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舞蹈,收获在金秋时节——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札记
  于平
  十月的无锡,正是稻黄蟹肥的季节;十月的舞蹈,在秋光中旋动着丽影英姿。由文化部主办、无锡市政府和江苏省文化厅承办的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收获在新世纪第一个金秋时节。
  收获之一:奋发的时代精神
  虽然是金秋时节,但无锡却处处让人感受到舞蹈的热浪。在这里,你会强烈感受到“时代精神”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它在一个个舞蹈作品中闪烁、跳荡,它在一个个舞蹈形象间穿越、升腾。《清清河边》的洗衣姑娘,挥洒自如的动态是时代的;《边关沉月》的荷枪卫士,刚毅自若的神态是时代的;《织之织》的纺织女工,喜上眉梢的情态是时代的;《谷雨时节》的耨秧村姑,情在心头的姿态也是时代的。时代精神,还浸透在一个个富有时代情趣的审美意蕴中。《凌空飘》中的舞者,仿佛在追寻新世纪的足踪;《风吟》中的舞者,则坦然地面对开放的世界……这说明我们的舞蹈编导在真诚感受着时代、捕捉着时代,同时也在作品中创造着时代。这方面特别值得提起的是军队歌舞团的群舞创作,总政歌舞团的《穿越》、空政歌舞团的《云上的日子》、西藏军区文工团的《酥油飘香》、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的《雪线卫士》等都体现为“时代脉搏上的舞蹈”。
  收获之二:豪迈的民族气派
  全国各地的舞者,从雪域高原,从白山黑水,从彩云之南,从阳关以西……来到江南水乡太湖之滨,多彩多姿的舞风在这里汇聚,美轮美奂的舞韵在这里交织。才从《摩梭女人》中领略到胸襟的宽厚,又在《羌寨人家》里感悟到心房的温馨;才从《顶碗舞》中展望到草原的博大,又在《象脚鼓》里聆听到雨林的深沉;我们与《酷滴》的苗民一起陶醉于“好酒”,与《江三木咯》的佤人一起梭巡于“山林”;还用巴东峡谷的《枯水季节》,江南水乡的《春风又绿》……真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舞蹈的民族气派,不仅仅是藏族舞蹈的懈胯颤膝、蒙古族舞蹈的圆膀靠肩,也不仅仅是佤族舞蹈的撅臀跺足、维吾尔族舞蹈的移颈撼目;而是透过富有民族风韵、地方风味的动作形态所呈现出来的人的情思、意愿、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这方面的创作以云南、四川、广东、江苏为优,其中云南、四川多从丰厚的民族舞蹈素材中去开掘,而广东、江苏则多从广袤的民众生活场景中去营造。
  收获之三:隽永的艺术魅力
  当你仔细地品读145个舞蹈,能深深地领略出醇厚隽永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舞蹈形象捕捉的新颖性。无论是具象的《咱爸咱妈》、《无言的战友》、《红色恋人》,还是较为抽象的《吹过雷峰塔的风》、《扇舞丹青》、《篆刻印象》,都以新颖的艺术形象生发出醇厚隽永的艺术魅力。其次在于舞蹈形象营造的独创性。《咱爸咱妈》的写实情调、《无言的战友》的拟人化表现、《暗战》的象征手法、《无名花》的双重时空、《出走》的移步换形等都通过舞蹈形象营造的独创性,丰富了我们的舞蹈形象画廊。此外,在王亚彬表演的《扇舞丹青》中,对民族舞蹈身法韵律的运用达到了一个极致,从细微的拧倾冲靠到舒展的闪展腾挪,宛如书家高手的随心所欲、浑然天成。武巍峰对《风吟》的表现也是如此,他通过身体的舞动来成形造势,又巧妙地借助动势去生成新的造型,让观众在力的虚幻中捕捉到风的歌吟。就编导技法和舞者的身体表现力而言,北京舞蹈学院显示出舞蹈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实力。就舞院历届毕业生而言,赵明和张继钢的舞蹈创作势头仍然强劲,而杨笑阳、章东新和张云峰也在本届比赛中呈现出逼人的锐气。
  在作品的时代精神、民族气派和艺术魅力之外,看到又一代编导和舞者的脱颖而出,无疑也增添了本届比赛收获的分量。(摄影:沈今声)(附图片)
  1、内蒙古军区文工团的《顶碗》
  2、谷亮亮表演的《太阳鸟》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本月话题:书价别离谱(3)

陈和军,广东遂溪,干部——这哪是小人书的价
  不想让孩子沉迷于日本的卡通,决定买一些老版小人书给他看。获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新出各式连环画一批,连忙写信要了一份书目,打开一看,不禁忧愁起来,心想:这哪是小人书的定价?
  让我们看看这份书目吧:1.《李自成》28本197元,平均每本7元多;2.《中国革命斗争故事(1)》4本29元,平均每本7元多;3.《变天记》4本33元,平均每本8元多;4.《抗美援朝故事(1)》3本27元,平均每本9元;5.《中国革命斗争故事(2)》3本28元,平均每本9元多;6.《卫国战争故事选(1)》3本29元,平均每本近10元。
  再看其他图书,每本的定价大都在5元以上;也有两元多一点的,但里面的着重号说明那是多年以前的出版物,若是新版,绝对不止这个价。也许有人说:现在物价上涨了,人们收入高了,小人书的定价随之提高,是正常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比较起来,小人书涨价是不是显得太快了呢?小人书本来是创作给没有经济来源的少年儿童阅读的,如今定价这样高,多少人承受得了呢?如此下去,恐怕只有象牙之塔里的贵族才有观赏的本钱了。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总政歌舞团连连获奖
  总政歌舞团今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中,他们一举获得三金、二银、一铜等共十二个奖。其中青年编导杨笑阳创作、舞蹈队表演的群舞《穿越》获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和音乐奖;张继钢和孙育鹏创作、谷亮亮表演的男子独舞《太阳鸟》获创作二等奖、表演一等奖;刘辉表演、夏小虎创作的男子独舞《一声长叹·关山月》获表演二等奖、创作优秀奖和服装奖。特别是反映当代军人风貌的男子群舞《穿越》还被列为本次大赛的压台之作,因铿锵激越、整齐划一,极具震撼力,受到专家、评委、观众的一致赞誉。
  有着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的总政歌舞团舞蹈队是一支技艺高超、具有整体实力的团体。在今年初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首届全国电视舞蹈大奖赛中,他们同样以精湛的表演摘取了一金、二银、二铜等8个奖项。其中,群舞《哈达献给解放军》获表演金奖,男子群舞《风采》、双人舞《奕》获表演银奖。张继钢、丁小里、沙晓岚分别获最佳舞蹈编导、最佳舞蹈音乐、最佳灯光设计3个单项奖。大赛之后,演员们又参加了庆祝建党8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红旗颂”、庆祝“八一”建军节大型文艺晚会“边关颂”的演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今年以来,总政歌舞团不仅舞蹈创作屡获大奖,歌曲创作也榜上有名。作曲家印青创作的歌曲《祖国永远祝福你》、《西部放歌》获“五个一工程”奖,《走进新时代》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西部放歌》还获“金钟奖”铜奖。作曲家孟宪斌创作的合唱歌曲《中国春潮》、词作家李幼容创作的歌曲《珠穆朗玛》也获“金钟奖”。(张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四千人参加老年合唱节
  由文化部主办,中国合唱协会和威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01年中国老年合唱节11月1日至5日在山东省威海市举行。来自全国38个城市地区的69个老年人合唱团近4000人,在音乐会上引吭高歌。目前,世界上举办合唱赛的国家、团体虽然很多,但大多没有老年合唱团参加。中国老年合唱节已经在北京、无锡成功举办了两届。(张贺)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争鸣录

何劳新声唱老调
  读《人民日报》10月9日李辉的《襄樊何不称襄阳》一文,笔者不敢苟同。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老襄阳的人文传统渊源久远,乃至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也有多少多少回都提及过它,果真了得。诚如李辉所称:“这个地名实在是历史太悠久、名气太大、文化底蕴太深了。”然而,在全国现行行政区划的名称中,是不是但凡老地名够得上这个边的,如会稽之于绍兴、芝罘之于烟台、汴梁之于开封、彝陵之于宜昌等都须下功夫努力来“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呢?李辉没有说。想来他大约也只是在到襄樊浏览过一些地方志之后,为其历史悠久、名气大、文化底蕴深所震慑才顿生感慨的吧。
  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以在下之孤陋寡闻,大略也知道早在公元1世纪左右,中原大地便有13州、183郡、1344个县。有些地方,特别是各地名都大邑、水陆要冲、津梁通道、山川锁钥之处,千百年间不知迎送过多少挥旌挥麈之士、笔走龙蛇之客。堪为鸿篇巨制的一套二十四史,其所涉雄关重镇,不知凡几,而其间因政令更迭致使地名变化者,更比比皆是。但倘若各地皆恢复古地名以大力“挖掘历史文化价值”,诚属国家民族之大幸,可如此一来,历史文化倒是昌明至盛了,却只是黎庶人等又不知得添几多繁劳!
  若论地名的历史悠久、名气大、文化底蕴深,倒是曾被《禹贡》列为“古九州”之一的兖州,竟至20世纪60年代初便已“掉价”为山东一个县的名称。由此可见,李辉所列关于“挖掘历史文化价值”的依据和道理,于地名及其当地的社会进步和发展而言,基本上可说是关系不大。
  说到襄樊最好称襄阳的理由,李辉非议前者的重要观点,是不该在襄阳、樊城合并为一座城市时,取两地的头一个字予以命名。他大约不应忽视,就在与其同处一省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并建市称之为“武汉”的这多年间,可有听说过这座名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曾经蒙受过几多妨害?况且,二地合名、双邑并称也是世界各国出现类似情况时为新城命名的一个通例,如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和日本的会津若松市便都是如此。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三十多位学者再论蔡伦
  在蔡伦的故里——湖南耒阳不久前举办的蔡伦科技发明节上,三十多位学者就蔡伦的生平、思想深入研讨。公元一百零五年,蔡伦发明了用树皮、旧布、废麻、渔网等作为原料的造纸技术,其后惠及全人类,基本工艺原理也沿用至今。
  蔡伦的名字以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荣光载入史册。(刘虔)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饶坤办书画展
  湖南书画家饶坤最近携自己的数十幅书画作品进北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书画展。(曾莉)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圆桌

群众歌曲佳作太少了
  本报记者 刘琼
  超市门前,一对中年盲人夫妇从《爱江山更爱美人》唱到《一棵小白杨》,音调不是很准。丈夫不仅会拉几下二胡,会唱的歌也不少,当然更多的是前些年街面上比较流行的“我要抱着我的妹妹上花轿”之类。许多人走过都要驻足聆听,有些感喟,又觉得有点怪诞。无论贫富贵贱,每个人都有歌唱的能力和欲望,但是具有民间性、能够准确把握普通人喜怒哀愁脉搏的歌曲太少了!
  歌曲创作,近年来整体而言数量上呈“超生”之势,有报道,歌曲作为言志言情的载体,新歌年产量逐年成倍增长,达3万首左右。虽日产百首,然大街小巷,华堂陋室,可资平民百姓歌唱者却少之又少。多的是卿卿我我,纯粹是私语化的表达方式,少的是适合民间歌咏、抒发时代普遍情感的歌曲,因此卡拉OK也好,大合唱小合唱也好,唱来唱去的就是那么几首歌。电台电视台每日都在新歌“打榜”,MTV竞拍,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和时代感的歌曲却鲜闻鲜见。
  如何振兴群众歌曲创作,怎样让歌曲适应群众的时代需求,记者为此采访了一些词曲作家和评论家。
  创作前景看好
  许多人说,群众性歌咏活动不是没有人愿意参加了,而是歌咏队伍的结构变了,歌唱的自觉性强了。作曲家瞿希贤偶尔走进公园,听见了久违的合唱,触动不小,“工人、教师、机关干部,成份多样,因为喜爱,自发地在一起练习,没有任何指令的色彩。最没想到的是,他们唱得蛮好,什么都唱,抗战歌曲、前苏联爱情歌曲,还有近年来的通俗歌曲,如《大中国》。”从此,在许多场合,她都要大呼小吁,提请专家关注公园晨练和晚练中的歌咏活动,“歌唱的主体与过去比,文化程度高了。”一位老将军,退离工作岗位后,每天早晨总是准时地出现在公园的合唱队伍里。在文化部和中国音协关于群众歌曲创作的联席会议上,做过实地考察的中国音协主席傅庚辰激动地讲述了这位老将军和他那公园合唱团的故事。“这种自发性的群众歌咏活动基本没有断过”,乐评人金兆钧也说。但是,今天的歌咏活动与过去不一样,过去政治性和任务性强,而现在自娱自乐的色彩浓,歌唱的自觉性更强,群众歌咏基础深厚的部队自不待言,企业文化的加强成为新的歌咏基地。指挥家聂中明证实了这一点:北京的许多企业包括大专院校都有水平不错的合唱团,专业指挥早就投入其中并找到了艺术创作的土壤。
  在自己身上找毛病
  历史的足音证明,伟大的群众歌曲记录了时代。这就要求创作者深入生活,沉下心来,提高和加强认识社会的能力。技术方面也必须与时俱进,采用新的创作手段。“老声老调肯定不行”。创作经验丰富的作曲家印青一再强调,群众歌曲对艺术质量要求特别高,一般的歌曲在某一方面符合老百姓的审美习惯,或词合意,或旋律好听,就大致可以了,但群众歌曲代表的是时代,必须具备很强的思想性,题材要多样,要有相当高的艺术性,这样才能被广泛接受和传唱,才能堪当“群众歌曲”。然而,这样的歌确实太少了!词作家付林则认为作品一定要有广泛的有品位的文化认同感,如果只是一味地媚俗,整个民族艺术修养就很难提高。
  金兆钧认为,改编和辅导,应该成为今天群众歌曲创作的重点。单声部和大齐唱在今天已经没有市场,人群的整体文化素质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增强,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把过去当艺术歌曲唱的可以改编成简化版。“但是很少有人去做这个工作。”他指出,应该由政府来组织号召改编一些曲目,做一些光盘或伴奏带,内容应该丰富多样。除了工厂和部队外,他主张“合唱月”这样的形式已经不宜过多提倡。应该考虑到歌咏者多来自民间,联系松散,最合适的方式是组织他们联谊和比赛。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戴嘉舫认为,新时期以来,许多群众歌曲已被流行歌曲所替代,高雅歌曲群众唱起来又比较困难。群众歌曲要想发展,就必须改变思路。比如过去进行曲比较多,如今时代不一样了,形式也应多样化。《十五的月亮》就是很好的典型。付林说,主旋律和多样化是辩证关系,强调大众化,就是让大家能听也能唱。
  环境也要挨一板
  印青大叹苦经,哪个作者不想写出好东西?但是社会对歌曲的需求量太大,而好的作者又很少,于是整天忙于应付,为晚会,为歌星,为企业,为出版,疲于奔命。实际上,成千上万首歌曲中,能够成为时代标记的寥寥无几,80%都是文化次品。可是,板子也不能只打在作者身上。国外保护知识产权,鼓励产生精品,作者的报酬很高,铆足劲,写一首好歌,受用不尽。我们现在多则几百块、几千块、几万块,少则几十块。“不多写,怎么生存?”许多作者包括一些歌手都这样辨析“以量取胜”的现象。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点评

在“周口店遗址”看什么
  刘江 王军
  世界考古工作者的“朝圣之地”北京周口店,游客由1986年的15万人骤降至去年的5万人,建于1953年的遗址博物馆看起来非常陈旧,无论是这里的建筑还是管理都明显带着已经过去的时代气息,也无处不暴露出种种缺陷和险情。
  展览中存在的粗陋和不规范随处可见。在游人必经的多处洞穴,往往只有小小的指示牌,上边书写着寥寥几个或者几十个语焉不详的说明文字。在阅读了简短并且充满专业术语的说明后,原本带着疑问的游客感到困惑更多了。虽然明知常常有许多外国游客,但博物馆内几乎很难看到其他语种的说明文字。就算是罕见地发现了双语说明,其制作情况也令人失望。著名的山顶洞曾发现了人类用火的证据,人们需要了解的是一些当时的真实细节。一则短小的英文说明非常有趣地记录了山顶洞人的食宿习惯,但不远处的中文说明却非常含混,让人摸不着头脑。显然,这不是同一个内容的译本。不知道这是展览者的有意而为,还是粗心大意。
  周口店第一块人头骨的发现者裴文中先生的学生、中科院研究员张森水说,考古遗址的可视性本来不强,如果没有丰富的讲解和说明,对普通观众来说往往是很乏味的。制作一些内容生动详尽的文字说明应该说是不需要几个钱的,更多的是需要管理者的责任感、耐心和认真。
  “北京人之父”——周口店三个人类头盖骨的发现者、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生前一直对周口店的展览水平耿耿于怀。贾老把我国考古低水平的展览形容为“摆地摊式”,他一直反对把恐龙馆放在周口店里边,认为“完全是两回事”。这或者是管理者为了吸引观众,但在贾老看来,展览的可视性决不能与考古的科学性形成冲突。这里如今还开放着一个清代木乃伊展览,九泉之下的贾老先生对此不知又会作何感想。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通过声光电结合制造出丰富的声像效果已经成为国外博物馆常用的手法。但是,周口店的展馆却几十年一成不变。科技部综合司负责人迟计就说,周口店的展览过于学术化,许多内容通俗性不够。大量类似“晚白垩世”的专业术语,对于没有接触过相关知识的人来说既深奥也毫无意义。另外,科学展览更要强调观众的参与性。他说,“为什么不可以教观众动手制造一些砍砸器、割削器、雕刻器等工具,亲自体验古人类生活的状况呢?”
  周口店凝聚了贾兰坡巨大的心血,他生前非常不满意的事情是周口店后期科研力量不足。他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周口店暂时不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因为大量已经出土的标本和化石还没有被认真研究过。目前应该把挖好的研究透,留下一部分让后人检验。一些出土的材料被打包后几乎没有启封整理过,有的甚至已经风化。在北京市文物局的一份文件中,这个说法得到证实。文中指出,周口店“大批的古化石长期存放在地下室,不仅无法进行整理,而且保管状况不佳,古化石的损坏日趋加重”。对于考古工作来说,发掘完毕,只是完成了工作的一半,最重要的是将出土器物进行整理,然后深入研究。在我国考古史上,由于后续研究工作不够而造成严重损失的教训非常深刻,著名的定陵的挖掘便是中国考古专家们多年的隐痛。由于各种历史和人为的原因,定陵的发掘报告是三十年之后才完成的。参与当时发掘的考古专家赵其昌说:“再到定陵整理器物、编写报告时,有些器物已经面目全非。痛心之余,损失已无法弥补了。”
  9月的一天,我们在周口店见到年过七旬的张森水先生。他驻足在裴文中、贾兰坡、杨钟健三位著名考古学家的墓前,用手轻抚石碑。在静默中,师生进行着无言的交流。此时,五十万年前人类祖先直立的姿势和几十年前科学家们在凄清的旷野辛勤挖掘的身影,如此鲜活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保护周口店其实就是保护我们灵魂和精神的行动啊。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群众歌曲征集活动开始
  为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群众歌咏的艺术水平,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开展了“征集群众歌曲”活动。征集歌曲的体裁、形式不限,时间为1995年以后的作品,要求旋律清新、流畅,富有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主办单位将聘请专家组成评委会,选出的佳作也将受到奖励。(刘言)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中国画家南京写生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最近,本报文艺部、江苏省国画院与江苏力联集团邀请一批中国画家,赴南京写生采风,并研讨了“在中国画从传统到现代转型中写生的作用与地位”等问题。
  参加这次活动的艺术家为全国11家省级画院的负责人与知名艺术家,有赵绪成、于志学、李宝林、苗重安、陈立言、李宝峰、钟增亚、戴卫、王錞、王涛、蔡超、舒建新、薛亮、沈勤等。艺术家们考察了南京的历史遗迹、新建人文景点,参观了南京市博物馆与江苏省国画院的专题展览,并根据写生采风所得挥毫。在座谈会上,他们认为,中国艺术有“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的近60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以辛勤的劳动与激越的情怀,表现生活,紧随时代,由此而新人辈出,力作迭现。但是,这些年来,因为商品大潮的冲击,浮躁之风蔓延,作品之生活气息日渐淡薄,甚至使一些艺术家重入陈陈相因的克隆状态。所以,艺术家们对这次写生采风活动予以高度评价。他们说,此举表明了党中央机关报在艺术导向上的鲜明与踏实,表明了江苏省国画院对傅抱石等老一辈艺术家创立的“新金陵画派”传统的弘扬光大,也表明了江苏力联集团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具备前瞻性与战略性。江苏省副省长王珉同志代表省委书记回良玉、人民日报社编委丁振海代表人民日报编委会到现场看望艺术家。江苏省委副书记兼南京市委书记李源潮会见了活动主办单位的负责人。
  (杨少波)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昆曲艺术迎来盛会
  为“庆祝中国昆曲列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及纪念苏州昆曲传习所成立80周年”,11月5日至9日在昆曲的发祥地苏州隆重举行纪念活动。
  昆曲界专家学者、在世“传”字辈老艺术家、昆曲界全体“梅花奖”演员、各国各地区和各省市曲社、全国七个昆剧院团和有关专业院校将来苏参加活动。“兰馨梅艳”昆剧经典剧目展演、虎丘千人曲会、昆曲“梅花奖”演员座谈会、海内外昆曲知音祝贺演出、苏州昆剧艺术团“昆曲宝岛行”赴台剧目公演、昆曲赴周庄观摩演出等系列活动将掀起一浪浪高潮。同期还举行江浙沪苏州评弹青年演员传统书目电视展演。(刘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名作家走上“小说家讲坛”
  近来,莫言、李锐等一批深受读者喜爱的知名小说家走上了大学的讲坛,就他们的创作实践和体验发表见解并以此与读者交流。这一活动是苏州大学和《当代作家评论》杂志联合主办的,包括在苏州大学设立“小说家讲坛”,在《当代作家评论》杂志开设由评论家林建法、王尧等主持的“小说家讲坛”专栏。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凸现作家主体而又易于与学者、批评家、读者沟通的充满活力的“文学现场”,增进大学教育的丰富性,使之成为当代文学演进历程的一个侧面。(于新超)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武警文工团西部万里行
  武警文工团组成了“祖国西部万里行”演出队,从近日起赴宁夏慰问演出。此行是整个活动的第二站,今年五月演出队已完成了赴重庆的演出任务,受到驻渝武警部队及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演出队拟用三年时间走遍西部十二个省、市、自治区。此项活动以宣传西部大开发、讴歌西部武警部队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为主线,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武警官兵投身西部大开发的风采。(新志)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无锡国画院进京展画
  无锡国画院近日为浓浓秋意中的北京送来温润、清新的“太湖风”。由该院二十七位书画家新近精心创作的百幅作品,以“太湖风”为题汇展于中国美术馆,使前来参观的人们通过这一幅幅或清丽淡雅、或灵动飘逸的书画佳品,尽情领略了如今太湖那“碧波荡漾烟雨生”,“绿荫红瓦小楼房”的优美诗意与画境。(罗雪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