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3月30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完善细节
  邵景均
  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犹如一部正在创作的皇皇巨著,不但需要勾勒时代背景、事件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基本框架,而且需要一系列细节的精美描写。缺乏必要的细节描写,或者细节描写不完善,就会影响整体美。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出,大政方针也已确定,全部问题在于落实,尤其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在完善细节上下功夫。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现代社会的整体进步是在多层次的局部发展和细节完善的基础上实现的。完善细节,是事物发展和改革深化的重要形式,也是真正解决问题的迫切要求。我国的农村改革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不仅因为党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政策好,而且因为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及时跟上,对农民如何承包、如何分配等相关细节问题处理得好。今天,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到了关键时期。多年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日见显露,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大政方针已定的情况下,细节的完善就显得更加突出。比如,国家昌盛以教育为本,那么,现阶段究竟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扩大教育范围、提高教育质量?这就需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在弄清我国教育现状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完善。所以,细节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是事关全局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节问题解决得越好,就越有利于全局问题的彻底解决。
  完善细节,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要求,是领导工作细致、深入的表现。毛泽东曾经指出:“认真调查研究,对具体问题作出具体分析,而不是抽象的主观主义的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所谓“具体”,就包括对细节的完善。如果领导工作满足于一般号召,大而化之,不求甚解,那就丢掉了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我们党在战争年代就养成了深入、细致、扎实的工作作风。见事于细微,防患于未然,不仅保证了领导决策的及时有效,力避损失,少走弯路,而且密切了官兵关系、干群关系,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所以,“过细地工作”,就成为党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各级领导干部继承了党的这一优良传统,深入基层,与广大群众共同商讨改革和发展的对策,逐一完善细节。可以说,改革开放能够取得今天这样伟大的成就,与广大干部这种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是密不可分的。当然,现实中也有极少数领导干部高高在上,以“领导要抓大事、管战略”作借口,不屑于深入实际,也不着手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这使人想到一则寓言:一群老鼠开会,讨论怎样对付猫的袭击。一只聪明的老鼠提出,给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猫来的时候,铃铛就会响,老鼠不就可以及时跑掉了吗?大家公认这是一个好主意。可是,由谁去给猫挂铃铛?怎样才能挂得上呢?这些细节问题却无从解决。于是,“给猫挂铃铛”就成了一句鼠辈的空话、人类的笑谈。人们由衷地希望,那些高高在上、好说空话的领导干部以此为戒,多关注一些基层,多注意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完善细节不像战略决策那样引人注目,也难以成为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它是一项平淡无奇而又相当艰苦、细致甚至琐碎的工作。因此,完善细节,既需要对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伟大战略目标有正确的理解和认同,又需要注意把握细节的必要性,善于区分哪些细节是与大局密切相联的、“必要的”,哪些细节“与主题无关”,从而把注意力放在“必要的”细节的完善上。此外,细节的完善还需要始终贯穿创造精神。每当改革、发展遇到新的问题和困难,邓小平总是教导人们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以走出一条新路。这既是对解决宏观问题的要求,也是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要求。只有在总体战略和细节完善上都充满创造精神,才能使我们为之奋斗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部“巨著”永垂青史。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谈话之七
  刘志生
  思想政治工作要不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如果不注意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思想教育就会脱离群众,难以收到实效。”关心群众,爱护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并把实事办好,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所决定的。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出发,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重要途径。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的思想问题是从实际问题中引发,并因实际问题的存在而存在的。群众的实际问题大多与群众的切身物质利益密切相关,而物质利益矛盾又往往是诱发群众思想问题的根源。因此,要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必须同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过程统一起来。如果不从利益动因上去分析群众的思想问题,努力实现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去关心和帮助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尽可能满足群众对物质利益的合理要求,只以“正确对待”一言概之,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就难以达到凝聚人心、调动群众积极性、激发群众创造性的目的。
  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视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重视对群众实际问题的解决,牢固树立关心群众、爱护群众、服务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办实事意识。当然,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并不等于无原则地、不讲条件地满足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我们强调解决思想问题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指面对群众提出的实际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对那些确实属于合理要求而又有条件解决的实际问题,抓紧办实办好;而对那些属于正当要求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则要向群众说明情况,明确解决落实的时间表,以得到群众的理解和体谅。
  应该认识到,解决思想问题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并不意味着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就可以取代对思想问题的解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和相对独立性。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对群众实际问题的解决,强化利益调整的力度,对于激发群众创造性,调动群众积极性,无疑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解决了实际问题并不等于思想问题就自然而然解决了,思想引导、教育说服仍是不可缺少的。这是因为,首先,群众中的有些思想问题完全属于个人的认识问题,这时只有借助思想教育,把问题说清,把道理讲透,才能帮助群众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并转化为一种觉悟。其次,在解决由物质利益驱动而引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必须辅以必要的教育引导,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从而深化群众对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理解与认识,提高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有些地方或部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由于没有很好地处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结合”的文章做得不够,或者过分强调单纯的思想教育,或者只限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因而效果都不明显。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必须把思想教育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对思想问题的解决如果不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就难以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如果用解决实际问题取代思想教育,就会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其意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解决思想问题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实现,即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环节,来升华思想,提高觉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强化思想教育功能,凸显解决思想问题的人文内涵和精神支柱的作用。这样,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就能大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更好地发挥我党的这一政治优势。


第9版(理论)
专栏:理论信息

  以新思路实施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理论研讨会”综述
  林娜 刘能杰
  为了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最近在京联合召开“西部大开发理论研讨会”。
  会议认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键是要有新的思路。一是开发内容和领域要有新的转变,由过去主要开发物转变为既开发物又开发人,且以开发人为主;由过去主要开发自然资源转变为既开发自然资源又开发教育、技术、信息、市场等各类要素,且以优先开发各类软要素为主。二是开发的方法和手段要有新的转变,开发方法由过去以计划经济和政府行为为主转变为以市场导向和价值规律调节为主;开发手段由过去单纯靠有形资本投入转变为既靠有形资本投入又靠无形资本投入。
  依据西部大开发的新思路,与会者普遍认为,必须确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跨越式发展战略。一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调整农业结构相结合,生态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战略;三是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对一、二、三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城乡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四是发展特色经济战略;五是人力资本开发和知识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技术创新,充分利用知识、信息、教育、技术要素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六是全球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方位实施开放与开发。
  有的学者指出,必须清醒地估计到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竞争优势进一步向拥有先进技术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国家、地区倾斜的客观事实,这使西部地区实现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的难度增大,也使西部地区传统产业面临的压力增大,从而对以生产和输出初级产品为主的西部地区形成了严峻挑战。当然,在看到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国内改革和发展的新变化给西部大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西部地区不仅有东部的实践经验可资借鉴,而且国家正在出台向西部倾斜的一系列政策。因此,必须抓住时机,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力度,促进我国对外开放的纵深发展和西部地区经济的全面增长。


第9版(理论)
专栏:

  把握前进方向 推进文化建设
  ——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
  龙新民 张文啟 王学勤
  内容提要:●党的历史雄辩地证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既是我们党战胜艰难困苦,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华民族赋予我们党的崇高历史使命。
  ●中国先进文化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文化;是服从和服务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的文化;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是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吸收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文化;是面向大众、服务人民,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使我们党更好地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切实保障。
  前不久,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其中,关于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精辟论述,是对十五大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针的进一步深化。认真学习和领会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对于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历史必然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中国人民以其卓越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并以此为人类的发展和世界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逐渐在中国先进思想界居于主导地位并和当时正在发展起来的工人运动相结合,一大批先进青年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进步阶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由此应运而生。
  顺应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沃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仅是我们党的行动指南,也是中国最先进文化的宝贵结晶。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把中国建设成为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进入了近百年来发展最快也是最好的历史时期。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当今的社会主义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去追赶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先进潮流,实现中华民族的更大发展”。这是我们党七十多年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懈奋斗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党的历史雄辩地证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既是我们党战胜艰难困苦,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华民族赋予我们党的崇高历史使命。
  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业,迫切需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同时,还正在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这一文化就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它代表着中国文化前进的方向。
  根据十五大报告特别是江泽民同志最近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体会,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应该是: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文化。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我们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国家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文化必然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文化。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我们党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科学地规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发展方向、内容要求和方针原则。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所代表的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先进文化,能够成为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决定了我国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决不能搞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下,在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效地抵制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侵蚀,牢固地坚守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阵地。
  服从和服务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的文化。江泽民同志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先进文化,其对政治和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集中体现在它服从和服务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发展规律,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强国之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因而,文化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动员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教兴国战略已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大战略。实施这一战略,必须着眼于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为经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这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时代特征,是社会主义文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客观要求。
  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先进文化站在时代的前列,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表达人民群众的心声,因而它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曾经是广大人民群众英勇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强大精神武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激励和凝聚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个发展的民族,必然有一种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精神;一个前进的时代,必然有一种积极健康、开拓奋进的推动力。我们的先进文化,反映着时代前进的方向,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江泽民同志曾把主旋律精辟地概括为“四个一切”,即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主旋律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集中反映,我们要大力倡导和发展主旋律文化,自觉地摈弃那些腐朽的、落后的、低级庸俗的文化,从而用中国先进文化的乳汁,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中华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历史文化,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不断扬弃和发展。它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传承至今,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社会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江泽民同志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中,精辟阐述了中国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即“团结统一”的传统,“独立自主”的传统,“爱好和平”的传统,“自强不息”的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我们的先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文化遗产。立足当代中国的现实,对历史文化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曾以其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著称于世,成为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深植根于华夏沃土,又深刻反映着中国今天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使中国文化所具有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更令世人瞩目。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大力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使其以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鲜明的民族风格,绚丽多彩的中国气派,展现在世界舞台,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吸收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文化。我们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它不可能离开世界文明的大道而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孤立的文化圈中。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和吸取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顺应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鲜明地提出要吸收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这充分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开放性。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只有博采众长,才能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中更好地发挥我们自己的特有优势,繁荣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信息迅速传播。实行对外开放的文化政策,为我们吸收国外一切有益的文化成果提供了机遇。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对外开放条件下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挑战和影响,采取有力的措施和对策,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就必定能始终把握好前进的方向。
  面向大众、服务人民,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最深厚的根源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同时也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源于人民大众,服务于人民大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
  我们党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领导全国人民从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归根结底是为了不断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现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愈来愈强烈。这既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邓小平在谈到文化同群众的关系时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不仅文艺如此,整个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都应当属于人民,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坚持面向大众、服务人民,我们就能扎牢中国先进文化的根基,永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生机和活力。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推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江泽民同志关于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论断,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新时期的文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这是由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决定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使我们党更好地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切实保障。
  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重视和关心文化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传统、一大优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都反复强调,文化建设搞好了,会有力地促进经济建设。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我们说要讲政治、讲大局,就包括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坚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做好新时期党的文化工作,必须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促进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紧密结合,共同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切实加强文化战线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结合“三讲”教育,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共产党员文化工作者的先锋模范作用。
  必须尊重文化工作的特点和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创新。要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努力培养一批全面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贯中西、联系实际的理论家,一批坚持正确方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一批熟悉方针政策、社会责任感强、精通业务知识的出版家,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作家、艺术家”。同时,充分发挥老专家、老学者、老艺术家对中青年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文化领域知识密集,人才密集。要动员和鼓励广大文化工作者唱响时代主旋律,努力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精神产品,以优秀作品鼓舞人。
  世纪之交,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影响愈益强烈。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事业的领导,必须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增强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的紧迫感、责任感。要认真研究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的三个“历史性课题”,努力探索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文化工作运行机制。在认真执行现行文化法规的同时,抓紧研究制定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一系列法规条例,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文化工作法规体系,为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实现文化事业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供切实的法律保障。要不断创造和总结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的新鲜经验;深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各项改革;抓紧研究中国加入WTO后文化领域面临的新形势;研究西部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文化建设问题;研究促进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手段和途径。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站在跨世纪发展的高度和时代发展的前列,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主导权、主动权,我们党就一定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