟兄,我就很心满意足了。


第4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艺观察

  实施精品战略推动电影繁荣
  ——电影“九五五○工程”评析
  王庚年
  1996年3月,新中国电影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全国电影工作会议”在春意盎然的江南名城长沙召开,史称“长沙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关怀下召开的。出席会议的中央领导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要实施繁荣电影的阶段性目标“九五五○工程”,即在“九五”期间,每年推出十部优秀影片,五年共五十部。
  五年过去了,广大电影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以“长沙会议”为起点,以新中国五十周年献礼片展映和迎接新世纪为标志,较好地完成了中央部署的“九五五○工程”的阶段性目标,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三次创作高潮。
  主旋律唱得响亮
  过去五年的创作中,电影工作者在银幕上高奏时代的主旋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成为影片最醒目的主题。
  新中国电影已经实现了三次高潮。前两次主要是历史题材唱主角,1959年前后的第一次高潮的创作一是据名著改编,二是革命战争题材;1989年前后的第二次高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成为最亮丽的银幕风景。近五年的创作特点有所变化,一方面革命历史题材和战争题材,仍占据重要地位。《长征》、《大转折》、《大进军——席卷大西南》、《国歌》、《大战宁沪杭》等影片,继续以其特有的魅力和震撼力吸引和鼓舞着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另一方面,现实生活,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实践正在成为银幕的主角。影片创作整体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横空出世》、《冲天飞豹》反映了国防科技领域的成就和官兵的英雄主义精神;《世纪之梦》、《彩练当空舞》显示了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气魄和努力;《女帅男兵》、《赛龙夺锦》等影片又生动描绘了社会的巨大发展和人们丰富的精神生活;《良心》、《非常爱情》、《灯塔世家》、《我的父亲母亲》揭示了生活中的真善美;《喜莲》、《月圆今宵》、《一棵树》塑造了时代新人的美好形象。《生死抉择》引起的巨大轰动,更是对电影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肩负起社会责任而取得成功的最佳证明。
  多样化认真提倡
  电影是一种大众艺术,多样化也应是电影的一个本质属性。它不仅要给人以教益,也要给人以欢乐。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原则的指导下,过去五年的创作中,喜剧影片明显增多,贺岁影片成为时尚,类型影片开始形成,动画长片跻身影院,高科技手段开始运用。
  喜剧是广大观众十分喜爱的片种,这五年中得到了突出的扶持和鼓励。从1996年的《夫唱妻和》、1997年的《惹事生非》到后两年的《男妇女主任》、《明天我爱你》、《幸福时光》等影片,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质量明显提高。
  贺岁影片是向境外学来的一种称谓,原本只是一种档期影片,拿来之后演变成独具文化特色的轻喜剧片种。从《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到后来的《防守反击》、《大惊小怪》等,别具一格的形式和手法令观众耳目一新。
  这五年中我们的电影观念有了明显改变,懂得了尊重市场、尊重观众,类型片的意识逐步明晰,创作手法的变化丰富了银幕。冯小宁的战争三部曲《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张建亚的《紧急迫降》应是成功的作品。
  电影形式的创新与变化突出的一个因素是高科技手段的运用。1999年生产的影片《横空出世》、《冲天飞豹》、《紧急迫降》等大量使用电脑画面,既强调了视觉冲击和观赏愉悦,又丰富了电影语言,确立了一种新的电影风格。这也是第三次电影高潮明显进步于前两次高潮的特点之一。
  美术长片《宝莲灯》艺术和制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获得三千多万的票房佳绩;科教片《种子正传》、《宇宙与人》在国际电影节屡获大奖。这些都大大丰富了我国的电影画廊。
  抓精品提升质量
  “长沙会议”提出“精品战略”,要求电影工作者以精品生产带动全面繁荣,全面提高国产影片的质量。应该说经过五年的努力,国产影片整体质量有明显提高,一批优秀影片初步显现出“大片”品格。《大转折》、《红河谷》、《鸦片战争》、《大进军——席卷大西南》、《长征》、《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横空出世》、《郑成功》无论其思想艺术水平还是技术制作水平都不逊色于许多所谓进口“大片”。
  出精品上档次不仅只是追求高投入大制作,更主要是思想的深刻和艺术的精湛。五年中电影艺术家对此进行了认真刻苦的探索和实践,留下了一批新颖独特的艺术佳作。《安居》、《黑眼睛》视角独特、手法新颖,揭示了新型的人际关系;《喜莲》、《一棵树》、《良心》、《军嫂》、《冰与火》、《真心》以真实的故事为基础,揭示了先进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非常爱情》、《冰与火》、《那山那人那狗》手法平实而流畅,人物从简单的目的出发,逐渐升华,完成了一个崇高的命题,从更高层次上揭示生命的意义;《相伴永远》、《故园秋色》一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观念,细致入微地展示了领袖人物丰富感人的内心世界。这些作品和那些成功的巨片一起,永远在新中国电影的星河中发光。
  讲规律塑造形象
  一部影片最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则是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
  五年中,电影艺术家们潜心创作,不仅留下精彩的电影作品,而且为新中国银幕画廊中增添了新的人物形象。《大转折》中的刘伯承、邓小平的形象,不仅是智和勇的化身,而且凝结了无产阶级革命家之间感人至深的同志情、战友情、兄弟情。《喜莲》中的喜莲是新时代农村妇女的典型代表。《一棵树》女主人公向沙漠宣战百折不挠,她的身上折射出中华民族坚强的性格。《黑眼睛》中的丁丽华是个盲人,但她追求人格平等的不屈努力会令所有人为之敬佩。《月圆今宵》主人公凌宇是个有理想、有才华的大学生,她的出现代表着中国城市社区未来管理者的水平和形象。
  聚人才鹏鹤争翔
  “长沙会议”后,我们用精品生产这个目标、这个方向、这面旗帜,团结、凝聚了大批人才。这五年中,可以说凡优秀的电影人才都活跃在电影创作生产的第一线。这支队伍四世同堂,年龄从八十上下到二十出头,真正称得上是阵容强大、风格多样。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大批优秀人才,电影创作才得以健康发展,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才得以落实。其突出特点有六。
  第一,精品是方向。电影要繁荣不是简单的数量的叠加,而是精品的增多。电影若简单地为了宣传、为了票房都有可能名噪一时,但要传之久远,必须具有文化内涵、艺术品格。坚持精品的方向,电影的创作者才能称得上具有匠心而不会沦为匠人。
  第二,繁荣是中心。为了繁荣,管理部门要依照法律、依照规律科学管理,创造出作品、出人才的良好环境;为了繁荣,制片部门应该坚持主业、全面发展,要打好“电影牌”;为了繁荣,电影发行放映部门应该转变观念,主动改革。要以放映电影为主业,在竞争中形成规模的放映集团。
  第三,导向是前提。电影就其属性而言,首先是艺术、是精神产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讲导向,讲社会效益是其本质规定性的一个方面。“电影给人以视听享受,更重要的是作用于人的心灵,对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影响。”
  第四,剧本是基础。“抓好一剧之本”,是过去五年不断推出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一条成功经验。1997年,当时的广播电影电视部成立了电影剧本规划中心。剧本中心的成立,特别是夏衍电影文学奖的设立,实际上已成为一面旗帜,标志着对电影文学的重视。
  第五,人才是保证。电影事业的繁荣发展需要一支优秀的队伍。中央领导同志也特别强调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出“四个一批”:一批艺德高尚、技艺精湛的电影艺术家和技术专家;一批懂市场、善经营的厂长、经理;一批思想敏锐、持论公正的电影理论家和评论家;一批懂艺术、善管理的领导者。我们要用明确的目标,真诚的态度,宽广的胸怀去团结人才,给他们以充分的发展空间、成长空间。
  第六,观念是关键。改革最难、最关键的是观念的转变。转变观念的原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管理上需要、创作上需要、经营上也需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繁荣是目的,管理是手段,不能为管理而管理。作品即人品。所谓“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这是创作者的观念问题;这些年电影遇到了困难,一定程度是电视冲击造成的。习惯上我们把电视只看成对手,所以愈加困难。国外电影界把电视当成合作伙伴,看成电影多了一个市场,优势互补,电影电视都发展了。这是经营者的观念问题。
  “九五五○工程”完成了,适逢新世纪、新千年、新的五年计划的开始,做点总结、回顾,温故知新,以史为镜,以鉴未来。


第4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艺信息

“文学原理教学研讨会”在北大召开
五月十八日至十九日,高校“文学原理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二十多所综合性大学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为了推动文学原理教材的建设,提高文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会议围绕着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为新世纪高校文学基本理论研究开创了良好的局面。(燕园)


第4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艺点评

  高度重视文艺理论的引导作用
仲言
  当前,我国文艺创作繁荣、理论进步、队伍壮大、事业发展,总的形势很好。但是文艺理论领域确实存在着某些混乱现象。有的公开否定文艺的认识、教育和审美功能,似乎艺术不再承载任何的表现形象、表达思想、传达美感、陶冶性情的重任,而仅有狭隘的个人宣泄功能;有的着意消解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主张在文艺创作中要“告别革命”、“躲避崇高”,回避主流意识形态;有的刻意标榜自己的“不合作”,追求“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宣称这是“现代知识分子的必备素质”;有的公然否定革命文艺传统,贬低甚至讥讽鲁迅、郭沫若、茅盾等革命文学巨匠,进而提出要“清算‘文革’前十七年文学”,要给二十世纪文艺写“悼词”;煞有介事地把艺术家分成“体制内”的和“体制外”的,实则是贬斥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正确反映现实生活,讴歌时代精神主旋律的文学艺术家,而对于那些玩世不恭、调侃人生,暴露阴私和淫欲、“用皮肤写作”,甚至刻意展示自虐、恶心、极端、残暴和畸变心态的所谓行为艺术却冠以文艺新生代和“史无前例的人类新精神”的光环而大加赞赏。这些杂音扰乱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侵蚀着文艺的健康肌体,损害了文艺界的团结。业内有识之士对此深切忧虑,也引起了社会普遍的不满。
  这里,既有艺术见解上的偏差,也有文艺思想倾向的不健康;既有市俗物欲的诱因,也有别有用心的推波助澜,当然也有纯属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的噱头。产生这些问题有着极为复杂的社会背景,但文艺理论自身的混乱,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廓清思想迷雾,澄清理论是非,必须高度重视文艺理论建设。文艺理论是研究者运用一定的观点和方法,在深入考察文艺活动与现象的基础上,对人们在文艺创作、文艺鉴赏以及文艺批评过程中所获得经验进行的概括和总结。其中既有关于文艺性质、特点和规律的归纳与判断,也有关于各种具体文艺现象的分析与把握,因而对文艺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对于文艺创作、鉴赏、评论以及文艺史研究的影响是积极健康的,而落后的、错误的、旨趣不高的理论对于创作者和鉴赏者的影响则是消极有害的,有时甚至会引起思想上的混乱、创作上的偏差和审美上的误导。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高度重视文艺理论问题,偏离了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文艺工作就会走弯路,就要出大问题。
  高度重视文艺理论建设,充分发挥理论的正确引导作用,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头脑,用党的文艺方针指导文艺实践,用正确的文艺思想和坚实的文化成果占领社会主义文艺阵地。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学习和研究,加强文艺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是解决文艺领域存在突出问题的当务之急。这些年,人们不重视文艺的基本理论,甚至把学习理论与文艺概念化画等号,这是十分错误的。如果我们在有关文艺与政治、文艺与道德、文艺与生活以及文艺社会功能这样一些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上,都糊里糊涂,那么在文艺创作方面就不可能清醒。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而不是停留于一般号召上认真搞好理论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广大文艺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素养,才能真正把党的方针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化为艺术家自觉的创作行动,让社会主义文艺在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出更大作用。
  加强文艺理论建设,要紧密联系实际,推动理论创新。要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文艺理论的宝藏,积极借鉴外国文艺理论的良规,并结合社会主义文艺新的实践加以革新创造,建立一套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充满生机活力的文艺理论体系,帮助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创作思想,为文艺的创造和鉴赏提供基本遵循。要深入研究文艺的实践活动,对各种缤纷复杂的文艺现象作出客观、准确的理性分析和判断,及时回答现实提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帮助人们解疑释惑,增强理论的吸引力、说服力,在与时俱进中保持理论的生机和活力。要积极开展文艺评论,热情推荐优秀作品,积极引导文艺思潮,对于各种错误的文艺观点和不健康的作品进行旗帜鲜明、健康有力的批评,不给错误的思潮提供传播的渠道,不给有害的东西留下生存的空间。在我们的文艺领域,决不能允许背离“二为”方向、鄙薄革命文艺传统、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推崇腐朽文艺思潮的错误倾向的滋长与蔓延;决不能听任那种把胡说八道当作见解新颖、把狂言呓语视为别出心裁、把贫嘴看成幽默、把肉麻视为有趣的荒唐现象的畅行与泛滥。要大力开展文艺普及工作,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让各种错误的不健康的东西失去市场。广大文艺理论工作者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事业心,珍视自己的神圣职责,珍视面向公众发言的权利,不为名诱、不为色迷、不为利惑,始终把立志献身的崇高理想和悉心维护真善美的责任结合起来,用自己出色的理论建树,有力地促进文艺界积极健康向上良好氛围的形成和发展,推动文艺创作的繁荣和鉴赏水平的提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更大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