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9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焦点透视

  商品房用户的烦恼
  ——娄底市商品房市场探秘
  不久前,家住涟钢的吴海松夫妇结束了5年蜗居生活,搬进朝思暮想的新居。然而,面对前来道喜的人们,吴海松和他的妻子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吴海松两口子都是不到30岁的年轻人,参加工作长的7年,短的才5年。两口子都来自农村,大学毕业被分配在娄底市工作;他们所在的企业近几年效益不好,两个人的工资每月合计才800来元。因实在受不了那间12平方米既潮湿又阴暗的集体宿舍的折磨,在赶买福利分房末班车无望的情况下,狠下心来买了商品房。为买这套86.5平方米的商品房,筹集6万多元购房款时已动员了所有的亲朋关系。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拿到房子钥匙后,喜悦却没有降临。伴随而来的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烦恼。
  先是房款外一连串的收费,令吴海松夫妇俩狼狈不堪。交了6万多元房款,还要交煤气、电话、闭路电视等的安装费。他们怎么也想不通,720元一平方米的商品房竟然不包括这些最起码的配套设施。问开发商,得到的解释只有一句:“享受了打折优惠的,这些配套设施要重新交钱。”可交完这上万元的配套设施安装费,享受优惠的比没享受优惠的房价还高;其次是房子结构不如意,必须重新布局;三是质量问题多。拿到钥匙,便请人装修,到第26天,装修快收尾了,卫生间的下水管道突然涌出粪便,把房子搞得臭气冲天。原来装好的电线质量太差,需要重装;四是物业管理收费多服务少,连存放自行车、摩托车的地方都没有。
  其实,吴海松夫妇还不是最惨的。据对60位商品房购买者所做的调查,购买商品房带来的烦恼有二:一是质量问题。出现倒塌、裂缝等重大质量问题往往还好说,因为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要么有质检部门把关,在验收时通不过,要么会引起有关领导重视,解决问题多少有些希望。最令人伤脑筋的是那些不大不小的问题,诸如漏水、下水管道裂缝、堵塞、电线线路不符合规格、房型不如意等。新化县有8户人家买了顶楼的集资房,进新房的第一年起就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房主们一谈起房子就有倒不尽的苦水;二是价外收费无止境。在娄底市的一些房地产开发商那里,买一套86平方米的两室两厅楼房,房价是728元/平方米,购房款62608元。可在房价之外还有不少收费。一位在娄底市买了一套商品房的年轻人给记者开了一个房价之外的收费表:煤气安装费3200元、电话安装费1500元、闭路电视安装费350元、办房产证手续费313.04元、办土地使用证收费50元……合计达5400多元。这远远不是价外收费的全部,只是进新房前的价外收费。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房地产开发商和建筑商。开发商为追求丰厚的商业利润要最大限度地压低发包价格。在娄底市,施工单位承包商品房工程,开价一般在每平方米300元左右,而作为商品出售时房价一般每平方米在740元左右,每平方米高出440元。开发商往往在压低发包价的同时还要赚取5%至8%的工程回扣费。这样一来,到建筑单位手中的承包费每平方米不到280元。工程承包费用低,建筑商为了赚钱,只好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同时,为了促销,开发商在售楼广告上打擦边球迷惑顾客。另一方面,顾客在购房时对开发商的合同缺乏详细的研究,过于相信售楼小姐的介绍,常常让开发商钻了空子还无话可说。
  这些问题给消费者带来许多烦恼,使消费者对房地产开发商失去了信心。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一位售楼小姐面带难色地说:“我们这里的房子,卖了近两年,房价从优惠3%到优惠5%,再扩大到优惠12%,现在优惠15%,仍然无人问津。”类似的情况在房地产市场已非个别。
  减少购房户的烦恼,首先要规范对房地产开发商的管理。建筑成本价是多少,开发商可得利润是多少,要有一个消费者和社会可以接受的幅度;哪些配套设施属于房价应包括部分,也要有一个明确标准;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违规违法行为要有人过问、查处。其次要规范建筑业管理。房子不是小商品,对一般人来说,买来是要住一辈子,甚至要住几代人的。“人命关天”,不论是建筑材料还是施工质量,都开不得半点玩笑。对施工条件差、信誉度低的建筑企业要严加控制。此外,消费者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购房前要对开发商多考察,对所买房子要多了解;在购房后要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发现开发商有违约行为,不要老是忍让,要拿出勇气和信心,走上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
  湖南娄底日报社 陈光岳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专题调查

  农家房别成“豆腐渣”
  笔者通过分析近两年来桐柏县人民法院受理的18起建筑纠纷案,发现农村私房建设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缺乏正规设计
  建筑先天不足
  目前,政府对农村和小城镇私人住宅建设管理不到位,只管到土地使用权的审批和登记这一层。与国有建筑不同的是公民只要合法取得了土地使用权,怎样施工便是私人的事了。于是,出现了大量无正规设计图纸、无施工合同的现象。富裕起来的农民和小城镇居民,已不满足于过去那种结构简单的低矮砖瓦房,开始追求结构复杂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房屋。没有专业人员设计、施工,凭着“自己意愿”去建设难免不出现问题。桐柏县月河镇李传有筹建二层住宅楼,找曾在县建筑公司当过工人的“技术员”李某“出谋划策”,李某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又不懂国家规范,出具的设计图纸不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承受数十吨荷载的大梁支座设计成单砖墙垛,结果砖砌体因超载失稳而致整座楼房坍塌,李家损失2.5万余元。
  队伍资质差
  质量隐患多
  农村从事私房建筑的个体施工队伍,多由农村土泥瓦匠拼凑而成,农闲时合伙承揽项目,农忙时散伙回家。队伍没有营业执照,人员没有执业证书,当然更谈不上资质等级。无论是谁,拉起队伍就可开业,政府缺乏对其管理、培训和监控。他们的技术力量和专业常识根本不适应农村新型住宅建设的要求。许多农民施工员毫无钢筋混凝土结构知识,也不懂有关的施工规范,完全是凭感觉帮人建楼房。这些楼房怎能不存在安全隐患!个体包工头张某为朱可范建二层住宅楼,施工过程中,二楼阳台突然掉落下来,幸未造成人员伤亡。经专家鉴定,系钢筋位置用错所致。前述李传有房屋倒塌的另一原因系施工队违反国家规范用干砖砌墙,降低了砌体标号。个体包工头石某承揽李某的私房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中无人能看懂图纸,竟将图纸上的钢筋混凝土梁断面搞错,大大降低了梁的承载能力。
  施工无监督
  质量标准低
  乡村个体施工队伍缺乏必备的技术装备和检测手段,质量管理更是杂乱无章。几乎所有队伍都没有专业质量检验员。据调查业内人士,个体建筑队完成的建筑产品普遍质量低劣。如刘大庆诉张某为其建筑的私房存在质量问题,称:墙体垂直度误差3厘米,门窗洞口上下尺寸误差2厘米,且各窗洞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墙体出现多处开裂、空鼓等等。个体建筑队施工质量之低劣由此可见一斑。
  执法不到位
  有法也不依
  国务院1993年颁布实施的《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凡建筑跨度、跨径或者高度超出规定范围的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建筑工程,以及二层(含二层)以上的住宅,必须由取得相应的设计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设计,或者选用通用设计、标准设计”。第二十三条规定:“承担村庄、集镇规划区内建筑工程施工任务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资质审查证书,并按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施工任务。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从事建筑施工的个体工匠,除承担房屋修缮外,须按有关规定办理施工资质审批手续”。而实际操作中,未经批准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有之;未取得相应设计资质而私自出具设计图纸者有之;未取得营业执照或资质等级而承担施工任务者有之;个体工匠未按有关规定办理资质审批手续者更是普遍。
  要解决城乡私房建设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依托乡镇人民政府的城乡建设管理所实施“建筑许可证”制度,即行政管理部门在颁发“建筑许可证”之前,重点审查是否有完善的设计图纸,否则不予发证;要加强对农村个体建筑队的整顿和资质管理,充分发挥村镇建设管理所职能作用;加大村镇建设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使私房建设尽快步入法制化轨道。
  河南桐柏县人民法院
  王文革 胡明江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实话实说

  勇于反思己过
  江苏南京市 赵期华 朱献宗
  领导干部开展自我批评,反思自己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三讲”对照检查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整风精神的重要体现。“三讲”教育要真正取得实效,领导干部必须在反思己过方面作表率。
  古人云:“知己莫乎吾”。勇于反思己过,既是党中央在“三讲”教育中对每个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也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方面。实践证明,凡是经常反思己过的,发现问题就早,问题解决就彻底,反之,则不然。
  勇于反思己过,是领导干部正确看待自己的前提。我们历来强调看问题要看本质、看主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工作中犯点错误和出点疏漏是难免的,关键是有了问题怎么看。不讲问题,不等于没有问题。抱着“人人都有丑,不露是好手”的信条,只能使自己固步自封;靠掩饰问题来“包装”自己,最终只能是养痈成患,积重难返。
  勇于反思己过,是领导干部胸怀坦荡的体现。一个领导干部能够把自己的问题亮出来,敢于与自己“过不去”,这需要有非凡的勇气,也是领导干部把自己所干的事业融入党的事业之中的内在要求。摆问题不等于否定成绩,挖根源不等于丢了面子。从多数单位的实践看,领导干部敢于袒露自己的问题,不仅不会降低自己的声望和威信,反而会赢得群众和部属的尊敬。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来自一线

  大中专毕业生为何“脱岗”?
  近日,笔者对石门县1998年计划内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摸底,发现毕业生“脱岗”现象相当严重。
  这个县1998年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总数为522人,尚在岗人数336人,“脱岗”人数186人。其中分配到教育系统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毕业生236人,“脱岗”人数10人,“脱岗”率4%;分配到卫生系统等差额拨款单位的毕业生75人,“脱岗”人数30人,“脱岗”率40%;分配到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毕业生91人,“脱岗”人数77人,“脱岗”率84%;分配到企业的毕业生120人,“脱岗”人数70人,“脱岗”率59%。“脱岗”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主动“脱岗”。这部分毕业生工作分配还算过得去,但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于是便主动辞职,外出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或继续上学深造。
  被动“脱岗”。这一部分毕业生的基本愿望是有一份比较合适的工作,但事与愿违,他们不得不另谋职业。比如有一毕业于省税务学校电算会计专业的女生,被分配到某生猪配种场工作,专业不对口和尴尬的工作环境迫使她辞去了工作,到沿海地区谋职。像这种被动“脱岗”人员占“脱岗”总人数30%左右。
  被迫“脱岗”。一是无岗可上。如分配到工业或流通企业的毕业生,刚到单位报到,甚至在报到之前,该单位就已名存实亡,原有上岗人员都已先后下岗,何况新增人员。二是无力上岗。分配到企业的毕业生,大多被要求集资,且数额不小,这对于刚毕业的学生尤其是家在农村的毕业生来说困难较大,往往因交不齐集资款而上不了岗。据统计,像这种被迫“脱岗”的人员占“脱岗”人员总数的60%左右。
  大中专毕业生“脱岗”现象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湖南石门县 石任勇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各抒己见

  企业不应冷落党务干部
  最近,笔者在国有企业调查发现,一些党务干部成了被冷落的人。有人认为,企业党务工作者是“四无”干部:一无名。他们大多不在“第一线”,不在台前,无人知,少人晓。二无利。除自身工资,大多无奖金,无补助。三无权。虽说他们是做人的工作,却不能给别人直接带来“实惠”,有“组织”人的权利,但要看别人有没有兴趣,开展党组织活动,得看行政领导的脸色。四“无本事”。党务工作是“务虚”的,弄弄笔杆子、耍耍“嘴皮子”就行了。
  党务干部地位低下,给企业党建工作造成了消极影响。一是党务干部队伍难稳定。许多党务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一有机会便跳入行政科室、生产车间,有的宁愿下岗也不愿从事党务工作;二是党务干部队伍素质难提高。党务工作无吸引力,致使党务部门长期难以“引进”高素质人才,有的企业,党务干部队伍面临“断档”的危险;三是党务工作不适应新形势。一方面,一些人“不愿干”,另一方面,有的党务干部“不能干”,结果,党务工作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其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党建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从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地位来看,离开卓有成效的党务工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就成了一句空话;其次,从国有企业的自身任务来看,国有企业承担着培养“四有”职工的任务,这一重任无疑主要落在党组织的身上;第三,从企业管理来看,以人为本已成为重要的环节,党务部门应大有作为;第四,在利益分配格局调整过程中,必定触发一些矛盾,化解这些矛盾是党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改善企业党务干部处境,提高企业党务干部地位,在当前显得相当迫切。有关方面应尽快采取措施,提高党务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使他们安心党务工作;提高党务干部队伍素质,使之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努力找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最佳结合点,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江西九江市委组织部
  徐礼文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尊老敬老大家谈

  儿女要善待老人
  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尊老、敬老、养老已成为一股社会潮流,绝大多数老人都能安度晚年,过着舒心的日子。
  敬老养老是件大事,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关心、支持。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养老方式以家庭赡养为主。即使在城镇,也大体如此。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和睦,父慈子孝,甘苦与共,其乐融融,社会安定才有基础。据对1078位老人所处家庭情况调查,家庭关系好的和比较好的,老人受到家庭成员尊重和认真赡养的有100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92.7%。但也有少数老人晚年生活不够正常,个别老人甚至受到虐待。这部分老人虽然只占少数,但社会影响很大,不可等闲视之。
  “树大发桠,儿大分家”,属正常现象。问题是如何保证老有所养?干部、工人有退休金,有养老保险,基本上可以保证生活需要,但这毕竟只占少数,多数老人还要靠子女赡养。子女不孝,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愚昧。不懂得基本的做人之道,不明白赡养老人是法定义务,不知道应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二是自私。有的人忘恩负义,辜负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想赡养老人;三是无情。有的人从小娇惯成性,心中只有自己,容不下老人,更不愿尽赡养老人的义务;四是无能。极少数人因种种原因,自身衣食都难保,无力赡养老人。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第一,要抓教育。从婴幼时期开始,家长就要教育孩子必须尊敬老人,尊敬长者,尊重别人。学校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要在全社会经常进行伦理道德方面的宣传教育。通过抓教化,把过去扭曲了的心理纠正过来。第二,要千方百计发展经济,发展商品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及退休制度。第三,要大力表彰敬老养老的好典型,同时也要惩治虐待父母不尽赡养义务的坏典型,触犯刑律者要坚决绳之以法。第四,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敬老养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重庆市农垦局
  栾文成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尊老敬老大家谈

  学会营造和谐气氛
  我们家家户户都有老人。与家中老人的关系是否融洽,是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关键。现实生活中,有些晚辈总以为父母、公婆、岳父母这些老人性情“古怪”,对与老人和谐相处信心不足,甚至埋怨老人。常常因为无关紧要的家庭小事,顶撞家中老人,闹得家庭不和睦。
  要融洽家中老少关系,“良化”老人性情,依我看,做小辈的首先要摒弃对老人的成见,在人格上多尊重,精神上多安慰,生活中多关心。就拿我的一位亲戚来讲,他老伴去世得早,好不容易把子女拉扯成人。子女成家立业后,老人跟大儿子一家住在一起。老人的家庭支配欲很强,习惯于对家政大事拍板作主,一锤定音。大儿媳妇很是贤慧,有一次,为了减轻家务劳动的负担,在公公去小女儿处探亲时,说服了丈夫,卖掉一头大肥猪,买回一台洗衣机。她满以为公公回家后准会很满意。谁知老人探亲回来,认为不征得他同意是不尊重他,气得吹胡子瞪眼,整整一天躺在床上,任小两口怎么解释、安慰,就是不肯进食。后来多亏村支书过来好说歹说,老人才渐渐消了气。“吃一堑长一智”,小夫妻俩摸透了老人的脾性,以后家中大事,都主动征求老人的意见。逢年过节或遇老人过生日,都要主动地给老人添置衣物,送些礼物。每到周末,就留心多做些老人爱吃的东西。遇到老人身体不适,主动陪伴老人去医院。乐得老人笑口常开,逢人便说:“我家的儿子、儿媳可孝顺哩!”俗话说:“大人做事,小孩学样”,小两口的子女也都很懂得尊敬爷爷。
  我的这位亲戚如今已94岁高龄,仍然脸色红润,精神矍铄。一家四代同堂,相亲相敬。
  与其埋怨老人性情“古怪”,莫如为家中老人创造“良化”性格的条件,让老人安享晚年,健康长寿。
  福建仙游县城东中学
  杨永生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社会聚焦

  南昌火车站广场周边环境 脏乱差
  走出南昌火车站出站口,映入眼帘的是与现代都市极不协调的景象:车站右边,一家餐馆门前电线杆上拉满蜘蛛网般的电线(图一)。站前广场摊点一大片,排列杂乱无章(图二)。破房、危房紧挨站前广场,格外扎眼(图三)。站前广场一角垃圾堆积如山(图四)……如此市容,实在与“英雄城”的美名不相称,盼能尽快改变。
  江西南昌铁路电视台 舒伟平


返回顶部