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3月2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文学之页·读书天地)
专栏:专家荐书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翦新民
  为加强科普工作,江西人民出版社组织专家、学者编撰了《迈向21世纪的中国科技》套书。
  这套新书以我国重要的科技问题作为编写主题,填补了我国科普领域的一个空白。在内容上,选择了科技部提出的二十一世纪中国科技发展重点目标,即农业、能源、信息、材料、人口与健康、资源与环境等六大领域为编写主题。书中把这六大领域的发展放在二十一世纪世界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深入浅出地描述了我国在这些方面科技发展的现状和前景,融国情教育和相关前沿科技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为一体。读者可以从这些与国人息息相关的科技问题中了解到我国的科技国情以及在世界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从而更好地理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增强科教兴国的战略意识。
  《迈向21世纪的中国科技》套书分为三个版本:报告本,以科技发展报告的形式,面向大中专学生和干部;对话本,以对话的形式,辅之以卡通插图,面向中学生;图画本,图文并茂,文字通俗易懂,图画生动形象,面向小学生。三个版本皆出于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之手,行文尽量减少了深奥难懂的数学公式和枯燥的技术性说明,代之以绘声绘色、言简意赅的表述,让人读来轻松有趣、悦目怡神。与内容文字相得益彰的装帧、设计及图画形式,均生机盎然、活泼新鲜。成年人在工作学习之余,看一下这本大手笔制作的科普读物,会感到既轻松愉快又颇获教益;而广大青少年作为未来世纪的主人,阅读此书,可以从小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志向,树立为科学献身的远大理想。
  《迈向21世纪的中国科技》套书的出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策划者的精心设计,众多科学大家、教育大家和科普美术作者的加盟,形成了一流的阵容,直接促成了全书的高品位与高质量。


第6版(文学之页·读书天地)
专栏:

  别样的风景
  ——钟芳玲《书店风景》读后
  桑地
  一座城市文化层次的高低往往不在于它有多少座摩天大楼和超级市场,而在于它有几家别具特色的书店。很难设想,如果没有国林风、风入松、三联书店、西单图书大厦,北京的文化氛围会干枯到什么程度。书店,在高楼林立、霓虹闪烁的现代都市中树起一道道特异的文化风景,如同城市荒漠上的一口不竭的清泉,随时给繁忙而又饥渴的现代人提供一杯杯甘甜清洌的泉水。
  如同服装设计师喜欢逛服装店,旅行家喜欢踏山水,文化人几乎没有不喜欢逛书店的,但多数人只是买点书,或随便一逛书也不一定买,台湾的哲学博士钟芳玲女士不逛则已,一逛则逛出一本《书店风景》来。数十年时间足迹踏遍世界数百个城市,逛了数千家书店,拍下数万幅照片,写下了数十万字的文章,组成一道别致的“书店风景”,送到每一位爱书人手中。
  钟芳玲女士是一个集读书、编书、买书、卖书、藏书、教书和写书于一身的女书人,她逛书店的热情比之一般女性逛服装店的热情超出无数倍。她在台湾大学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攻读哲学十年之久,几乎每天都要到书店去,写博士论文的过程中也不间断。后来干脆从事出版业,当过总编辑和出版顾问,一段时间还专事书店创意总监。为了逛书店,她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周游世界,回到家里还要在互联网的虚拟书店里漫游,夜里与书虫一聊就“不知东方之既白”。
  钟女士以一个出版家和收藏家的眼光逛书店,以一个写书人的姿态记录逛书店的感受,对每一家书店都能总结出它的文化特点:古意盎然的巴黎莎士比亚书店,精巧别致的伦敦银月女性书店,疑云密布的西雅图玄秘小说书店,等等,等等。在钟女士的笔下都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典雅的文字中透露出现代社会中难能可贵的人本精神,使得每一家书店都有可能成为人们美好的精神归宿,只要拥有那里的一角,就可以“三月不知肉味”。
  钟女士称《书店风景》是一次“豪华级”的写作,她沉醉于每一张书店的照片里,沉醉于每一位书店老板的故事中,她把每一幅照片与文字联缀起来,像珍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不释手。台湾宏观文化公司先做出繁体版,很快洛阳纸贵,不胫而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做出简体版,让更多喜欢逛书店的文化人手捧一本精美的书就能遍览不同书店里特殊的文化景致。读《书店风景》,既是一次超值旅行,又是一次文化盛宴。


第6版(文学之页·读书天地)
专栏:书里书外

  译作九成不合格有感
  王云
  报载全国翻译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有专家指出,目前国内每年约有数万件翻译作品问世,是改革开放前的四百倍。然而九成以上的译作差错率高于国家规定的水平。
  笔者是翻译出版界业内人士。我认为出版社的编辑室当中,翻译室的主任是最难胜任的,因为他既要懂多国语言文字又要熟悉本国文字,既要懂当代的又要懂古代的,有时还会遇到英文中插入法文甚至拉丁文;有的专业用语还要找专家校正。怪不得戴镏龄教授每年还要订购新的英文大字典作教学用。真是“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不知内情的人是不知个中甘苦的,加上翻译小说又未必是畅销书。我和同事们合译的一本小说,好不容易重版了(因初版只印几千),但稿酬微薄。过去的外国文学是可以“抢译”的,当今还有个国外版权的问题,要得到国外出版社或原作者的授权,更为“棘手”,也增加了出版的难度。如何能繁荣翻译出版工作,提高翻译工作者的水平和积极性,改进外语教学方法,提高翻译质量,迎接新世纪到来,还望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跟上。
  记得八十年代笔者有幸同一位瑞典的出版家座谈,有人问及他“为什么中国作家这么久还没有人拿诺贝尔文学奖”时,他说是因为你们的翻译作品不多,而我们的汉学家中文水平也不高。当然我们提高文学翻译水平的目的不在于拿诺贝尔奖,但这可以说明我们需要更多更好的翻译人才。我们前辈的大师如鲁迅、郑振铎、郁达夫、陈寅恪、钱钟书都是精通几国文字的,有这种人才才能构筑起“文化昆仑”,才能“科教兴国”。


第6版(文学之页·读书天地)
专栏:

  阅读美丽
  许道明
  吴欢章先生新近有散文集《阅读美丽》(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见世,序文作者余秋雨说吴欢章的文字一概“干净有度”,没有像他本人的散文“那样显得太野泼恣肆”,有点意思,但不确切。余秋雨的散文最讲文化态度,去“野泼恣肆”远矣,因此“不确切”;至于“有点意思”,倒大抵揭橥了某些掣肘吴欢章散文的学艺因子。恰好应着一句大白话:说别人容易谈自己隔膜。余秋雨还认定吴欢章的散文可归属于“教授散文”和“学者散文”之列,大抵取流行的方式,比较的抢眼,仍然不确切。何谓“教授散文”?又何谓“学者散文”?帽儿还未定型,随意套来套去,也许正是当今的好风景罢。
  不过,我还是欣赏余秋雨论吴欢章散文。他说读吴欢章的散文,“只觉得一派温良平和”,有一种如读叶圣陶先生“小记”的感觉。叶圣陶之于一般人多半是一个著作累累的老作家,而在吴欢章则是长期盘桓于心头的研究对象。他比常人更多地知道叶圣陶散文的纯朴和流畅,更能体味出叶圣陶《小记十篇》的洗炼笔墨。教授的学养驱逼他异乎寻常地向往模范,教授的学艺的方式也使他懂得谦逊对于艺术的意义,能够像叶圣陶那样永远将自己的创作视为“木炭习作”。《阅读美丽》的文字篇篇平淡无奇,细密与清新是其一般特色,与目下的话语作风或流光溢彩,或激越或深沉,相去甚远,因为作者是教授,他深谙以景述情、缘情叙景的奥秘,也容易咂摸出创作的甘苦。我甚至不怀疑他还铭记着郁达夫的忠告:“情景兼到,既细且清,而又真切灵活的小品文字,看起来似乎容易,但写起来,却往往不能够如我们意想那么的简洁周至。”
  因为吴欢章是教授,进而还是一个现代散文的鉴赏家,才有《岚山之恋》的结尾——当作者正为自己没有迎临红叶最为烂漫时节而怅然时,一位日本姑娘却说“不”,继而补充道:“岚山如今已经有了永不凋谢的红叶”。顺她的手指,我们看到那掩映在半山绿树中的周恩来诗碑在太阳下闪闪发光。《闲坐秋阳》大概是全书中最可珍重的篇章,作者再次写到日本岚山,由“霜重色愈浓”的红叶又想到了人生的旅程,并且深深地沉醉于他的联翩的想象之中。一句“不知从哪棵树上飞来鹁鸪的叫声,把我唤回秋阳正好的小院”,终于把作者拉回现实的世界,闲坐不闲地想到自己的责任,自己应该有的晚年。
  我在年少时听过吴欢章教授讲散文,待日渐老去时,却看到了老师在年过花甲后写下的散文。之间已有三十余年,世事变迁,白云苍狗,吴先生喜欢讲的和能够写的,却不减当年本色,仍然是些“美丽”的话头。年轻属于吴欢章,年轻将使吴欢章的文字在当今的散文界成为“另一种散文”,不能判定是“教授散文”或“学者散文”,但是值得细细玩味。


第6版(文学之页·读书天地)
专栏:

  新修《中国文学史》
  修订一百九十多处
  修改文字六百多处
  由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是六十年代初受当时高教部的委托,为适应高校中文系教学需要,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有关专家教授的共同努力下编写的。该书自出版以来,考虑到出版年代和教学的需要,曾先后作过几次小的修订。最近,为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需要和学术的不断发展,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当年主编和参加编写的北京大学费振刚教授、孙静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修生教授共同研究,通力合作,对这部教材进行了再一次的修订。这次修改了行文上的一些语句,纠正了引文中的一些错误;对一些古文和古代诗词重新进行断句,以求反映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时也勘正了一些误排之处。这次修订共计一百九十多处,修改重要文字多达六百余处。


第6版(文学之页·读书天地)
专栏:

  “实用新闻写作”丛书出版
  由时统宇主编、汇聚了国内一些知名新闻专家共同完成的“实用新闻写作”丛书(共十本),已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在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同时,在学术水准和学理层面上也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其中第一部专门诠释社论的《社论写作》、针对性极强的《通讯员习作评点》、从审美的角度阐发的《消息写作》等书,都有相当的新意。


第6版(文学之页·读书天地)
专栏:

  《追梦女人》上市
  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总策划、制片人、编导兼解说人张丽玲的传记《追梦女人——张丽玲与〈我们的留学生活〉》(刘放、刘莉生、王宛平著)近日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在全国上市。这部纪实文学作品,对张丽玲个人的成长过程和该片台前幕后的故事进行了详尽的叙述。


第6版(文学之页·读书天地)
专栏:

  《红云升腾在天边——中国核武器研
  制工作者诗词选集》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6版(文学之页·读书天地)
专栏:

  《大家》配合西部开发
  推出《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指南丛书》
  《大家》杂志视西部大开发为发展的新机遇,欣然推出《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指南丛书》。丛书九十六开本,图文并茂,彩印精美,便于携带,具有收藏、馈赠、导游等多种功能,被人誉为“掌中宝”。


第6版(文学之页·读书天地)
专栏:西北情

  绿色的旗帜
  黄传会
  在我国雄鸡状的地图上,北起黑龙江的黑河,南到云南的腾冲,像是有一条连线,把我国的版图分成两半——在连线的东南方,百分之四十五的土地,拥挤着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而在连线的西北方,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罗布泊、巴丹吉林……成片的荒漠,连着成片的荒漠。
  我国荒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百分之二十七;
  我国每年荒漠化的土地以两千四百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张;
  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五百多亿元……
  面对这样的数字,令人在忧患之中,夹杂着惶恐,甚至带着些许的悲观!
  于是,当我听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一批志愿者,奔赴内蒙古库布齐大沙漠的恩格贝搞绿化,便欣然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之中。
  一个名叫王明海的硬汉子,带着一批创业者十年前来到恩格贝。面对这块被称为“不可治愈的沙漠癌症”的土地,面对那连绵起伏的沙丘,面对那两三间被牧民遗弃的茅草房,每个人的肩上都有一种沉重感。恩格贝,蒙古语是吉祥平安的意思,历史上是一块水草肥美、风景秀丽的好地方,曾经成为黄河南岸这一带的经济文化中心。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的肆意开垦,该地区的沙漠化日趋严重:山洪暴发,流沙四起,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站在风沙线上,王明海带领创业者向祖国宣誓:用自己的双手和生命去改造沙漠,为子孙造福!
  从推起第一座拦洪坝,从栽下第一棵樟子松算起,三千六百个日日夜夜过去了。恩格贝的创业者们治理、绿化了十万亩沙地,栽活了两百万株树木。这块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展现出一派田园风光。这里放牧着四千只绒山羊,每年为企业创造近百万元的产值。当初从非洲引进的十二只鸵鸟,现已繁殖到两百多只,将成为一种支柱产业。恩格贝培育出的花籽出口到日本,恩格贝的矿泉水被称为“生命之水”。王明海所领导的恩格贝人,以非凡精神和科学态度,在治沙中走出了一条产业化的道路。
  恩格贝成为一块生命的绿洲,恩格贝成为一面绿色的旗帜!
  几年来,数以千计的志愿者来到这里,他们不都是中国人,还有许多外国人。他们到恩格贝来,是要用自己的汗水,亲身感受创业的艰难和欢乐,亲身体验荒漠变成绿洲的哲学内涵。
  日本治沙专家、中国人民尊敬的老朋友,远山正瑛先生来了。这位耄耋老人,在恩格贝一呆就是九年。他不仅倾其所有的知识和家产帮助恩格贝的建设,而且在日本国内大力宣传中国的荒漠化状况,组织一批批的日本志愿者来恩格贝进行沙漠绿化实践。
  我问老人:“地球的荒漠化如此严重,人类要花费多少的人力、物力、时间,才可以将它治理好?”
  老人说:“人是应该有所作为的,只要去努力,就有成功的可能;正因为荒漠化严重,我们更应该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去努力。”
  老人双手拄着铁锨说:“我今年已经九十三岁了,我对治理沙漠都充满着信心,你们难道还没有信心吗?”
  栽下一株树苗,便是栽下一份希望;
  撒下一把草种,便是撒下一片理想!
  北京安贞医院退休医生、七十二岁的黄宏香老人,带着她的女儿和外孙利用假期来栽树。他们说,“多一个人参与就多一份力量。”
  置身于茫茫沙海之中,从山东梁山县专程赶来的志愿者周建华,显得忧心忡忡。水泊梁山,过去那个地方树很多,鸟儿也很多。可这些年来,树少了,鸟儿也少了。周建华说:“保护生态环境没有城市和乡村之分,城市和乡村是相互影响的。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环保意识。”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徐海涛,是借钱加入志愿者队伍的。上大一时,他见过一幅题名《凭悼》的照片:漫山遍野的森林,由于乱砍滥伐,只剩下一段段的树桩……作为化学系的学生,他懂得“失去森林将等于失去文明”这一人类文明史的普遍规律。从此后,他成为一名环保主义者。徐海涛指着不远处片片绿荫对我说:“环保主义者一般都是理想主义者,要不面对这茫茫沙海,吓都给吓坏了。但是,理想主义一定要同扎扎实实的苦干精神结合在一起。恩格贝的创业者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创造出这块生命的绿洲。”
  恩格贝人告诉我,十年前,这里的流沙每年以两公里的速度向东南方向推进。而现在,荒漠化的沙海中,每年会增加一万亩的绿地。
  恩格贝,象征着人类未来的吉祥与平安!
  恩格贝,一面猎猎飘扬的绿色旗帜!


第6版(文学之页·读书天地)
专栏:

  古藤如林
  张永权
  我曾见过许多原始森林,唯有云南新平县彝族傣族自治县新化乡的原始古林,令我叹为观止!
  这里已经是哀牢山的腹地了,加上险要的地理位置和不太便利的交通,这片古林才得以千百年地新陈代谢,孕育着常绿的生命!据说明代弘治八年(即1495年),便在这儿设立了新化州。同行的彝族作家聂鲁告诉我:设新化州数十年,几代皇帝都封过州官,却没有一个州官到新化上任。
  新化,实在太遥远、太荒僻了。它遥远得就像眼前的这片古林的浓绿,叫你无法望穿,叫你无法窥探它的神秘。
  这片古林叫什么名字?新化乡文化站的老李说:因为这儿是古州,原始森林也占着一个古字,大家都叫它新化古林。一个古字,叫出了它历史的悠久。
  的确,古设新化州,这里便有不少古迹文物。原始森林也有许多古树、古藤。老李是文物的业余发掘者,他踏遍古州山水,发掘了不少古新化州时的各种铁具、钱币、器物,如今都陈列在文化站里。无论是谁来到新化乡,老李都要他参观古州文物。透过陈年的锈斑,我们似乎走进了历史的烟雨,听马帮铃声,观古州彝民打歌跳乐,古新化州的这些,又似融入新化大街上卡拉OK厅欢乐的歌舞里。至于说起古州的古树,聂鲁和老李更是眉飞色舞。古树有多大?说来大家也难信,八十年代初修建新平县电影院,从这里砍了一棵中等大树,便成了电影院全部的建筑木材。在我们面前的这片古林中,不知深藏着多少这样巨大的古木。
  然而,在新化古林中,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古藤!
  很难想象,古林中的不少大树和在林中编织绿色巨网的,几乎全都是藤类植物。它们盘根错节,巨藤缠绕,青须如织,把个古林织成了一个碧绿的藤萝世界。
  我们在西双版纳的打洛森林公园和瑞丽的雨林中,见过独木成林的奇异景观:大青树从枝桠上长出许多俗称“树胡子”的气根,天长日久,气根扎地,长成了小树,小树又长成了大树,便成了一片独木成林的边地风光。而在新化古林,不仅有独木成林的,更有独藤成林的天下奇观。聂鲁指着我面前的一树千斤藤说:你看,主藤完全长成了一棵大树,它傲视一切,直指云天;而它身旁的枝藤又倔强地向四周延伸,织成了一个绿林般的藤网;藤根在地下串向四面八方,又从根上发出许多新藤;新藤一代代地生长着,新藤成小树,便长成了一藤成林的古州风景。
  在新化古州这片神秘的土地上,不知有多少这样一藤成林的生命在繁衍生殖,一年年,一代代,古藤长成了原始森林,古藤也织出了古州大地的丰富和神奇。要是一个人在林中行走,你会不时被那盘绕的古藤吓出一身冷汗,以为是巨蟒青蛇扑面袭来;也会为古藤编织成的“凯旋门”、“卢浮宫”、“金马碧鸡坊”而兴奋。
  我们穿越一片古藤老林,登上山顶,一个山上小水塘闪现在脚下,真是山有多高,水也有多高。水塘是天然形成的,虽然不大,却水清透底,映着蓝天白云,连飞鸟也可在倒影中看得真切。水塘四周,也是古藤如林,野花争艳。在水塘边的草地上小憩,观水中小鱼游弋,突然发现碧绿的倒影中,有一头身披花环的大象屹立在万绿丛中。仔细一看,大象原来也是古藤在生长中编织而成的,它伸着长长的绿鼻子,似乎要吸尽这塘清水哩。
  在古藤如林的原始森林中穿行,山泉弹琴,小溪唱歌,孔雀跳舞,松鼠飞跃,天籁之音,无尘之气,洗清了我们的五脏六腑。人与大自然相亲相爱,相融一体,其乐无穷。在这里,一片绿叶,一朵小花,一粒野果,一只小虫,都在向人们展示古林的美丽和丰富。
  我思索着,又想到了昆明城里的世博园,园里移栽的许多古树奇花异草,吸引着天下的来客,要是有哪位能人把新化古藤也移栽于园中,岂不又为世博园增添了生命的奇观么?


第6版(文学之页·读书天地)
专栏:大地漫笔

  “拒绝”与“情面”
  高深
  在那些不太正当的应酬、交往和礼尚往来等诸多活动中,人们强调迫不得已、盛情难却的多,拒绝的少,因而往往事后悔恨,覆水难收。其实明智的人应当学会拒绝,对于一切非礼非法非正当的请求和行为,勇于拒绝,那也是一种果敢和智慧。
  有些情况确实存在碍于情面的问题,怕给老朋友、老部下、老领导、老同学甚至亲戚邻里下不来台。但是情面与原则相比,毕竟是次要的。再说拒绝也不一定要做得不近人情,满可以做得既拒绝又不伤害对方。
  当今不少人在某些事情上所以不去拒绝,多数并不是怕对方下不来台,而是自己摆脱不了利益的诱惑。例如遇到某些人为求你网开一面而向你行贿送礼时,或是许诺你别的什么非分之福时,有的人就如同猫儿闻到了腥味,鲁智深嗅到了酒香,顿时一切原则、戒律都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哪还来得及拒绝!在这些人的心目中,没有什么过情之誉和非分之福一说,送到我手上的就是该我享有的,甚至还奉行“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财不富”的信条。所以让他们去拒绝白花花的银子那是很难很难的。
  说到底拒绝与不拒绝是个追求物质享受与追求精神境界的问题。为什么“一手硬一手软”总得不到很好的或一劳永逸的解决?就因为物质建设带来的是获得,是利益的满足,而精神建设带来的是自律、自咎、自持、自责、自重、自尊、自爱,一句话,更多的是约束自己,因而做起来很难。正因为难,所以才要大力提倡,加强力度。


第6版(文学之页·读书天地)
专栏:

  黄河意象
  吴恭让
  你是一株参天大树
  根系扎进厚厚黄土
  年轮里旋出古老歌谣
  绿荫下飘香金灿灿稻谷
  彩陶花蕾绽开四大发明
  树梢梢结出“两弹一星”
  你是一篼葡萄巨藤
  从雪山伸延到海滨
  扎陵湖鄂陵湖
  两串玛瑙碧绿晶莹
  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缘藤挂硕果
  明珠琥珀溢出汩汩电能
  你是一道互联网络
  东西贯通繁星闪烁
  始端刚传来“神舟号”特大喜讯
  终端又输入长城站最新收获
  浩浩东海恰如液晶显示屏
  直播着平台钻机与巨轮的对歌
  你是一棵硕大人参
  天地正气养就千万年精灵
  冰雪中萌发胚芽
  辽阔大地上生长成形
  黄色参汁蕴含丰富元素
  滋润着中华大家庭的生命
  黄河,你这恣意狂草的
  东—方—巨—龙
  托载着民族的艰辛和殊荣
  十二亿双辛勤的手
  与你同写
  新世纪最辉煌的梦


第6版(文学之页·读书天地)
专栏:

  新世纪的少年
  董巍
  新世纪的少年,
  是满天的朝霞,绚丽多彩,
  是东升的旭日,喷薄向上。
  在火红的希望中蕴蓄,
  在明媚的春光里成长。
  金色的岁月河,
  荡漾着欢声笑语,
  踏响新世纪的乐章。
  带着芬芳,
  闪着光芒,
  我们放飞心中的理想。
  让心灵插上智慧的翅膀,
  在万里长空自由翱翔,
  飞向更加繁荣和富强。


第6版(文学之页·读书天地)
专栏:

  雨后美人(中国画) 张清智


第6版(文学之页·读书天地)
专栏:

  《百色大地宣言》出版
  由广西作家岑隆业、韦一凡撰写的长篇纪实文学《百色大地宣言》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真实地记述了百色老区人民在新的时代为脱贫致富奋斗的历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