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科技)
专栏:

一曲民族争气歌
——秦山核电站建成发电十周年
李定凡
  12月15日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建成发电10周年。这是我国核电发展中值得纪念的一件大事。
  秦山核电站是我国核工业适应国家战略调整大局,向保军转民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是继核武器、核潜艇研制成功后我国核工业的又一历史性突破,是核工业第二次创业的里程碑。核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团结拼搏,勇于创新,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建成了我国内陆第一座核电站,结束了核电零的突破,并安全运行了10年。这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核电战线的继承和发扬,是核工业人对祖国和人民的又一次奉献。秦山核电站设计与建造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50多项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项目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消除了人们对我国自主发展核电能力的疑虑,为祖国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核电从秦山起步,秦山核电站无愧为“国之光荣”。
  秦山核电站运行10年,为满足华东地区电力需求,为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累计发电168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约50亿元,上交各种税费8亿元。核电站性能指标逐年提高,2001年达到了历史最好的运行水平,预计全年发电24亿千瓦时,能力因子达93%。10年运行与同等发电量的燃煤发电相比,向环境减排硫氧化物10多万吨、二氧化碳约2000万吨。
  运行10年来,没有发生任何核安全事故,没有发生任何影响公众及环境的放射性事件。浙江省环保局监测结果认为,秦山核电站未对周围环境产生辐射影响,仍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核电站设备安全可靠,经受住了10年运行的考验,说明秦山核电站的设计、建造和设备质量是好的,运行水平是高的,说明核电是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国已经基本走通了一条自主发展核电的路子,初步具备了以我为主发展核电的能力。这是我国走自主发展核电道路的一次成功实践,是高技术产业化、重大装备国产化的一次成功实践。
  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主建设的第一座核电站,是一座原型堆核电站。今天它已经成功地跨越到了按国际商业电站标准运行的核电站行列,电站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核电站中等水平,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赞赏。这在各国首座或同类核电站中是少见的。这个成绩的取得确实来之不易,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
  坚持不懈抓设备整治和技术改造。为了适应核电技术进步和核电安全标准的提高,秦山核电站不断学习国际经验,利用每次换料机会对设备进行全面整治,每年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先后有两项技术攻关和技术改进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7项获得了部级科技进步奖。实践表明,这些更新改造对提高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加强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国际经验表明,核电站发生的运行事件中有一半以上是由人为故障造成的。秦山核电站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对运行人员、检修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狠抓管理,努力实现与国际接轨。秦山核电站通过学习世界核电站先进的管理方法,积极参与国内外同行的技术交流,逐步建立了新型的按程序办事的以法治为主的管理方式。
  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始终是我们最基本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为了与国际先进核电站的管理接轨,把核工业重视安全和质量的好传统与国际上新兴的核安全文化理念相结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主人翁精神定期组织自我评估,找出薄弱环节。开展“安全生产周”、“辐射防护最优化”、异常事件根本原因分析和经验反馈等活动,较大地提高了职工的核安全意识、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
  通过秦山核电站,我国自主地走过了从科研开发、设计、建造、设备制造、电站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全过程,基本掌握了核电技术。自主建设的最大好处就在于,通过实践使我国核电技术人员做到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掌握技术,有利于实现设备国产化,有利于降低造价。秦山核电站投资仅为每千瓦5900元人民币,比同期进口核电站单位造价低很多。4万多台套的设备,大多数由国内600多家厂商自主制造。由于掌握了技术,在几次大修、整治、技改和故障排除中,技术人员能找出问题、提出对策,有效排除设备故障,同时还在新的实践中继续提高技术,积累第一手经验,对于保证电站设备可靠运转,提高电站运行效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参加核电站建设的老专家不无感慨地说,核电关键技术和技术诀窍是很难用钱买来的。
  参加秦山核电站建设的技术人员,通过艰苦探索,并注意吸收国外经验,在实践中总结提高,圆满地完成了电站维护和运行,电站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他们在电站10年的运行维护和管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管理人员培训也由原来去国外学习先进经验,到现在准备承担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委托培训任务。经过秦山核电站锻炼的设计队伍、施工队伍、运行和管理队伍正活跃在国内和出口核电站的建设中。
  通过建设秦山核电站,促进了我国核工业的整体发展。在秦山核电站及其他核电项目的带动下,我国铀浓缩工业完成了技术升级换代;核电燃料元件制造实现了国产化、系列化,为提高我国核电经济性创造了条件。我国核反应堆研究设计水平也得以提高,建立了设施齐全、现代化水平高的成都核电研究试验基地,为今后自主发展核电提供了保证。促进了核电技术服务支持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秦山地区由原来的单堆30万千瓦变成了一个拥有5座反应堆近300万千瓦的核电基地。随着新建核电站的陆续投入运行,我国核工业的经济也将由此走向良性循环。同时,还将拉动机电行业的发展和提高。
  我们清醒地看到,秦山核电站仅走过10年历程,与世界先进核电站比还有差距。我们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兢兢业业,把秦山核电站运行管理好,把在建核电项目建设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有关部委和省市的支持下,通过扎实的工作,为中国核电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附图片)
1、压题照片为秦山核电站全貌。
  2、秦山核电站的核岛拔地而起。图为当年的施工场面。


第7版(科技)
专栏:

富有远见的决策
——忆秦山核电的起步
  欧阳予
  1974年3月31日,对我国核电事业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天,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主持中央专门委员会,审查批准了电功率为30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站设计方案,决定作为科技开发的工程项目列入国家计划。这就是秦山核电站的由来。
  周恩来总理仔细听取了我们关于设计方案的汇报,关于科技攻关和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的设想,仔细观看了我们带去的核电站模型,对每一个关键点都提了问题,做了指示。他特别关心安全和环境保护,一再强调在安全上要层层设防,做到万无一失;要切实做到“不污染国土,不危害人民”。与会的叶剑英元帅边看模型边对我们说:你们一定要抓紧时间,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把我国第一座核电站建设起来。时任第一副总理的邓小平同志虽然第二天就要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飞往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仍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参加了此次会议,并愉快地投下了赞成票。
  周总理最后归纳大家意见,原则上批准了设计方案和相应的科技开发费用以及工程有关费用,并就该工程的意义指示说:建设第一座核电站的目的不仅在于发电,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座核电站的研究、设计、建设、运行,掌握核电技术,培训人员,积累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总理一再指示:核电站的建设要贯彻“安全、实用、经济、自力更生”的方针。
  周总理讲话声音宏亮,目光炯炯有神,面容则很消瘦。会议结束后,总理留下我们从上海来汇报的同志和他共进便餐。餐桌上,我们问总理身体健康可好?总理摇摇头说:不太好,每天晚上都要一小杯茅台酒暖身后才能睡得着觉。我们听了以后,意识到总理现在是忍着病痛在坚持工作,既为他的崇高精神所感动,又为他的健康担忧。不久,新闻媒体即公开报道,周总理因病住进了北京医院。这次会议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主持的中央专门委员会会议。总理对核电的关怀,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那时,还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核电事业尽管有总理的领导和支持,但是由于“四人帮”的干扰,仍是举步维艰的,只得在曲折的道路上缓慢向前推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为核电事业发展创造了决定性的条件;改革开放的方针又使我们能广泛地吸收国际上的核电先进技术和经验以加强自主设计建造的能力。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工程走上了正轨,前期工作加快了。1982年,计划中的264项科技攻关项目已基本批准,开展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报告和工程初步设计陆续批准,工程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国家计划;1983年,秦山厂址现场的三通一平工作全面开始,至1985年3月20日,反应堆主厂房第一罐混凝土浇注,标志着工程建造的正式开工。经历近81个月的艰苦奋斗,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终于在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成功,实现了核电技术的重大突破,结束了祖国内陆无核电的历史。
  值此秦山核电站成功并网发电10周年之际,我们缅怀往事,感受最深的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只要我们尊重科学,顽强拼搏,就能战胜一切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作者为秦山核电站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附图片)
  20年前,首批建设者从西北戈壁、西南山沟来到杭州湾畔,围海造堤,开发核电。


第7版(科技)
专栏:科技杂谈

推进核电国产化
  南山
  秦山核电站建设的意义可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实现了“零的突破”。零的突破不仅指核电容量,更重要的是指核电技术,涉及科研开发、设计、建造、制造、调试、运行管理等领域。秦山核电站的建设与成功运行,充分证明了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和平利用核能。
  在秦山核电站建成10周年之际,我们约请当年参加建设的同志撰写文章,旨在总结秦山核电建设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我国核电建设国产化的进程。以我们自己的力量发展核电,不仅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而且作为强大的牵引力之一,将带动我国相关领域制造的快速发展。
  秦山核电站建成后,许多同志曾自豪地说过,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调试和自主运行管理核电站的国家。电站并网至今10年的运行业绩更加坚定了我们的这种信心,可以这样说,秦山核电站的成功奠定了我国自主发展核电的基础。
  周恩来总理曾经指出,建设秦山核电站的意义,掌握核电技术大于发电。秦山核电站的科研、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达到了掌握技术、积累经验、培养人才的目的。10年来,秦山核电站输送出去的技术干部、管理干部、技术工人有1200多人,这些同志带着在秦山核电站建设、运行中获得的经验,活跃在大亚湾、秦山二期、秦山三期等各个核电项目,以及与核电发展密切相关的单位或部门,现有多人身居行政或技术领导岗位。这是秦山核电站的一大贡献,也是建设秦山核电站的目的之一。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一次在中央全会的文件中写入了“适度发展核电”,这对广大核电工作者无疑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适度发展核电”的精神,必须坚持走国产化的道路。
  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离开安全,核电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在核电建设国产化过程中,一定要通过改进技术,增强核电经济竞争力,真正做到安全、清洁,也经济,让电网敢用、爱用核电。
  通过多年的核电实践,我们看到通过自主建设奠定了核电发展的基础,也认识到只有坚持自主建设,我们才能够做到真正掌握技术、培养人才,才能不受制于人,确保核安全,才能推动核技术的发展。
  我们相信,秦山核电站建设的经验,必将在我国“十五”核电国产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7版(科技)
专栏:小资料

认识核能
  核能,是原子核能的简称,人们习惯上又称之为原子能,其实,顾名而思义,原子核能是原子核裂变产生的能量,而不是原子分裂产生的能量。
  五彩缤纷、变幻莫测的物质世界是由近110种元素组成的,组成元素的最小单位是原子,原子由原子核和原子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两种最主要的“基本粒子”构成。
  如果用小孩玩的弹子球做一个参照物,原子的大小与它相比就同它与月亮相比一样。原子核则更小,要是把原子比作学校的运动场那么大,原子核的大小则只相当于放在运动场正中央的一颗仁丹药丸。
  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从自然界获取能量的历史。人类自学会用火以来,几乎都是从改变物质的结构状态中获得能量。无论是燃烧马粪、牛粪、木柴,还是烧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在利用原子反应释放出的化学能。直到1938年,人们发现铀-235的原子核在吸收一个中子以后能分裂,同时放出2—3个中子和大量的能量,这些中子再去轰击新的原子核而形成链式反应。从此,发现了一条获取能源的崭新途径,并进入了核时代。
  铀核是自然界中最大的核家族,核内质子数多,自身不稳定,倾向于分裂。据测定,一个铀核在分裂的过程中释放的裂变能是一个碳原子释放的化学能的5000万倍。也就是说,现在世界上每天需要的能量烧煤要2700吨标准煤,“烧”铀只需要1公斤,只有火柴盒大小。人们自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利用核裂变能进行发电,核电站应运而生,到1996年底已建起437台核电机组。
  核能还有一种,叫核聚变能。这是令最轻的原子核—氘,也就是重氢的原子核发生聚变,释放的能量将会更加巨大。目前世界上一些核发达国家的最优秀的科学家正在致力于这一将永远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宏伟事业。
  核能不仅仅可以发电,还可以用于供热,可以作为火箭、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动力能源。由于核动力不需要空气助燃,它还可以作为地下、水中和太空缺乏空气环境下的特殊动力,将是人类开发海底资源的理想动力。(附图片)
  图为核电建设者正在安装核电压力容器的压紧部件。


第7版(科技)
专栏:

两次出国话进步
葛政法
  作为秦山的一名建设者,我曾两次出国,然而这两次出国的感受却截然不同。
  10多年前,我国的核电事业刚刚起步,核电的运行管理技术、经验都比较缺乏,又恰逢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封锁,有的由于对中国缺乏理解,不肯向我们开放核电技术。在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帮助下,我国先后派出131名科技人员分别赴西班牙、日本等国学习。我心想,国家在外汇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派我们出国学习,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学成归来,建设好我国自己的核电站,为中国人争气。
  出国后,为了节省经费,我们尽量缩短培训时间,珍惜每次在模拟机上的学习机会。由于模拟机学习一小时要付几美元,在学习中谁也不肯歇息,一天下来精疲力竭。有的同志累得头昏脑胀,在考场上呕吐。在商业发达、风景秀丽的欧洲学习,学员却没有时间出去逛街,一门心思用在学习上,利用一切时间钻研核电技术。那时在国外是个什么感受?既有一种羞愧,更有一种奋起直追的冲动。大家心里明白自己的使命,我们一定要建成自己的核电站!
  1997年,我又一次出国,这次不是当学生,而是以受人尊敬的中国核电专家的身份去巴基斯坦,调试我国出口该国的恰希玛30万千瓦核电站。此时,我国已经建成了秦山核电站,结束了祖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通过秦山核电的建设,我们积累了核电技术、培养了人才,掌握了核电站运行管理的技术,使我国进入世界核电站成套设备制造国的行列。
  以秦山核电站为参考并作改进后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玛核电站,由我国以交钥匙方式承建,2000年6月建成投产,运行良好,被誉为“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再次说明秦山核电站取得的技术、经验是经得起考验的。秦山核电站建成并成功运行的事实说明,我国设计的核电站是成功的,中国人的技术是可靠的。
  在巴基斯坦,我们和巴方技术人员一起,为增进中巴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我们核电工作者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