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管住自己
卜金宝
  “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腿,管住自己的家属子女和身边人员。”一位党委书记谈到领导干部在党风建设中的表率作用时,用“四个管住自己”和大家共勉。“四个管住自己”,响亮、实在、明确,很有警示性。
  管住自己的嘴,就是不该吃的不吃。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大凡请吃的,除了“真正的”亲朋好友外,心里总揣把小算盘。花了钱财,占了时间,再陪上笑脸,无端地请你做什么?厦门远华特大走私集团在案发后,为了“摆平”查案的一位主要领导,赖昌星给手下交待,只要能把他请来吃顿饭,事情就有转机,就有办法。殊不知,这位领导就是铁了心,拒不“赏脸”。现实生活中请吃的,目的未必都像赖昌星那样险恶,但总是有事情要求于你。合理合法的,不请吃也应当办。
  违反原则甚至违法的事,请吃也不能办。两种情况,都属不该吃,都不能吃。
  管住自己的手,就是不该要的东西不要。
  “伸手必被捉”。伸手拿别人的东西,无异于“玩”火。古人早有言在先,贪欲之心不除,如飞蛾扑火,焚身方休。胡长清索贿受贿案发后,一个行贿者在法庭上表白:“我给他送钱,比剜我的肉还难受”。试想,以这种心态给你送钱的人,能不疯狂地向你索要成倍、成十倍乃至更多的回报?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你不正确运用它,它就可能置你于万劫不复的深渊。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认真想想,那些伸手向党和人民要权、要名、要利者,有几个善终者?
  管住自己的腿,就是不该去的地方不去。
  “黄、赌、毒”在一些地方存在,是事实。作为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本身负有带领群众清除社会丑恶现象的任务,而不能逐臭合流。可悲的是,有些人却因一念之差,自毁前程,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反复地告诫人们:这些地方是万万不能涉足的,一旦陷进去,
  很难自拔。
  管住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就是要防止“灯下黑”。有的领导干部对己很严,也很干净。但疏于对家属子女和身边人员的关注和管理,结果缺口就在这里被打开。电影《生死抉择》中的市长李高成,对自己要求是极为严格的,但万万没想到妻子竟被腐败分子的链条给拴住了。好在李高成作出了正确的抉择。但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他选择了沉默或者退让,结局会怎样?
  做到“四个管住自己”,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不难,是因为你是党员,是干部,这些都是起码的基本的要求,有什么难的?说它难,是因为做到这些,要处处小心,时时留意。一些腐败案件的当事人也曾有过闪光的历史,也曾为党和人民做过有益的工作,但最终没能坚持下去。
  “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应该成为管好自己的座右铭。
  生活在党内,生活在社会上,总是要被“管”的。最好是自己管住自己。否则,就不是自己管的问题了,而是要被党纪所“管”,国法所“管”。
  这方面的教训屡见不鲜,每个人都应引以为戒。


第4版(要闻)
专栏:

  今年以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大部分乡村开通了移动电话,山寨农民可以随时与外界联系。图为尖山乡的姑娘们与远方亲人用手机通话。何峰金国民摄影报道


第4版(要闻)
专栏:

清华大学授予阿罗约总统名誉博士学位
  据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吕传忠)清华大学今天授予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名誉博士学位,以表彰她为中菲两国友好及她在学术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学位授予仪式之后,阿罗约就菲律宾外交政策和菲中关系问题向清华大学师生发表了演讲。她表示,菲律宾愿与中国保持一种健康、全面、长期的关系,两国之间有着无限广阔的合作前景。


第4版(要闻)
专栏:

贾庆林会见美国前国务卿黑格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李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今天在京会见了美国前国务卿黑格一行。


第4版(要闻)
专栏:

铁木尔·达瓦买提会见乌拉圭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众议员费利克斯·拉维尼亚为团长的乌拉圭国会参众两院外委会代表团。


第4版(要闻)
专栏:

刘淇分别会见南非加拿大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孙晓胜)北京市市长刘淇今天在此间会见了南非豪登省省长姆巴齐马·席洛瓦一行。
  据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孙晓胜)北京市市长刘淇今天在这里会见了加拿大庞巴迪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布朗一行。


第4版(要闻)
专栏:

忠诚筑起的脊梁
——西北边防官兵执行驻训任务纪实
新华社记者蔡晖范青新华社通讯员李志刚
  陆防、海防、空防构成了伟大祖国的边防。
  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慕士塔格山隆起祖国的脊梁。中国西北边防军人,在数千公里边防线上用他们的忠诚维护着祖国的安宁,用青春实践着“三个代表”,把对党和人民的爱写上了高高山巅,写进了巍巍哨卡,写在了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上。
  时刻听从党召唤
  风雪帕米尔高原高山连绵不断,雪峰交错群立,沟壑纵横,悬崖陡峭。
  这里,地形错综复杂,平均海拔达3500米以上,大部分地区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0%。在这“生命禁区”里,汇集了最富有牺牲奉献精神的中国边防军人。
  中秋,大雪刚刚飘落,驻守西部边关的官兵就接到了赴边防驻训的命令。回家完婚的青年军官汪玉堂接到命令时离举行婚礼的时间仅有一天。是执行命令还是举行完婚礼再赶路?这位几次因部队工作离不开而推迟婚期的“大龄青年”没有丝毫犹豫。第二天一早,汪玉堂走到瘫痪在床的老父亲身边说:“爸,我走了。”父亲拉着他的手说:“娃,走吧,家里的事再大,也没有国家的事大。”托人给未婚妻捎了封信,汪玉堂就上路了。
  和汪玉堂一样,为了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参加驻训的部队的560多名正在探亲休假的官兵,都毫无例外地中止休假赶赴边防一线。他们当中,有的告别了正在热恋的女友,有的含泪离开了躺在病床上的亲人……
  我们在高原一线采访时,巧遇一对父子兵。父亲潘钦是某部卫生队队长,儿子潘生杰是某边防连连长,父子俩自当兵那天起,都一直战斗在帕米尔高原。虽然,父子俩在一个部队,但一年也难得见上一次面。恰巧,在潘钦为参加驻训官兵的一次巡诊时,父子俩见面了。在为官兵们巡诊后,潘钦悄悄地在背人处为训练中受伤的儿子治疗。当我们发现父子俩时,潘钦说:“生杰从小就在军营里长大,性子特别要强,他是军事主官,不想让其他人知道他的伤势,怕影响大家的情绪。”
  像潘钦和潘生杰父子一样,在边防一线参加驻训任务的父子兵、夫妻兵数不胜数。克孜勒苏军分区原政委王增善从入伍到退休的38年里,扎根边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呕心沥血。大儿子从北京电子技术学院毕业时,他写信动员儿子放弃在内地就业,入伍来到了南疆边防。二儿子军校毕业后,他又说服儿子回到南疆边防部队。
  祖国嘱托重如山
  在喀喇昆仑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官兵们天天穿行在冰峰雪岭之间。高寒缺氧,高原心脏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积水等高原性疾病威胁着戍边官兵的生命。但他们从没有停止过巡逻的脚步。
  10月的帕米尔高原大雪纷飞,狂风肆虐,最低气温已降到零下30摄氏度。为了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官兵们义无返顾。强烈的高山反应,使一些战士喘不过气来,他们用手绢、绳子勒着脑门,手拉着手巡逻;有的战士摔倒了,爬起来又追上前行的队伍。超强度的高原紫外线,使一些战士的眼睛肿得像桃子,但没有一个人叫苦。
  在边防一线,一名叫杨勇的战士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祖国需要边防军人,如同大地需要拔地而起的群峰。
  任何慷慨的语言,在战士慷慨的奉献面前也会变得苍白。战士何龙的父亲,两个月前因严重车祸生命垂危。为了不影响儿子安心部队工作,何龙的母亲给连队党支部写信请求帮助做好何龙的思想工作。何龙知道事情真相后,忍着巨大的悲痛,毅然打起背包,到边防一线和战友们一起手握钢枪,履行着一名边防军人的神圣职责。他对记者说:“虽然我知道父亲的病情很严重,家里也特别希望我早一点回去,但我作为一名战士,就应像一首歌中唱到的‘祖国要我守边卡,扛起枪杆我就走……’”
  风雪边关铸丰碑
  “镇守崇岭边关,建功雪域高原”。某边防连官兵利用执勤间隙从山脚下捡来鹅卵石,然后一块一块镶嵌在半山腰誓言,以此来表达卫国戍边、不怕困难的坚强决心。
  “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在边防成长起来的部队主官。边防需要我,官兵需要我。”这是某团副政委艾尼瓦尔参加驻训前,对躺在病床上的妻子讲的一番话。他妻子一个月前,不慎小腿骨折,年幼的孩子无人照看,母亲心脏病又发作,他只能在电话中向亲人道声祝福。一个多月来,他跑遍了连队所有的执勤点,与官兵一同执勤训练。
  被官兵们誉为“西陲第一哨”的斯姆哈纳边防连自1962年9月建卡时,驻地一片荒凉,没有一棵树木,没有一簇绿草。官兵们牵着三峰骆驼,带着一口铁锅,步行来到这里设站守防。面对“抬头雪茫茫,低头土黄黄”的荒凉环境,官兵们开始了艰苦的创业。这次驻训任务中,哨卡官兵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给他们的荣誉和重托。10月23日,托克满苏边防连二班长文天宝,带8名战士去巡逻,突遇暴风雪,途中迷失了方向,他们手拉着手往回摸,从头天晚上一直走到第二天早晨,大伙儿体力不支,只好一点一点地向前爬。有人说,班长,临死前让我们睡一会儿吧。文天宝深知,一旦停下来,不出几小时,人就会冻成冰雕。他不停地朝大伙儿吼:“我们一定要冲出去!”后来,他们终于被战友们救出。
  为了做好后勤保障,许多官兵虽没有奋战在驻训一线,但他们仍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天天都在演绎着动人的故事。
  张良善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喀喇昆仑高原死亡线上奋战了14个春秋。在这次任务中,他带领全连官兵为驻训官兵送蔬菜。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越雪山过险道,多次勇闯“鬼门关”。
  地处喀喇昆仑山腹地的红山河机务站全体官兵,每天都在用生命丈量着每根电杆的位置。9月29日,他们到达距机务站35公里的甜水海排除线路故障。那天大雪飘飞,狂风大作。班长张定燕一次次爬上5米高的电线杆,人和杆在风中颤抖,但他毫不畏惧。后来,官兵们又踏着齐膝的积雪,在几十公里电杆之间艰难地跑了10多个来回。电话接通了,可一名战士的半个耳朵却永远留在了电线杆上。
  官兵们深知,任何边情都连着国家的安危。记者在边防一线采访结束时,路过了康西瓦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105名边防军人。他们生是祖国钢铁脊梁,死是边关无字丰碑。
  正是有千千万万边防军人的无私奉献,才换来了边疆的稳定、社会的安宁、祖国的繁荣。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召开会议
 部署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发行工作
  本报北京10月30日讯记者夏长勇报道: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今天在京召开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宣传发行工作会议,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负责同志80余人出席会议。人民日报社社长许中田、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李明豫、人民日报社副社长朱新民、《求是》杂志副总编辑王茂华等出席会议。
  许中田在讲话中指出,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多年来,人民日报与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一直保持着密切关系,各方面宣传工作取得良好成绩。他感谢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对人民日报宣传与发行工作的大力支持。
  朱新民、王茂华分别介绍了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的有关情况,对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多年来对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发行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希望各部委继续抓好明年的“一报一刊”发行工作。
  李明豫对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2002年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发行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她指出,各部门要把这一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订阅范围,保证订阅经费。各部门机关党委要在继续做好机关处室订阅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对在京直属单位订阅工作的指导。要密切配合,抓好落实,各基层党支部和处以上干部都要订阅人民日报和《求是》杂志。


第4版(要闻)
专栏:

阿罗约总统在京说
 菲中应加强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据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陈刚)菲律宾总统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今天在这里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菲中两国可以在农业、电子、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互通有无,促进两国经济的共同繁荣。
  正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阿罗约今天中午出席了中国—菲律宾商务论坛。她在应邀所作的加强菲中经贸合作的主旨讲话中作了上述表示。
  阿罗约说,目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她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不仅给中国,也将给包括菲律宾在内的各国都带来更多的贸易投资机会。菲律宾希望能有更多的本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同时欢迎中国更为积极地发展同菲律宾的经贸关系。
  阿罗约说,菲中同为农业大国。菲律宾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得到了中国的很多帮助与支持,如提供先进农机设备,传授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等。菲律宾希望在水处理系统、农村道路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中国贸促会会长俞晓松也在会上发了言。
  本次论坛由菲律宾工商会、菲律宾华侨工商联合会和中国贸促会共同举办。中菲工商界人士百余人出席论坛。


第4版(要闻)
专栏:

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
  中方对美国2001年度国际宗教自由报告涉华部分歪曲事实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外交部发言人孙玉玺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美国国务院发表的所谓2001年度国际宗教自由报告的涉华部分歪曲事实,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有记者问,近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2001年度国际宗教自由报告,其涉华部分对中国的宗教政策进行了指责,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孙玉玺说,美国国务院发表的所谓2001年度国际宗教自由报告的涉华部分歪曲事实,无端攻击中国的宗教政策和中国政府依法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活动。美方上述做法是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公然践踏和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孙玉玺指出,中国政府依法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同时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以宗教名义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宗教事业取得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美国根本无权发表什么国际宗教自由报告,更无权捏造事实,对别国的宗教状况说三道四,指手画脚。
  孙玉玺强调,我们要求美方遵守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停止利用宗教问题干涉中国内政,以免给中美关系造成新的损害。


第4版(要闻)
专栏:

温家宝会见欧洲民主联盟代表团
  据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李诗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今天会见了以主席尼尼斯托为团长的欧洲民主联盟代表团。


第4版(要闻)
专栏:

任建新会见瑞士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法学会会长任建新今天在这里会见了瑞士苏黎世市第一副市长、瑞中协会会长瓦格纳一行。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日两国政府将就中日农产品贸易争端问题再次举行磋商
  本报北京十月三十日讯记者刘韬今天从外经贸部获悉,中日两国政府定于十一月一日在北京就中日农产品贸易争端问题再次举行磋商。中方代表团由外经贸部、外交部、财政部和农业部官员组成,日方代表团由外务省、财务省、经济产业省和农林水产省官员组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