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经过10余年的准备之后,从明年1月1日起,12个欧洲国家将放弃使用各自本国货币,而使用一种共同的货币:欧元
欧元露面了
本报驻德国记者江建国
  8月30日,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维姆·杜伊森贝赫在德国法兰克福的老歌剧院,向来自欧元区12个成员国的800多位新闻记者,隆重展示了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流通的欧元纸币(见压题照片)。这标志着欧元发行的最后一个阶段开始。从9月1日起,欧元区12国的中央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供应欧元纸币和硬币。
  欧元纸币的五大特征
  为了防止犯罪分子伪造欧元纸币,欧元纸币的辨识特征在此之前一直严格保密。杜伊森贝赫行长首次向公众介绍了欧元纸币的5大特征。欧元纸币用纯棉纸印制,从手感上明显与其它种类的纸张不同。第一个特征是水印。在逆光观察时,可看到该种纸币图案上的建筑部件和纸币面值的水印标记;第二个特征是可触摸的币值和欧洲央行的5种语言的缩写。由于使用了凹版印刷术,形成了类似浮雕式的效果,因此,即使是盲人也可以通过触摸辨识欧元的币值;第三个特征是在50欧元面值以上的纸币背面的右下角。如果倾斜着观察,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币值数字变换着从紫红、橄榄绿直到褐色的各种颜色;第四个特征是在面值为50欧元以下的纸币背面。在变换观察角度时,可以在水平线中央看到金色的荧光线条,其中有币值数字和欧元的代表符号;第五个特征是全息摄影图像。当倾斜观察时,在一个特殊的薄膜下会看到建筑部件的图像和币值数字的全息摄影图像。此外,若逆光看,还可在纸币纵向的中央看到一条黑色的防伪线。欧元纸币的印刷运用了许多最新技术,它本身就是一种高技术产品。
  造币过程充满荆棘
  由于采用了高新技术,欧元的制作格外困难。在各国(卢森堡除外)都不肯放弃印刷权的情况下,有关国家从保证原料质量直到印刷质量都费了一番大功夫。爱尔兰和葡萄牙以前从未印刷过自己的纸币,这次为了参加欧元的发行印刷工作,斥巨资建立了自己的印钞厂。
  在欧元区以及英国,总计有9家造纸厂、约20家其它材料的供货商和14家印刷厂参与了欧元的印制工作。欧洲央行要求全部纸币必须完全一样,其精确度在百万分之一毫米的误差范围之内。但是,各印刷厂的设备不完全一样,人员技术水准也不相同,所以,正如英格兰银行印币专家阿历克斯·贾维斯所说,完成这项艰巨任务的道路痛苦而充满荆棘。在14家印刷厂中,法国央行印刷厂仍在使用老式的轮印机印刷。在印制过程中出现过不少失误,在意大利和德国出现的两次失误值得一提。
  今年3月底,意大利一家公司提供的安全线材料不知何故一点一点地从币面上消失了,牵涉到的造币纸足够印上亿张纸币,结果,一个国家把它印好的全部50欧元纸币忍痛销毁,20欧元纸币停止发行。去年7月,欧洲央行发现,以高技术在市场上领先的德国货币造纸厂路易森塔尔公司的防复印技术有疏漏,总计有3.2亿张100欧元面值的纸币受到影响。后查明,是该公司未把一项数据输入计算机造成的。欧洲央行最初决定把这批纸币全部销毁,后考虑到技术上可以弥补,才允许进行修补。此外,曾出现诸如水印漶化、位置不对、微型字迹不干净等问题,都迫使欧洲央行几度推迟预计的印制和发行计划。法国和意大利喜好罢工的传统也干扰了欧元发行的时间表。鉴于并非所有国家都能担当起全部印币任务,有些国家不得已只好按面值进行合作。欧洲央行不久前决定,把印制14亿张作为储备的欧元纸币的任务交给英国一家造币厂,因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造币厂,它的技术过硬。
  但是无论如何,欧洲央行和各国造币厂总算保证了欧元与公众见面的日子。今年9月1日,欧洲央行陆续向商业银行开始供应欧元。有人曾以为,劫持运钞车等犯罪行为必然会大幅上升,需要动用军队等武装保卫。然而,实际比想象的要平静得多,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是银行本身和私人特种运输公司。
  欧元解释攻势紧锣密鼓
  对欧元的宣传解释攻势现已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不像第一阶段侧重于欧元的政治意义,而是告诉公众欧元硬币和纸币的样子、防伪标志等,宣传的重点对象是老人和儿童。据报道,在欧元适用地区,总计有2600个各类国际性和国家组织加入了宣传行列,仅银行散发的图文并茂的小册子就有2.5亿册。小册子还译成了23种非欧洲语言,以便让来欧洲的旅游者也熟悉欧元,信任欧元。
  针对德国马克在土耳其、前南斯拉夫地区各国和东欧广泛流通的现实,德国联邦银行的宣传介绍攻势也延伸到这些地区。欧盟印刷了650万张明信片,在德国、奥地利、希腊等地免费散发,陈列在饭馆、咖啡馆等地任人取用。针对老人多以看电视消磨时光的生活特点,面向老人的宣传主要在电视和电视节目杂志上进行;针对儿童喜欢玩电子游戏的特点,欧洲央行在互联网上开展答题抽奖。每个“欧元国”的两名8岁至12岁的获奖儿童,将于今年的12月31日,即欧元与公众见面的前一天,应邀到法兰克福参加发行庆祝活动,将成为第一批拿到欧元的居民。
  欧元的流通将免除各种货币兑换的麻烦,促进欧元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为此,德国银行界提出一项新倡议,即设立“欧洲存款账号”系统,以方便在欧元区银行转账付款,降低银行跨国之间转账的手续费。“欧洲账号”最多为22位,包括字母和数字。前两位是国别代码,如德国为DE,然后跟着的是两个识别数字、普通的银行账号和银行编码,此外是一个由8至12个数字组成的国际银行编码。欧元面世之日,也是该系统启用之时,到今年年底,德国各大银行都将陆续把这个编码印在每个顾客的转账单上。(附图片)
  欧元区示意图寒放绘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欧元与欧元区国家原有货币兑换率
  1欧元=40.3399比利时法郎
  1欧元=1.95583德国马克
  1欧元=340.750德拉克马(希腊)
  1欧元=166.386比塞塔(西班牙)
  1欧元=6.55957法郎
  1欧元=0.787564爱尔兰镑
  1欧元=1936.27里拉(意大利)
  1欧元=40.3399卢森堡法郎
  1欧元=2.20371荷兰盾
  1欧元=13.7603奥地利先令
  1欧元=200.482埃斯库多(葡萄牙)
  1欧元=5.94573芬兰马克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随着欧元现钞流通日子的临近,游离于欧元区外的英国面临艰难选择
英国面对冲击
本报驻英国记者史宗星
  无论从官方表态还是从民意来看,英国离加入欧元区的那一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但游离于欧元区之外,并不能使英国独善其身。随着欧元现钞流通的日子越来越近,英国已无法避免这一事件带来的冲击。
  冲击首先是心理上的。8月31日,也就是欧洲央行公布欧元现钞币样第二天,英国主流报纸都把这件事当作要闻作了报道。《泰晤士报》写道:“欧元纸币看上去很呆板、乏味和缺少生气。对于英国人来说,它像是外国货币,倒是与荷兰的比较接近。英国、法国和德国那种雕刻精美、画有历史人物、有知识深度的纸币一去不复返了。”这段文字,虽是对欧元纸币的设计评头品足,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非常特别的心情。与《泰晤士报》的拐弯抹角截然相反,《独立报》的观点直截了当:“欧元一旦流通,我们会有被抛弃的感觉,维系我们民族特性与英镑的纽带将会变得松弛。”《金融时报》作为评析金融走势的老手,对欧元给了很高的评价:“毫无疑问,欧元是欧洲一体化取得的最伟大成就,是欧洲稳定和团结的象征。”
  同天报纸上的不同反响,其实就是英国民众不同心态的反映。在英伦三岛,围绕是否加入欧元的辩论已持续多年,至今还看不出哪种主张明显地占了上风。有人主张尽快加入欧元区,使英国真正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有人则坚决反对,声称誓死“捍卫英镑”;还有人左顾右盼,既想加入欧元区,又怕丧失了民族独立性。有人说,对英国人来说,欧元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或许是想借用欧元流通这股劲风,布莱尔首相11月23日发表了一个演讲,对英国加入欧元区表达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他说,英国已多次错过“欧洲之船”,这是英国政治的“悲剧”,在加入欧元区问题上不能再重蹈覆辙。但布莱尔依然认为,英国加入欧元区必须通过全面经济评估,并由全民投票作出决定。而财政大臣布朗不久前称,加入欧元区对英国经济影响的评估大概需要两年时间。有分析人士指出,英国政府的所谓“评估”,其实就是对流通后的欧元进行观察,看它的走势,看它的前景,看它对英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当然,如果欧元发展成一种稳定的强势货币,会帮助一些英国人消除疑虑,对推动英国早日加入欧元区是有益的。
  冲击还表现在英国的经济生活方面。由于欧元是英国人关切的一大热点,而且不少人断定欧元早晚会成为英国的货币,因此,从政府、企业到个人,都开始采取措施应对欧元进入流通这一重大变化。有报道说,政府加大了对欧元的宣传力度,向企业发送了欧元指导手册,向民众散发了宣传品,举办了辨认欧元现钞的培训,财政部为此已支出经费990万英镑。内阁欧洲事务大臣海因为明年的英国勾画了一幅新图景:“明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届时,英国人去欧洲大陆旅游,钱包里将装着一种新的货币;公司与欧洲的贸易将开始用欧元结算;有些公司已考虑用欧元支付英国员工的工资;商家们正在谈论要不要在商品的标价牌上标上欧元价格……”
  在伦敦的金融城和商业区,眼下尚看不到明显变化。外汇兑换处的汇率牌上还没加上“Euro”这一项;绝大多数商店的价格牌上仍然只标着英镑。但这种局面不会再维持太久。随着2002年1月1日的临近,各商业银行正在准备欧元现钞,以满足消费者的兑汇需求。在允许接受外币的旅游区里,旅馆、餐馆和商店已作好接受欧元的准备,对电脑收款系统作了相应的调整。为争夺每年1000多万来自欧洲大陆的游客,商店正考虑对商品增加欧元标价,在首都伦敦,已有少数商店先行一步,为商品标上了英镑和欧元两种价格。这些商家认为,此举可方便欧洲大陆顾客对商品贵贱进行比较,有助于商品的销售。问及英国所有商店可否从明年起直接收取欧元现钞,一位店主笑了笑说:“这或许不是太遥远的事情吧!”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欧元将改变国际金融体系的力量对比
“欧元之父”话欧元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吴云
  “欧元必将改变国际金融体系的力量格局。”这是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孟德尔对欧元作用的评价。孟德尔被誉为“欧元之父”,他于1961年提出的“最优货币区域”为欧元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1969年,他又提出了统一欧洲货币的计划。
  11月中旬,孟德尔在比利时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举办的专题讲座上,发表了题为《经济新秩序中的欧元》的演讲。他在演讲中说,从明年开始,“无形”的欧元将成为“有形”货币,欧洲12个主权国将自愿放弃本国货币,共同拥有和使用同一种货币,这是世界货币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件事情。其意义远远超过了20世纪70年代国际金融体系的崩溃,因为国际金融体系的崩溃并没有改变世界金融力量的格局,欧元却能做到这一点。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国际金融市场上排行第二的货币,将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与美元分享地位,改变国际金融体系的力量对比。孟德尔指出,欧元区将不仅仅局限于欧洲,世界上还有十几个国家的货币与法国法郎挂钩,欧元诞生后,这些国家的货币都要转为同欧元挂钩,因此,欧元区的范围还将扩大。此外,欧元还有进一步扩张的可能,向英国、瑞典和丹麦扩张,向中东欧国家扩张,欧元区的人口可能会达到4.5亿,国内生产总值高出美国的30%。
  孟德尔说,欧元进入国际金融舞台的重要性将逐渐显露出来,它将在全球化的经济中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在未来的10年里,作为储备货币,欧元将取得与美元同等的金融地位,各国央行都将在外汇储备中增加欧元,使之在全球货币储备结构中所占的份额大大增加。对欧元的需求将影响国际金融格局,欧元对美元的汇价也会逐步攀升。届时,几乎所有外汇储备的调整都将涉及欧元,各国央行有可能将会持有同美元数量相当的欧元,而目前各国央行的外汇储备基本上是美元。如果全球外汇储备每12年增加一倍,那么,全球央行就将增加相当于1000亿美元的欧元储备。他认为,这种金融力量的转移是二战后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全球第一大货币之后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最重大进展。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准备工作面面观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姚立
  欧盟10月份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欧元启动的总体准备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我们不妨从企业、银行和消费者几个方面做一简略透视。
  大企业准备充分中小企业问题不少
  总体来看,欧洲大型企业已在法律、资本折换、会计核算、开据发票、申报表格及价格与设备调整等方面为迎接欧元做了充分的准备。这些大型企业还根据各自情况举办了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帮助员工尽早熟悉欧元流通后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应对办法。
  中小企业的情况就大相径庭了。欧盟9月份的统计表明,只有23%的中小企业认为已做好应有的准备,这个比例和4月份的统计结果几无差别。以国家来论,卢森堡、荷兰和奥地利的中小企业准备较为积极,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中小企业的准备工作是目前欧元区国家中最落后的。
  从企业的结算和会计记账角度看,欧元区企业间用欧元结算的情况进展不大,基本停留在去年第三季度的水平,即用欧元结算的比例仅占企业总业务量的26%。但欧元在企业的国际结算中却占较大比例,达到了33%。如果以价值计算,欧元占的比例高达43%。
  企业中商业部门的准备与生产部门相比又有其特殊性。作为直接与消费者打交道的部门,商业和销售要做的事情更多:要对商品进行欧元与本国货币的双标价,要更新收款机和磅秤,还要培训员工适应双币流通带来的问题。在发放新币和回收旧币方面,商家也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为应对欧元流通后的局面,欧元区各国都想了一些办法,例如爱尔兰政府就编了一套实用入门教材,向普通消费者详细介绍欧元启动后的相关知识和几千种商品的价格对比。
  银行:欧元启动的关键环节
  早在去年10月,欧盟委员会就主张欧元区各国银行提前将银行账户欧元化。比利时和法国的银行率先行动,其它国家也很快跟进。到今年9月,近73%的银行已经普及了账户欧元化,只有爱尔兰的银行迄今未见行动。从目前情况看,比利时、法国、希腊、卢森堡、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全部银行都已经或者正在将储户货币欧元化,德国的大部分银行以及奥地利、荷兰、芬兰的部分银行也在这样做。在本报记者站开户的比利时郎贝尔银行,用于和储户沟通收支情况的各种报单早已用两种货币标注,今年8月以来,欧元更是替代比郎换到了主要位置上。
  此外,在欧元区,比利时、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和葡萄牙的商业银行自9月起开始进欧元硬币,而德国、西班牙、卢森堡、奥地利和芬兰的银行除欧元硬币外,还进了一批欧元纸币。到年底前,各种形式的欧元货币还要陆续进入商业银行。这种提前储备欧元的行动总体进展良好,未出大的事故。
  与此同时,银行也从今年9月起提前向商业客户供应欧元。欧盟原计划应在9月份平均有48%的商业客户得到银行供应的欧元。但各国情况不一,就是一国内情况也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各家银行的政策有别,有的对商业客户对欧元量的需求心中无底,因而担心提前供应欧元会造成混乱。为方便商家提前准备,欧盟委员会和三家商业联合会于今年2月达成一项协议,即银行提前供应的欧元从2002年1月1日开始计账,且不需要商家提供担保。对于欧元区外的国家,欧盟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以方便欧元区外,特别是中东欧国家兑换欧元,因为在这些非欧元区国家里也流通着大量欧元区国家的货币。
  斥巨资让人人熟悉欧元
  对用惯了本国货币的欧盟公民来说,要熟悉一种新的、币值差别很大的货币当然需要时间。因此,尽快让每位公民了解和接受欧元是成功完成启动过程的重要一环。
  欧盟迄今已经动用了8000万欧元开展各种形式的欧元宣传活动,12月份还要再拨出2800万将这一宣传推向高潮。有调查显示,公民对欧元的了解程度较前有所提高,但欧盟仍认为,同成功实施欧元的需要相比还有不小距离,如:22%的公民到现在还不知道欧元进入流通的确切时间,75%的人对明年双币流通期的时间表不甚了了。
  欧元的面值大都高于欧元区国家的货币,这对习惯用本国货币计算价格的普通消费者来说确实需要熟悉过程。自年初以来,欧元区国家就大力加强了商品双标价的措施。在不少国家的超市里,大部分商品都用欧元和本国货币标价。尽管如此,调查结果仍然显示普通消费者对欧元的价值没有真正掌握,只有34%的人能用欧元说出商品的价值。
  从目前情况看,人们最担心的就是商家利用欧元面市抬高物价。由于欧元币值较高,在商品价格转换时,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就给商家提供了就上不就下的机会。对此,欧元区国家采取了措施,加强对物价的监控,有些国家还拨出一定资金补偿物价转换时可能带来的误差,减少消费者的损失。
  在欧元区国家行走,到处可感受到欧元即将面市的气氛,街道、商店、银行、汽车、广播、电视,欧元的宣传广告无处不在。学校、社会各群体都在频繁举办各种形式的欧元培训班。比利时将欧元顺利启动作为下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重点之一。可以相信,随着明年元旦钟声的敲响,人们对欧元的了解将加速完成,欧元的顺利过渡应该不会有多大问题。(附图片)
  比利时驻俄罗斯大使安德烈·梅尔尼埃11月8日在欧盟驻莫斯科办事处举行的欧元宣传活动中向新闻界介绍欧元。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国际资料库

欧元之路
  1969年12月,欧共体成员国在荷兰海牙召开首脑会议,商讨成立欧洲经货联盟。之后,正式提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设想。
  1972年4月,欧共体成员国开会,制订了“欧洲货币一条龙计划”,后失败。
  1979年,欧共体发明了一个共同的记账单位“埃居”(ECU),用以在欧洲货币体系内清算成员国间的国际收支,充当外汇储备以及作为计算中心汇率的标准,但不用于流通。
  1979年,欧共体国家又制订了新一轮金融计划,名为欧洲货币体系,于3月13日执行,主要内容为汇率干预。
  1989年4月,欧共体公布了德洛尔关于建立欧洲经货联盟的报告,报告明确了货币联盟的最终目标是发行统一货币,建议分三个阶段来达到经货联盟的目标。
  1990年7月1日,欧洲经货联盟第一阶段开始。欧共体各成员国拆除一切有碍资本流通的障碍。
  1991年12月,欧共体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正式确立了欧洲经货联盟和政治联盟的目标,并规定了各国实施单一货币在汇率、通货膨胀、利率、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等五方面的经济趋同标准。
  1993年1月1日,欧共体宣布统一大市场建立,资本流通等服务领域进一步开放。
  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1994年1月1日,欧洲经货联盟第二阶段开始。欧洲货币局正式成立并运作。
  1995年5月31日,欧委会发表有关通向单一货币的《绿皮书》,开始了向单一货币进程的具体操作。
  1995年12月15—16日,欧洲理事会马德里会议上,“Euro”被选为欧洲未来货币名称。
  1996年4月2日,欧洲货币局公布欧元的设计方案。
  1997年6月16—17日,欧盟阿姆斯特丹首脑会议正式批准了《稳定和增长公约》、《欧元的法律地位》和《新的货币汇率机制》3个文件,旨在确保1999年1月1日如期启动欧洲经货联盟。
  1998年5月1—3日,欧盟布鲁塞尔首脑特别会议确认比利时、德国等11国为欧元创始国。
  1998年7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成立,取代欧洲货币局。
  1999年1月1日,欧洲经货联盟第三阶段开始。欧元如期启动,作为参加国的非现金交易“货币”,即以支票、信用卡、股票和债券的方式流通。是月,欧元进入外汇交易市场。
  2000年6月,希腊成为第十二个欧元区国家。
  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将开始在欧元区12国流通。
  2002年7月1日,欧元区12国的原有本国货币将停止流通。(升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