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要闻)
专栏:

  “两基”:从蓝图到现实
  ——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纪实
  本报记者 温红彦 王淑军
  步入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从教育部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的战略目标,九年义务教育总规模已达到19269.5万人。
  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到“两基”的实现,历经15载艰苦奋斗,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
  历史的呼唤:一项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宏伟工程
  人们在基础教育期间形成的素质,决定了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的基准线。而“两基”解决的正是全民族的基本素质问题。
  让每个孩子有学上,每个公民有文化。新中国从她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把提高民族素质、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文盲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1956年9月,党的八大政治报告提出:“必须用极大的努力逐步扫除文盲,并且在财政力量许可的范围内,逐步地扩大小学教育,以求在十二年内分区分期普及小学义务教育。”
  然而,十年“文革”使刚刚走上轨道的中国教育发展陷于停顿。“文革”后,刚复出的邓小平同志就开始思考中国的教育问题,“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掷地有声的话语使得神州大地掀起了学科学、重教育的热潮。1980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在八十年代,全国应基本实现普及小学教育的历史任务,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进而普及初中教育”。1982年12月,“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被写进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5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在全国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会后不久,由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同志兼任主任的国家教委就宣告成立。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扫除文盲必须有法律保障。1986年4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1988年2月国务院颁布《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对扫盲的对象、标准、规划目标、政策措施作了具体规定。
  进入90年代,“两基”的目标被明确地提了出来。1992年10月12日,一个共和国教育史上值得铭记的日子。在党的十四大上,江泽民总书记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提出将“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90年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明确到2000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即以县统计占全国总人口85%的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入学率达到85%左右;全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
  此后,国务院陆续批准和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等一系列保障《义务教育法》实施的政策法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继制定了本地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办法或条例,初步形成了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较完善的义务教育法规体系。
  为了确保义务教育规划目标的实现,各级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努力加大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中央、省、地、县逐步建立起义务教育专项补助费。“九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作为我国有史以来中央专项基金投入最多、规模最大,旨在帮助贫苦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宏大教育工程,总投入超过1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投资39亿元,地方各级政府配套经费78亿元;国家还争取到四期世界银行贷款共3.8亿美元,加上地方政府配套共投入60亿元人民币。这些都为“两基”的实现做了资金上的充分保障。
  艰难的推进: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
  蓝图绘就,关键在落实。
针对各地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国家教委适时地提出了“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指导思想,以县为单位提出“三步走”步骤,即1996年在40%至45%的人口地区“普九”,1998年在60%至65%的人口地区“普九”,2000年在85%的人口地区“普九”。以省为单位,把全国划分成“三片”:北京、天津、上海等9省(市)为一片地区;河北、山西、黑龙江等13省(市)为二片地区;内蒙古、广西、贵州等9省(区)为三片地区。1993年,国家教育督导评估团宣告成立,国家开展对“两基”进行督导评估验收。从此,全国又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普九”热潮。
  实施“两基”首先是政府行为。为了使“两基”目标尽快变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具体行动,各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纷纷建立了“两基”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区)及乡(镇)三级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普遍实现了领导干部包干负责制,实行双线承包(县、乡、村级政府一条线,县教育局、乡教办、学校一条线),层层签订“两基”目标责任书,明确党政一把手是“两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第二责任人。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把完成“两基”纳入政府任期目标,并以此作为评价政府工作、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
  在素有“文化之邦”美誉的浙江省,省委、省政府坚决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两基”工作的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经过几届政府的努力,1997年浙江省通过了国家教委的“两基”总验收,成为继江苏、广东之后全国第三个通过验收的省份。
  地处大西北的宁夏,各级财政都不富裕,但他们优先保证教育投入,优先保证“两基”健康运转。为了按期实现“普九”目标,宁夏在连年靠国家财政补贴过日子的情况下,仍然保证了教育经费投入每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1995年以来,自治区在继续安排600万元资金用于不发达地区教育的基础上,每年增拨义务教育专项补助资金200万元,增拨实施扫盲、职业教育、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250万元。
  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使得“两基”由单纯的教育行为变为坚决的政府行为和广泛的社会行为。而人民群众的支持,则是推动“两基”前进的不竭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80年代,全国投入1071亿元改善农村办学条件。90年代,社会集资捐资教育就达1394亿元。涓涓细流汇成江海,拉萨市曲水县聂当乡政府办公室有这样一张统计表:仅1992年和1993年两年,全乡新建改建小学7所,总投资65.9万元,其中群众投工献料折合59.2万元。而直到1996年,聂当乡的人均收入也只有800元。全国城乡大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扫盲运动,出现了“有文化的都来教,没文化的都来学”的感人场面。
  社会各界也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两基”,资助特困家庭和儿童。共青团中央实施了“希望工程”、全国妇联实施了“春蕾计划”,各界人士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也为“两基”热心捐款捐物。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为我国如期实现“两基”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奋战“两基”过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参谋”和“两基”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为“两基”立下了汗马功劳;广大的人民教师作为“两基”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和忠实实行者,为“两基”付出了无私奉献;教育督导工作的缜密开展保证了过硬的“两基”质量和优秀的教育效益。
  辉煌的成就: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从96%升到99.1%,初中生入学率从36.8%升到88.6%,青壮年文盲率从20%降到5%以下
  如今,在中国不少农村,最漂亮的建筑在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不管在群山中,还是在大江边,不论在繁华都市,还是在小村庄,每所学校上空迎风飘舞的鲜艳国旗都在向人们昭示着“两基”的辉煌成就!
  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困境中腾飞,从一开始的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到实现“一无两有(即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六配套(校舍、桌凳、大门、围墙、操场、厕所)”,到普及初等教育,到实现“两基”目标。千头万绪中,多管齐下,分头推进,其艰巨性可想而知。
  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至今的1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是短短的一瞬。然而,正是这15年间,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变化。
  数字诉说着教育的沧桑巨变——
  1985年,全国小学在校生13370.2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6%。2000年,为13013.3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1%以上;
1985年,全国普通初中在校生3964.8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36.8%。2000年,为6168万人,初中生入学率88.6%,15年提高了50多个百分点;
1985年,全国青壮年非文盲率80%、文盲率20%。2000年,全国青壮年非文盲率95%以上、文盲率5%以下。
  截至2000年底,全国通过现阶段“两基”验收标准的县(市、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总数已达2541个,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初中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至5%以下;京、津、沪、苏、粤、浙、吉、辽、闽、鲁、冀11个省(直辖市)通过了教育部“两基”评估验收,全面实现了现阶段“两基”规划目标。
  在这些数字背后,凝结着全国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反映出中国实现“两基”的辉煌成果。“两基”工作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工作的最大的成就之一,也是人民群众最满意的事情之一。“两基”的实现,不仅仅是中国的成就,也是中国为世界的发展与进步作出的贡献,其意义是世界性的。
  20世纪末中国实现“两基”目标,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两基”目标的实现并不等于“普九”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的完结。面对21世纪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挑战,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还面临许多亟待改革和加强的问题,“十五”期间,扎扎实实推进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和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依然很艰巨。90年代,我们仅实现了“双八五”(即85%人口地区实现“普九”,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的规划目标,其余15%的“两基”未达标的人口地区,“两基”攻坚的难度将会更艰巨。即使已通过“两基”验收的一些地方,也仅仅达到了现阶段“两基”的基本要求,依然存在着低水平、基础弱、不全面、不稳固的现象。80年代末人口的出生高峰逐步转向初中学龄阶段,又将引发校舍、师资、经费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是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完成新的教育发展目标亟待解决的问题。
  按照教育部1999年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到2010年还要实现人口覆盖率95%以上的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九年义务教育从“基本普及”到“全面普及”,青壮年文盲从“基本扫除”到“全面扫除”,我们的工作仍旧任重而道远。
  面对新世纪、新目标、新任务,中国教育正以超前的视野、崭新的姿态迎接21世纪的挑战。


第2版(要闻)
专栏:

教育史上的辉煌篇章
本报评论员
  自从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开始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15年来,“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如今,“两基”目标如期实现:全国85%以上的人口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这一举世瞩目的成绩,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华民族教育发展史上一个新纪元即将从这里起步。
  “两基”是面向全体公民的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质量优劣和能否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亿万劳动者素质和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结果;是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国情出发,制定和贯彻“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工作方针的结果;是不断加强教育法制建设,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的结果;也是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的结果。
  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所取得的成绩是辉煌的,但还只是实现了阶段性目标。我们必须对这一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保持清醒的认识,继续予以重视。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基础教育质量还不够高,15%的人口地区尚未实现“普九”。在新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如在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还有待健全,初中学生辍学率上升,一些农村地区中小学危房比例上升等等。因此,推进新世纪初的“两基”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是与逐步提高普及义务教育年限和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同步的。我们正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劳动力素质不高,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影响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我们要牢固树立教育要适度超前发展的思想,继续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依法实施义务教育,必须继续加强法制宣传和执法监督检查,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的法制化程度。义务教育应该主要是政府的责任,要坚持政府行为到位,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县级政府的统筹权,确保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大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家庭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搞好“十五”期间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继续组织实施东部学校对口支援西部地区学校工程,以及西部地区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省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密切关注残疾儿童少年以及流动人口子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状况。积极稳妥地推进义务教育阶段优化资源配置、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等各项改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都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认真贯彻和依法实施《义务教育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在新世纪初把普及义务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高度。


第2版(要闻)
专栏:

教育部紧急通知要求
确保中小学生春游安全
本报北京4月6日讯 教育部今天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切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确保中小学生春游活动安全。
  紧急通知指出,近年来因春游造成学生伤亡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对此务必给予高度重视,要以对青少年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在今年春游期间,杜绝学生伤亡的重大恶性事故发生。
  教育部要求各中小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对中小学生春游活动进行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加强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强化责任,落实到人。组织学生外出活动,要有学校领导带队,有足够的教师负责管理,事先对学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对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要进行充分的估计和准备。不安全的地方,或安全措施不落实的地方,严禁组织学生前往。中小学校组织学生春游,要以安全、就近为原则。须乘坐车、船等交通工具的,要按当地有关部门的管理要求,加强对车、船等交通工具的检查。凡承载学生春游的车、船等交通工具,必须经交通管理部门检查、许可。原则上中小学校不得组织学生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依靠当地政府,主动与公安、交通、消防、园林管理等部门密切配合,提请有关部门在参观、游览区域内,增派人员维护秩序,加强管理和监督。同时,要注意学生的饮水和饮食卫生。


第2版(要闻)
专栏: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我国如期实现“两基”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总规模近两亿人
  本报北京4月6日讯 记者温红彦、毕全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15周年座谈会上获悉: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5年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到2000年底,我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的目标,九年义务教育的总规模已达到19269.5万人。
  记者在座谈会上了解到,到2000年底,我国“普九”地区人口覆盖率已达到8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全国基本实现“两基”的省、直辖市11个,通过“两基”验收的县和其他县级行政单位2541个;九年义务教育总规模比1990年增加3111.6万人,增长19.25%,其中普通初中在校生6167.7万人,比1990年增加2299.1万人,增长59.43%;全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8.6%,分别比1990年增加2.8和21.9个百分点;残疾儿童入学率也有了较大提高,广大适龄儿童少年得到了更多的就学机会;学校布局逐步趋向合理,校均规模不断增加;小学和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6.9%和87%,比1990年分别上升22.9和40.49个百分点,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据悉,从1990年到1999年,各级财政预算内义务教育经费增加4倍多。为支持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国家在“九五”期间实施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国家专项经费连同各省配套资金共计116亿元。这是有史以来国家对发展基础教育投入最大的一笔专项资金,对改善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起到了巨大作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踊跃集资、捐资,投工献料,据统计,从1990年至1999年10年间,人民群众上缴的教育税费达1717亿元,社会捐集资1394亿元,其中大部分用于义务教育。


第2版(要闻)
专栏:

  湖北省谷城县粉阳路小学以艺术活动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特长课外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踊跃参加。图为该校民乐兴趣小组的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练习演奏。
  程良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