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3月2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海外华人华侨坚决反对“台独”
  综合本报和新华社电 连日来,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代表通过举行座谈会或发表公开信等形式,支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
  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郑明如20日发表谈话时强调:和平统一一直是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出发点,其前提是一个中国的原则。他指出,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及其结果,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事实,这是不容置疑的。
  旅居奥地利华人青田同乡会30多位代表20日在维也纳举行座谈会,拥护祖国统一,反对“台独”势力制造分裂的任何图谋。青田同乡会会长徐品华在发言中说,旅奥侨胞希望台湾地区新领导人认清形势,放弃“台独”主张,维护祖国统一。
  旅居冰岛的华人华侨代表19日在中国驻冰岛大使馆举行座谈会,一致表示支持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坚决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的统一。
  旅居瑞士的华人华侨代表在18日举行的座谈会上奉劝台湾领导人顺应历史潮流,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致力于祖国统一,不要做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英国华人华侨中国统一促进会18日发表致台湾地区新当选领导人的公开信,呼吁台湾当局以民族大义和台湾同胞的福祉为重,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放弃“台独”主张。
  澳大利亚华人团体协会22日发表了一项严正声明,支持中国政府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反对“台独”,呼吁台湾地区新领导人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进行和平统一的谈判。
  委内瑞拉加拉加斯中华总会馆20日发表声明,支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和中共中央台湾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就台湾地区选举发表的声明,希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俄罗斯《莫斯科华人报》社长温锦华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旅居俄罗斯的华人、华侨坚决支持中国政府关于台湾问题的立场,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莫斯科华人华侨联合会会长白嗣宏说,“台湾新领导人应该审时度势以祖国统一大业为重”。
  旅居意大利米兰的华侨、华人组织20日在米兰东亚大酒楼联合举行关于《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及台湾地区选举后政局座谈会,会后发表声明表示:一个中国原则是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中国实现和平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美同意建立新型伙伴关系
  本报新德里3月21日电 记者李文云报道:正在此间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今天表示,双方同意美印建立一种“持久的、政治上有建设性、经济上有成果的”新型伙伴关系。
  克林顿和瓦杰帕伊今天在这里举行了两个小时的会谈。瓦杰帕伊在会谈结束后对记者说,印美两国领导人就许多问题交换了看法,会晤“极富成果”。但两国领导人随后签署的指导21世纪印美关系的框架性文件《印美关系:21世纪展望》表明,双方在关键的印度核武器发展问题上仍没有达成一致。声明说,在新的世纪,印美将成为新的伙伴,在确保地区与国际安全方面,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与责任。
  克林顿对记者说,他理解印度对自身安全的“关切”,但美认为印度应放弃核武器发展计划。
  克林顿还就克什米尔问题表明了美国的四项原则,即希望印巴保持克制、反对暴力、尊重克什米尔实控线、恢复对话。
  瓦杰帕伊称,印度将不再进行核试验,不参与核军备竞赛,不首先对任何国家使用核武器;印度的政策是按照公认的睦邻关系原则,在尊重主权、领土完整和正式生效的协议的基础上,同所有邻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印度仍然致力于通过和平的双边对话,在不受武力和暴力威胁的气氛中解决同邻国的分歧。
  除《印美关系:21世纪展望》外,印美双方还签署了印美对话机制文件和建立双边科技论坛的协议。
  克林顿是21日正式开始对印度进行为期5天国事访问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
  我代表呼吁以对话代替对抗
  就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
  新华社日内瓦3月21日电(记者陆大生)出席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五十六届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宗淮大使21日在会上发言,呼吁在人权工作领域彻底摈弃“冷战”思维,以对话合作代替对抗。
  乔宗淮说,人权委员会应该是一个围绕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对话与合作的场所,而不应是意识形态争斗的战场。希望本届人权会议奉行对话合作的精神,就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人权问题开展心平气和、深入务实的讨论。
  他指出,在新的世纪里,人权会议应当有新面貌,摈弃“冷战”时期的做法,更不要把本国国内政治斗争引入人权会议,妨碍委员会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成员国之间的合作。
  乔宗淮在发言中表示,希望本届人权会议把各项人权平等看待,同等重视。他强调,人权不是少数国家的权利,也不是富人的权利,而是所有人的权利。在实现人权的过程中,各项人权包括公民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同等重要。实现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充分实现其他各项人权的基础,对于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加具有迫切性。
  他还对一些地区和国家关于通过重组议题、隔年审议等把人权会会期缩短为4周并提高会议效率的建议表示支持。
  新华社日内瓦3月21日电(记者陆大生、严明)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乔宗淮大使21日在日内瓦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政府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有关情况。
  乔宗淮指出,“法轮功”是地地道道的邪教,其创始人李洪志编造并宣扬的一系列谎言和歪理邪说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地已有1400多人因练习“法轮功”致死,还有更多的人致残或产生心理病态。“法轮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社会安定,给受害人家庭和亲属造成极大痛苦。在广大人民的强烈要求下,中国政府决定依法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
  乔宗淮向与会者阐明了中国政府处理“法轮功”组织的政策主张和法律依据,揭露了“法轮功”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邪教本质。他说,中国政府取缔“法轮功”的行动,不仅符合国际人权文书的规定,而且也是世界上任何负责任的政府面对邪教都会采取的行动。
  在新闻发布会上播放了有关揭批“法轮功”的电视录像。随后,乔宗淮回答了与会者的提问。在回答本社记者提出的在今年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是否会有人以“法轮功”问题为借口搞涉华提案的问题时,乔宗淮指出,中国取缔和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的行动得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中国政府对此表示赞赏。他奉劝个别仍坚持利用“法轮功”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人改弦更张。他说,如果有人借“法轮功”问题在人权会议上搞涉华提案、支持邪教,只会落得身败名裂和很不光彩的结果。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从约旦河西岸撤军
  据新华社约旦河西岸拉马拉3月21日电(记者戚德良、谭新木、楼坚)以色列21日执行了《沙姆沙伊赫备忘录》规定的第三阶段撤军,将约旦河西岸6.1%的土地移交给巴勒斯坦,从而使巴方获得了对约旦河西岸逾40%土地的完全或部分控制权。
  在拉马拉西南郊贝托尼亚村庄附近的一个以色列兵营内,以色列军方和巴勒斯坦安全官员举行了地图移交仪式。以方将几份撤军地图交给巴方,然后双方一起乘车视察了由黄红水泥块重新标记的新边界。贝托尼亚在撤军前由以巴双方联合控制,现在则完全由巴方控制。
  仪式结束后,大批巴勒斯坦警察乘坐敞篷吉普进入贝托尼亚,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在欢呼与鞭炮声中,激动的警察不断朝天鸣枪,宣告贝托尼亚完全回到了巴人民的怀抱。与此同时,类似的交接仪式在希伯伦、伯利恒和其他西岸城市附近举行,同样的欢乐场面在以方刚移交给巴方的几百平方公里土地上随处可见。
  据新华社加沙3月20日电(记者马晓霖)巴勒斯坦和以色列20日晚在拉马拉正式签署了第三阶段撤军协议,这标志着双方此前达成的撤军计划已经生效。
  据报道,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地区安全部队司令贾巴尔准将和以色列中部军区司令阿亚伦准将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协议。此前,第三阶段撤军地图已相继获得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认可和以政府的批准。
  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以军将在这次撤军中把约旦河西岸另外6.1%的地区调整为巴控区和巴以联合控制区,总面积为341平方公里。在完成第三阶段撤军后,约旦河西岸的巴控区和巴以联合控制区将达到这一地区总面积的42.9%,约为2500平方公里。


第6版(国际)
专栏:

  三月二十日,巴勒斯坦人尼默回到约旦河西岸家中,与母亲团聚。以色列在恢复与巴勒斯坦谈判的前一天,释放了包括尼默在内的十名巴勒斯坦人。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控克什米尔发生暴力事件
  巴谴责杀害锡克教徒
  新华社新德里3月21日电(记者熊昌义)据此间电视台21日报道,35名锡克教徒20日晚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南部距斯利那加城56公里处的一个村庄被极端分子杀害。
  报道说,这是近年来极端分子在印控克什米尔制造的最大的一次暴力事件。被害的锡克教徒均为男子,他们是当地时间20日晚9时许被数十名极端分子从家中拖出后开枪打死的,其中34人当场死亡,一名重伤者在医院死去。
  据印报托报道,在查谟市一些地区,锡克教社团宣布罢市,抗议极端分子的暴力行为。
  据新华社伊斯兰堡3月21日电(记者王炜)巴基斯坦外长萨塔尔21日对35名锡克教徒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遭枪杀事件表示谴责,并称这一事件为“骇人听闻的恐怖活动”。萨塔尔是在此间举行的一个集会上发表这番讲话的。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美调整对伊朗政策
  本报驻美国记者 马世琨 张勇
  17日,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美国—伊朗协会发表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演讲。她宣布,美国将部分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允许从伊朗进口非石油产品,如地毯、鱼子酱和瓜果等传统产品;放松对伊朗学者和艺术家、运动员进入美国的限制,鼓励两国进行人才交流;同意通过海牙国际仲裁法庭,最终解决被冻结伊朗财产的法律纠纷。奥尔布赖特承认了美国对伊朗政策“令人遗憾的短视”,认为美国支持伊朗1953年政变,以及在两伊战争中支持伊拉克是错误的。她还回应伊朗总统哈塔米关于拆除伊美“互不信任高墙”的呼吁,欢迎伊朗“加入书写我们共同历史新篇章的行动”。
  奥尔布赖特的这一姿态,标志着美国的对伊政策作出重大调整,朝着实现美伊和解迈出重要一步。
  美伊交恶始于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当时,伊朗激进的大学生占领了美国大使馆,制造了轰动一时的“人质事件”,美国随即冻结了伊朗在美的所有资产。次年,两国断交。美国以伊朗谋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阻碍中东和平进程,支持恐怖主义活动,以及侵犯人权为借口,对它实施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克林顿政府上台后,继续强化对伊遏制政策,签署了“达马托法”,扬言制裁在伊投资4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国公司。由于遭到国际社会的反对和抵制,这个“达马托法”早已形同虚设。
  美伊关系的转机出现在1997年。这年8月上台的伊朗总统哈塔米推行温和路线,呼吁伊美进行“两国人民之间的对话”。美国官方对此作出积极反应,“调整观察伊朗的镜头”。此后,美伊开始进行民间交流。美国向伊朗派出了数千名教师、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两国还开展“摔跤外交”和“足球外交”,双方关系有所改善,但没有突破性进展。
  美国这次采取改善两国关系的大动作,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认为哈塔米政府上台后,伊朗出现“清新的民主之风”,正在成为“开放社会”。上月,伊朗改革派获得议会多数席位,更让美国感到“十分鼓舞”。美国认为,对伊朗的民主化进程应给予鼓励。
  其次,对伊遏制政策被证明不灵,不得不改。两伊战争期间,美国站在伊拉克一边,岂料伊拉克后来成为美国在海湾地区头号冤家。海湾战争后,美国对两伊实行“双遏制”,伊朗固然因此受害,美国的损失也不小。
  再次,与伊朗继续交恶有损美国的战略利益。伊朗扼守世界石油运输的主要通道霍尔木兹海峡,与石油储量丰富的中亚接壤。近年来,世界大国对中亚石油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眼看着欧盟、日本等与伊朗不断加强石油合作,美国又气又急,担心它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下降。此外,石油大幅提价引发美国国内恐慌,成为反对党攻击政府的口实,更增加了美国与伊朗改善关系的迫切感。有舆论认为,“华盛顿为石油利益软化制裁伊朗的立场”。奥尔布赖特也说,放松对伊禁运的意义“超出地毯和开心果”。
  伊朗已对美国的示好表示欢迎,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步骤”,并宣称将采取相应措施,允许进口美国的农产品和药品。但伊朗同时也表示不满,认为奥尔布赖特在讲话中重弹老调,无端指责伊朗谋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支持恐怖主义活动等。伊朗副议长兼国家安全委员会书记哈桑·鲁哈尼认为,奥尔布赖特讲话中有积极的一面,但并不足以拆除伊美两国间的“不信任高墙”。他还表示,美国“明目张胆地干涉伊朗内政的做法,伊朗是绝不能接受的”。美国很多国会议员也反对取消对伊制裁。
  可见,美伊之间积怨甚深,矛盾很多,两国都存在反对势力,实现和解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本报华盛顿3月19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墨西哥 公众寄予新希望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 张金江
  今年是墨西哥的大选年,全国5800万选民将于7月2日投票选举国家总统、议会议员、联邦区行政长官及一些州的州长、议员等。12月1日,当选总统就要接掌政权,领导墨西哥启动新世纪的航程。
  墨西哥这次大选不同以往,各政党和政治家们都对这次大选格外重视,6个政党或政党联盟分别推选出自己的候选人参加最重要的总统一职的角逐。另外,这次大选被认为是墨西哥历史上争夺最激烈的一次。过去几十年来,墨西哥政坛实际上是革命制度党一党执政,近年来这一现象已有改变,在野的民主革命党和国家行动党崛起。在1997年中期选举中,首次民选联邦区行政长官(过去一直由当选总统任命),革命制度党就败在民主革命党手下;在众议院,民主革命党和国家行动党两党议员总数超过革命制度党,革命制度党首次失去众议院多数席位,墨西哥政坛从此形成三党鼎立局面。今年大选,革命制度党面临严峻局势,能否继续执政还在未定之天。
  现在,墨全国到处弥漫着大选的浓烈气氛,大选已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首都墨西哥城大街小巷都可看到各政党的竞选标志和口号;6位总统候选人到全国各地亲近选民,宣传自己的竞选纲领;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每天都播发大量竞选活动的消息;大选不但是政治分析家们高谈阔论的主题,也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见面聊天的话题。人们都对这次大选寄予热切期望。政治分析家认为,新当选的领导人将“为墨西哥构筑走向21世纪的政治、经济发展的框架”。普通老百姓希望当选的新领导人能在新世纪让他们的钱袋子鼓起来,社会治安好起来。
  90年代上半期,墨西哥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债务危机得到缓解,国家经济得到发展,但也出现经济严重依赖外资,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等问题。1994年初南部发生印第安农民武装暴动,当年底国家又爆发严重金融危机,导致国民经济严重滑坡,中小企业大量倒闭,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94年底塞迪略政府上台执政,虽经努力克服了危机,使经济恢复增长,但影响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仍未根本解决。长期存在的贫困化问题依然严重,人民实际购买力下降,腐败之风仍然盛行,社会治安持续恶化。人民群众对此强烈不满。分析家普遍认为,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
  塞迪略政府仍在继续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但毕竟任期将满,人们更多地把希望寄托在将于今年大选中产生的新的领导人身上。现在,代表各自政党的6位总统候选人都提出了自己当选总统后的施政纲领,都试图说服更多的选民投自己一票。总起来看,他们提出的施政纲领的总目标大同小异,都强调要把解决贫困化、失业、社会不公、腐败盛行、社会治安恶化等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无疑,各总统候选人的竞选纲领迎合了广大选民的愿望。但选民们更希望看到当选的新领导人把动听的许诺变为美好的现实,领导国家在新世纪大踏步地向前发展,使人民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惠。
  (本报墨西哥城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叙强调叙美峰会意义重大
  本报大马士革3月21日电 记者吕志星报道:叙利亚外长沙雷昨天在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同来访的卡塔尔国埃米尔哈马德会谈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预计将在日内瓦举行的阿萨德总统和克林顿总统的首脑会晤是重要的。由于叙以和黎以和谈中断,所以叙美首脑会晤具有特殊意义。
  沙雷说,叙利亚希望这次首脑会晤能实现恢复在马德里会议确定的基础上的叙以和谈,解决以政府所表现出的无助于和平进程的立场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