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读者来信)
专栏:监督哨

  河北大厂一些单位浪费耕地
  报废厂窑应复垦
  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有的厂窑特别是一些小化肥、磷肥、造纸厂,早已完全破产报废,却仍占据着大量宝贵的耕地。比如,我县化肥厂自1989年就已完全停产,工厂员工早已有了安排,但该厂仍占着近百亩土地。还有不少乡、村窑地、制砖厂,已停窑停产多年,也闲占着不少土地。
  各地各级土地管理部门有必要做一次全面检查,对报废破产的工厂、窑地占地进行清理、回收复垦,让宝贵的土地尽快转产务农“再就业”。
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政协 汪立本


第10版(读者来信)
专栏:呼吁

  敬告农民朋友谨防致富陷阱
  近年来,笔者经常收到一些寄自河南、湖北、广东等地的“科技致富信息”。这些信息不但印刷粗劣,且内容荒谬。从药材栽培到动物养殖;从一夜暴富到坐收万元;从防身绝技到武林秘笈;从开门撬锁到杀人掠色;从宫廷秘方到蒙汉春药等等,无奇不有。明眼人一看即知这是坑人骗钱的鬼把戏,但在广大贫穷闭塞的农村,仍有相当致富无门、求富心切的农民朋友上当受骗。他们往往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邮去钱款,虔诚地等待致富之神的降临,而结果要么是音讯全无,要么收到几张废纸或是假劣种子,实在令人气愤。笔者的一位农民朋友曾花数百元邮购回“西红花”种子,在自家的责任田里种植,结果种子种下去,连芽都没发,方知上当。
  在这里,奉劝那些致富无门的善良群众,不要轻信什么致富捷径、速富绝招,以免误入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圈套。同时,也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对这类信息诈骗事件予以打击,还人民群众一个良好的致富氛围。
  四川雅安市友谊路6号 王仁根


第10版(读者来信)
专栏:呼吁

  名为信息服务 实则坑农害农
  目前,社会上一些“中介”、“邮购”机构利用广大农民渴望致富而又信息相对闭塞的特点,打着信息服务的幌子,进行欺诈,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如前不久,江苏淮阴市农民赵某收到一个集邮用品服务部寄来的广告,称邮去3000元钱,就可得到一批邮政珍品。赵信以为真,如数寄了钱,数月后只收到部分邮品,并且还不是自己所要的货。
  江苏淮阴、盐城等地的不少农民近来陆续收到不法分子从河南郑州、汤阴等地寄来的“致富”资料,钱寄出后信息皆无。呼吁取缔坑农、害农的“信息中介”机构。
  江苏淮阴县人民法院 包文斌 包卫兵


第10版(读者来信)
专栏:心连心

  为仆何曾半日闲 情系千家万户间
  ——临汾市市长张茂才的双休日
  喊一声司机,揣一张山西省临汾行政图,悄悄地下去,静静地回来,这是临汾市市长张茂才下乡调研的一贯作风。他的双休日总是步履匆匆。他既倾听了群众的呼声,也看到了基层工作的真实现状,更理顺了平日心头那些不断涌动的想法和思路。
  去年夏天,临汾部分地区出现严重干旱,抗旱救灾的形势十分严峻。在这种情况下,群众的生活怎样,农业生产形势如何,干部的服务能否跟上?6月10日星期六一大早,张茂才便直奔太岳山区,来到古县茶坊乡燕河村。他把小汽车停在村外,步行进村与打麦场上一位老人拉呱。老人谈得投入,张茂才听得仔细。随后,他又来到村里生活最困难的邢吉鹏家。邢吉鹏是个残疾人,张茂才与他打过招呼后,就去掀开面缸、米缸看,又挪开水井上盖着的大石头,看看井里水多少,然后回到屋里详细询问其生活情况。老邢说,自己老早就想领个残疾证,申请书和照片早就准备好了,就是办不下来。“你相信我吗?给你家的救济粮我来督促一下,你的残疾证我也给你办。”老邢从炕上翻起身,“你是哪里的,能行吗?”张茂才拉起他的手:“我是城里的,认识不少人,准行!”
  那一天,张茂才跑了10多个村庄,随后来到乡政府。他从街上买回一碗面条,边吃边和乡领导商讨抗旱救灾的事情,反复叮嘱:救济粮一定要发放到困难户手中,切实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干部一定要亲自下去,一户一户落实。
  1999年春节刚过,时任地委组织部长刚刚17天的张茂才,便趁双休日来到洪洞县,了解这个县里的领导班子状况。他找书记谈,找县长谈,找人大主任谈,找政协主席谈,其后又找群众代表谈。他对大家说:“我刚来,没有任何框框,请你们有话直说。”从那个双休日起,他在3个月时间里,跑完了临汾辖区的所有县市,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他一一记在心头。
  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干部流动缓慢,有的在同一部门任同一职务竟达10年以上,正职年龄偏大,年轻干部偏少……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深入分析和对比中逐渐明晰。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如何建设好县级班子,如何激发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担任市委副书记的张茂才对一些曾经萌动的想法和思路逐渐清晰起来。必须改革传统的选人用人制度,依靠扩大民主、公开竞争的机制搞好干部队伍建设,让广大群众选好德才兼备、锐意进取的带头人。去年5月,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他组织有关部门为洪洞等3个县选拔配备了副县长,又公开选拔了10名县、市长后备人选,选拔17名副县级干部。这些做法和经验,不仅受到省委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在当地社会各界也产生了良好反响。
  至今,张茂才来临汾工作已度过了100多个双休日,其中有60多个双休日是在基层度过的。
  山西临汾市 裴振龙 高秀云 鲁立波


第10版(读者来信)
专栏:信息反馈

  晋江市认真处理读者来信
  村小学改建项目已列计划
  你报2000年12月10日第三版刊登题为《晋江永和镇力争村:修校舍迟迟不动建庙堂热火朝天》的读者来信后,晋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均作了批示,责令有关部门迅速调查,认真处理。目前,晋江市已将永和镇力争村益群小学改建项目列入2001年社会事业投资计划,市、镇首期拨款20万元、社会筹资25万元已经到位。
  校舍迟迟未动工的原因,一是由于建筑项目规范管理,办理手续需要一定时间。二是资金缺口大。近期,各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办理立项、报建、招标等有关手续,加大筹资力度,以尽快投入基建。
  此外,力争村确实有一个400多年历史的明代建筑万寿宫于1992年修建完工,还有一个由海外华侨捐资修建的“陈氏宗祠”于1996年建成。以上两个建筑均为海外华侨投资。
  福建晋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第10版(读者来信)
专栏:监督哨

  江苏徐州电子游戏厅“改头换面”
  部分网吧待规范
  前不久,徐州市文化、工商等执法部门联手对全市电子游戏场所进行了专项整治,取缔了一批不法经营场所。但目前徐州市仍有一些游戏场所的业主违法经营,所不同的是许多电脑游戏厅又改成了网吧。不少网吧的经营者受利益驱动,将网吧开在学校附近,诱惑中小学生在网上打游戏甚至赌博,使网吧成为翻版的“电子游戏厅”;随意让网民下载查看“黄页”,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对网吧经营,江苏省有关部门已多次下文要求规范,从去年7月份开始,徐州市也停止办理网吧营业执照,但仍有一些无照网吧,打着“网络培训”的招牌,租用几间民房、几台微机,暗中继续违法经营。建议有关管理部门加大管理力度,不仅要依法查处违法经营的网吧,而且要对经营者加强教育和监督管理,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网上空间。
  江苏徐州市 杨忆津 张斌


第10版(读者来信)
专栏:监督哨

  福建宁化客家边贸市场开业一年
  火险隐患仍“缠身”
  福建宁化县客家边贸批发市场,是一座集住宅、批发、零售、餐饮为一体的现代化集贸市场。然而开业刚刚一年,这家市场已是火灾隐患丛生,严重威胁着来往商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久前,笔者来到这家市场。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要求,该市场应配置200个干粉灭火器,而笔者寻遍整个市场却没有发现一个灭火器。当询问市场的一位负责人时,这位负责人理直气壮地说,灭火器应由各承包户自己掏钱购买。而承包户则说,灭火器应该由建设方购买。就这样双方意见不一,至今200个灭火器还只是“纸上谈兵”。另外,店主们为扩大门面,随意把大量货物堆放在消防通道上,使原本3米宽的通道被挤得不到1米。防火卷帘是起防火分隔作用的,然而设在走道上的几道卷帘门下方也同样有货物堆放,发挥不了作用。
  笔者访问了县消防大队的有关人员,得知市场在营业前曾申报过消防检查,消防大队也及时派出监督人员对市场进行了检查,并提出了8条意见,但投资方对消防大队提出的意见置之不理,至今仍我行我素。
  福建宁化县 李建峰


第10版(读者来信)
专栏:读者论坛

  脾气与正气
  内蒙古包头市 苏德胜
  脾气是性格的体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脾气当然也因人而异。脾气一经形成,便相对固定。不然,就无从体现个性。
  不过,脾气这东西也认人。比如,少数干部习惯耍官腔,在群众面前颐指气使,盛气凌人。甚者,有的还口出狂言抑或大打出手。原河北霸州市康仙庄乡派出所副所长杜书贵,就对一位避让不及挡了“大驾”的农民开枪射击,致人毙命。类似奇闻,近年绝非仅有。这类干部的脾气,实在不敢恭维。但仅此断定此类人脾气不佳,怕也未必。如若挡其“大驾”的不是农民,而是顶头上司,这种人怕躬身相迎都来不及,哪还有脾气?!这从侧面说明,时下,个别领导干部在群众面前是长了脾气,多了霸气,少了正气。
  做人要有原则,党的干部更要讲是非,讲正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当官不是做老爷,而是人民的公仆。手中有了点权力,便不知天高地厚,忘了公仆角色,以“太上皇”自居……这是近年来少数领导干部养成的一种坏习气,也是官僚主义抬头、脱离群众的表现。
  霸气和正气,一字之差反映出干部的自身素质。前者丑陋、阴险狡诈;后者豁达、光明磊落。为官,就要学习后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百姓操心、造福。那种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人自损形象不说,迟早会跌跤。
  笔者认为,当前,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本职工作。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治国必先治吏,干部作风好了,政府才能有好形象。


第10版(读者来信)
专栏:医德医风大家谈征文

  医疗质量也须监督
  人们往往关注商品质量,对医院的服务质量比较忽视。据我观察,目前医疗也存在着质量问题,概括起来有四种“临床”表现:
  医生“神速断病”。有的医生板着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对病人的提问很厌烦,诊断、检查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甚至边看病边聊天,病人刚坐下,三下五除二,药方已经开出来。
  药价昂贵。这是个老毛病,许多病人都有“切肤之痛”。治一治头痛感冒少则百余元,多则数百元,莫名其妙的检查搞得人晕头转向,一大堆中药、西药叫你吃不了“兜着走”。有的医生不是对症下药,而是“撒网捕鱼”,因为许多医院内部有“创收”规定,医生多开大处方,推销价格高的药品可以按比例提成多拿奖金。最近国家降低了120种药品价格,可有的医院以种种理由就是不降价。
  “专家门诊”满天飞。花了大价钱不一定得到满意的服务,往往几分钟草草诊断便将病人打发走。专家中也不乏“滥竽充数”者,究竟谁是真正的专家,病人常常一头雾水,难辨真假。
  假冒药品坑害人。有的医院利用现代人爱美、健身之心理,推出所谓治疗“疑难杂症”的特殊服务,推销减肥腰带、增高鞋之类的价高质次甚至根本无效果的伪劣产品,牟取暴利。不久前,南京一家康复医院请来一个“治矮专家”,兜售价格为1280元的增高药品,许多矮个子服用后也没见高,纷纷向媒体投诉,大呼上当。
  看病的质量问题说到底是医德医风问题。细作分析,许多医院的这个问题与医疗单位经营机制的严重滞后有直接关系。医疗服务与商业服务相比有其特殊性,顾客去商家买东西处于主动地位,有选择性,服务不好可掉头离开,而病人看病则是被动和从属的,病不治不行,故对不满意的服务质量或态度往往只好忍气吞声,听之任之。加之许多单位设定点医院,干部职工对医院没有选择权,这种机制客观上造成了医生之间缺乏竞争,没有危机感,助长了少数医护人员的傲慢和不负责任的态度。
  我认为,要强化新闻舆论、社会各界和病人家属对医德医风和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督。南京鼓楼医院实行“一次投诉下岗制”的举措值得借鉴。
  江苏南京市大厂区南京热电厂 尹卫国


第10版(读者来信)
专栏:医德医风大家谈征文

  依法规范医德医风
  我是一名退休女工,中年时身体状况就不太好,没少同医院打交道。对于医德医风问题,我是这样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这个特殊大市场也随之出现了许多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闻所未闻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个体私营诊所的出现;在生存和发展中如何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患者的正当隐私权在金钱做砝码的天平上,可否保证不被侵犯,等等。
  而这类问题的规范,恰恰需要法律手段。正像我国《民法通则》中明确保护公民的健康生命权一样,对患者的正当权益也应从法律上给予保护。因为,在当前新的医患关系中,由于物质利益驱动,有专业知识、技术的大夫与患者相比是处于强势地位的,有可能利用患者缺少医疗专业知识的弱点,而以我国《民法通则》中将生命健康权列于人格权之首为由,而忽视或侵犯患者的其它权利,如人格尊严权、隐私权等等。事实上,如今对许多患者来说,无形中形成了一权被(大夫)握、众权皆成虚设的事实。退一步讲,即使患者对医学并非门外汉,大夫也未必乐意给你足够的知情权,供你权衡利弊。
  所以,在当今国内医患关系中,绝大多数患者都还是抱着“任人处治”的心态去就诊的,在这种情况下又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医患关系的法律,将是十分危险的。“红包”的屡禁不止,就从一个方面折射出了患者的担心,而这种无可奈何的外在表现,只能无形中滋长医务人员恶性攀比等不正之风。而这种恶性攀比的最终结果,只会再反过来更深地伤害到患者本身的利益,这当然也是广大就诊患者所不想看到的。所以,国家作为医患之间的第三方,从公平、公正的角度着眼,也应立法,对医患关系作出合理规范,从根本上杜绝院方将患者戏弄于股掌之中的事情。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 王辉


第10版(读者来信)
专栏:郴州杯头条竞赛

  读者向本报反映“文抄公”种种劣行
  剽窃他人作品日趋严重
  维护作者权益刻不容缓
  不曾想,有人能以“偷文”赚取稿费为生;更不曾想,“偷文”者如此肆无忌惮。笔者写文章几年,因文抄公猖獗,现已不敢轻易动笔,因为每有一篇文章发表,都会立马被文抄公“克隆”后在其它报刊出现,真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笔者曾写过一篇题为《“告示”违法,你可知道?》的文章。见报后,仅笔者见到以他人名义发表在各报刊的相同文章就有十几篇,如:《人民日报》上的署名为松涛,《光明日报》上的署名是江西潘其彪,《法制日报》办的《法制与新闻》杂志上的署名为江西弋阳法院金肖洪,《检察日报》上的署名为四川邻水一中学的刘国荣,《北方周末》上的署名为默言,《安徽青年报》上的署名为陈向阳。这些文章大部分连标题都原封不动,有些虽略有删节,估计也是编辑所为。
  笔者也曾看到一些报刊上的文章被抄袭。如去年春节前我在某报上看到一篇《春节人体器官实话实说》,我清楚地记得该文转载自新加坡某报。后来不久许多报刊都登载了此文,作者却各不相同,有的作者署名还两三个并列。真不知有多少人在用这种方法赚昧心钱。更奇怪的是今年春节前后,这篇文章又“卷土重来”,各路文抄公又陆陆续续地以不同的名字在众多报刊上发表。还有一篇题为《人到中年莫硬熬》的文章,我也弄不明白真正的作者是谁,只是全国有许多家报纸或以始发稿、或以文摘的形式刊出,其作者之杂令人啼笑皆非。
  笔者屡屡遭遇文抄公,其间感受也是一言难尽。一是莫名其妙。我的一篇文章,曾被一文抄公在中央某报上署名发表。我发现后,立即向责任编辑反映。编辑却说,该文究竟是谁写的,我们也难搞清。我的另一篇文章写出后,寄给一经济类报纸,未见采用。但不到一年时间,有两人相继将该文在该报同一版面发表。二是哭笑不得。有一次,一文抄公将我的一篇文章稍作修改发表在南方某法制报上。见报不到两天,我就打电话与编辑取得联系,要求保护原作者的权益。编辑只表示,以后他的来稿一律不发。本来就是抄袭的文章,被我逮个正着,却遭遇编辑如此态度,叫人难以接受。三是悲愤难抑。我有几篇被抄袭的文章,与编辑记者有关。我还发现,南方某特区的一家晚报,常将他人(许多都是我所熟悉的文友)写的较有新意的文章,用另外一个名字发表,而且几乎天天露面。由此看来此人成天都在“猎食”,至今似无“罢笔”迹象。
  我发现,如今以抄文为生者,涉及社会各阶层。据说,有的三五成群,搞流水作业,一天可出笼二三十篇稿件。以此赚钱收入不菲,少的一年进项几千,多的几万甚至十几万,许多人已“发家致富”。他们抄稿的特点是:由大报抄往小报,由中央报抄往地方报,由发行量较大的报刊抄往发行量较小的报刊;由西部报刊抄往东部报刊,由北方报刊抄往南方报刊;为捞取高稿费,也有些人打破常规,甘冒风险,肆意将抄袭之作投往中央报刊。
  文抄公投稿时大都有如下伎俩:一是署假名。抄人之作,总感心虚,因此多用化名,且经常更换。如我曾见一个叫“而立”的到处抄袭文章,还把我的一篇文章抄在《市场报》发表。二是一般不留直接联络方式。三是巧换名字。有的套用原作者的名字,如将“张三丰”改为“三丰”、“三丰文”或“张文”;有的则把原刊登报刊的名字罗列进去,等等。
  文抄公如此猖獗,却没受到应有的制裁。为封杀文抄公,我有几点浅见:主管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著作权法》有许多规定可以用来制裁文抄公,但却很少被使用。我觉得,著作权行政主管部门应像技术监督部门一样,积极受理举报,主动出击,发现抄袭行为,一方面予以曝光,一方面予以处罚,以净化文稿写作市场。
报刊要积极参与文稿“打假”。报刊发稿署作者姓名时,尽量署上具体的行政区域,以便读者监督。编辑应与作者、读者携起手来,共同揭露抄袭行为。编辑发稿时要留意,对那些什么文章都能写、文笔迥异的作者要防一防;对那些天天有来稿的“高产”作者要防一防;对那些神出鬼没、来路不明、经常变换姓名的作者也要防一防。
  湖南长沙市 章风


第10版(读者来信)
专栏:耳闻目睹

  秦岭大熊猫生存现状喜忧参半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人类共同的自然遗产,目前仅分布于陕西、四川、甘肃三省。去年11月前后,国家林业局组织专门人员分别对陕西、四川、甘肃三省的大熊猫进行第三次实地调查,以制定出更科学的保护措施。截至今年1月3日,全国大熊猫调查队共在陕西、四川、甘肃三省见到大熊猫实体45只,其中仅在陕西的长保和佛保就发现大熊猫实体42只。
  在陕西长保的水洞沟和佛保的三官庙,我们先后看到几只大熊猫,它们憨态可鞠地坐在竹林中吃着竹叶。累了,就蜷缩在临时卧穴里鼾睡,保持着古老物种生活所特有的安逸、闲适。但是,野生大熊猫的生存也充满着危机。在秦岭,威胁大熊猫生存的天敌主要是豹和豺。考察中,我们就目睹了被天敌咬食过的两只大熊猫尸体。
  大熊猫生存的另一种危险则来自人类,有人肆意在保护区和大熊猫分布区安放猎具,偷猎动物。
  鉴于此次实地考察情况,专家认为,在大熊猫活动区域伐木、砍竹及人为的干扰会使大熊猫的栖息地日趋减少;而偷猎、天敌的捕食、抢救后的圈养则会影响这一濒危动物在野外种群的繁殖数量。因此,专家们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秦岭大熊猫的生存。
  图为调查队员正在抢救大熊猫。
  陕西日报社 黑枫(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