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警惕台湾有人利用语言文化分裂祖国
  张克辉
  近年来,在我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同时,台湾却有人在加紧对台湾文化、教育的改造,如修改中小学教材,试图把“台语”变为“国语”以代替普通话,削弱台胞特别是青少年的中华民族意识,切断台湾同胞同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血脉关系。岛内的分离倾向已不只限于意识,而日益明显地表现为行动了。民进党陈水扁任台北市长时,该市教育局催生“母语教材”,就是为培植“台独思想”而发起的语言文化活动。
  称所谓“母语”应是台湾的方言,即福建的闽南话或称为福佬话。台湾有些“学者”,胡说什么台湾闽南话不是福建闽南话的分支,与福建闽南话大不相同,应高于福建闽南话而叫“台语”。这套歪理,根本不值一驳,只要到福建南部走一趟就会明白。约在13年前,来厦门访问的台湾政治学某教授早上散步回来,紧张地用家乡话对我说:“老乡,不得了!厦门人都在讲我们台湾话,台湾在大陆的影响太大了。”我告诉他,台湾话就是福建闽南话,他才恍然大悟。其实,包括我在内的不少台湾人都有同样的经历。
  闽南方言的根在中原。台湾除了原住民外,大多为大陆汉民族的移民,有闽南人,有客家人。闽南人则自称“河洛人”(又称“福佬人”),讲的是河洛话(又称“福佬话”)。“河洛”指中原黄河、洛水一带。客家人视中原为“原乡”。
  汉民族人多地广,几千年来由于山川阻隔,交通不便,人员往来很少,语言上也渐渐有了隔阂,形成了汉语中的一个个方言。闽南话、客家话都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要十分珍惜。祖国大陆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普通话、“国语”、华语是一回事。为尊重少数民族同胞的语言文字,避免了“国语”这个名称。语言没有优劣之分,方言是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言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从属地方一方之言,并不是低级落后的语言,它能够满足一方人日常交际的需要。每个人对家乡的方言都有深厚的感情。过去台湾当局对在学校、公务场所讲方言的人给予罚款或处分是错误的。贬低、排斥方言,伤害了台湾人的感情,产生抵触情绪。对台湾当局的作法,我们坚决反对。但是,今天把方言问题政治化,并把它作为分裂祖国的工具,更是不允许的,我们同样坚决反对。
  平心而论,这一条路肯定是走不通的,且危害性也很大。例如:
  一、台湾方言有音无字,有人在“创造”文字,说“只要用90至100小时训练用台语读书,就能写出台语用字。”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创造”文字无专利,谁都可以“创造”,容易造成混乱。如按闽南语音写成的中文,不申论(直不起腰)、查某(女人)、甲即款(到这样)、漏甲光(一夜闹到天亮)、无代志(没有事)、穷穷(集中),可以说文字与词义完全不相同,人们无法知道,各人有各人的解释,多年研究闽南语言的专家也很难看懂这些按音拼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汉字。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信息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不仅要跟人讲话,而且还要用口语指挥机器。全中文界面的中国C网,即用中文传递信息已经出现,全世界1/4人口的华人不用英文,而用中文即可联系在一起。用台湾语文上网,看来是行不通的。
  二、图谋以“台语”代替“国语”,不但违背语言史的规律,而且在操作上将面临不少困难。现在的台湾不少青少年已经不可能完全用闽南话、客家话来表达比较复杂的问题。就是参加竞选的政治人物在发表政治纲领前都反复学习台湾方言来表达,但演说中不得不时而改用“国语”。父母们担心,现在孩子们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如让他们回过头来学习使用率很低(最多限制在台湾)的语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是站不住脚的。
  三、从汉语史的角度看,“国语”与台湾方言都是从古汉语演变发展而来,是一个流域里的“干流”与支流。人为地割裂历史,把台湾方言当作正统,而把“国语”视为胡语,并烙上族群(借用台湾的习惯用语)敌意的印记,有害台湾各族群的和平相处。反观国际上的民族冲突,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因语言不同引起的。台湾有福佬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四个族群,语言十分复杂。历史上,台湾人是除岛内原住民外,由大陆整个村庄或整个家族移民到台湾的,为自己的家族、族群的利益,曾经有过不断的冲突,也被日本统治者所利用,吃过大亏。现在每一次选举有的族群总是被当作“棋子”,供人家利用,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据我观察,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知识普遍提高,社会上要与各种各样人打交道,人际关系比任何时候都复杂,所以,现在可使用的方言已无法满足需要,要有普通话和新的词汇来代替。方言的使用率正在下降。在封建社会里,乡音是不能随便改造的:“宁卖厅(屋),不变声(乡音)。”现在这样的语言观念也淡薄多了。同时,普通话也不断从方言中吸收营养,借以丰富自己。我估计,经百年后或更长时间,方言就会慢慢消失。例如,我们最早的发源地中原的古汉语早就不存在,在满族的发源地,也很难听到满语了。日本也如此,现在青壮年已不会讲家乡的方言了。我想,这是方言发展的规律,不能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作者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澳门特区前程似锦
  本报记者 王荣久
  金秋季节,漫步在澳门的滨海公园,阵阵略带凉意的海风吹来,使人心旷神怡。
  在这里,你可以听到许多游人说着纯正的普通话或是内地的方言;葡语、英语、日语也时有所闻;讲粤语的香港同胞就更多了。这个情景以前是不多见的,而现在澳门人已习以为常,不少人动起脑筋、抓住机会,在公园附近开起商店、咖啡屋、小食店等,生意很好。
  澳门回归祖国9个多月,特区政府很有作为,各界人士积极行动,澳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起着变化。回归前常说的“未来更美好”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本文开头所叙的情景,正是回归后澳门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行政长官何厚铧前不久满怀信心地说,澳门经济在今年可走出低谷,摆脱负增长,开始新的起步。人们听后,再联系到眼前的事实,无不感到振奋。
  澳门回归后所取得的成就是澳门同胞在特区政府领导下,在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努力开拓奋斗而得来的。在新口岸填海区西边,原是一片空地,如今已是热火朝天的工地——澳门国际商贸城正在兴建中,今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一周年纪念日的前夕将全面投入运营。该项目的开发商是澳门新建业集团,集团主席吴立胜先生对本报记者说,这个商贸城可以使澳门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可以使更多的祖国内地中小企业产品由此打入国际市场,同时也能带旺澳门的相关行业。吴立胜吐露心声:“我时时想的,就是如何在特区政府领导下,为建设好自己的特区出点力。”
  高达338米的澳门观光塔工程已近尾声,12月20日也将正式开放,一个新的旅游亮点必将为澳门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光明的前景。“渔人码头”项目正在积极筹划中;几条重要的道路已开工修建。回归后的澳门呈现一派兴旺景象。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几次到祖国内地访问;5月、9月又相继出访西欧、新加坡和日本,加强澳门同祖国内地及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联系,向全世界宣传澳门,介绍“一国两制”方针在澳门的成功实践。
  澳门在回归时修建的莲花公园内,在“盛世莲花”前,已经矗立起红色花岗石基座的两根高高的旗杆。国庆节的早晨,特区政府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迎着朝阳在回归后的第一个国庆节冉冉升起。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亲情 合作 发展
  ——二○○○年世界华人论坛综述
  本报记者 王尧
  “四海之内华人同心,面向未来共创辉煌”,9月21日夜,青岛的夜空分外美丽,30多种1300多枚高空礼花弹在200米的高空中绽放,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位2000年世界华人论坛代表们和青岛市民一道,依依不舍地目送最后一朵烟花消失在湛蓝的夜空中。筹备多日的近500位2000年世界华人论坛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降下了帷幕。为期两天的论坛可谓“短小”但不失精悍,其丰硕的成果和深远的影响令人刮目相看。
  世纪之交,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既面临挑战,更充满机遇。素有爱国爱乡优良传统的广大海外同胞,密切关注着21世纪的中国,希望为推动海外华侨与中国内地在经济、科技领域的广泛合作和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计献策,国务院侨办与外经贸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00年世界华人论坛”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畅所欲言的讲台。
  作为中国政府举办的首次世界性华人高层论坛的东道主,黄海之滨的青岛市一时群贤毕至。除了著名华人社会活动家陈香梅女士、印尼林氏集团董事长林文镜、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著名生物学家牛满江、著名物理学家袁家骝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外,还有很多陌生的面孔,他们中有旅居海外多年的企业家、有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有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任要职的新移民中的佼佼者。无论识与不识,均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前来。80多岁高龄的牛满江先生远涉重洋来到青岛的当晚即不顾旅途劳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世界各地的华人坐到一起互相讨论什么是对我们国家有益的,这件事非常有意义。比如说我,就会针对国内近来重应用轻基础研究的现象,结合我的研究成果在大会演讲中再度呼吁生物学中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希望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充分利用时间,论坛采取大会演讲、专题发言和分组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代表们共提交论文近40篇,13位代表在大会上发表演讲,30多位代表在专题论坛发言。“论坛”会场气氛热烈,讨论内容广泛深入,体现了高层论坛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各位代表或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或根据所从事的相关产业,或联系自己的奋斗经历,从工业、农业、金融、高科技、教育等不同领域,对21世纪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对中国的影响和展望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华人经济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代表们独到的见解、精辟的分析和具有前瞻性的观点,不仅对与会者具有启发意义,对中国政府有关决策部门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和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等政府官员听取了代表们的讨论,并就与会代表感兴趣的问题发了言。山东作为东道主,更是收获颇丰。山东省省长李春亭对代表们说:“改革开放20年来山东所取得的成就是与广大海外侨胞的关心、支持、参与分不开的,目前山东正在积极实施科教兴鲁、经济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更加离不开你们的支持。这次不但可以在论坛上直接聆听到各位的意见和建议,还可以当面请教,深入交谈讨论,获益匪浅。”针对一些企业家提到的投资中碰到的问题,山东省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邀请他们到山东各地去考察、观光,让实践证明,孔孟之乡的山东是投资的理想之地,是可靠的合作伙伴。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也派出了副省长带队、省内大型企业领导人参加的强大阵容,来参与这次盛会。浙江东方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奇邦告诉记者,这次到青岛来参加论坛的名额十分紧张,可谓得之不易。在这里,有机会和一些国际上的业界同行们交流看法,聆听专家学者对经济趋势的分析预测,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大有好处。
  论坛的成功举办,与国务院侨办和地方各级侨办这个海外华人的“娘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国务院侨办主任郭东坡在闭幕式上致辞说:“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是发挥侨务优势、开展高层次智力引进的一次成功尝试。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加强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精诚合作,为广大侨胞发展与祖国(祖籍国)多领域的合作交流,开辟更多的渠道,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们有理由相信,2000年世界华人论坛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10月6日,香港特区政府在香港大会堂纪念花园举行隆重仪式,纪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保卫香港而捐躯的先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率领特区政府高级官员及各界人士出席仪式,并向先烈敬献花圈。
  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摄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10月5日,香港首个政府公有机构私营化项目——香港地铁公司股票在联交所正式挂牌买卖。据悉,此次招股大约可为政府财政带来约100多亿港元的收入。图为地铁公司在联交所举行挂牌仪式。 欣华摄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成功不忘报效祖国
  ——记爱国华侨、美国成功集团董事长李玉玲
  阎梅
  李玉玲的名字早已不再陌生。“希望工程”、“幸福工程”、“扶贫助困”、“抗洪救灾”以及文化教育事业都有她的捐款,累计已达2.5亿元人民币。李玉玲的名字现在又被更多的新疆人所熟知。西部大开发的帷幕刚刚拉开,率先到新疆投资的外商就是李玉玲。她在乌鲁木齐市投资5亿元人民币,兴建成功广场。她谦和善良,充满爱心。她遵循成功集团造福人类,改造环境的企业精神,成功不忘报效祖国,成功不忘回报人民。
  李玉玲女士祖籍山东,生长于北京,80年代初毕业于北京财经学院,并在京创办公司。1985年应邀到美国创业。
  初到美国万事艰难,李玉玲几乎没敢想要得到什么,只是一味地付出、付出。她一面超负荷地工作,不计报酬多少,一面勤奋地学习,学电脑、学法律、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能学到的所有知识。不久,李玉玲凭借过人的胆识,筹措50万美元投资并挽救了几位科学家因资金不足而将要被迫终止的数码通讯技术的电话芯片研制项目,并获极大成功。此后,她创办了美国成功集团,经过数年努力开拓,成功集团已成为全美5000家三A企业之一。
  默默的付出终于赢得了丰厚的回报,苦心的耕耘终于结出了丰收的硕果。饮水思源,李玉玲说:“我之所以能成功,是祖国培养了我,人民培养了我,社会给予了我,所以,我成功不忘报效祖国,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我的人生价值”。李玉玲女士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先后向国内“希望工程”、“幸福工程”、“扶贫助困”、“抗洪救灾”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等累计捐款达2.5亿元人民币。1998年特大洪灾,李玉玲一次性捐赠3000万元人民币,创下了个人捐赠最高纪录。
  对新疆,李玉玲更是不忘雪中送炭。几年来,李玉玲女士为新疆文化教育事业累计捐款200多万元。
  新疆是东方音乐的摇篮,十二木卡姆(用音乐语言表现整个维吾尔族生活的大型百科全书)是新疆独有的大型音乐史诗。李玉玲为与新疆十二木卡姆和维吾尔古典文学有关的十三本书早日问世和开展国际学术活动捐赠了大量资金。李玉玲说:“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不仅是维吾尔族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无价之宝,不仅在发展民族文化事业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在提高当代维吾尔族人民的文化素质中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996年12月,李玉玲听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的和静县和吐鲁番地区的托克逊县遭受百年不遇的洪灾,心里很难过,当即为和静县捐款,使31户人家住进了新房。为托克逊县捐款使75户人家解决了住房。1999年11月李玉玲又为新疆扶贫助教捐款100万元。
  李玉玲作为中美两国文化交流、传播友谊的使者,作为新一代爱国华侨的代表,曾多次得到江泽民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祖国的富强需要海外儿女的力量,作为中华海外联谊会的海外理事,李玉玲表示要起带头作用,只要是对祖国有利的,对人民有利的事,都愿意去做。在文化交流方面,在促进两岸统一方面,都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做工作。
  李玉玲说自己是在中国的土地上长大的,从小受着爱国主义教育,即使身居海外,依然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她常说她的人生信念就是,要对祖国、对人民“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她说这9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但真要凭这样的心去做事,什么事都可以做成。她说一个人的吃穿用度,能用得了多少,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地去做呢,那就是为了更多地做好事,做更多的好事,这是做人的精神追求。
  李玉玲说:“我远没有成功,我还要继续学习,不断努力。”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港澳台侨两周要闻回顾
  ●台湾民调显示多数民众不满当局领导人执政表现
  ●香港特区第二届立法会举行首次会议,范徐丽泰当选主席
  ●唐飞辞去台湾“行政院长”职务,张俊雄接任
  ●香港派出28人参加悉尼残疾人奥运会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精简人员 提高效能
  香港逾万公务员自愿退休
  本报讯 记者陶世安报道:为精简人员、提高效能,香港特区政府于今年3月推出了公务员自愿退休计划,在人员过剩或预期人员过剩的职系和职级推行,并于10月3日停止接受申请。约1.1万名公务员决定提前扔下“铁饭碗”,提出退休申请,比原估计的3500人多两倍。其中以政府食物环境卫生署、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和卫生署提出退休的人员为多,分别为3300人、1200人及1100人。
  根据特区政府的计划,成功申请退休的公务员,除了可获得正常的一次性退休金及每月发放的长俸外,还可得到一笔可观的补偿金。为此,特区政府要向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多申请约10亿港元的拨款,总共约动用21亿港元的补偿金才能应付所有申请者。
  特区政府公务员事务局局长王永平表示,在考虑接受退休申请时,必须确保公共服务的提供及质素不受影响;为不影响部门的运作,政府会有秩序地安排这些人离职。预计在一年或更长时间内陆续安排退休。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金门寄怀》落户中国历史博物馆
  本报讯 已故著名国画大师黄君璧先生之女黄安霞,日前委托台湾新党“立委”冯沪祥先生将大师名作《金门寄怀》捐赠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
  早在本世纪30年代,黄君璧先生就在广州举办个人画展和从事美术教育,北京、上海、四川、陕西、云南都有他的足迹。黄君璧先生的绘画以山水为主,笔墨苍劲,气势磅礴,其人物、花鸟、走兽也生趣盎然。他长期生活在台湾,始终关注国家富强统一。为增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国历史博物馆曾于1998年成功地举办了黄君璧先生画展。
  (亚明)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澳土归根母子连亲”揭碑活动举行
  本报讯 河北省张家口市9月23日在涿鹿县隆重举行“澳土归根母子连亲”大型揭碑活动。澳门、香港及内地的百余位嘉宾和当地群众数万人参加。
  临时澳门市政局副局长刘仕尧、张家口市委书记杨德庆等为“澳土归根”碑揭碑,并埋下从澳门带回的1999.1220克的泥土。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先生为“澳土归根”碑题写了碑名和碑文。据了解,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和中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题写了碑名和碑文的“母子连亲”碑将于今年年底送抵澳门。
  (晨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