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3月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两会专版)
专栏:

  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
  盛华仁张左己就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保障工作答记者问
  国有企业改革脱困取得重要进展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本报北京3月7日讯 记者陈智霞、张毅报道: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分别就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进展和前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在回答有关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进展和前景的提问时,盛华仁说,1999年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关键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和搞好国有企业的重大政策措施,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脱困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改善;包括债权转股权、财政贴息、加大企业兼并破产力度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都已出台并顺利实施;国有企业进一步转换了机制,加强了内部管理,国家加大了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打击走私,整顿市场秩序等,使企业外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盛华仁说,去年在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方面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实现三年改革和脱困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决战之年,只要我们进一步落实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企业改革和脱困的措施,特别是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把已经出台的搞好国有企业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保持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良好势头,三年改革与脱困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有记者问,在原有一些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扭亏为盈或消除亏损的同时,又增加了一批新的亏损企业,如何解释这种现象。盛华仁回答说,出现新的亏损企业是事实,原因有三个,一是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有盈有亏,属于正常现象。特别是在目前我国企业结构不合理,急需进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情况下,出现新的亏损企业,更是难以避免的。二是新增亏损企业的40%属于亏损额在100万元以下的微亏企业。亏损额不大,扭亏并不难。这些新增微亏企业中有一部分为了享受亏损企业的政策优惠,没有如实反映企业盈亏状况。三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企业退出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使得一部分应该淘汰的企业不能及时退出市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繁重,也需要有一个过程。盛华仁强调,在继续抓好原有亏损企业扭亏减亏的同时,要下大力气解决新增亏损企业的问题。抓企业扭亏要有新思路。能救活的救活,不能救活、不该救活的要结合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加大兼并、破产、关闭的力度,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使应该淘汰的企业能够退出市场。
  在回答有关个体和私营经济在中国的未来发展问题时,盛华仁说,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目前中国的大企业绝大多数是公有制企业,相信再过若干年,中国会出现一批非公有制的大企业。
  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情况引起许多记者的关注,张左己说,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两个确保”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确保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1999年全国共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174万人,其中实现再就业492万人,90%以上的下岗职工领到了基本生活费。国家还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水平、失业保险金水平、城镇居民最低保障金水平提高30%。
  张左己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预计今年全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总量将与去年持平。今年的工作重点是保生活、促就业,一是认真落实“三三制”筹资原则,切实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二是加大再就业工作力度,在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前提下,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着力落实好促进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三是完善失业保险机制,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今天的记者招待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周成奎主持。盛华仁和张左己还就其他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第6版(两会专版)
专栏:两会走笔

  “每于寒尽觉春生”
  范敬宜
  走进辽宁省人大代表团的住地,心里还在嘀咕:这时候能找到闻世震吗?无巧不成书,跨进电梯间,一抬头就见到了他。
  “太巧了,我正想找您谈谈辽宁国有企业脱困的情况呢!”我高兴地说。
  “嗨,有什么可谈的,困难多着哩!”闻世震直摆双手。但是从表情上看得出他的心情和两年前大不一样。
  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我采访过闻世震。那正是辽宁省国有企业形势最严峻的时刻,上任不久的省委书记闻世震面对着沉重的压力。尽管他以乐观的姿态谈了如何努力使“难点”转化为“亮点”的设想,毕竟难以掩饰忡忡的忧心。事后,我写了一篇题为《“难点”与“亮点”》的短文,并在结尾引用了一首清代诗人的诗:
  造物无情却有情,
  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
  只待新雷第一声。
  写是这么写,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寒尽春生,什么时候才能千红万紫,我自己都感到迷惘。———作为我国最老的重工业基地,辽宁国企的历史包袱实在太沉重了。
  进入2000年以后,新闻媒体不断传来辽宁省国有企业扭亏脱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信息。对此我一直将信将疑。既希望确是事实,又担心属于“笔下生花”。“两会”召开之际,我急于去找闻世震,就是为了想解开这个疑团。
  闻世震始终出言谨慎,一再表示“有进展,有变化,但不能估计过高”。我相信这是实事求是的估计。这个估计意味着“亮点”虽未成片,光明开始露头。经过几年与困难作斗争的磨练,人们现在看重的不是抽象的“形势一片大好”,而是能不能看到希望。这一点,现在看来已经不成问题,而且成为上下的共识。
  本溪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程盛中说得非常实在:“经过一年的企业改革攻坚,确实让人看到了‘亮点’。由于产业结构有所调整,技术改造有所进展,市场需求有所变化,连本钢这样包袱沉重的国有大型企业,现在看来‘脱困’已大有希望,当然完全‘脱险’还需要一定时间,要做大量工作。但只要能这样继续走下去,我们对前途就充满信心。”
  颇有理论根底的朝阳市市长王大操,则把问题提到了认识论的高度。他说:“当初提出三年脱困,我是抱怀疑态度的,心里一直打问号。经过两年攻坚的实践,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一个经济不发达、在全省可以忽略不计的小市,能有这么大的变化,使我们看到全省大有希望。人的认识需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收获是广大基层干部真正感受到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能用改革的方法来解决。坚持邓小平理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多么珍贵、多么深刻的认识!听着这一句句激情的话语,我仿佛看到,尽管辽宁大地上的冰雪尚未完全消融,春意已在人们心头荡漾。严冬将到尽头,千红万紫还会遥远吗?


第6版(两会专版)
专栏:

  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
  四位政协委员就西部大开发问题答记者问
  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西部大开发
  本报北京3月7日讯 记者聂传清、张忠报道:西部大开发成为今年“两会”期间关注的热点问题。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次记者招待会,4位政协委员就西部大开发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这4位委员是: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政协主席韩应选,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朱培康,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陕西省副省长陈宗兴,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刘永好。
  问: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以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为此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围绕这一战略决策的实施,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朱培康: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宏伟的战略任务。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理应为此作出贡献。
  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以来,各级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立即行动起来,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我们民革中央已决定把加快西部地区开发作为我们参政议政的长期的、重要的课题之一,为西部地区大开发献计献策。民革中央已向各级组织发出通知,对这项工作进行了部署:民革中央领导人带队前往西北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座谈,就西部地区开发问题进行了研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我们为西部大开发服务,更多地是把精力放在政策研究上,关注全局,从宏观上建言献策,而不是放在具体项目上。当然,民革成员在各自岗位参与具体工作,也可以直接为西部大开发贡献力量。
  问:您认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首先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朱培康:我认为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不能因循传统的发展思路和模式,而必须根据西部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的形势和环境,借鉴东部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走出西部发展的新路子。具体来说,应确立以下几种新思想、新观念:一是要确立“大开发大开放,大开放大发展”的观念,要有“你发财我发展,你发大财我大发展”的思想,以增强吸引力。二是要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体系。三是要确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四是要确立“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念。
  问: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有哪些优势?从陕西情况看,如何发挥这些优势?
  陈宗兴: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有特色,各具优势。总的讲,普遍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一定的产业优势。自然资源优势主要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和辽阔的土地资源;人文资源优势主要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等。
  陕西在其中还具有一些比较独特的优势:具有承东启西、连结南北的区位优势;科技教育实力雄厚;工业基础比较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陕西全面振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要充分发挥陕西的优势,集中力量把科技、旅游、果业、军工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形成陕西特色经济的基本框架。
  问:西部大开发会不会对当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韩应选:西部大开发不会对当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中国政府实施的西部地区开发战略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开发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地区开发,也不仅仅是资源的简单开发,而是通过一系列资金、技术、人力的投入,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我们将从单纯追求总量扩张转变到注重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上来;从低水平开发转变到依靠高新技术综合开发利用上来,还将加强对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持的监管,并纳入法制的轨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西部大开发不会对当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还将加大天然植被保护工程实施力度,同时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问: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旨在帮助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光彩事业实施6年来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光彩事业的发展如何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紧密结合、非公有制企业如何参与西部大开发?
  刘永好: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作为这项政策的受益者,先富帮后富是非公有制经济界人士义不容辞的责任。几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界人士先后投资105亿元,主要在贫困地区兴建了3900多个光彩事业项目,帮助192万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参与光彩事业的非公有制经济界人士已达3500多位。
  开发西部是一项宏大工程,既需要中央的财力支持,更应该注意发挥社会资金和民间投资的作用,要做到政府和社会两个积极性并举。西部大开发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和光彩事业来讲,都是一个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非公有制企业是西部开发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光彩事业是非公有制企业参与西部开发的一种重要形式。
  委员们还就西部农业开发、西部的企业状况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第6版(两会专版)
专栏:

  今日两会日程(3月8日)
  人大:上午,小组审议。
  下午,小组审议。
  政协:上午,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委员发言。
  下午,小组讨论(各项决议草案)。
  下午,“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邀请全国政协委员中的部分大学校长谈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并答记者问。


第6版(两会专版)
专栏:两会写真

  为庆祝“三八”妇女节,3月7日晚,北京铁道大厦全体员工与驻地政协委员一同举行联欢晚会。图为部分员工与委员同台高唱《歌唱祖国》。
  本报记者 李石营 摄


第6版(两会专版)
专栏:议案选登

  关于制定《劳动力市场法》的议案
  议案领衔人:郭凤莲等31人
  领衔人所在代表团:陕西省
  为了依法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保障劳动力供求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特提请尽快制定《劳动力市场法》。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作为经济建设的主体——劳动力走向市场化已经成为必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省、市、自治区之间劳动力正常流动的人数和频率在逐年提高,跨省区出现的劳动力与职业中介机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矛盾的概率也不断增加,而处理这些矛盾与纠纷缺乏统一的法律依据。
  目前,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已经或正在制定区域性的《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但是,由于各地实际情况的异同,各地制定的《条例》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区域性,处理这类问题时也易使当事人产生困惑,处理结果也难以令人心服口服。
  各地制定的《条例》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为制定统一的《条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综上所述,建议尽快制定《劳动力市场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