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农业
——2001年国际农业博览会探营
本报记者高云才
  11月,对中国来说,是一段激动而难忘的岁月。就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时,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入世后,中国农业将直面怎样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农业?农博会传达的信息透出,中国农业正在以一种平静心态面对入世,并进行着入世后的准备……
  品牌,成为农业产业的新时尚
  此时的北京,天空格外的蓝。一走进北京农展馆,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人声鼎沸,彩旗飘扬。展馆正门,各地农产品品牌的巨型竖幅“摩肩接踵”:新疆皮山杏、安徽六安瓜片茶、吉林白山皇封参、云南宣威火腿……
  “想买什么,就能买到什么。”来自河北沧州的客商王宏刚兴奋地说,“我第一次参加农博会,真没想到,农产品做得这么高档,这么全乎,都是有牌子的。”
  一位北京农业老专家告诉记者,“每次办农博会,我都要来看一看,走一走。今年,的确不一样:各地农产品的牌子‘打’得山响。”
  农博会期间,组委会在北京宣布1415种产品为博览会名牌产品。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说,农产品品牌已经成为各地提升农业产业的新时尚。有关人士表示,农博会认定一批名牌产品,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这次认定的名牌产品中,种植业产品557个,畜牧兽医饲料产品247个,渔业产品142个,加工及热作产品111个,农业机械产品68个,农村工业产品252个,农业高新技术与能源环保产品38个。
  看到这一切,不由得心生感喟:从粗放农业到如今的品牌农业,中国农业的发展,已经逐渐完成从过去追求“产量”到现在追求“质量”的历史性转变。各地涌现出来的优质农产品品牌,就是这种孜孜追求的注释。
  规避结构调整的趋同
  湖南展台,人头攒动。一摞一摞的湖南特色农业宣传材料,被参观的人们“抢”光。来自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客商约翰尼先生,盯着“湖南癞桔”问长问短,工作人员一一解答。
  这种桔子的确很奇怪,记者也是生平第一次见到。乍看上去,长得“癞”乎乎的。省农业厅副厅长甘霖博士告诉我,可别小瞧了这种桔子,价格不菲,就那么几块地可以生长,产品全部出口香港,还是“期货”呢!
  甘霖说,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始终是一把开启国际和国内市场的钥匙。关键是要发展“名特优新”产品,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增加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其实,不独湖南如此,全国各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怎么调?
  有目共睹,这些年,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对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我们无法回避许多地方“调什么,什么多”的尴尬,我们也无法不正视农民把2毛钱一筐的桔子倒进太湖时流下的眼泪。
  问题出在哪儿?关键就是结构调整的趋同。一听说某地种莲藕发财,马上种莲藕;一看到某地种草生“金蛋”,立即把庄稼砍了,种上草……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凡此种种,皆因结构调整的趋同而导致新一轮产品的积压过剩。
  让人感到欣喜的是,各地在“名特优新”品种上力求做足文章,有效规避农村经济结构的趋同。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结构的趋同,只能是“死胡同”。
  关键还是从业人员的素质
  作为这次农博会上唯一参展的外国展团,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奥郎迪先生十分高兴。他说,这次参展的主要产品是意大利葡萄酒。各展台都备有开封的酒瓶和高脚杯,请来宾品尝。“要让中国人对意大利葡萄酒留下深刻印象。”
  农博会是农产品市场推进的前奏,意大利这种国际性推展的方式,使人隐约闻到入世后中国农产品面临的激烈竞争的硝烟味。
  入世了,中国农业在得到可贵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着广泛的市场竞争,而这种竞争的激烈程度,甚至是可以预期的。拿什么来“比武”?无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技武装起来的农业,注定缺乏竞争力。所以,没有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一切都免谈。
  此次探营农博会,记者深深地感到: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既迫在眉睫,又充满曙光。
  介绍完了吉林特色农业之后,吉林展团的张大明给我递过来一份《中国吉林农业博览画册》,一展开,所有文字都是中英文对照。在上海、江苏和河北展台,我同样看到了这些“国际化”迹象……这说明,中国农业已经自觉地把自己的发展纳入世界范畴。
  现代农业需要高素质的从业人员。而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是如此严峻。因为,我们的农业从业人员主要是农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迅速提高9亿农民的科技和文化素质,并非易事。
  美国经济学会前会长、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教授盖尔·约翰逊认为,中国农民接受的低水平教育是影响他们收入的重要因素。首先,农民接受的教育会影响他们的生产率;其次,教育也会影响农民移民到城市后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中国农村地区的教育回报是,在校时间每增加一年,收入增长3.5%—5.5%。
  在中国入世的关键时刻,北京就有好几个同农业有关的会议在如期进行,其一是“2001年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其二是“国际农业科技大会”,规格都特别高,终其一点,就是要把科技“植入”我们的弱质产业农业,让它迅速强壮起来。
  中国农业,正在以一种积极态度,迎接入世带来的挑战!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科技晚餐
陈胜堂张海平
  夜幕降临了,左邻右舍的人便陆续来到种植能手邱门生家。当电视机荧屏上出现“冬季油菜栽培技术讲座”的字样时,客厅里便一片寂静,大家全神贯注地看电视,有几个小伙子还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着。这是笔者11月2日在江西省广昌县头陂镇西港村一组看见十几个农民在享用“科技晚餐”的一个情景。
  两年前,头陂镇利用地面卫星接收设备,为电视观众开设了“农村致富”节目。该节目根据本地的种养结构和当前农活,每晚适时向山里农民播放一些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录像,如“烤烟栽培技术”、“旱床育秧技术”、“快速养猪技术”等。由于节目直观形象,易学好记,深受广大农民青睐,被当地农民称为“科技晚餐”。科技录像播出后,旱床育秧、抛秧等科学种植方法得到大面积推广,科学养猪、特种养殖户大增,一些种养专业户年经济收入达二三万元。
  前不久,头陂镇地面卫星接收站又增辟了“科技苑”、“致富一招”、“信息窗”等栏目,每晚在电视机前享用“科技晚餐”的农民由最初的专业户、示范户发展到全镇3000多农户。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谈

打好旅游牌
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县长赵德光
  2001年国际旅游交易会即将在美丽的昆明召开,我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石林,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享誉天下。面对新世纪和新千年,石林如何发展?县里提出:打好旅游牌,唱好经济戏,让石林叫响世界。
  石林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开发开放较早的旅游景区,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接待人数、经济收入等指标连年名列全省第一,成为云南旅游业的龙头,并跃入全国旅游先进行列。石林的自然资源、人文风情有着丰富的内涵、无比的美丽和神奇,石林的石头林林总总,千姿百态,一石一景。游人身临其境,情景交融,百看不厌,而且每一次都有新感觉。这就是石林的奇特和灵性。这里的彝族撒尼人豁达,热情,豪放,能歌善舞。可以说,石林是人与自然完美共存的史书,石林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大观园。
  石林县的几届领导班子都把石林的开发、创新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先后投资2000万元,加大石林景区的绿化面积,公路的修建以及整体的规划,并以石林为中心,对乃古石林、大叠水、长湖等地加紧建设,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多方位的品牌景区。
  2000年石林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被国家国土资源部评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被建设部授予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称号,圭山森林公园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等。目前石林正加紧全面推进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国际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加强和完善包括软硬件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不断提升石林的知名度,树立石林新形象而努力。
  石林是大家的,它生长在我们县是我们的荣幸,我们从1992年开始,每届领导都把石林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旅游基础设施和环境逐步改善,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去年,石林风景名胜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4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亿元,门票收入8318万元。
  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县里正抓住这难得的机遇,牢固树立旅游强县的观念,优先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因此,旅游业要逐步实现国内名牌向国际名牌转变,积极做好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和自然遗产的各项准备工作;从现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向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尽快成立股份有限公司;从现行的管理办法向国际标准靠拢,积极办好每届国际旅游节石林活动和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搞好假日旅游。重视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并使之上等级、上档次,多出精品。旅游行业力争真正做到:搭好旅游台、唱好经济戏。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上海现代农业园区取得成果
  本报讯经过两年的规划建设和综合开发,上海现代农业园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园区内“农田成方、排灌通畅、绿化成网、道路贯通、水电配套、温室连片”。
  到今年10月底,1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投入资金5.5亿元,主要用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各园区加快推进产业开发,培育特色产业,如嘉定园区的苗木,宝山园区的特种水产,浦东园区的设施农业,南汇园区的瓜果,奉贤园区的水栽培蔬菜,以及青浦园区的花卉等。(陈平)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大名面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本报讯近年来,河北省大名县涌现出一批以五得利面粉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明星企业,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叫响了大名面粉品牌。
  为了大力发展面粉产业,该县在政策上大力扶持,搞好服务,培植龙头。到目前,全县已发展日加工能力50吨以上的面粉企业39家,全县面粉企业日加工能力达4000吨。生产的高筋特一粉等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面粉产业的崛起和壮大,带动了编织袋、运输、维修、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仅面粉产业,全县人均增收100元以上。(益民士毅怀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河北省永年县蔬菜生产发展快,规模大,销路广,成为农民收益最多的支柱、优势产业。图为小西堡乡南大堡村菜农焦世芳和孙女在收割西芹。白彦的徐增科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发展山区绿色经济
中共山西省壶关县委书记程前
  山西省壶关县地处太行山东南部,曾是一个岩石裸露、水土流失严重的贫困山区。多年以来,壶关人民从改变生存环境入手,坚持不懈播绿、护绿、开发绿色,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00年底,全县有林面积由5万亩增加到80万亩,占到全县总面积的60%,分别比山西省和全国高出28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实践表明,山区发展的特色就是绿色,抓绿色就等于抓生产条件的改善,等于抓生活质量的提高。
  播种绿色
  播绿是基础。壶关县把占版图面积70%的荒山沟坡绿化作为绿色建设的重点来抓,20年中,全县先后更换了七任县委书记、九任县长,一任接着一任造绿、护绿,形成了抓绿色的“接力赛”。县里聘请技术人员,把全县规划为东南山区水土防护林区、中部沟壑用材经济林区、中北部盆地林网花草种植区等七个绿色建设区域,建设了一批批不同类型的绿色基地。壶关县森林面积以每年4万亩的速度递增,并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县”以及“全球环保500佳”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保护绿色
  护绿是关键。森林使壶关的沟沟壑壑披上了绿装,但接二连三的火灾又成为“杀手”。在教育群众加强防火意识的同时,隔断森林与村庄、耕地、道路的连接,减少人类活动对森林的威胁,是消除火患的唯一途径。壶关县充分利用石头资源丰富的优势,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在390个行政村筑起了一道总长3500公里的石墙。这项工程在村边、路边、田边形成了100多个生态封闭圈,起到了防火、防盗、防畜害,保水、保土、保植被、保绿色的作用,在保护生态、造福人民和经济建设中发挥出显著的功效。坚固的石墙封闭林地后,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森林的乱砍滥伐和野生动物的捕猎,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开发绿色
  开发绿色是目的。壶关县提出了打绿色王牌,走产业化之路,建设生态绿色产业县的发展目标。一是建设绿色基地。重点建设万亩农业精品高科技园区、万亩绿色蔬菜基地、万亩优质小杂粮基地、万亩优质水果基地,以80万亩森林为依托的林副产品基地和万亩药材基地。二是发展绿色产品,通过培育壮大壶关县保健醋厂等一批绿色龙头加工企业,共开发山野小杂粮、鲜野菜、藤条编织工艺品等绿色特色产品30多个系列100余种,并有7种绿色产品获得国家认证。三是开发绿色旅游,使其雄、奇、险、幽的景色成为周边地区生态旅游的精品线路,初步走出一条靠绿色办旅游、靠旅游兴产业、靠产业促发展的路子。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草根企业”与环保“绿卡”
周泓洋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民通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努力,在黄土上建立起活力四溢、被国际社会称之为“奇迹”的“草根工业”——乡镇企业。入世了,这些企业怎么样?
  2001年是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的“绿色消费年”,这是有原因的。在当今世界贸易体系中,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经济、品牌、技术优势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设置“绿色壁垒”。
  笔者翻阅了WTO诸多条款发现,WTO中散落在各协议里的环境制约条款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入世之后,机遇与挑战并重,中国乡镇企业需要寻找一条宽阔的绿色环保大道,把自己的产品及时、准确地销往彼国销售地,从而拓展中国乡镇企业的产品空间,为参与国际竞争获取更多的机会。尽早把握住“绿色环保”,可以争取相当的主动权。
  最近,做羽绒服的江苏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就掀起了一股绿色旋风,对其麾下的波司登、雪中飞、康博、冰洁、冰飞五个品牌的产品实施全过程绿色环保生产,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不仅水、气、声、渣达标排放,生产环境符合环保要求,还适应生态纺织品要求,采用对周围环境无害的原料,以减少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波司登的产品因此而获得中国环境标志认证,获得了通往国际市场的“绿卡”。
  昔日的“草根企业”波司登,如今正挟“绿色旋风”大踏步走向国际市场,这给我国乡镇企业做出了表率。入世了,市场扩大了,对手增多了……可当年的乡镇企业不也是在强手如林的国有企业夹缝中成长起来的吗?游戏规则变了,交易对象改变了,不也正是给我们的乡镇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开放、更规范、更有潜力的市场环境吗?
  摸爬滚打惯了的中国乡镇企业应该有信心也有能力适应这个变化,早动手,早准备,翻翻国际标准,找出自己企业的环保条件与各条款中环保要求的差距。能不污染的,守住;能少污染的,治住;实在污染的,停掉,改别的。
  诚然,要想适应世贸组织各种运行规则,是有一个过程的。但是,既然已经处于这个环境之中,要生存,要发展,要壮大,就得多动脑子,创造条件,照着规则去竞争,没有什么可怕的。这一点上,波司登公司已经做出了样子。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微型调查

观光农业引客来
——河北高邑调整结构建设生态园区调查
李喜旺范文奇宋玉宁
  初冬时节,走进河北省高邑县占地600亩的北方花卉科技园区,只见展销区内200余种花卉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生活区内,两座古香古色的宾馆相对而立,楼前池塘碧波荡漾,游鱼嬉戏;生产区内,各种珍奇水果任人采摘。游客在这里可观花、赏花、采果、摘菜,还可以吃、住、垂钓、娱乐,真是优哉游哉。目前,像这样的生态观光农业园区在高邑县已经有7处。
  高邑县是一个平原农业县。平原县能否搞大旅游?高邑从自己的劣势中看到了优势,那就是自己在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方面所具备的良好基础。首先,全县成方连片的日光温室、大中小棚蔬菜达到10万亩,各类花木达到8000亩,名优林果达到3万亩,这是一笔宝贵的旅游资源。
  没有资源可以借,缺少资金可以引。该县抓住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机遇,把生态农业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向高效生态观光农业迈进。狠抓蔬菜、花卉、林果等六大产业,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
  巧借、巧引,充分显示了高邑人的精明。高邑县委书记王瑞生说,为了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我们实行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无论何种所有制形式,只要符合条件,能对产业发展产生带动作用都给予大力支持。
  优惠的政策和优良的环境,引来十几家大企业到高邑投资观光农业,累计引进资金2.2亿元,建成集农业开发、旅游观光为一体的7个现代化农业高科技园区。
  该县租下了毗邻嶂石岩风景区临城县和赞皇县的两座山搞开发旅游。据金峦山森林旅游开发公司经理王占岐介绍,该公司于1998年5月以12.6万元的价格买断临城县金峦山景区的开发经营权,又于去年以15万元价格租赁赞皇县嶂石岩乡黄庄景区,先后投资400余万元,修建了盘山公路和宾馆等设施,把这里开发成了神、野、静、凉和奇松、奇岩、峡谷、民居为特色的自然风光旅游地。
  目前,这两个风景区已经与该县境内生态观光农业区连在一起,形成了凤城生态农业与金峦山森林游等5条旅游线路。这种独特的生态旅游,已经吸引了大量游客。仅去年以来,就接待各种农业旅游考察团、小型旅游团上万人次,还接待了12个国家的专家、学者。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晋中市发展特色果业
  本报讯在近日举行的农业博览会上,晋中市别具特色的两种农产品——太谷壶瓶枣和祁县酥梨引起了参观者的兴趣。
  祁县酥梨果型端庄、色泽金黄、果肉细嫩多汁、风味清甜爽口。晋中市有着酥梨生长所需的优越生态环境,1996年,国家在晋中投巨资建立了国家级酥梨生产基地,目前种植面积达到1.3万公顷,总产量在1亿公斤以上。太谷壶瓶枣是晋中的又一著名特产,个大味美,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特别是含有抗癌物质——环磷酸腺苷。目前壶瓶枣种植面积达到1万公顷,产量1000万公斤以上。经中国农垦北方食品监测中心监测表明,祁县酥梨和太谷壶瓶枣完全符合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具有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和实力。晋中市委、市政府表示,要以这两个特色农产品为龙头,推进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全力打造跻身国际市场的拳头产品,走出一条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彭嘉陵)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宁晋在结构调整中发展产业化经营
  本报讯河北省宁晋县把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农民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36%。
  该县根据自身产业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食用菌、梨果、奶牛等特色产业,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使三大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一个大的产业链。目前,全县食用菌种植户达1.2万户,年产值达1.2亿元,蔬菜种植面积达7.5万亩。在果品种植上引进绿宝石、红香酥等4个名优新品种,嫁接改造梨树1.9万亩,推广套袋梨5000亩,同时依托石家庄三鹿集团等龙头企业,发展奶牛1.5万头,奶牛专业养殖户达到720户。(张增林荆文进刘永杰)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临澧开通柑桔运输绿色通道
  本报讯湖南省首个绿色食品基地示范县临澧县开通柑桔销售绿色通道,民警在执勤时不准随意拦车检查和滞留。
  临澧农产品资源丰富,其中柑桔年产量可达80万—100万担。因此,每年秋季运销柑桔的本地车和过往车辆不少,为确保柑桔及时快速地运输,今年7月,县交警大队制定了系列服务措施,对无特别违章的运送柑桔的车辆,按照不准停车检查、不准卸货扣车、不准收费罚款、不准侵扰刁难客商的“四不”精神执行,对违反此规定的民警,该队严肃查处,决不手软。
  据悉,该县自开通绿色通道以来,交警大队共帮助货车司机解决实际问题42起,为外地客商排忧解难68次。(李显鸿徐文斌覃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农村家电维修难谁解决编辑同志:
  笔者在闽东北农村采访时发现,许多农民反映家用电器坏了没人修。一些农民的彩电、洗衣机坏了近一年还未修理,抬到城里修,来回运输不方便,且花费大,只好搁在家“休息”。
  据了解,农村家电维修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地方懂电器维修的农村技术人员怕赚不到钱,不愿在农村开修理铺,而城里的修理技术人员也不愿下农村维修家电。所以,农民的家电一旦出现故障,只好放在家中当摆设。望有关部门组织技术高明的家电维修人员下村入户巡回为农民维修家电,为农民排忧解难。
福建福鼎市周文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