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专家论坛

 一条加快水土保持山川秀美建设的新路
大封禁小治理
周万龙
  近年来,陕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从1999年实施以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草)为主要内容的山川秀美工程以来,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更呈现出大规模、快速度、高质量的发展态势。但是,面对严峻的生态形势、紧迫的治理任务和人民群众要求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烈愿望,积极探寻一种符合实际、费省效宏的治理路子,就显得十分必要。“大封禁与小治理相结合”的思路,就是在这一理念之下形成的。
  所谓“大封禁”,是指面对广袤的治理区域,在退耕退牧后实行大面积的封山禁牧,依靠自然修复功能,在短期内迅速恢复植被,遏制水土流失,为实现山川秀美提供初步的生态条件。水保资料表明,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毁林开荒和超载过牧,其植被退化过程为乔→灌→草,由高到低,由低到荒;“封禁”便是将这一过程还原过来,达到先草后灌再乔的植被发展目的。这就为进一步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人工治理创造了客观条件。“小治理”则是指大面积封禁的同时,在近村、近路、近水的地方,实行高标准、高质量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粮、经、果、草、牧多维配置,开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
  “大封禁、小治理”的思路,立足于当前治理区域广、水土流失面积大、治理任务繁重、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治理资金不足的现实,着眼于植被的迅速恢复和水土流失的有效遏制,坚持自然修复和人工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摆正了水保生态建设中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自然力与人力的关系,是对我们几十年来治荒治水、改善生态观念的一次突破。
  目前,由于生态恶化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十分巨大,治荒治沙、根除水患、改善生态的任务十分艰巨,只靠人工治理是远远不够的。况且当前治理的财力、物力、人力都不能满足短期内迅速扭转生态恶化的需要,而采取“大封禁”的做法,无疑能够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根据生态进化的规律来看,植物的演变发展,一般是由低层次植物到中层次植物再上升到高层次植物,由低到高的发展规律。所以,大面积的封禁后,就为植物的自然演替和恢复提供了广阔而充裕的时空条件,使生态依靠本身固有的自然修复功能加以初步发展。而后再加上人工有目的的治理,坚持种草起步、草灌先行、草灌乔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不仅能够充分发挥生态自然修复的作用,也使人工治理的盲目性大为减少。
  长期以来,人们在治荒治沙治水上,重人工治理而轻自然封育,重林而轻草。人工治理固然重要,但面对广袤的治理区域,人的力量还是有限的,治理规模和速度都比较缓慢。这也是过去一些地方出现“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大封禁、小治理”的思路,既重视人工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也十分重视自然封育的力量,坚持自然力与人力并举,坚持“两条腿”走路,大大加快了水保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这无疑是我们几十年来治理观念的重大变革。(作者为陕西省水土保持局局长)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河南美大林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盐碱地上培育出的“超级美大速生杨”,创造了河南省一年生杨树苗木生长新纪录。图为该公司技术人员正在给客户介绍超级速生杨的种植技术。刘爱德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乡镇企业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
周建豪
  近日,农民日报社和辽宁西洋集团邀请首都部分专家学者,就入世后乡镇企业发展战略问题进行研讨。专家认为,入世给乡镇企业带来的影响积极大于消极,机遇大于挑战。
  从产业角度看,乡镇企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传统的基础性产业为主,生产成本较低。从目前世界工业的结构调整趋势和现在的发展状况来看,这类传统产业从技术上发展的余地不大,竞争的重点是成本,在成本构成中,劳动力成本越来越突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这恰恰是大多数乡镇企业的优势。
  因此入世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机遇是大于挑战的。
  从竞争的外部环境来看,也对乡镇企业有利。入世后,不论是哪种性质的企业,均应一视同仁。国别歧视和技术贸易壁垒将大大减少,为乡镇企业提供了一个稳定、开放、规则一致的市场。
  入世后对乡镇企业的挑战也实实在在。首先是竞争力。目前乡镇企业普遍素质不高,管理和技术水平都较低,入世后要求企业自身素质有一个质的提高。其次是就业压力。目前乡镇企业面临的形势很严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吸纳劳动力的水平趋缓。入世后,最大的问题是,怎样给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同时,社会上对乡镇企业的认识还不一致,尽管有《乡镇企业法》,但法律在执行时遇到许多困难。在乡镇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中,为企业建立的服务体系不健全,包括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市场中介、质量标准、人员培训等等。企业的负担也是有增无减。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化州农户普遍掌握两门致富技术
  本报讯广东省化州市把普及农科知识作为当前农村突出问题来抓。目前,全市农户普遍掌握了两门以上的实用技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州市目前已经建立了全市科普网络,全市24个镇都建立和完善了科学技术协会,办起了科普学校,335个村委会都成立了科普分会,建起了科普活动室。各镇还从本地实际出发,建立科普示范基地、“一村一品”样板村,设发展科技示范户,使得科普网络联结千家万户。现在,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9.6%。(黄均雨钟启阳)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雪山苗圃培育出超级大柿子
  本报讯一种外形像金黄色柿子椒、最大单果重达600克以上的超级大柿子近日在北京亮相。
  这种名为“金柿”的超级大柿子,是由北京雪山苗圃和河南省林业部门历时三年培育成功的。目前,雪山苗圃已培育出50万株金柿树苗。“金柿”又名“斤柿”,因色泽金黄、体重个大得名,具有抗寒、抗旱、耐瘠薄、抗病虫能力强、结果早、果大、丰产、稳产等特点。其果实分布均匀,平均单果重350克,最大单果重可达600克以上。(据新华社)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谈

工农“链接”促发展
山西芮城县县委书记姚震海
  山西芮城县地处晋、秦、豫三省交界,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面对多年来“粮棉高产、财政穷县”的现实,县委、县政府在确定发展思路上,把发展地方工业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坚持工业围绕农业办,农业瞄着工业干,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调整农业结构突出八大产业
  芮城北靠中条山,南临黄河,北高南低,一面阳坡,山、滩、沟、坡、塬五型俱全。立足这一自然特点,我们在调整农业结构中,一改过去粮棉单一种植的格局,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实施“3318”工程,即以小麦为主的30万亩粮田,以苹果为主的30万亩水果,以花椒为主的10万亩干果,以大棚菜为主的8万亩高效益农田。
  在“3318”工程中,突出发展小麦、苹果、花椒、红枣、芦笋、食用菌、大棚菜、养殖八大产业,形成“县东苹果园、县西花椒林、县南大棚菜、河滩种芦笋”的农业经济新框架。目前,全县以苹果为主的水果面积稳定在30万亩,年产苹果5亿公斤;花椒面积达到1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大红袍花椒生产基地。
  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八大基地
  发展地方工业,必须紧紧围绕农业,以农副产品精加工、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培育龙头企业,实行工农链接,形成龙头带基地、公司加农户、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格局。因此,我们采取领导重视、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环境优化等办法,全力培育已具规模的八大龙头企业,使之充分发挥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
  目前,全县形成了八大龙头企业带动八大生产基地建设的新局面,以中鲁公司为龙头,带动30万亩水果基地建设,以鑫泉香料公司为龙头,带动万亩香紫苏基地建设,以黄化公司为龙头,带动10万亩复播玉米基地建设,等等。龙头带动、工农链接,不仅使企业拥有充足的生产原料,而且使广大农民发展有方向、产品有销路、经营得实惠、效益有保证,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华北明珠”环境堪忧,千年水泊买水行船——
明天,我们会告别白洋淀吗
齐广兴
  昔日滔滔大淀,如今买水行船
  白洋淀,人称“华北明珠”,位于京南。在36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散布着大大小小143个淀泊和3700多条沟濠,酷似一张硕大的棋盘。那星罗棋布的淀泊,是棋子;那纵横交织的沟濠,是棋路。笔者雇一叶小舟,梭行其间。
  河道远没有想象中宽阔。特别是那些交错的沟濠,一部分已然干涸,一部分则水很浅,只能勉强浮起小的木船,游艇和大一些的船已无法行驶。
  “老乡,这水怎么这么少?”笔者不解地向船家探问。“天干水浅,这水有一部分还是买来的呢”。撑船的老汉说。老汉姓李,64岁,他一边摇着桨,一边说起白洋淀。
  白洋淀是“九河下潲”,当年唐河、清河、滹沱河、子牙河等九条河流汇集于此,“那水大了去了”。60年代,这里开始围湖造田。淀区的几十个村庄,比着围堤,争着造地,李老汉就曾与村里的民兵“一家伙造了1000多亩!”结果,田进水退,湖面大大缩小。现如今连续多年大旱,淀区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源头的九条河全部断流,好容易下点雨,也被上游的一座座水库拦截,白洋淀是“鲤鱼在旱地打挺儿———干着急”。
  改革开放以来,淀区人的心眼活络了,这几年大力发展旅游,修道路,建码头,置游艇,每年来自京津及周边地区的游客达50多万。借水生财,开始富裕一方经济。
  可是,由于天旱无雨,“眼看淀水就要漂不起船了”,政府部门只好向上游西大洋、王快等水库买水。水库到淀区动辄百里、数百里,沿途河道渗漏,再加上屡屡被截流,当这远道而来的300万立方米的清水汇入大淀,水量已大打折扣。
  小船咿呀而行。由于水位下降,岸边成排的芦苇裸露着白色的根,像一群饥渴的孩子互相依傍着、扶持着,艰难地立在那里,惹人生怜。
  中午时分,水面宽阔起来,到了有名的烧车淀。清代康熙皇帝在位61年,曾40次到白洋淀游览和水围(练兵),多次水围便在这里展开。“水天相连,汪洋一片”的烧车淀上,龙旗飘舞,千船竞发,健儿呐喊,万镝飞鸣,何等壮观!再看眼前的烧车淀,阔不过3里,深不足2米,通往淀里的河道还不够一米深。不要说楼船巨舸,除了小木船,连轻快的游艇也休想进入。
  这时,不远处传来一阵刺耳的轰鸣,那是一只游艇陷进淤泥里正挣扎着脱身,驾驶员拼命地左冲右突,艇上的游客一脸彷徨……
  伫立船头,眼前的景象令人感慨:环境是大淀的生命,水是大淀的魂魄。如果有一天水之不存,淀将焉附?
  昔日水清鱼欢,如今鱼虾绝产
  白洋淀地处北温带,水草丰饶,气候适宜,无数肥美的河蟹与鱼以这片绿水为家。如今,这些水下“居民”过得还好吗?
  船行一日,夜宿渔家。以鱼虾为话题,笔者与热情的主人唠起嗑来。
  “你问白洋淀里的鱼虾?多,多了去了。”主人开朗健谈,他说,过去鱼虾满淀,随便扎个苇把子,绑上水草放进水里,无数的花鲫(桂鱼)就会争着钻到里面产卵,用网从下往上一围,网里便是上百斤收获,每条鱼都在二三斤以上。
  说着说着,主人的神情凝重起来:这些年,上游和周边建起了许多造纸厂、制革厂、洗毛厂,排出的黑水黄汤,一路冒着泡,散发着臭气涌进淀里,使大淀被污染的面积一度达到2/3,严重水污染面积1/3。渐渐的,鱼虾稀少了,螃蟹绝迹了……
  从当地一位干部那里了解到,由于白洋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鲈鱼、鳜鱼、河鳗等珍贵鱼类以及曾年产20万公斤的白洋淀大河蟹相继绝迹;10年前,白洋淀每年捕捞鱼虾近4000吨,而目前,渔民们没了大鱼捉小鱼,没了青虾捞草虾。于是越抓越小,越小越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更有一些丧心病狂者,居然用电电鱼,用毒药毒鱼。“电死一大片,药死一条线”,连刚刚出卵的鱼苗虾崽也一扫而光!尽管政府严加打击,但滥捕之风依然难禁……
  第二天一大早,再次登上那只小船,在王家寨水域,遇到一位65岁的放鹰人。隔船相问,他摇动着手里的草帽说:“我们这行,完喽!”老人姓马,淀边李广村人,放鹰捕鱼从他祖父算起已经三代了。老汉说:“如今淀里没鱼,不要说捕鱼赚钱,连鱼鹰都填不饱肚子了。”他觉得训鹰放鹰是门技术,又是祖宗传下来的,就想传授给后人。可是“问儿儿不接,问孙孙摇头”,还让老汉把它们处理了。“鱼鹰跟我几十年了,舍不得呀。”
  正说话间,一只鱼鹰从水下钻出来,长喙叼起一条两寸多长的甲甲(嘎鱼),那鱼背上和身子两侧各长着一根又尖又长的刺,十分锋利。只见鱼鹰吞下一半时又被迫吐出来,然后调整一下鱼的位置又想吞下去。如此反复了十几次,才把嘎鱼吞下肚。老汉心疼地说:“要不是肚子饿,这种鱼它是不会吃的……”
  结束了数日的白洋淀之行,那干渴的芦苇,那饥饿的鱼鹰,它们的影子总是挥之不去。“华北明珠”生态环境堪忧,白洋淀在呻吟,但愿这片千年水泊不会离我们而去。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多给农产品打扮打扮
董立厚
  中国有句老话:马铃薯再怎么打扮也是土豆。然而,如今市场上土得不能再土的马铃薯,加工成薯条、薯片,经“穿衣戴帽”后竟成了城里人餐桌上的时尚佳品;一个肯德基,把土豆弄成泥,一年就从我国赚走3个亿。这些很容易使人对这句老话产生疑问:马铃薯经过打扮后还是土豆吗?
  其实,我们身边给农产品“穿衣戴帽”的事也有。留心一下超市你会发现,农产品只要稍加“打扮打扮”,哪怕是最简单的粗加工粗包装,都能实现增值。你瞧,一个丝瓜平时不值一毛钱,经去皮、去籽、着色、包装,一个瓤就卖块把钱;一枚茶叶蛋似的熟鸡蛋放在一个小真空袋内,一块钱一个人家争着买;平时再平常不过的西红柿、豆角、小白菜装进泡沫盒里再蒙上一层薄薄的保鲜膜,身价顿时翻了“筋斗”。
  给农产品打扮自有道理。如今,人们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食物消费时注重吃好、吃健康、吃出花样。于是,聪明的人便想起了点子:你爱干净卫生,咱就把农产品洗净去掉“土味”;你讲究新鲜安全,咱就在保鲜无副作用上打主意;你想换口味,咱就把皮、肉、心、核分开,在配料上做文章。你喜欢什么样的农产品,咱就投其所好,把农产品打扮成什么样。据报道,在国外,玉米可以加工成200多个小品种,小麦可以变成150多种食品,水果可以弄出100多种花样。当然,咱们的加工水平不能和发达国家比,但是因地制宜搞一些初级“打扮”还是完全可行的。譬如,把鲜果分级精包装、把肉类制成半成品等,待有了一定的技术和实力,再把产业链往长里抻。这也不失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捷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李西瓜”算账
罗亮魏世清
  四川乐山市沙湾区谭坝乡有个种植专业户李茂平,由于“迷”上了西瓜种植,人称“李西瓜”。今年,他家的西瓜卖“笑”了,这两天来了个“秋后算账”,越算越开心:今年一亩新品种优质西瓜,种子、肥料等各项投入246元,却卖了4500多元钱,净赚4000多元,比普通瓜田多收入2000余元!
  说到“窍门”,老李笑竖两根指头:一要用好生态肥,一茬变两茬;二要选好优质种,瓜甜价高货紧俏。
  李茂平家住挹峨村二组,这里是大渡河畔的浅丘地带,微酸性的黄色沙壤土十分适宜种西瓜。近年来,这一带农家都种起了西瓜,效益可观,但是,由于品种老化,管理落后,产量不高,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弱。
  咋办?李茂平今年首先革了瓜种的“命”:换了金福瓜、日本黄小玉、台湾特小凤袖珍瓜。老李还苦钻瓜田管理知识,在区乡农技部门的指导下,大胆试用生态肥,与其他肥合理搭配施作底肥。在结瓜期间长出的新苗还能再开花、结瓜。
  今年7月,瓜熟蒂落,两三斤重的“礼品瓜”小巧玲珑,爽甜可口,在沙湾3块钱一斤还是抢手货。到了8月份,大片的瓜田都落把儿了,可老李的二茬瓜又成熟了,摘瓜200多公斤,连卖带送,“捡”了500多块钱——就是这落把儿后结出的瓜,同总投入相抵收入也是绰绰有余。
  听了“李西瓜”的一本种瓜账,他的一个邻居心服口服地感叹:“干啥子都要讲科学才行。同样的地,人家比我投资少可卖了四五千块,我家才收入千把块,明年我也要用他那个法!”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安徽省庐江县石头镇建成渔网生产一条街,组建了天河渔网集团,为私营企业提供服务。目前,该镇私营渔网企业已发展到近百家。渔网企业年营业收入1.2亿元。图为世元渔网厂的工人在生产渔网。柯杨宗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山西电力统一管理农网改造
  本报讯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山西省11个县的水电自供区农网改造一直久拖不决。山西省电力公司以农民利益和当地经济发展为重,与省水利厅协商,将省水电公司及其所属的11个子公司进行代管,从而扭转农网改造项目“一省三贷”的被动局面。
  代管协议的签订,标志山西省电力公司已成为水电自供区农网建设与改造投资的承贷主体,对其农网改造与建设投资资金进行统贷、统管。代管后,山西省电力公司按照国家有关电力行业的法规、标准,对电网实施统一管理,加强对水电企业的管理和指导,促进了水电自供区电网的快速发展。
  (杨菽向祁文运)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农业生态庄园遍兴国
  本报讯近日,由个体户刘海平投资15万元,种养大户何小华技术入股,共同在江西省兴国县崇贤乡建成的“海华猪—沼—果生态庄园”正式成立。这种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等农业生态庄园在兴国县已有460个。
  兴国过去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现在,经过综合治理,森林覆盖率达72.2%。绿起来的兴国,逐渐引导农民走生态种养之路来保持水土,生态农业庄园因投资少、见效快而备受农民的青睐。(李健)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东台海蜇待销编辑同志:
  今年,江苏省东台市黄斑海蜇喜获丰收。然而,信息不灵,销路不畅却成了困扰渔民的一大难题。据初步统计,东台市至今仍有1万多桶(每桶约50公斤)海蜇滞销。
  其实,海蜇的市场需求量较大。据业内人士分析:今年东海、黄海、渤海等大部分海域海蜇未形成汛期,幼蜇时狂捕滥捞,上市量偏少。广大渔民急切地盼望有关单位或个人提供需求信息,以解心头之忧。
  江苏省东台市长江志良育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