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编余短论

世界经济现状和前景分析
  编者的话
  美国经济从去年下半年起急剧减速,今年初,欧洲经济也出人意料地持续下降,已经历了“失去的10年”的日本经济在新世纪初更是举步维艰。在全球经济日益相互联系的今天,支撑世界经济的三大主体美、欧、日同时步入经济不佳的局面,是否预示着世界经济的冬天即将来临?“9·11”恐怖事件及随后美英军队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军事攻击,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哪些变数?本刊主持人就此采访了国内有关专家学者。
  美欧日经济现状
  多种因素造成美国经济减速
  内部需求不足欧洲经济逆转
  持续下滑日本经济举步维艰
  甄炳禧(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9·11”事件之前,美国经济已处于周期扩张的强弩之末阶段,减速已持续了一年半。美国GDP增长率从2000年第二季度的5.7%持续下降,今年第二季度进一步降到0.3%。
  美国经济减速主要是由政策性和周期性因素造成的。首先,面对当时的通胀压力,美联储从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间6次加息,紧缩的货币政策影响金融市场和对利率敏感的耐用消费品等部门的生产;其次,2000年世界原油价格比1998年最低点上升3倍,使企业和个人多支付相当于GDP1.5%的费用;再次,股市泡沫破灭,其中纳指暴跌近70%,导致“财富效应”逆转;第四,近几年企业对信息技术(IT)等产业的过度投资造成这些部门的生产过剩,存货积压。据统计,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存货调整使GDP分别减少0.5和3个百分点。
  今年初以来,美联储已多次大幅度降息,布什政府实施减税计划,但未能扭转经济减速的局面。美国经济下滑也与结构性因素相关,如经常项目账户巨额逆差、私人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家庭债务增加及储蓄率下降等,这些结构性问题的调整将是长期的。此外,在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加强,因而通过向海外扩张来寻找出路的办法更艰难。
  “9·11”事件无疑为美国经济走势增添了新的消极因素。首先,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据纽约市审计官员估计,这一事件导致直接经济损失至少900亿美元。其次,导致股市再次暴跌,股市重开的第一周,道指、纳指和标准普尔指数分别下降14.3%、16.1%和11.6%,估计美国股市缩水6.5万亿美元。第三,直接冲击了航空、保险和旅游等产业,并间接波及飞机制造、零售、汽车、娱乐等产业。第四,打击消费者信心,“9·11”后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下跌16点。消费者开支对于美国经济是否从减速转为衰退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占美国GDP比重的2/3,而且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第五,这一事件导致美国在国内和边境强化安全措施,不利于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将导致经营成本增加和生产率下降,等于向企业征收“安全附加税”。
  杨伟国(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博士):2000年欧洲经济实现了10年来的最高增长3.4%,国际社会曾对欧洲寄予厚望。2000年秋季欧盟预测2001年的经济增长将达到3.2%。但2001年的欧洲经济情绪指标持续下降,已从去年底的10.6跌到今年8月的100.4。IMF10月份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将欧洲经济增长的预测调低为1.8%。
  欧洲经济增长减速主要原因是虚弱的国内需求增长。部分是由于高昂的石油和食品价格侵蚀了实际收入,股票市场下降和技术部门的萧条(特别是电信部门)以及虚弱的就业增长也都影响了国内需求。
  从外部看,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减速对欧洲投资需求的负面影响极大。20世纪90年代,欧洲企业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增长了10倍以上,从每年200亿美元增加到每年2350亿美元。在过去5年间,欧洲企业的相关公司和子公司在美国国内获得的销售额为1.1万亿美元,相当于欧洲对美出口额的4倍。欧洲的康采恩20%的营业额是在美国或者同美国的分公司一起取得的,这种现象呈上升趋势。由于在美国市场的收益恶化,欧洲大企业相继调低了今年的业绩预测。美国股市行情的急剧下跌,直接打击了欧洲股特别是高科技股。欧元区50家大企业组成的股票指数“道—琼斯·欧元·股票50种”约下跌了25%,欧洲高科技股也急剧下跌了60%。股票市场的下跌意味着资金成本的上升,而且随之而来的通常是公司的流动性困境,筹资的自由和空间受到显著限制。收益恶化、成本上升以及筹资困难必定导致投资需求下降。
  对于欧洲来说,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因素强化了经济增长的困难,这就是欧洲正在建构一个全新的市场结构。这种结构由于没有历史的先例而使得市场主体预期缺乏确定的基础,因此,当欧洲开始跨越民族国家界限而准备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实体时,欧洲的市场主体便变得相当谨慎,这可以从欧洲近20年的资本流动与欧洲企业的并购特点中得到充分证明。在资本流动方面,欧洲企业在欧洲以外的国家大量投资,资本外流现象日渐严重;在企业并购方面,欧洲企业要么在各国内部继续采取行业性的集中行动,要么在欧洲以外寻求合作伙伴,并且特别偏爱美国的伙伴。
  张云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步入2001年,日本接二连三传出景气下滑的沮丧消息,4月份起,内阁府每月发表的月例经济报告都指出日本经济正在继续走低。为了刺激经济上扬,日本多次采取松动金融的政策,同时宣布不再设定利率的具体目标,实际上恢复了零利率。同时日本政府又提出紧急经济对策,主要内容包括加快处理不良债权的步伐,制定银行持有股交易和持有限制的有关规定,搞活证券市场,实施土地流动化等。但日本经济界并没有因日本政府和央行的这些措施而乐观起来。他们认为,由于中央和地方财政状况的极端恶化,公共投资势必萎缩。由于美国和东亚经济走势看跌,日元贬值因素趋缓,起景气牵引作用的出口将进一步低迷。
  世界经济前景
  美国经济进一步趋缓,明年复苏有望
  世界经济前景取决于美国经济发展
  日本谋求自立型经济发展模式
  东亚经济应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
  甄炳禧:“9·11”事件将使今年下半年美国经济进一步减缓,发生衰退的可能性更大,但美联储等则不认为会出现衰退。经济界对衰退的界定为:GDP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目前看来,美国经济第三季度负增长的可能性极大,但第四季度尚难确定。这是因为:首先,利率大幅度下调的效应将要显示出来;其次,政府扩大开支将继续到位,原定今年下半年减(退)税400亿美元中约一半在第四季度落实,“9·11”后政府紧急拨款550亿美元中大多将在第四季度到位,这些资金总计约600亿美元,相当于美GDP增长年率约2%;再次,在年底圣诞节前,尽管不会出现以往的购物高潮,但销售和消费至少好于第三季度。
  展望2002年,如果不出大的意外(如战争规模扩大或恐怖报复升级等),美国经济可能在第一季度处于停滞状态,从第二季度开始复苏,但全年仍将是低速增长。美国经济将复苏的主要理由有:首先,恐怖事件本身对美国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如同一场大灾害,是暂时性的,也是有限的。“9·11”事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美国经济基础,没有造成经济、金融体系的崩溃。IMF和OECD等国际机构认为:“9·11”事件对美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不超过1995年日本坂神大地震造成的损失。美财长奥尼尔宣称:恐怖事件将仅使美国复苏推迟一个季度。
  其次,目前美国经济存在着一些有利的因素:其一,美联储在事后又两次大幅度调低利率,目前联邦基金利率(2.5%)为39年来的最低水平。由于通胀率仍相对低,美联储降息还有一定的空间。其二,政府开支增长将成为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拉动因素。除原定明年减税760亿美元和拨款550亿美元用于救灾和补贴航空业外,布什政府还向国会提交600亿至75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计划将包括减少资本收益税、降低公司所得税率、加速设备折旧及增加开支等新举措。其三,信息技术生产的过剩将有所缓和。据《华尔街日报》披露,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计划今后每年拨款1000亿美元购买信息技术设备,以强化政府安全功能。许多国内、国际会议采用“远程会议”方式进行,也增加了对IT设备的需求。第五,美与欧、日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在利率、汇率、资金流向等方面配合,以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谈世中(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9·11”事件有可能促使美国产业结构出现新变化,并向整个世界经济传导。
  打击、摧毁恐怖势力决非朝夕之事。如果恐怖活动与反恐怖手段交替升级,那么未来“反恐怖军火工业”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同时帮助消费者防范恐怖灾难的相关产品必将大量问世,并有可能成为一种技术含量高、前景看好、规模可观的产业,即“反恐怖民品工业”,并逐渐形成“反恐怖经济”。它很有可能成为比保健品业、美容化妆业更加走俏的新产业。
  杨伟国:IMF最近发表的工作论文认为,美国的经济增长对其它国家有着重要影响,其主要渠道是通过贸易联系。过去10年里,美国在世界进口贸易中的份额达1/4。摩根—斯坦利公司的研究表明,过去5年全球GDP增长的40%来自美国的贡献。美国经济减速不仅直接影响到欧洲对美国市场的出口,而且影响到欧洲对其它市场的出口。从欧元区来看,虽然它的对美出口只占全部出口的8%,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欧元区的工业生产也只有2%出口到美国,但由于它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很大,其国内生产总值有15%—18%正是出口到一些对美国市场依赖很大的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而亚洲上半年进出口受美国经济影响均减少20%。
  张云方:日本已经把建立“自立型增长经济”作为改革的目标。6月26日,小泉内阁通过以结构改革为宗旨的“经济财政运营基本方针”,该方针由强化竞争机制,推进民营化;支持创业,鼓励股份投资;加强保险机能,提高医疗服务效益;改革教育、确立IT、环境等四个战略主攻;改进地方财政、促进地方机构改革、以及改革财税制度和充实社会生活等7项内容组成。小泉内阁希望用3年时间使日本经济从“停滞的10年”走向“跃进的10年”,为了实现改革的目标,小泉首相要求国民忍受失业增加的痛苦。
  关于日本经济的前景,目前较谨慎的看法是,短期内日本经济增长率将在1%上下浮动。我认为,从长远看,日本经济是有望恢复到稳定增长水平的。日本一流的制造业一定会发挥其作用。关键在于,日本把经济的提升点放在什么领域。从日本结构改革的重点看,它把IT产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就这一点来说,它仍然局限于赶超的模式之中,究竟该怎样审视新经济,虚拟经济的戏究竟还能唱多久,值得人们深思。
  日本经济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和美国的经济份额即占世界GDP的46%,它是世界各国主要的资金提供者,也是世界各国产品的集散地和吸收者,亚洲国家出口的15%销往日本。即使在目前的情况下,日本对亚洲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3%左右。日本经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亚洲各国切身的经济利益。
  陆建人(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美国经济的走向对亚洲经济特别是东亚地区影响巨大。去年,东亚(除日本外)经济表现十分出色,平均增长率达到7%。这主要得益于美国经济的持续走强及国际电子信息产品需求的旺盛。但今年来,以美国为主的国际电子信息产品市场萎缩,以及东亚在出口该产品中的恶性竞争导致其价格急剧下降,使韩国、新加坡、台湾、马来西亚、菲律宾等经济体饱受打击。
  美国经济衰退将通过国际贸易、资本流动、汇率变动和市场预期等四条途径直接传递到东亚。从国际贸易来看,影响最快也最大。今年来美国经济下滑已使东亚出口大幅回落。日韩台港新马菲等经济体所受影响最大。已出现了企业破产、工人失业、股市回落。新台均已出现负增长。“9·11”后,东亚出口滑坡将更加严重。从资本流动看,
  “9·11”事件使美国国内资本流动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并直接冲击日本,影响亚洲股市。日本投资者担心,如果反恐战争引发更多恐怖事件,亚洲股市的动荡将会趋于长期化。另外,由于安全原因,跨国公司被迫增加保险费用和货运开支,其经营成本提高,对东亚的投资兴趣将减弱。而东南亚一些地方的恐怖活动更阻碍了外国投资者的步伐。
  再从美元汇率看,“9·11”后,特别是反恐战争打响后,美元汇率一度下跌,东亚货币相应升值,这对东亚出口更加不利。最后,反恐战争拖得越久,市场预期将越坏。时局不安,使东亚厂商无法预测产量和销量,产需难以平衡,最终将导致东亚地区金融不稳。
  “9·11”事件再次提醒东亚,过度依赖美国及电子信息产口出口,会使东亚经济变得越来越脆弱,长此以往,风险更大。人口众多的东亚必须加强合作,充分挖掘内部市场潜力,依靠内需来推动经济增长,只有提高东亚经济的自主性,才能抗御外部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谈世中:“9·11”事件将使跨国购并活动和投资减少。据今年9月17日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报告预计,由于跨国购并活动减少,2001年全球跨国投资将大幅下降,而且降幅将是过去30年来最大的。预计2001年流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跨国投资将由去年的2400亿美元下降到2250亿美元。其中,流入亚太地区的外来投资将从1440亿美元降至1250亿美元。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经济顾问乔治·凯尔在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份报告是9月11日美国遭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前完成的,今年的实际情况会更糟。
  甄炳禧:在美国经济急剧减速并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慢的环境下,我国出口也面临挑战。但今年我国经济仍以较高增速发展。IMF在最近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今年中国GDP增长率为7.5%,并指出,中国出口,特别是高技术产品出口,在GDP中所占比重低于其它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因而中国经济受发达国家技术衰退的冲击相对较小。更重要的是,我国政府采取了以扩大内需为核心内容的宏观政策,减少了美国及世界经济疲软的影响,这是中国经济能保持较高增速的关键。
  “9·11”事件与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走势在政策和技术可驾驭范围之内
  国际协调保障美元汇率稳定,预期恐慌明显
  谭雅玲(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9·11”事件后,不确定的政治军事风险因素和悲观预期与氛围的逐渐加重,将进一步加大金融交易与相关产品价格的波动,加剧金融动荡和金融风险。
  “9·11”事件发生之后,国际金融市场走势在政策与技术可驾驭范围之内,最明显的表现是美元汇率基本稳定,没有出现失控与慌乱局面,美元依然是国际金融领域重要的避险支撑。而维持其支撑的重要因素在于美国的经济份额、市场规模、政策效益以及国际主导四个方面。尽管2000年下半年美国经济急剧减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统计显示,国际货币储备结构中美元的比重则大幅上升,美元占68.2%,欧元占12.7%,日元仅占5.3%。近期美英军事打击行动尚未对美元汇率形成较大的冲击,因为全球经济需要美元相对稳定的支持。
  经过亚洲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之后,国际应对金融风险的意识与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美国“9·11”事件之后,国际协作协调的有效性进一步体现在金融领域,而所有这些应对举措,如增加准备金、利率下调、干预汇率等等,都相对集中于对美元汇率有利的倾斜,这是美元汇率相对稳定的国际保障。
  无可置疑,“9·11”事件也造成了全球金融恐慌。这是“9·11”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突出的现象。在“9·11”事件之后至今,美国经济衰退的恐慌逐渐加重,金融心理调整愈加艰难,进而全球恐慌心理形成金融波动连锁性加大,预期恐慌较为明显。这是“9·11”以来影响国际金融的最关键因素。主要表现在全球股市的连锁性下跌,美国利率下调中全球的明显跟进、金价较大幅度的上涨以及与美元相挂钩货币汇率较大幅度的波动等等,均表露出国际金融恐慌所引起的脆弱性加大。目前金融实际状况并没有严重恶化,但金融恐慌却加大金融风险的预期,金融交易与调整基本处于观望和等待状态。
  美国未来军事行动的不明朗使金融波动调整难有定数,相对稳定的区域与国家必然成为金融避险的重要依托。而目前国际金融的脆弱性十分明显——美元资产的覆盖面与美元贬值的压力将会激化全球资产重组的恐慌;石油价格与黄金价格的急速上涨将会加剧金融价格指数调整的恐慌;投机因素的上升将会加大金融交易心理的恐慌;经济环境的恶化将会加剧经济信心的恐慌。总之,全球经济阴影和金融不乐观状况使金融风险系数逐渐上升,金融避险范围也将有所转变与调整。
  美元汇率将随美国战略与政策取向的明朗而有所调整,但美元强势政策将会继续显现,拉动和维持经济信心是最关键的因素。美元汇率依托的经济基本面将会有所转变,而美元货币政策的取向将愈加引起关注,兑欧元的疲软和兑日元的相对稳定将可能继续显现。欧元汇率将会呈现较为稳定状态,从长期看,欧元潜力较大,与美元竞争优势逐渐增加。日元汇率自身将难有支撑与扶持,受制于美元汇率和美国经济的趋势依然明显。
  全球股市的波动疲软趋势将会继续,但潜在上升的机遇也同时存在,美股引导性依然明显。面对新经济的剧烈波动与调整,与新经济相关企业的不景气将继续对股市走势形成打压;而军事行动作用的上升将刺激军工板块股票价格的大幅上涨,高科技股也具有上升空间。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完全恶化、且实质性衰退的迹象并没有显现,企业信心和心理以及结构将会出现新的契机与调整,股市将会具有依托稳定的保障。同时,由于美股对美国经济信心的支持作用显著,美国政府必将以稳定美股稳定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支持国内消费与投资信心稳定。
  最后,“9·11”事件已经明显引导国际金价大幅度上扬,黄金规避风险的作用较为明显,而且未来更进一步的军事行动,以及国际政治军事格局的可能变化,都会扩大金价上升的空间。
  甄炳禧:“9·11”事件后,美元汇率虽然保持稳定,但事件本身进一步加大了美元贬值的压力。近年来,随着贸易逆差的扩大和经济减速,美元实际上已严重超值。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腾认为,美元高估程度达25%以上。这次恐怖事件使美国安全问题凸显,人们对美国的投资天堂的地位提出质疑,外资可能流出美国。不过,为防止大量资金外流和股市下跌,美国政府仍不放弃美元强势政策;在出口疲软情况下,欧洲和日本央行也不愿意欧元和日元升值,因此,美元汇率近期仍保持相对稳定。
  “9·11”事件与油价走势
  全球性消费不足需求不旺
  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走势平稳
  谈世中:“9·11”事件打击最大的是全球投资者、消费者的信心。作为世界第一大外资国的美国遭遇投资者的信心危机,必然打击全球投资者的信心。全球消费信心指数下降到86.3点,其中美国最近公布的密歇根消费信心指数下降到83.6点,是1993年以来最低的。全球性的消费不足将导致出口的降低,这显然将加剧全球供大于求的矛盾。
  陆建人:“9·11”事件后,IMF在最近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竟坦言其无法预测该事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因为有太多的不确定性。“9·11”后,美国正在重现海湾战争时期“消费者全体节约”现象,消费指数已大幅下跌,购车买房的人数大为减少。支撑经济增长的住宅建筑业已风光不再。而股市暴跌则反映出投资者意愿的下降。
  谈世中:“9·11”事件使原油和贵金属价格上涨。这虽然增加出口国的收入,但也扩大进口国的支出,影响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行。值得指出的是,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因素是复杂的。从历史上看,突发事件对原油价格的影响是短暂的,长期因素是原油的供需状况。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国际市场的需求必然会下降,这决定了原油价格不会有大的涨幅,甚至有可能有一定幅度的下跌。“9·11”事件使航空、旅游业遭受重大打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石油的需求。因此,国际市场油价总的趋势是向下走的。
  甄炳禧:今年10月7日开始的美英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战争迄今为止没有引起金融市场和石油市场的激烈动荡,因为战争仅在阿富汗进行,但这种平静的反应是暂时的。一旦战争扩大到中东地区,并久拖不决,由于该地区原油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70%,油价、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将遭受新的、更大的打击。
  不过,目前的石油及油价问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与过去相比已减弱,这是因为美国已采取一些措施来强化石油安全。首先,美国已调整能源结构,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石油在美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1973年的45.3%降到1999年的40%;其次,调整石油进口来源,减少从不安全地区进口,如从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等几个产油国进口的比例已从1977年的35%降到1999年的22.4%;再次,增加国内战略石油储备和商业石油储备,并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以应对进口石油中断或油价暴涨等突发事件。此外,在目前世界经济普遍趋缓情况下,石油供过于求近期内难以改变,而欧佩克也会加强协调以保持国际市场油价的稳定。
  (附图片)
  重振消费者信心,是美国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之一。
  失业增加的阴影笼罩日本。
  美国感冒,欧洲头痛,惯性依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