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富国基金与蒙特利尔银行签订合作协议
本报北京2月13日讯 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于2月13日在北京举行了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加拿大总理让·克雷蒂安、加拿大驻华大使以及中国证监会有关官员等出席了签字仪式。依据协议,蒙特利尔银行将为富国提供包括基金投资管理、风险控制、市场推广与销售等内容的全面技术支持,并为其开放式基金产品的推出提供咨询。双方今后将争取进行更深层次多方位的合作,共同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
  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旗下管理汉盛、汉兴、汉博和汉鼎四只封闭式基金,管理资产约80亿元人民币,是中国首批成立的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蒙特利尔银行是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银行,是北美地区第十大银行。(朱 剑)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一个拥有七十多年历史的国有独资制鞋企业,在全国三分之二国有制鞋企业纷纷萎缩的情形下,却神奇地成为世界级的鞋业供应商——“双星”在市场中闪烁
本报记者 宋学春
  2000年,双星集团资产总额达26亿元,利税总额2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销售额27亿元。而在17年前,相应的数字分别是不足800万元、770万元、175万美元和3900万元。
  “双星的一切是闯市场得来的,双星的一切是市场造就的。”双星总裁汪海如是说。到双星集团采访,双星人首先给记者的是一本《认识双星》小册子,内有市场、管理、质量、科技、人才、名牌、发展等七篇市场理论。双星人的“市场理论”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从“产地销”到“销地产”
  这些市场理论是双星人在实践中创造的。
  80年代初,当时的橡胶九厂(双星集团的前身)产品积压,资金短缺,无钱发工资。双星人果断提出:“等着别人给饭吃,不如自己找饭吃;我们能做好鞋,难道就不能卖好鞋?”从此,双星由计划经济的统购包销走上了市场经济的自产自销。
  “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企业”。双星总裁汪海带领双星人打破城市工厂不能进农村的旧框框,借用乡镇企业的厂房、劳动力,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经过5年的调整,双星在山东地区先后建立了13个联营厂,企业初步走出了困境。80年代中后期,双星又在青岛市郊区凭借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价格低廉的原材料,建立了开发区鞋城和工业园鞋城。90年代初,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与制鞋业的低利润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双星人再次实施“上山”战略。挺进老区沂蒙山,建立了鲁中公司和瀚海公司两座鞋城,形成了年产2000万双鞋的生产规模。
  随后,双星先后到新疆、张家口、重庆、成都、贵阳等地投资建厂。10年中,企业经营体制也实现了由“产地销”向“销地产”的转变,形成了全国销售网络。
到国际市场上与国际名牌争市场
  在全球化的商战中,谁能创出名牌,谁就能夺取市场。1995年,双星在全国同行业中第一个获得全国驰名商标。
  为了创名牌,双星人花大价钱在电视上登广告买批评。为了创名牌,双星人从市场上收回千余双不合格鞋,当众销毁。
  为了创名牌,双星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对老产品进行彻底的更新换代,在技术工艺、产品开发和设计上主动与国际接轨,产品一起步便站在与国际名牌抗衡的高起点上。他们研制成功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档空调气垫鞋,获得国家认证的专业运动篮球鞋、足球鞋、羽毛球鞋等,纷纷走入市场,成了抢手货。目前,双星每天向市场推出3个新品种。至2000年底,双星产品已发展到45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5000多个花色,实现了六大鞋类(冷粘鞋、热硫化鞋、皮鞋、布鞋、专业鞋)并举。双星产品一举获得全国市场占有率、竞争力、影响力三项第一,确立了在国内制鞋业排头兵的地位。
  双星人有了自己的名牌,建立了自己的工厂,又马不停蹄地建设自己的营销网络,以扩大名牌效应。80年代中期,双星相继在北京、深圳、武汉、哈尔滨等重要城市建立了自己的经营公司,在国有同行业第一家实现产品100%自营自销。1995年,双星开始实施“连锁经营”这一名牌经营的新模式。此后5年间,双星60余个经营总代理公司、2000余家连锁店在全国“遍地开花”。2000年,双星整个市场的销售额比上年增长了30%,连锁店的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的1/3。
  “双星人的眼睛盯住的不仅仅是12亿人的脚,而是50亿人的脚,要到国际市场上与国际名牌争市场。”这就是双星人的气魄!1988年,双星抓住全国同行业第一个取得自营进出口权的机遇,实施名牌国际化的战略,使双星出口创汇一举突破5000万美元,创下中国鞋业出口创汇的最高纪录。短短10年,双星已成为世界级的鞋业供应商,每年销往美国的产品,就可以使平均每15个美国人中有一人穿双星鞋。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工业产品,能在鞋业最为发达、竞争最为激烈的美国有如此高的市场占有率,实属不易。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华融公司去年收回现金二十亿元
今年要确保收回现金七十亿元
本报北京2月12日讯 记者刘韬从今天召开的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工作年会上获悉,2000年华融公司在组建机构的同时,完成了4077亿元资产的收购、确权和资金清算工作,333户牵头企业的债转股方案的评审上报工作已经结束,该公司共处置账面资产78.58亿元,回收资产32.8亿元,其中现金为20.6亿元。华融公司表示,今年要确保收回现金70亿元,力争收回现金100亿元。
  就今年华融的资产处置工作,华融公司总裁杨凯生指出,公司今年要全面启动资产处置业务,加快资产处置速度,以回收现金为主线,以防止资产流失和贬值为前提,综合采用追讨本息、以物抵债、削减债务、收缴抵押品、债权转让、破产等多种方式回收资产。要进一步加大对债务人依法起诉的力度;对债务人、担保人是上市公司的,要逐户明确处置意向,分步操作实施。
  杨凯生说,华融今年债转股的重点是抓债转股公司的设立登记,抓董事会、监事会成员职责的履行,抓股权分红和回购,促进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部委快讯

  我国散装水泥供应量突破1亿吨
  本报北京2月13日讯 记者周泓洋今天从全国散装水泥办公室获悉:为防止粉尘污染,节约包装袋用纸浆,国家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散装水泥,抑制袋装水泥。全国各地不少水泥生产企业积极进行技术改造,使水泥散装率大幅度提高。截至目前,全国散装水泥供应量达到1.11203亿吨,散装率达到19.04%。
  袋装水泥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粉尘,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水泥包装袋用纸浆消耗大量用材林。散装水泥则消除了这些不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弊端。我国近年来积极推动水泥散装化,采取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等“限制袋装、发展散装”的措施,使散装化水平逐步提高。
  目前,上海、天津、北京的水泥散装率分别达到85.55%、81.96%和44.27%,位居全国前列。2000年我国大中型水泥厂散装水泥增长幅度首次超过小型水泥厂,表明大型骨干水泥生产企业正在向环保型方向发展。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为深化国企改革和加入WTO做准备
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将接受培训
  本报福州2月13日电 记者江宝章报道:记者从今天在福州召开的全国企业培训工作会议上获悉,为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科学管理、熟悉WTO的基本规则,以及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国家经贸委将从今年3月起对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负责人进行相关培训。
  国务院确定的520户国家重点企业和120户试点企业集团中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各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在地方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主管外贸工作的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将成为国家经贸委首批直接培训对象。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洋经销”回“娘家”
  本报记者 戎 霄 孙 健
  这两天,“全球海尔经理人年会”正在青岛举行。昨天,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颁奖:来自21个国家的38位经销商代表,分别获得“发展速度奖”、“网络拓展奖”、“品牌推广奖”。阿联酋的塔可威先生更是笑容满面,因为他提议开发的“沙漠空调”已在当地独占鳌头,因而又得到了“用户难题奖”。
  按全球化战略,目前“海尔”在海外已设10家工厂、14个贸易中心、3.8万个营销网点,并进入世界最大的20家连锁店。去年的营业额高达406亿元人民币。这些网点大都是“老外”当家。
  年会上,呼应“互动、发展、创新”的主题,“洋经销”谈出了许多日常收集到的好意见、新点子。事实表明,真正将个性化需求弄明白,是“海尔”实现品牌本土化的关键。比如,他们有针对性开发的透明小酒柜,销量占到美国同类产品的90%,难怪美国海尔贸易公司总裁迈克尔发言时称“它几乎席卷整个美国市场”。
  为不断寻求国际市场的新空间,“海尔”将营业额的6%用于开发研究,去年平均每天诞生1.3个新产品。与会的欧洲海尔总裁亚默瑞认为,以目前的势头,只需两三年,“海尔”就能成为全球名牌。美国“海尔”、欧洲“海尔”、中东“海尔”……将和中国“海尔”携手,“在世界任何地方造福消费者”。
  (本报青岛2月12日电)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联通手机用户突破2000万
  本报北京2月13日讯 记者冉永平今天从中国联通公司获悉,截至1月28日,中国联通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突破2000万户,达到2026万户。移动电话市场占有率从1999年的11.5%提高到22%。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经过近6年的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的GSM网,基本覆盖全部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主要交通干线和重点旅游区,已开通30多个国家、地区40多个运营商的国际漫游业务。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鄂尔多斯”3年出口20亿元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13日电(记者汤计)我国羊绒行业的龙头企业鄂尔多斯集团,凭借品牌、技术、资源、资金优势,逐步建立全球性生产销售网络,在3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跨国经营,出口创汇呈现连年大幅增长的喜人局面。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鄂尔多斯出口羊绒制品200万件,创汇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2%;1998年至2000年3年的出口销售额达20亿元人民币。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一汽年出口创汇1亿多美元
  据新华社长春2月13日电(记者李凤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全力开拓海外市场,去年出口创汇达1.02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八成多。
  整车一般是汽车企业竞争海外市场的重点。一汽去年整车出口创汇达39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25%,其进出口公司去年出口销售利润率达3.66%。在零部件出口上,一汽与一些配套企业成功组建了出口联合体,通过联合体内各成员间的互补,使零部件出口占全年出口创汇的13%。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河南调整电信资费价格
  据新华社郑州2月13日电(记者单纯刚、谢登科)备受人们关注的电信资费调整在河南省开始正式实施,全省电信资费调整将于2001年2月21日零时起执行。其中出租电路业务资费已从1月1日零时起执行。
  此次调资方案是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关于电信资费结构性调整的通知》精神,结合河南实际而制定的。其主要内容有取消现行所有附加在长途电话、长途电信业务资费上的附加费和所有向固定本地电话收取的话机代维费和线路代维费等。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21世纪扶贫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开幕
中国扶贫经验引起关注
  本报北京2月13日讯 记者彭俊报道:“中国的反贫困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请问社会制度起了多大作用?”“中国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扶贫有多大影响?”“如何给贫困人口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在今天召开的“21世纪扶贫与发展”系列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中国、蒙古、印尼、菲律宾、泰国等国的会议代表,通过电视会议系统,对国际社会扶贫经验及前景展开了热烈讨论。中国的扶贫成就和经验,成了各国代表关注的热点。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村极端贫困发生率由百分之三十多下降到百分之三点多,扶贫成就举世瞩目。新的世纪已经来临,中国政府正在着手制定下一阶段的扶贫策略。此次研讨会,为中外从事反贫困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提供了交流的机会。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参与了研讨会中国部分的组织工作。据中心主任林毅夫介绍,此次系列研讨会将举办八期,历时两月,主要议题包括:贫困现象的定义和度量标准、市场化改革与扶贫、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政府与扶贫等各个方面。时间跨度如此之长、涉及内容如此之广的研讨会,在中国反贫困理论界实属罕见。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淮北矿业集团甩掉亏损帽
  本报讯 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公司2000年一举甩掉了连续两年的亏损帽子,实现利润2000多万元,今年1月份,生产原煤16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9.5万吨。实现产销两旺,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近年来积极开展制度创新,不断强化市场营销,进行严格的成本监控和考核,为集团扭亏脱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永舜 邵长跃 郭宜中)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网吧“下乡”
  2月10日,位于江苏省江阴市新桥镇的三毛集团的员工张金囡、冯丽莉下班后到镇上的“新桥网苑”上网。
  随着我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网吧不再是大城市才有的风景,上网炒股、查找资料,在江阴农村已成为时尚。
  方宜才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