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3月2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西藏15个贫困县基本解决温饱
  全区贫困人口由1994年底的48万人降至9.7万人
  本报拉萨3月20日电 记者王建新报道: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西藏自治区三个国定、区定贫困县比如县、定日县、边坝县等地5万贫困人口在去年基本解决温饱。至此,西藏全区贫困人口数量由1994年底的48万下降到9.7万,原定18个国定、区定贫困县已有15个基本解决温饱,农牧区长期贫困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扶贫办了解到,近5年来,西藏加大扶贫力度,增加扶贫投入,促使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农田草场基本建设得到加强,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全区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截至1999年底,全区原定18个国定、区定贫困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15.35元,比实施扶贫攻坚计划前的1994年增长1.56倍;人均生产粮食405公斤、油19.8公斤、肉63公斤、奶81公斤,分别比1994年增长47%、46%、64%和48%,绝大多数农牧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
  西藏坚持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积极推动贫困地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目前,贫困地区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上升到77.6%,乡级卫生院的覆盖率达90%以上。同时,通过大力推广农牧业实用技术,科学种田和养畜已在广大农牧区深入人心,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蒙古客人
  新华社北京三月二十日电(记者谭国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和夫人朱琳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蒙古国大呼拉尔主席拉·贡其格道尔吉和夫人及蒙古国大呼拉尔代表团其他成员。
  李鹏说,蒙古是中国北方的重要邻国,双方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九十年代以来,两国关系有了新发展,高层交往不断。中蒙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长期稳定、健康互信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中国全国人大同蒙古国大呼拉尔之间建立了多层次的友好交往,在各国议联等国际与地区议会组织中进行了良好的合作与磋商。李鹏表示相信贡其格道尔吉主席这次访问必将对中蒙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两国议会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李鹏说,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蒙古发展睦邻友好合作,使两国漫长的边界成为联系两国人民友好的纽带。中蒙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任务,两国应当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
  李鹏还向客人简要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情况,以及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主要决议。
  贡其格道尔吉愉快地回忆了一九九四年李鹏以总理身份访蒙的情景。他说,他本人通过几次访华对中国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了解,中国全国人大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立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这方面的经验值得蒙方学习和借鉴。他还对中国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
  贡其格道尔吉说,同中国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是蒙古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目标,他希望此次访华能够为推动蒙中两国议会之间以及两国之间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友好合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蒙友好小组主席于兴隆,外交部副部长杨文昌等会见时在座。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会见朝鲜外务相
  本报北京3月20日讯 记者徐宝康报道: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上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正在中国访问的朝鲜外务相白南舜一行。
  朱镕基说:日前中朝两国外长举行会谈,就进一步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充分交换意见,并达成了很多重要共识,我们对此感到高兴。朱镕基请白南舜回国后向金正日总书记转达江泽民主席、李鹏委员长和他本人的亲切问候,并向洪成南总理转达问候。
  朱镕基表示,中朝传统友谊是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和培育的,是中朝两国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近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朝友好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中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朝友谊,并为中朝关系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真诚的努力,相信中朝传统友谊将在新的世纪里按照两国人民的愿望得到更大的发展。
  白南舜受委托转达了金正日总书记对江泽民主席、李鹏委员长和朱镕基总理的亲切问候,并转达了洪成南总理对朱镕基总理的亲切问候。他还表示,进一步发展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和培育的朝中友谊是朝鲜党和政府始终不渝的立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朝中友谊都绝不会改变。白南舜还对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与刚果共和国总统萨苏会谈时谈台湾问题
  江主席强调对话谈判要有个基础
  就是首先必须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江主席指出,关于台湾问题,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我们的朱镕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已经把我们的立场和观点讲得很清楚了。江主席说,台湾地区的选举已经结束了。我们过去说过,现在仍然认为,台湾不管谁当权,我们都欢迎他来大陆谈,同时,我们也可以到台湾去。但是,对话谈判要有个基础,就是首先必须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在这个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
  本报北京3月20日讯 记者张静宇报道: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在这里同刚果共和国总统萨苏举行会谈时说,关于台湾问题,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我们的朱镕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已经把我们的立场和观点讲得很清楚了。
  他说,台湾地区的选举已经结束了。我们过去说过,现在仍然认为,台湾不管谁当权,我们都欢迎他来大陆谈,同时,我们也可以到台湾去。但是,对话谈判要有个基础,就是首先必须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在这个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
  会谈时,江泽民对萨苏再次访华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你曾多次访华,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87年4月你访问上海时,我曾与你会晤,很高兴13年后再次与你相聚北京。
  江泽民说,中国和刚果(布)两国及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建交36年来,尽管国际形势和两国各自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双方始终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两国关系持续健康发展,在政治、经贸、文教、卫生以及国际多边领域的合作富有成效。
  江泽民说:中国和刚果(布)同是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的今天,都面临着维护和平,谋求发展的共同任务。进一步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我们愿与贵国共同努力,继续巩固和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里的真诚合作,将两国友好关系推进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江泽民说:中国一贯重视非洲,并将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支持非洲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持政局稳定,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依靠自身力量,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本大陆冲突的努力。我们愿继续向非洲国家提供力所能及、不附带任何条件的经济援助,并与非洲国家开展形式多样、领域广泛的经贸互利合作。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同非洲国家在国际领域的合作,共同探讨推动中非经贸合作的新途径、新思路,我们倡议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总统阁下和刚果(布)政府积极响应和支持举办“论坛”,我们对此表示赞赏。目前会议的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我们愿意与非洲国家保持密切磋商与协调,一定要把会议开好。他表示相信,这次会议对于进一步促进中非在新世纪的全面合作将具有重要意义。
  萨苏说:刚(布)中自1964年建交以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我们对目前两国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和高兴。
  他说,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此表示高兴和钦佩。
  萨苏赞赏中方倡议在今年10月召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他说,刚果(布)支持这次会议的召开,并将派代表团参加。他认为,这次会议对于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应对面临的共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在谈到人权问题时,萨苏说,刚果(布)支持中国的人权立场,愿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加强同中国的合作。
  萨苏强调,刚果(布)政府一贯奉行一个中国的原则,刚果(布)的这一立场是非常坚定的。我们祝贺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并相信中国一定会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江泽民对刚果(布)政府长期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表示赞赏。
  会谈结束后,江泽民主席和萨苏总统还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刚果共和国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保护投资协定》、《中国向刚果(布)提供贷款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刚果共和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的签字仪式。
  签字仪式后,萨苏总统还向江泽民主席授予了“刚果大十字荣誉勋章”。
  中方参加会谈的有: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中国驻刚果(布)大使曲阜君,外交部副部长吉佩定,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等。刚方出席的人员有:经济、财政和预算部长马蒂亚斯·德宗,外交、合作与法语国家事务部长鲁道夫·阿达达,刚果(布)驻华大使皮埃尔·帕西等。
  正式会谈前,江泽民还举行了盛大仪式,欢迎萨苏总统一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以及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洪绂曾也出席了欢迎仪式。
(附图片)
  江泽民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仪式,欢迎刚果共和国总统萨苏。新华社记者 樊如钧摄


第1版(要闻)
专栏:西部纪行

  海原兴起种草业
  本报记者 黄彩忠 胡继鸿
  28岁的回族小伙子李永寿,一年中有半年时间在外打工。结婚四五年了,一家人还住着土坯房。与村里其他农家相比,李永寿的家境是最差的。说起自己的境况,李永寿非常羡慕村里种苜蓿致富的人:“今年我家的20亩地也要种苜蓿。”
  李永寿所在的村子叫王埫,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贾埫乡的一个行政村。这里有大片的平川地,所以叫“埫”。在多山地的海原县,这是很好的地了。
  由于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年九旱,海原农民世世代代只能靠天吃饭,这些年,多亏了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海原人算是解决了温饱。可是,贫困依旧!农民企盼有钱买彩电、洗衣机,买电话甚至汽车。
  几乎没有工业基础的海原,要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谈何容易!思路清晰的县委书记王洪界认为,西部开发,必须立足于本地实际。海原要发展,要立足于自身的丰富资源——土地。中央要求宁夏山区退耕还林还草,正切中海原的情况。县上决定:种粮不行,就改为种草,发展规模草产业。
  苜蓿——这种既可保护生态,又能增加收入的多年生植物,成为海原人草产业的首选品种。
  从1998年开始,两年间全县规模种植苜蓿已达20万亩,加上农民分散种植的十余万亩,现有苜蓿留床面积26万亩。今年,全县还将种植10万—15万亩,力争使苜蓿的留床面积达到40万亩。在此基础上,县里确定:未来5年内,全县苜蓿种植面积发展到100万亩,人均2亩;同时,养殖业大举扩展,一亩苜蓿,带动一头牛和5只羊的养殖。
  苜蓿种植业的快速发展,给农民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入,也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王埫村的李永海老汉说,他在1996年开始种苜蓿时,大伙还不知道种苜蓿的好处。没想到,一亩苜蓿一年割两茬,产量有6000多公斤,一公斤鲜草卖4毛钱,就能收入1200元左右。
  苜蓿非常走俏,都销到银川的养兔场。前些天,上海一个老板来村上,想订购苜蓿,没货。他失望地走了。
  王埫村已有1/3的人家种苜蓿,总面积大概3200亩,收入可达400来万元。两年没有种粮的摆文贵,32亩地全部种上了苜蓿。他还把种苜蓿与养殖业结合起来,养了5头秦川黄牛、10只种獭兔。他养的牛是短期育肥的,平均两三个月就出栏。去年出栏60多头,纯收入近2万元。
  在种草业的带动下,王埫村多数农户养起了小尾寒羊,去年出栏1200多只,纯收入近20万元;去年全村还养牛420头,出栏310头,纯收入50多万元。村里许多人家通过种草和养殖富裕起来了。
  种草业在海原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预示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海原县每年都要从拮据的财政中拿出100多万元,向种草农户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
  草产业迈出关键的一步。去年底,天津浩邦公司与海原县签订一份意向书,将在海原投资3000万元,兴建一座苜蓿深加工厂,提炼国际市场紧俏的乳酸胶。县委书记王洪界说,“这将是海原第一座像样的工厂。”
  海原已进行了两年多的种草实践,在封闭落后的西海固,无疑具有突出的宣示意义:西部大开发,西海固并非毫无可为。机遇,也在向西海固招手。


第1版(要闻)
专栏:

  长舒广袖当善舞
  ——广厦建设集团改革与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吴珺 杜飞进
  广厦建设集团的前身是一家资产不足百万、设备简陋的乡镇建筑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成为具有国家一级承包资质,以建筑业为主业,房地产和高科技为两翼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1999年,集团完成总产值25.6亿元,比上年增长38.4%。
  一家以建筑业起家的企业何以能够取得如此业绩?广厦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楼忠福谈了他的改革发展经。
  管理:二次创业的“桥梁”和“支点”
  1984年,就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战场开始从农村转向城市的时候,楼忠福走马上任,成为广厦建设集团前身浙江东阳第三建筑公司的掌舵人。面对当初连承建一幢六层住宅楼都吃力的小企业,公司一班人内抓机制,外抢机遇,开始了艰苦的创业过程。在面向市场的摸爬滚打中,他们很快使“杂牌军”变成了“正规军”,不但在国内市场稳住阵脚,而且把触角伸向了国际市场,并在1992年成立了浙江省首家建筑企业集团,1993年6月又通过改制成为全国首家以建筑业为主体的规范化股份制试点企业,为集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一次创业是量的积累,那么,二次创业则是质的提高。1997年初,“浙江广厦”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功。同时,从1998年兼并重庆第一建筑(集团)公司开始,广厦所涉足的产业领域及经营的规模不断扩大。由此拉开了广厦建设集团二次创业的序幕。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广厦建设集团领导层认识到,要使二次创业取得成功,必须把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作为二次创业的桥梁和支点。近几年来,为使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广厦集团作了多方努力。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企业的实际,他们出台了52项计20余万字的公司管理条例和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备、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使集团的机构设置、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基本做到有章可循。
  积极进行管理创新。为了规范集团公司与各成员企业的关系,广厦建设集团创造性地提出了“四条原则”、“六个统一”,以达到“目标管理,过程控制”的目的。“四条原则”,就是集中政策、分散经营、信息沟通、鼓励创新。“六个统一”,就是统一集团核心理念、形象和行为规范,统一带有企业普遍意义的企业标准和规章制度,统一集团的发展战略和投资产业布局,统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政策,统一财务管理系统,统一建立集团服务体系。集团各成员企业在执行规范时,还注意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力戒制度理论化和操作难度大的倾向,增强了规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各项制度真正成为强化管理、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的准则。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科学而规范管理的实施,不仅理顺了集团公司与各成员企业的关系,使集团的统合功能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而且还使各成员企业的内部管理更加健全而富有成效。
  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十几年来,广厦的每一步发展都是通过改革来实现的;同样,广厦的每一次改革和探索,都为企业发展抢得了先机。
  在经营方式上,实现了从生产经营向资本经营的跨越。他们突破传统的经营理念,大胆提出了“跳出建筑做建筑”、“以投资换身份,以兼并控市场”、“收购企业重在收购市场”等经营理念。凭借自身优势,通过资本运作,先后收购控股了重庆市第一建筑集团公司、上海合力建筑公司、中国南京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和北京中地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这种跨地区的兼并,广厦集团为拓展市场空间,建立全国统一的建筑市场,深化建筑业改革走出了一条新路。
  在产业结构上,他们面对知识经济的浪潮,及时进行内部结构调整。一方面着手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变单纯的土建承包施工为工程总承包、专业分包和劳务相结合,实现了从传统的劳务型向现代技术管理型的转变。另一方面,他们加倍重视产业的升级换代,适时地向高科技产业挺进,广泛涉足网络产业。去年以来,他们先后收购控股上海环球网络信息有限公司和上海环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独资兴办上海网上电话发展有限公司。
  在市场区域上,广厦的工程业务遍及国内22个省、市、自治区,基本确立了以浙江为基点,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基地、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基地、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基地、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基地、以南京为中心的外经基地,相互有机统一、密切呼应的大建筑、大市场经营格局。
  谈到广厦十几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历程时,楼忠福告诉记者,“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企业只有在改革中不断地自我扬弃,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从而为发展赢来无限广阔的天地。”
  质量:“把生命意识融入建筑”
  广厦人认为建筑是有生命的,建筑的生命就在于质量;建筑质量又是企业的生命,关系企业信誉,决定企业兴衰存亡。因此,他们响亮地提出了“把生命意识融入建筑”的口号,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有一次,广厦集团下属的一个施工队在承建杭州的一项工程时,在阳台和楼体施工中,钢筋没有按照设计标准放置,检查时被发现,后因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才避免了损失。但他们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抓住这件事,反复教育干部职工,使“质量是牌子,有质量才有信誉,有质量才能在市场上站得住脚”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施工过程中,他们始终以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严格要求每一道工序。在装修金华市政府机关大楼的工程中,由于门厅吊顶在观感上不甚理想,项目经理就下令全部拆除,重新装修。1999年该项工程捧回全国建筑质量最高奖——“鲁班奖”。
  随着“高、大、难、新、尖”工程的增加,他们在引进先进施工设备的基础上,广泛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极大地改变了建筑企业粗、重、累的产业特征。他们专门组织科技攻关活动,使许多质量通病如屋面渗漏,盥洗间渗漏水、倒泛水等顽症基本得以解决,得到了有关部门和业主的好评。
  质量是生命,制度是保证。为保证建筑质量,他们制定了一整套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推行和贯彻实施ISO9000国际标准。
  苛刻的要求带来的往往是丰厚的回报。在工程建设中,多年来广厦集团无一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58.5%以上,创出了“钱江杯”、“白玉兰杯”、“巴渝杯”、“长安杯”、“天府杯”、“西湖杯”等多项优质工程,并在1997、1998、1999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建筑质量最高奖——“鲁班奖”,进入了全国工程创优的先进行列。
  人才:为了企业明天的发展
  早在十几年前,楼忠福就认定:“不搞设备投资,今天没饭吃;不进行人才投资,明天没饭吃。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风险最小、最长远和最稳定的投资。”十多年来,广厦通过实施“人才工程”,先后走出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五步棋。
  ——筹资办学,选送骨干培训。十年前,在企业资金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就不惜筹措资金160万元,先后创办了工民建、企业管理、财会大专班和中专班。
  ——就地招人。单1992年一次就接纳了国家干部和大中专学生40余名。
  ——与名牌大学和建筑科研单位联姻。先后创办了浙江广厦建筑设计事务所和浙江广厦建筑科学研究所。
  ——面向全国招贤。1995年以来,广厦集团从全国各地引进各种专业人才800余人。
  ——重视人才储备。自1997年始,企业每年拨款200万元作为“人才工程”的专项费用,专门用于培养企业的战略人才。
  至此,这家15年前原本没有一名技术员的乡镇建筑队,已发展成为今天拥有21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的高素质的现代企业集团,整个企业的管理人员中有95%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同时,广厦集团为了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对传统的用人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形成了一套使人才引得进、冒得出,留得住、用得好的管理体系。对人才的重视,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据估算,近6年来,广厦集团的资产从2亿元增至目前的24.5亿元,其中增长部分的65%以上就是通过全面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而取得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会见立陶宛外长
  本报北京3月20日讯 记者徐宝康报道: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上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来访的立陶宛外长阿尔吉尔达斯·绍达尔加斯。
  朱镕基对中立建交9年来立陶宛外长首次访华表示欢迎。他指出,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立关系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重视和立陶宛的关系,希望这种建设性关系能长期稳定发展下去。朱镕基重申,中国政府将继续支持立陶宛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所作的努力并感谢立陶宛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的支持。
  绍达尔加斯说,立陶宛与中国的关系极其重要。立陶宛对中国成功的经济改革和取得的成就表示钦佩,愿意从中国汲取有益的经验。立中关系发展良好,立陶宛将继续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致力于把双边关系推进到新的水平。
  外交部副部长杨文昌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尉健行会见日本客人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尉健行今天在这里会见了以槙枝元文理事长为团长的日本日中技能者交流中心访华团。
  尉健行对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真诚的欢迎。他向客人介绍了中国政治经济,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关情况,并希望双方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
  槙枝元文对尉健行的会见表示感谢,并对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要在日中今后的交流与合作和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做出自己的努力。
  日本日中技能者交流中心访华团是应中国职工对外交流中心邀请访华的。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俊九等会见时在座。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邀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座谈时强调
  进一步做好基金会工作 促进基础科学研究发展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振英、新华社记者尹鸿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今天邀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全体委员到中南海进行座谈。
  座谈会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佳洱汇报了基金会的工作。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吴建屏院士、清华大学李衍达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朱清时院士等先后发言,就发展我国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和技术、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等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李岚清在听取委员、院士的发言后讲话。他首先联系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趋势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科技的迫切需求,强调了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他说,时代呼唤我国基础科学研究要有一个新的发展和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要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研究环境。
  李岚清说,党和国家对基础科学研究十分重视。江泽民同志近年来关于基础科学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国家加大了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相继推出不少重大举措,基础科学研究的战略地位不断得到提高。他指出,发展基础科学研究,要着力抓好源头创新。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获得世界一流的基础研究成果。推动源头创新,是科学家和科技管理工作者共同的责任。从管理的角度说,要努力营造一个开放的、生动活泼的、既宽松又竞争的研究环境,使有创新思想的课题得到及时的、相应的支持,并使其能够顺利实施;要倡导不同学科、不同学术思想、不同学派进行交流。要充分尊重和保护科学家的首创精神,鼓励科学家树立在学术上艰苦求索、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意识。要坚持以质为本,还要允许失败,不急于求成。从科学家的角度说,要树立为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崇尚纯洁高尚的科学道德,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防止和克服盲目追求近期效益的情绪。
  李岚清指出,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有赖于学科的长期积累。因此,要重视学科建设,完善和发展具有我国特色又符合当代科学发展趋势的基础研究学科体系。尤其要破除学科壁垒和学科保护主义,大力推动和加强学科交叉研究,积极扶持新兴、边缘学科的发展,为实现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86年2月成立的。其任务是运用国家财政拨款,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方针政策,资助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经费从1986年起十余年来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资助了4万多个项目,近期资助经费又有较大的增加,对提高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优秀科技人才,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中,35周岁以下的已占30%左右,45周岁以下的已占64%;一批优秀的年轻科技人员已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有的在国际科技学术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有的已当选为两院院士。一些学科研究取得的成果,在国际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反响。一批研究成果为孕育高技术发挥了源头和先导作用,有的已进入应用推广,并取得很好的效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共有委员26名,其中两院院士18名。
  科技部部长朱丽兰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