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1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贯彻以德治国重要思想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
——“以德治国与少先队德育工作研讨会”发言摘要
  编者按: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当前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解决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5月12日,共青团中央少年部、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和本报教科文部共同组织专家、学者和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者就如何贯彻以德治国重要思想、探索少先队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研讨。现将这次研讨会的发言摘编如下。
以德治国要从少年儿童抓起
  赵勇: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离不开对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处在基础地位。特别是少年儿童时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正处于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他们一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当代少年儿童生长在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时代,他们的成长环境明显改善,家庭结构、营养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使得他们生理、心理的成熟期前移,必然要求道德的养成期也往前提。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必须从小奠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必须从小熏陶;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孝敬父母、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必须从小培养。我们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不失时机地对少年儿童进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启蒙,引导他们确立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使他们从小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好思想好品德。
  道德需要继承,每一代人都从少年阶段开始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优良道德传统的责任;道德还需要发展,每一代人都在不断的道德实践中根据时代的要求把道德推向前进。少年儿童群体在道德发展的过程中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以德治国必须从少年儿童抓起。
  王建国: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当前落实以德治国思想的重要任务。学校教育要始终把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坚持不懈、由浅入深地向广大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少年儿童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努力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少年儿童思想道德体系
  赵勇:贯彻以德治国重要思想,少先队应努力构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体系相衔接的、具有鲜明少年儿童特色的思想道德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包括道德规范、道德实践和道德榜样,其中要体现我国优秀道德传统精华、世界先进文化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道德的要求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方向。
  这个体系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以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为核心,以形成对自然界的正确认识、学会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为基础,以爱护生态环境为外在标志,构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培养平等友爱、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观念为核心,以学习正确认识他人、与他人平等友好相处的基本规范为基础,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尊重他人、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的行为习惯为外在标志,构建人与人的关系;以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观念为核心,以形成对集体、团体、民族、国家的正确认识以及学会在社会生活中生存与发展为基础,以养成热爱集体、爱护公物、遵纪守法、服务公众的行为习惯为外在标志,构建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培养珍爱生命、健康生活、追求美好的观念为核心,以形成对生命、意志、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的正确认识以及学习对生命、时间、意志、价值取向、理想信念追求的基本规范为基础,以养成乐观开朗、珍惜时间、勇敢顽强、自尊自信、乐于创造、健康向上的行为习惯为外在标志,构建超越自我和自我超越的人的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的关系。
  詹万生:道德是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基本关系的规范,以此为结构,构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体系,有助于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形象到抽象地进行道德教育,有助于既分阶段又比较完整地使少年儿童逐步了解最基本的道德概念和感受道德形成过程,对道德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有初步的认识,提高他们对参与道德实践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严谨、求实、活泼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陈光华:根据新时期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应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构建道德体系的同时构建适应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发展的教育实施体系。首先要发挥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育教学内容。其次要把德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以体现“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思想。还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都要充分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第三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科技、文艺和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第四要组织好校外活动,把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校外教育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第五要改革教育评价机制,切实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把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评价学校的标准。第六要构建全方位教育格局,鼓励社会各界和家长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共同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在构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少先队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少年儿童思想道
  德教育要重视体验
  陆士桢:一个从来没有承担过任何责任的人是很难树立起责任感的,一个没有现实生活体验的人也就很难培养现代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在复杂的社会变革和发展中,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需要特别重视社会性的体验。与法律通过强制性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的特点相比,道德的突出特点是只有把道德规范内化为人的内在精神力量才能规范人们的行为。只有通过体验,才能帮助少年儿童真正接纳社会道德意识和观念,才能使道德发生作用。忽视道德教育中养成的环节,不重视少年儿童道德发展中内心世界的触动和观念的内化,把道德观念和思想简化、僵化成信条或说教,就会失去其应有的约束力。道德既是一种社会性规范,也是一种主观性意识,它建立在一定价值观的基础上。在实际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通过实践,将从各个渠道获得的道德理念加以再认识,面对多种意识形态和物质的、精神的诱惑作出选择。只有通过体验,才能帮助少年儿童学会分析,学会选择,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现代社会由于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人们很难在所有的道德问题上形成统一的认识,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社会的道德既是建立在一定价值基础上的理念和思想体系,也是一种适应现实客观环境的能力和技能。只有通过体验,才能帮助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能力。因此,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观点的灌输和道理的解释上,社会道德生活的体验是少年儿童道德形成的必经之路。
  沈功玲:50多年的历史证明,少先队在道德教育方面富有经验并具优势,她对少年儿童的引导始终坚持以德为首,全面发展。她不断地将党的要求经儿童化后播洒在广大少先队员的心田。她启迪队员在组织里自我教育、发展个性。她弘扬团队精神,重视发挥少先队集体的教育作用。她还注重实践性,建立富有创意的活动体系,努力实施鲜活的德育。
  我们感到当前少年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着主观与客观、过程与目的、认知与行为相脱节的问题,其症结在于忽视少年儿童的道德实践。少先队在探索德育工作有效途径的过程中提出,必须坚持实践育人的基本途径,动员和组织少年儿童在实践中体验。我们在实践中感到这是贯彻以德治国思想的好策略,是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优势,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好办法。
  我们是在经验、优势、问题的交汇处,寻找到了“体验教育”这个对策。体验教育能承继少先队的历史经验,凸现少先队的潜在优势。从事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同志,若都能深入教育过程,探究、遵循教育规律,发现、珍视少年儿童的内在变化,切实提高少先队组织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实在是一次不小的革命。体验教育体现了
  现代教育思想
  陈靖:少先队体验教育用通俗的话来描述,就是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的过程。
  在教育过程中,少先队要围绕预定的教育目标,遵循少先队员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活动项目和环境、氛围,少先队员在活动过程中和这种环境氛围中主动实践并与教育者平等互动,从而达到自我“情感升华”和“个性完善”的内化和外显,实现知、情、意、行相统一。
  体验教育要求少年儿童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主人,充分发挥少年儿童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设计、选择活动形式的主人、活动过程的主人和检验活动效果的主人。体验教育要求我们关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与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教育活动的目标,把每一部分的活动内容联系起来;要根据教育活动的内容,把每一部分的活动形式连接起来;要根据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把教育思想和活动载体统一起来。体验教育要求把少年儿童完成体验获得真实感受作为教育活动所必须达到的具体目标,要把少年儿童在实践中完成体验作为必须达到的直接的、具体的目标,并把少年儿童是否完成了符合教育目标的体验作为检验教育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准。体验教育是对少先队教育经验的总结。以往许多成功的少先队教育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体验教育的思想和特征。它还符合当前世界各国少年儿童教育的重要特征和21世纪的发展趋势。体验教育有利于进一步突出主体性、突出实践性、突出社会性,强调教育要紧扣时代脉搏,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实践生活中加速社会化的进程。体验教育有其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依据,是少先队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詹万生:体验教育有几个特点:在教育理念上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学生主体教育观,它充分尊重少先队员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环节,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旧三中心论”,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论”,有助于激励少年儿童成为全面发展的主人。在总体设计上体现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思想,它包括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在大自然中体验四方面,把少先队员融入一个立体化的结构中,符合系统科学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原则。在活动内容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开展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少年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帮助少年儿童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然等方面,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从而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全面素质。在活动方式上适合了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按照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原则,为不同年级的少年儿童设计了不同类型的体验活动项目,建立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可为少年儿童自主选择的项目体系,引导少年儿童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自愿选择岗位,主动扮演角色,自觉进行体验。
  华耀国:体验教育改变了过去那种“主体性缺失”、主客体分离的教育弊病,强调少年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使少年儿童的主体积极性得以发挥,他们自组活动小组、自找活动课题、自建实践岗位、自搞实践体验活动,在活动中动耳、动眼、动手、动心、动脑,不仅做“演员”,也做“编剧”、“导演”和“评论员”,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的主体,主体积极性、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体验教育强调以少年儿童为本,考虑少年儿童的成长需求,贴近少年儿童生活实际,有的放矢解决他们成长中的种种烦恼,正如队员们所说:“成长有烦恼,体验是良药。”体验教育满足了少年儿童的内心需求,增强了他们成长发展的内驱力,道德教育目的也就能顺利得以实现。体验教育不把道理和结论直接告诉队员,而是引导队员自己去寻找真理、探究真谛,注重培养队员的创新精神。少年儿童在更宽广的领域中通过自己亲身的探究去理解“德”的概念,体会“德”的要求,感受“德”的情感,履行“德”的规范,内化“德”的准则。多次实践、反复体验、不断积累,少年儿童就会逐渐养成一种不需要任何外力监督和内部动机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健康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
  范禄燕:体验教育既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科学的教育实践。着重引导少年儿童在实践中体验,增强了少年儿童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它是帮助少年儿童提高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实践,养成道德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有效方法。通过我校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的实践,少先队员们体验了成功,体验了创造,体验了自主,体验了快乐,从而将教育目的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青少年成长的需要,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创新性。
  关尚敏:体验教育是激发少年儿童潜能,并将这种潜能变成自主行为的教育。它具有开放、自主、互动、内化的特点。不仅少先队活动要贯彻体验教育思想,教育教学也应体现体验教育的思想。教师要通过角色换位体验,使其个体心理与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同化”和“顺应”,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世界,达到与学生同心同趣的心灵默契。同时,通过这种“身临其境”或者“心临其境”的角色换位体验,教师从心底里生发出与学生兴趣、需要相一致的教育灵感,从而在教育过程中,能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目标的一致。体验教育是一种近距离柔性的教育方法,它可以使整个教育过程在学生主动、自觉的参与中实现。平等交流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对话,并在老师不断地启发与肯定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体验教育中,教师要根据教育内容,设计一种情境,创造一种情感氛围,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这种境界,置身于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进而达到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
  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实施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
  王建国:少先队提出的体验教育是对如何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积极实践,是增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积极探索。我们要针对学校工作和青少年身心特点,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学生从少先队和班集体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实践的机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增强能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赵勇:少先队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就要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的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关系进行分解并逐步细化为少年儿童可操作、可体验的形式,明确少年儿童的主体活动和辅导员在这一过程中的任务和责任,按照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德育规律,借鉴国内外少年儿童德育的成功经验,注重调动多种教育因素和教育资源,提供可供选择的生动活泼、寓教于少年儿童乐于接受的主体体验、追随体验、换位体验、模拟体验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具有少年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
  郑永刚:少年儿童的成长,受社会的影响很大,一定程度上少年儿童中存在的问题是社会问题的反映。少年儿童在一个脱离外部世界、脱离社会生活的封闭环境中接受教育是无法奏效的。体验教育强调把少年儿童教育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同时又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运用社会资源并通过优化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来进行,我认为这一点尤为重要。在杉杉集团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我们深感道德教育的重要,深感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德才兼备的人才的重要性。我们愿意与全社会一道为提高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素质、造就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丁立群:体验教育的提出,对辅导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体验教育中,辅导员应充当好少先队员情感体验的导航者,为队员多提供一些培养良好道德情感的理性材料和感受性活动,让队员在实践中体验,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操。巧设情景,在情景中体验,会远远超越于普通的说教。辅导员应充当好少先队员实践体验的辅导者,引导队员自己去从事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善于启发他们自己设计、自己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他们接触社会,接触生产劳动,接触现代科技,接触大自然。辅导员还应充当好少先队员健康心理的启蒙者,善于抓住队员的各种心理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附图片)
赵勇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少工委常务副主任
王建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
陈光华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陈靖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少工委主任
陆士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
沈功玲上海市少工委总辅导员
詹万生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
华耀国江苏省少工委总辅导员
郑永刚杉杉集团董事长、总裁
范禄燕北京市景山学校校长
关尚敏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
丁立群天津市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